‘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怎么理解这句话。

作者&投稿:扶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怎么理解这句话.~

心被物转,心被6尘镜像所转,“迷”失本心,即为众生
心能转物,心不受6尘镜像所转,“觉”知清净秒净明体本心.即是佛

唯物主义心理。“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出自于两个经文 《阿弥陀经直解正行》:“所以古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物转。
其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所反映的哲学观点。
【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7]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扩展资料气一元论,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东汉事情。对中医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古人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重要理论成果。唯,就是“一元”的意思;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原。因此现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时期共同点都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唯一的,是物质的,不同点在于对物质概念的定义上。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讲“气”的思想流派都是唯物论,唯心主义者也在讲“气”,只有认可世界是一元的,认可世界是物质的思想流派才是唯物主义思想。也就是说只有“气一元论”才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的,比如佛教在“空”、“心”等范畴下谈论的“元气论”就不属于唯物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我们人也是众生,人看到美好的事物心情就好,看到不好的事物心情就不好,就是心被物转。如来就是佛,佛知道万物皆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像,如水上泡,瞬即消失,所以佛不会看到假像而改变心境.人也是一样生命也是很短暂的,短短几十年,经历生老病死就离开人世,到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老实念佛才能早日脱离苦海,早日脱离六道轮回,早日成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对比较抽象的古语..也是说一种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如果能让事物转移那他就是红尘中人.如果你能把一切事物的本质看清楚后你就是非一般的人了.

心被物转,心被6尘镜像所转,“迷”失本心,即为众生
心能转物,心不受6尘镜像所转,“觉”知清净秒净明体本心。即是佛

通俗来讲:就是被欺负,看不开,钻牛角,是普通人。心里能容天下,就是神的意思。。。
xx来讲:就是遇到外物能量,受到折损,为其转动,就是宇宙一员。如果你的心能改变宇宙,就是神x中的一员?

心 因为外物而起伏的 是普通人

心 能够将外物 哪怕是不好的影响转化为好的 这是如来才能办到的


‘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怎么理解这句话。_百度...
我们人也是众生,人看到美好的事物心情就好,看到不好的事物心情就不好,就是心被物转。如来就是佛,佛知道万物皆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像,如水上泡,瞬即消失,所以佛不会看到假像而改变心境.人也是一样生命也是很短暂的,短短几十年,经历生老病死就离开人世,到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也没有...

佛有没有这种神通
没有,人人都有佛性,深层的意识是不可能瞬间改变的,那里积聚了万劫以来无数种无明习气与惯性,若世人无法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心灵与意识,那么因外境的强制改变所成的假佛,也终会因外境的种种虚妄变化吸引与影响再次成魔,故佛说心法不从心外求,心被物转即众生,心能转物即如来。恶念并不是物,...

如何理解佛所说的“心能转物”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证成无上菩提,将其心境一一表露无余,这是心地解脱的意境。物乃指著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山河大地,乃至人事物也。修行者的心地不被外物所感动,自性即如如,如如之性即如来。六道众生不得解脱三界,就是见境...

...迷己为物,失 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则同 如来。”
于是便会心随物转,心随境转。那么必然处处都是障碍。而且还会在一切景象中,见大见小,见长见短,心就随着大小长短在不断的波动。这都是因为不识真心本体,而错认外尘影相为我的结果呀。如果能够知道一切事物景象等等,都是心的作用而影现,本质真我就是真心,而不是外在的尘缘影相,那么自然就能物随心转,心能转...

心中有佛的含义
佛:就是大彻大悟,或者是先知先觉。心中有佛,我的理解就是,自己经历了一些了解了一些,看清楚了一些;使得自心存一定的善念,对万事万物都以平常的心来对待。换一种说法:心中有佛,万事皆可得正果。修佛之人,不要佛挂嘴边,而要佛在心中。这才是修炼的最佳之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

佛说以心转物如何转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证成无上菩提,将其心境一一表露无余,这是心地解脱的意境。物乃指著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山河大地,乃至人事物也。修行者的心地不被外物所感动,自性即如如,如如之性即如来。六道众生不得解脱三界,就是见境...

佛教荐亡对联大全
心是不变随缘 心随境转即是众生 心能转物即是诸佛 慕兰若之寂静 厌俗舍之喧哗 要提无上毘卢印 须向千峰顶上行 说食终难饱 着衣方免寒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心中悟无尽之境 境上了难思之心 手把兔角弓 拟射无明鬼 贝叶香浓三藏括三乘之密 金绳影直一楼与一塔齐高 (藏经楼) 楼榭入烟霞壁画...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是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就是一切众生。从无始〈注〉以来,失却自己的本心。为外物所转。因此在外境中,观大观小,误认为自己的本心。假若能不被外物所转,而能转物,那就同於如来。身心圆明,处於不动的真际中。离开一切大小内外等相对范畴。可以在一根毫毛端,包含十方世界。时间是无始的,无始来即是自有时间概念...

翻译诗句
如果你能够把转瞬即失的物体看做它来到你手上那样自然,那么你的心情就像春天的山花处处开一样净达。领悟到真理的时候世界处处都一样通畅自然,不理解真理的时候即使小如一片叶子也是障碍。

被物转乃因迷,是第一境; 不被物转乃因悟,是第二境; 能转物乃因慈悲...
被物转乃因迷,是第一境; 一般众生面对生活相,会被相转,随相生心。比喻说:独处荒山,恐怖自生,见美色,即生爱,逆境生嗔恨。不被物转乃因悟,是第二境。如果有一天,忽然明了一切皆是自心造的妄想相,如同幻化梦相,即不随身心,外及山河大地虚空,而顺爱逆憎。不执着一切相,诸法平等,...

沽源县15068087249: '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怎么理解这句话. -
子丰邦康赛:[答案] 心被物转,心被6尘镜像所转,“迷”失本心,即为众生 心能转物,心不受6尘镜像所转,“觉”知清净秒净明体本心.即是佛

沽源县15068087249: '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怎么理解这句话. -
子丰邦康赛: 心被物转,心被6尘镜像所转,“迷”失本心,即为众生 心能转物,心不受6尘镜像所转,“觉”知清净秒净明体本心.即是佛

沽源县15068087249: 是能用佛语告诉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是什么意思? -
子丰邦康赛: 凡夫是心被物转的,比如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例子在古文里很多.成佛之后明白了诸法皆空,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时候不仅不会被物所转,而且还能转物,因为物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所谓物者,即是非物,是名为物.另,注意这个同字,即同如来,而不是即是如来.意思是说与佛还是有差别的,不可混淆

沽源县15068087249: “心能转物,则同如来”是什么意思 -
子丰邦康赛: 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物”,一方面是指外面的色、声、香、味、触,心不随这些境而转;第二,“物”是指心当中的贪、瞋、痴,物欲、物爱,必须要转化.假使对外能转境,又能净化自己的内心,达到最高的境界,“即同如来”,与如来相同,但是还不是如来.要在这里用功,觉察、觉照,无论动静闲忙,时时刻刻都要管好我们这个心.

沽源县15068087249: 佛教中什么佛偈代表随心 -
子丰邦康赛: 随即是纵,纵心则狂,非佛所说,莫作妄语,胡造佛说,佛说的随缘,是来而不执,去而不追的意思,并不是随波逐流,随其众生的意思,若随众生,则随生死,犹如世人,他死你也跟着去死,这样的人怎么成佛?这是在谤佛!逆流者成缘觉,正定者成菩萨,正觉者成佛,离一切随转妄动,离浊出染故,离生死故. 不识心贼,随则成魔,定则成佛. 心被物转即众生,心能转物即如来.

沽源县15068087249: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 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则同 如来.” -
子丰邦康赛: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不知道一切境界,所有的一切,统统都是真心的影相.真心才是根本,一切现象统统都是真心的影子.因为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误把影子当作真心,当成真我.就会迷惑在错觉妄想的表面影相中,根本就看不到本质的...

沽源县15068087249: 如本法师:'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是何义?
子丰邦康赛: .........................

沽源县15068087249: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何义? -
子丰邦康赛: 火柴兄 此义甚深,不宜多说,因为如来甚深了义法,无非都是直指本心如来藏,而这句话也是说明如来藏心的功能之一,兄若欲了知,应当先求悟,也就是明悟本心--如来藏,悟了以后不断深入观行,渐渐的就会通达更深的义理,就能够明白心能转物所指为何.末学简单说一下,於理体上来说,如来藏变现三界万法,能够变现器世间与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因为此如来心有大种性自性,这也是此心与我们众生心的极大差异所在,所以如来藏心能够摄取四大种--地水火风的微粒,而造诸世间.於事相上来说,二地菩萨亲证无生法忍--犹如光影观(详见成唯识论),而能转变自己的内相分,因此能够淘汰烦恼习气种子.末学所知大概就这样了,愿师兄早日破参明心

沽源县15068087249: 情由境生,境由心移.是什么意思? -
子丰邦康赛: 情由境生是凡夫境界,即“以物喜以己悲”,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境由心移是诸佛境界,《楞严经》上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说当你能以定力改变物理世界的时候,就和诸佛境界差不多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