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的背景资料

作者&投稿:敛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俄国沙皇统治黑暗时期背景~

列宁创造了与马克思不同的革命前提。马恩认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需要高度的文明,这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高一个层次的前提,而列宁把这个逻辑顺序倒过来了,称马克思说的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丝毫不排斥在发展的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俄国就不是像经典马克思主义那样,先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建立起物质基础,然后使上层建筑与之适应,而是恰恰相反,先用革命手段取得政权,然后发展经济赶上别国。这个在理论上叫“逆向操作”。列宁说:“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创造这种文明的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新的文明呢?”但是后来列宁在1918年5月承认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资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从这一级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从物资、经济、生产意义上来讲,我们还没有走上社会主义的
‘入口’”。
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一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这头一句话就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抄下来的,换作普列汉诺夫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在俄国磨成社会主义面粉的小麦还没有长出来”。列宁明白俄国革命不具备客观物质前提,但是这并不重要,此时列宁最爱用的是拿破仑的一句话:“先投入战斗,然后再看分晓”,有整个欧洲无产阶级作为后盾,不用发愁革命先天因素的不足。

小说《凡卡》
【小说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文章按写信的过程记叙。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通过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生活情景;最后交待,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 本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


【全部文章】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马,没有羊,狗一点儿也不凶。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能钓各种各样的鱼,很贵。有一种甚至约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鲇鱼呢。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抢,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卖一百个卢布吧。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可是梦毕竟是要醒的。圣诞节的大街上,偶尔会穿过一辆马车,那是贵族家的少爷小姐们去卖礼物,或是到贵族学校去聚会吧。一辆马车缓缓朝店门口驶来,那匹马不像市长大人家的马车那样,凡卡见过市长大人家的马。那是前年,沙皇路过这座城市,冬天里,人们大部分还穿不暖衣服,可在警察的胁迫下,不得不光着脚板拿着发给的花束和彩带到街上去,去在寒风刺骨中欢迎他们伟大的沙皇。
沙皇和皇后穿着从西伯利亚猎来的北极熊做成的绒袍,皇后脖颈上还围着用北极狐的皮毛做成的围脖。老卡加的店里卖的围巾于这个比起来可是差远了,不过他还是捋捋自己满是油污且皱皱褶褶的衬衣领子,硬是把第二个扣子及到第一个扣眼里——第一个扣子实在和小琳娜她妈吵架的时候被撕掉的——然后他用沾满钞票味的手抹了抹自己的脸。他不明白沙皇和皇后为什么这么早来,害的他早起未洗脸就得起来迎接。不过老卡家还是挺激动的,因为那毕竟是沙皇呀,他特希望沙皇或是皇后能看他一眼,就像希望城里人都到他店里来买东西那样渴望。
对了,该说说市长大人的马了,它紧紧跟着沙皇坐的福特轿车——俄国尽管有工厂,可造的轿车就是不如美国的好,有人说皇后带的首饰就是用造轿车的钱买来的——那是一匹白马,浑身上下都是肉——凡卡不知道“丰满“这个词,所以只能用这个句子来形容——它身上的毛白的像雪,相凡卡家乡的雪,鬃毛和尾毛大概是马浮早上刚刷的吧,被风一吹,从那马身上飘来阵阵熟悉的香味,哦,那是老板娘用的洗发水的味道——她经常说那洗发水是最好的最贵的,至少在城里是这样的,不知她闻见马身上的味道会怎么说——在马那顿涅茨的草原一样宽广的肚皮上,从上到下都为着中国产的丝绸——这是他从一个进过圆明园的英国上尉那里高价买来的——而这都是为的是它的马显得更高贵,更有身份,可是他大可不必,因为这城里有多少人有马呢?
凡卡伺候的老板家恰好有一匹,它不如市长大人家的马肥,也不如那马香,更不如那马高贵,可老板认为他的马还是不错的,就像他的人品一样。那匹瘦骨嶙峋的马,用它那像凡卡的爷爷拐杖一样的腿把老板坐的车拉到了店门口。
凡卡醒了,他醒的很及时,因为老板回来了。他透过窗子看到那马的尾巴——尾巴是这马最显眼的位置,正所谓“马瘦毛长”——被编成了一条美丽的花辫子,还夹着一条彩绳。这当然是对花辫子的形容,可是如果这花辫子是马尾巴,而且是老板家马的尾巴,那就大事不妙了。这就像邻家小琳娜妈妈那小山似的身体穿上紧身衣,就是芭蕾舞演员穿的那种,那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可门前这马就是这样,但以老板的审美观来看——他经常把老板娘比作蒙娜丽莎——是非常好看的。那尾巴是老板为了在圣诞前夜去教堂做礼拜而特地占用他平常点钱的时间亲手编的。因为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店小了一点,虽然自己的马差了一点,但为了面子还是要尽力呀,就譬如说把马尾巴编成花辫子,这样就可以在老爷太太们面前夸耀了——不过如果让没上过多少学的凡卡听见老板以自己的马的尾巴发表的演讲(其实是在那些少有修养的人眼里,那其实是一篇错别字连篇但又可以得奖的大笑话),凡卡会认为那比谈论猪屁股还恶心。
老板蠕动着自己的身体——他平时不是这样蠕动,而是扭动——走过来走进店里。终于凡卡知道为什么老板会这样异常,当店门被推开时,一股烈性伏尔加的味道扑面而来,老板摇摇晃晃差点倒在凡卡身上,可是看来卧室对他的吸引力更大些,一个身影就这样扑通一声倒了下去,到在床上。这时门又开了,是老板娘,一股龙舌兰的味道扑面而来,她也差点到在凡卡身上,可最后她还是倒在了床上。就这样,一阵脚步声后,店里又恢复了寂静。凡卡在一阵提心吊胆之后也又平静下来,本该在这时忙着擦地的他现在这坐着不动,这若在平常可是找死的呀。
现在,凡卡心想,自己坐着也没事了,又没人知道,而这地板擦不擦都一个样。他渐渐放松起来,又想起给爷爷的那封信了。正当凡卡倚着台子想爷爷时,一双眼睛盯上了凡卡,这双眼睛的主人不算是成人,可他却以一颗成人的心想着一件罪恶的事。
伙计也回来了,他本想把老爷太太附近屋里,可没成想他们比兔子还快,根本不用伙计扶,自己就像苹果落地似的朝着床走了过去。看老板和老板娘都走了,睡觉去了,伙计自己也深感疲乏,昨天在第三大街弗拉基米尔家的聚会真是闹腾极了,现在一想起来就头疼,所以伙计决定自己还是去睡觉吧。正当他把马安顿好,从后门进屋准备去睡觉时,他从过道里却看见一个人,那是凡卡。尽管同样是从异乡来的,同样都还不是大人,可伙计却对凡卡没有一点好印象。因为在他那颗虽然只有十六七岁的心上,却已生出许多心眼,这使他提前成了一个虚伪,充满欺诈与嫉妒的人。伙计不允许店里出老板及其家人以外有任何人敢违抗他,凡卡就这样成了他暴政下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是的,作为学徒的凡卡尽管不被老板喜欢,可他的聪明与灵巧却让伙计耿耿于怀。伙计一直把凡卡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生怕凡卡哪一天取代了他的位置。这也就是伙计心里生成罪恶计划的原因——他想除掉竞争对手。
老板和老板娘虽然喝多了,可毕竟还好好的,他们到下午就醒了过来。当老板从房里出来,伸伸胳膊,抽抽裤腰然后又打个哈嘁,最后终于清醒过来后,发现店里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便去点钱了,而老板娘则不像老板那样有那么多坏毛病,刚从床上起来便一溜烟冲出店门,出去了。凡卡呢?他正擦地板呢,来回来去的脚步声并没有扰乱他的心,他心中依然想着爷爷。
伙计终于开始他的计划了。老板点钱时的神情专注的很,就是此时此刻天塌下来也不能使他挪挪地方。伙计进来了,他是来帮忙记账的。于是,钞票过手的声音与笔尖滑动的声音此起彼伏。老板果然是老手,他的工作尤其是与钱有关的,绝对是速度加质量。老板靠在椅子上,发现今天伙计干活认真许多,还为自己沏好了茶。这小子今天不错呀,老板心想,于是对伙计说,你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吃饭吧,随后自己便出去了。而伙计呢,也正暗自心喜,他终于获得一个想老板和老板娘进言的机会了。
毕竟是圣诞节,老板似乎也松了许多。只要凡卡不停的干活,老伴也就不搭理他,也就不像以往那样鸡蛋里头挑骨头了。这使凡卡轻松许多,他虽然坐了不少事,但对于平常来说,这实在是太轻松了。终于熬到晚上了,凡卡不盼着老板价会给他什么好吃的,不过睡觉时就可以梦见爷爷了。他依然对它的信充满希望。凡卡喝着稀粥,啃着面包,而在里过道不远的餐厅里,老板,老板娘还有伙计正大鱼大肉的吃呢。就在这当儿,伙计开口了,把他看见凡卡偷懒不干活再加上许多醋啊油啊,一块儿回了一锅,给了老板和老板娘。后果可想而知,老板和老板娘哪里还吃饭呀,火气顿时冲天,老板娘会屋去拿鞭子,而老板更是从桌子上抄起一把叉子就冲了出去。伙计自然很高兴,只挽挽袖子便跟了出去,因为他并不想一下之凡卡于死地。
在昏暗的灯光下,凡卡因为身上正挨着鞭打而嚎叫,而他心中却纳闷为什么当时醉醺醺的老板和老板娘会知道他偷懒,而他决没想到会是伙计告的密。老板一边抽打着一边穿着粗气,还骂凡卡:“叫你个狗崽子偷懒,不干活,还敢偷面包,真是反了你了。”对于偷懒凡卡无法否认,但哪来的偷面包,凡卡真是觉得自己冤枉。他忍住疼,说:“老—老板,我—没有偷—偷面包。”老板一听,停下手中的鞭子,“真的没偷?““真的。就是您给我是个胆子我也不敢偷面包去呀。”老板听后,气喘的越来越粗了,凡卡以为老板累了,可老板突然挥起手臂,照着凡卡腿上就是一下,凡卡开始还以为是给了他一拳,没想到一拳下去,凡卡感到揪心的疼,鲜血一下子沁透了凡卡的单裤。原来老板把叉子刺进了凡卡的肉里,“真是反了,还敢狡辩......"老板有点累了,他也不管凡卡的伤口,对伙计说:“把他关进马棚里。”伙计假装关心凡卡的样子,说:“老板,你看,凡卡这个样子,外面有这么冷,您看......""叫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老板依旧很生气但也很累,于是就回屋去了。
老板走了,伙计回过头来看凡卡,好像昏过去了,看着凡卡鲜血淋淋的腿,伙计露出一丝*笑。心想:凡卡再见了,谁叫你这么倒霉呢?说完,他拖着凡卡,走了。并不是走去马棚的后门,而是去前门,去大街上。
伙计是这样打算的,凡卡身上有伤,外面又这么冷,把他仍到外面去,也活不成了。要是老板过问起来,就说他逃走了,自己冻死在大街上了。于是凡卡被伙计扔在几个街区外的一个垃圾箱旁。看着凡卡虚弱的身影,伙计又笑了,他没想到他的计划这么快就成功了。
而凡卡,他只有九岁的生命正一步步地走向死神。在他颤抖的小嘴中,吐露着两个字——爷爷。
天渐渐亮了,凡卡也慢慢地睁开了他那疲倦的双眼。可他还不知道,老板和老板娘已经全副武装地等他醒来呢。凡卡一睁开双眼,老板便怒气冲冲地对凡卡吼道:“小子!你竟敢偷懒不做工了!想造反吗?今天我非抽死你不可!”
老板这边开始“地震”了,老板娘那边的“火山”也爆发了。这一对恶夫妇一齐上前打那毫无抵抗能力的凡卡,直到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为止方才罢休。
被打后的凡卡心里非常悲愤,他想:“我不能在这里再呆下去了,爷爷可能一时半刻还收不到我的信,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回村子里去了……好!明天晚上就走!”
第二天晚上,凡卡做完工,他看店里的老板、老板娘、伙计熟睡以后,悄悄地拿了店里一双鞋,赶紧逃出了莫斯科。
他走了整整三天,离村子已经不远了,可他又冷又饿,在离村子还有一公里的地方,他终于倒下了。
说来也巧,这时泥鳅刚好出来觅食,它看见了阔别已久的小主人,马上把他拖回了家里,让爷爷照料小凡卡,想让小主人快点好起来。
凡卡回到了自己的家,心里激动不已,因为,他又可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了。
过了两个钟头,凡卡醒了,老板和老板粮怒气冲冲地看着他,老板操着一根木棒就打起来,打得凡卡皮开肉绽,嘴里还不住地骂着:“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然在睡觉。不错啊,知道偷懒了,敢戏弄我了,开始学坏了啊。”老板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顿时,老板娘的“火山”也喷发了,揪着凡卡的头发,拿皮带揍着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凡卡,凡卡昏倒了。
他好不容易才醒过来,拿脏手背揉揉伤口,伤口像刀割了一样。凡卡伤心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就是石头也会被他感动的。
他的眼泪哭干了,他决心逃出去。他快速地奔出店门,直往村子赶。正当他跑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时,忽然,看见一张非常面熟凶神恶煞的脸。啊!是老板!老板揪着他的头发回到店里,把弱小的凡卡绑在一根树枝上使劲地抽打,凡卡怎么忍受得了如此的虐待呢?他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涌了出来,哭得那么伤心,哭得那么悲痛。这时,他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带着公狗泥鳅和老母狗卡希旦卡来救他了,爷爷一纸诉状将阿里亚希涅告上法庭,阿里亚希涅这个恶魔被当场绞死,让被他欺凌的人来找他报仇……
凡卡多么希望回到爷爷的身边,他盼啊,吩啊……
“砰——”老板把门踢开,看到凡卡躲在一个角落里,正在睡觉,顿时火冒三丈,拿起一桶水往凡卡身上泼。凡卡睁开蒙朦胧胧的睡眼,他还以为是爷爷来接他来了,便大叫道:“爷爷!”“爷爷?谁是你爷爷,臭小子!趁我出门,到睡起觉来了,翅膀长硬了是吧,想飞出去了!老子今天非好好教训教训你!”凡卡这才知道,是狠毒的老板回来了。老板大喝:“伙计,拿我的皮带来。今天我真得好好教训这臭小子!”伙计们立刻呈上一条硬硬的皮带,老板双手紧紧捏住这条皮带,眼睛里充满了愤怒,他一步一步地向凡卡走来,凡卡的危险也将一步一步地逼近。凶神恶煞的老板一把将小凡卡按倒在地,剥下了他的裤子,用皮带狠狠地抽凡卡的屁股。凡卡一阵剧痛,但他没有哭,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哭起来,老板下手会更重的,一旁的伙计非但不来帮帮凡卡,还嘲笑可怜的小凡卡:“瞧他那样儿,真是乡巴佬,不知天高地厚!”
接着,凡卡还得忍着被皮带鞭打的剧烈疼痛,又干起活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青鱼……身子本来就虚的凡卡哪儿经得住这番折腾,差一点儿,凡卡就累得趴下去了……
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凡卡揉了揉被老板用皮带鞭打的屁股,捶了捶累得发疼的腰,端起一碗稀得见低的粥,咕咚咕咚直往喉咙里倒。而老板和老板娘呢!则在客厅里大吃大喝,餐桌上的丰盛的午餐,香气四溢,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看,就连老板养的狗都吃上了香喷喷的大鲇鱼呢!凡卡看看老板那儿,又瞧瞧自己的午餐:那碗一口就能喝得精光的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又回想起了以前在乡下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臭小子,吃完饭还楞着,是不是想找打,死性不改!还不给我去干活!”怒气冲冲的老板破口大骂,又一次扬起了皮带……
凡卡又忙碌起来了,他不断地想:爷爷,你怎么还不来接我?
夜幕降临了,凡卡摸了摸饿得饥肠辘辘的肚子,寒颤颤地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出神。
“哇,哇,哇……”小崽子的哭声使凡卡清醒过来,老板闻声而来:“你这臭小子,偷懒是吧!把我的小崽子弄哭了,高兴了是吧!”“没有,没有……”老板不容小凡卡分辨,如同疯狗似的,用皮带无情地拍打在凡卡虚弱的身体上。
再一次被狠心的老板毒打,使凡卡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鞋匠铺里受苦了,要不,总有一天,会被老板打死的!他想到了逃!他毅然起身,冲进了茫茫大雪之中。
寒风呼呼地刮着,大街上的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袄,而凡卡呢,穿着一件单薄,有5、6个补丁的破衣裳;裤子呢,只有半条。因为,老板觉得凡卡有时太不听话了,打他也不能消气,便叫他心爱的狗来扯凡卡的裤子,久而久之,凡卡的裤子就被扯得只剩下半条了;凡卡没有袜子、鞋子,他只能赤着一双被大雪冻得通红的脚走在冷冰冰的大街上。时不时,凡卡还得紧一紧腰带……
突然,凡卡对面飞来一辆马车,凡卡没注意,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吁——”马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喝得醉醺醺的邮差驾着马车撞到了凡卡,邮差非但不下马车救凡卡,而是轻蔑地对凡卡说:“穷小子,撞死活该!写封信——不贴邮票,不写收信人地址,谁给你寄!”说完,便用手一撕,再一撕,再撕,再撕……手一扬,风一吹,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变成千万只蝴蝶,漫天飞舞……凡卡用剩下的最后一口气,轻轻地叫了一声:“爷——爷……”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捡了一张碎片,放在胸前,慢慢地死去了……
太阳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照在凡卡瘦小的身子上,他嘴唇发白,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他可能在想,爷爷一定会来接他脱离苦海的……

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民众对沙皇制度的不满大增,在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的反战请愿,由于军警擅自开枪镇压造成了所谓的“流血星期日”,此事件成为了1905年全俄大革命的导火索。此次革命虽然成功被镇压,然而严重撼动了沙皇的威权。并且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于是沙皇启用斯托雷平进行改革,斯托雷平上任后推行土地改革制度并严厉镇压农民运动,尽管颇具成效,可惜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俄国加入英法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长达长达三百多年的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扩展资料

政治制度

根据欧洲王族家谱年鉴的记载,俄罗斯在1910年时实施的是普鲁士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这个政体建立于1905年10月,并且作为过渡期和自成一格的政体。然而在这天以前,俄罗斯皇帝的权利是专制而且无限的。

在十月宣言修法和第一帝国杜马开始后(1906年4月27日),专制这个字就被谨慎地保存著,但是权力已转为有限的程度。然而这种政权并没有办法成为有意义的宪法,因为还缺少了议会单位。但是无限专制却给了自我限制专制体系一个空间,无论将会永久专制,或是只按独裁者的意见统治及行事,都只会增加各党间的冲突而已。那么,当前看来,俄罗斯的政府系统最好定义为专制皇帝下的君主权力有限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帝国



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的欧洲秩序

论保加利亚危机期间的俾斯麦外交

柏林会议后五年的时间里,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一个包括俄国、奥匈、意大利、

罗马尼亚等国的复杂的同盟体系,欧洲的国际政治一时为俾斯麦同盟所左右,柏林成为欧

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却使俾斯麦同盟濒临破灭的边缘,本文拟

就危机期间欧洲各大国间展开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纪晚期欧洲大国外交和国际环境

的某些特点。

(一)
普法战争后,统一而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完成了对欧洲国际政治环境革命性的

改造,同时却造就了困扰世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德国问题:德国的天然优势和其他欧洲国

家不接受这一优势的矛盾。1战败不仅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剥夺了它在欧洲大陆

的主导地位,更大大恶化了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样法国对德国来说就成为一个无法和解

的国家。法国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对付德国,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准备复仇,法国都需

要同任何与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这就使得涉及德国的危机均会加剧,而很难局部化,因

此也就限定了德国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麦看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与保障德国

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麦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孤立法国就必须保持俄国、奥匈和

德国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为此他还需要对俄奥关系发展施加影响,俄奥关系过于密

切以致于撇开德国,或者为争夺巴尔干发生冲突都会损害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

德友谊视为德国外交基石的同时,他还不能得罪在近东、中亚与俄国尖锐对立的英国。18

75年-1878年的近东危机,反映了俾斯麦政策相对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俄奥矛盾的激化

,使俾斯麦难以长期回避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俾斯麦通过1879年的德奥同盟暂时找

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归宿是1881年6月结成的俄奥德三皇同盟,这就使德国得以继续保持

对俄奥关系的牵制及在两者之间的调停地位。

1885年9月,土属东鲁米利亚省发生革命,并宣布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素来以保加

利亚保护者自居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经由不听命于他的亚历山大大公之手实现两

地的统一,从而巩固大公在保加利亚国内的地位。俄国试图通过大国协调迫使保加利亚取

消合并,但保加利亚统一的既成事实,已不可逆转。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面临空前失败,

巴尔干酝酿着新的危机。

1886年1月,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布朗热就任法国陆军部长,在法国掀起了一场要求向

德国复仇的狂潮,德法关系骤然紧张。

两场危机同时发生,俾斯麦同盟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被俾斯麦视为德国外交根

基的三皇同盟即将期满,而且续约无望。国际局势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麦做梦都害怕

的东西夹击之势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德国如果在俄奥巴尔干竞争中采取支持奥匈的政策,

就要承受俄德关系破裂,并因此向法国提供潜在盟友的后果。而在当时环境下又完全排除

了放弃奥匈的可能性。

保存奥匈帝国的独立与大国地位,是俾斯麦欧洲秩序的重要环节。奥匈一旦在外部压

力下解体,不仅会危及欧洲均势,使德国外交失去回旋余地,也将打破德意志帝国内部微

妙的政治平衡。2

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亚危机,重新打开了东方问题,造成了俄奥对抗的前景。俄土

战争俄军浴血奋战,二十万将士丧命疆场,收获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亚力

山大大公在俄国压力下被迫逊位。11月,沙皇特使考尔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亚摄政当局推

举出俄国中意的大公候选人,铩羽而归,俄保断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丧失殆尽,沙

皇的“尊严”被践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巴尔干形成了俄军即将入侵,并引发大国冲突的

危殆局面。

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之中。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

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11月13日,奥匈外相卡尔诺

基在匈牙利议会发表演说:俄国无权占领保加利亚并单独决定其命运,否则兵戎相见。俄

国舆论大哗,普遍认为俄奥协调已失去意义,俄军方和泛斯拉夫派考虑对奥匈实施军事打

击。

俾斯麦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约束俄奥,防止两国冲突。他此时的基本策略是对两国实

施双向抑制,敦促两国在三皇同盟框架内解决分歧。针对奥匈在英国怂恿下可能采取的强

硬政策,他一再发出警告,保加利亚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德奥同盟只具有防御性质,要帮

忙找英国去。3对于俄国,他再三表示,德国愿意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但奥匈的大国

地位不容牺牲,出路在于俄奥就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达成妥协。4

俾斯麦扮演“诚实的掮客”,虽然暂时回避了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却暗含着

同时疏远两国的危险。奥匈不由要问:“德奥同盟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德国有两个盟

友,奥匈只有半个。”5如果说德奥同盟在1879年的缔结加剧了俄国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

与德奥结盟的轨道上来的话,那么在此时,它只能加深俄国的敌意。1886年11月,沙皇在

接见新任法国驻俄大使拉布莱时表示:俄国希望法国强大,两国需要并肩携手,共度难关

。6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尔巴斯使命失败,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结果,也是对卡尔诺基国会

演说的回应。要想按俄国的意愿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就得排除奥国的阻挠。奥匈的实力并

不构成威胁,关键是德奥同盟。如果俄国要发动对奥匈的战争,或使俄国的战争威胁产生

效果,必须预先阻止德国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国。有迹象表明,俄国军方和泛斯拉夫

派,通过著名报人、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卡托科夫从10月末起已对沙皇的决策倾向施加了重

大影响。为了牵制德国,沙皇有可能急剧改变其欧洲政策,法俄结盟的前景已隐约可现。

俾斯麦同盟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布郎热运动为俾斯麦摆脱困境提供了良机。

(二)
第三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宁。80年代上半期,费理内阁当政期间,法

德关系还有过一段“殖民协约”的好时光。但是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难

以弥合的创口。1885年费理“殖民内阁”倒台,标志着法国复仇主义势力的抬头。以著名

诗人戴鲁莱德为首的民族主义团体爱国者联盟到1886年7月成员已逾十万,成为法国政治和

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布郎热进入夏尔.费雷西内阁任陆军部长后,一时成为

法国复兴、收复失地、对德复仇的象征。1886年秋季起法德关系趋于恶化。

俾斯麦并不惧怕法国的实力,哪怕是一个复仇主义的法国。它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东方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两场危机几乎同时发生。一旦德国卷入奥俄巴尔干冲突,很难指望法

国会袖手旁观。那时德国就必须正视两线作战的冷酷现实了。

1886年夏,戴鲁莱德访问俄国,鼓吹法俄结盟。6月,卡托科夫在《莫斯科新闻》上

撰文,批评外相吉尔斯的欧洲政策,呼吁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外交路线。他指出俄国将抽

象的君主团结原则置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之上,是犯了历史性错误。俄国必须摆脱束缚,在

外交上恢复行动自由。7时称‘卡托科夫的攻击‘。

在当时的情况下,法俄政体悬殊,战略利益和战略重点存在严重分歧,两国并没有立

即结盟的可能。法国不会以牺牲自身在近东地区的长远利益,来支持俄国当下的巴尔干政

策。俄国更不可能帮助法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而冒破坏现状并与德国交恶的风险。但

是如果压力和受挫感过强,法俄为了摆脱困境,就有可能形成利益的契合点。谁也不能保

证两国最终不会走到一起。1887年1月,俄国特使舒瓦洛夫为弥合分歧,修补俄德关系访德

后,来自俄国方面的沉默进一步证实了俾斯麦对俄国可能改变政策的猜疑。俾斯麦调整策

略,决心利用德国现有的外交资源和法国的事态发展,为重新组织德国的外交阵容寻求契

机。

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英德间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角逐。两国都不愿率先出面干预而结怨俄

国,同时又都需要避免在未来欧洲的外交竞技场上陷于孤立。若能造成对方与俄国的相互

制衡之势,本国外交将获得空前的主动权。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对俾斯麦的意图深感疑虑

,担心英俄一旦为巴尔干问题发生对抗、冲突,而深陷于巴尔干事务,俾斯麦将趁机击破

法国。英国的策略是催促奥匈充当巴尔干的反俄先锋,以使对奥匈承担同盟义务的德国无

路可遁。俾斯麦则大肆渲染德法边境的紧张局势,制造战争迫在眉睫的舆论,恫吓法国政

府,扩军备战不要过分,与德国为敌不会有好结果。同时借此向英奥和俄国表明德国必须

全力应付法德危机,无暇东顾,巴尔干危机只能靠那些在该地区有切身利益的国家自己去

解决。8

1882年缔结的德奥意三国同盟,1887年5月即将期满,缔约方对同盟的兴趣都不大。但随着

法德危机和保加利亚危机同时发生,意大利在俾斯麦心目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俾斯麦利

用1887年2月同盟续约的机会,以支持意大利北非扩张政策为代价,加强了三国同盟内部的

团结,阻止了敌对国家对意大利的拉拢,同时为奥匈对付俄国争取到了安全稳固的后方。

更意味深长的是,这就为以意大利为桥梁,建立同意大利在殖民地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

保持密切合作的英国与三国同盟国家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当时,英法间由于1882年英国单方面占领埃及后形成的埃及问题,存在尖锐矛盾。布郎热

运动的沙文主义鼓噪也同样针对英国。英国若能在埃及问题上争取到三国同盟国家的支持

,将大大加强其与法国谈判时的地位。如果能促使英国在巴尔干采取一项坚定的维护现状

的政策,并在近东地区调动起足以遏制法俄的力量,奥匈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德国也就能

够避免直接卷入近东事务而与俄国发生冲撞。为了向英国施压,俾斯麦表示:德国在大陆

上看住法国,英意就获得了行动自由,英意在北非联合遏制法国,并与奥匈合作在近东共

同对付俄国,欧洲的均势及和平就可能保住。但是如果英国不参加欧洲政治,势必陷于孤

立,而德国也就没有理由要去反对法国在北非和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原望。9在俾斯麦的策动

下,1887年2月,英意互换照会,3月奥匈也以照会形式加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

协定》,承诺共同维护地中海现状。

地中海联合结成后,法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与俄国结盟政策的非现实性和危险性。法

国的结盟愿望越迫切,俄国的要价也就越高,一旦不能满足俄国的要求,反而会招致无谓

的怨恨。更有甚者,还会诱发德国发动“预防性”战争。10如果法国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

政策,就需要承受与所有欧洲国家对抗的后果。11法国政府必须主动缓和法德关系,以免

跌入俾斯麦设下的外交陷阱。5月,法国政府解除了布郎热的职务,法德危机趋于缓解。

(三)
德国地处中欧,一面临海,三面被围。积极有效的东方政策是德国外交的基石。如果

德俄长期对立,德国外交就是一盘死棋。反之,德国就可以在东西方之间操纵自如,进退

有余。在俾斯麦眼里,孤立法国与联合俄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加利亚危机发生

后, 俾斯麦一方面鼓动俄国在巴尔干推行前进政策,一方面以此来动员抵制俄国扩张

的地中海联合。同时向深感孤立的俄国证明德国友谊的可贵。12

俄国外相吉尔斯认为,无论是保障俄国黑海地区的安全还是解决保加利亚问题,俄

国都需要保留俄德奥三皇同盟,至少要维持与德国的友好合作。在目前,法俄结盟对俄国

不利,法国也不可能同俄国结盟。俄国如果失去了德国,将意味着彻底孤立。13至于沙皇

亚历山大三世的态度,正如德国驻圣彼得堡大使施魏尼茨当时指出的那样:“沙皇从外交

政策的需要考虑,必须保持与德国的联合,从顺应民意和国内稳定考虑,他又必须在公开

场合表现出对德国的憎恶。”14

卡托科夫3月发表的社论深深刺痛了沙皇,置沙皇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文章披露了三

皇同盟这个秘密,并予以猛烈抨击。这就迫使沙皇要么放弃与德国的联合,要么公开表态

支持三皇同盟,而这正是沙皇要竭力避免的结局。沙皇在震怒之余对卡托科夫提出惩戒。

卡托科夫影响的缩减,反衬出吉尔斯地位的巩固。

鉴于沙皇断然拒绝续订与奥匈的条约,5月,俄德在柏林重开谈判,准备以俄德双边协

定取代原先的三皇同盟。在讨论中立条款时,俾斯麦试图通过全面支持俄国的近东政策诱

使俄国同意,在俄奥冲突的情况下,德国有条件的中立。为此俾斯麦向俄国谈判代表宣读

了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文本,以期表明德国无意承担与德奥同盟条约内容相悖的义务。

1887年6月18日,俄德在对中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情形均作了保留的条件

下,签订新约,即《再保险条约》。在俾斯麦看来,条约虽然未能确保在俄德冲突的情况下

俄国无条件的中立,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

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

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现状、和平、德国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通过《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

德奥的双向抑制。俾斯麦借此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

略。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但是,俾斯麦还必须正视另一个危险,俄国如

果挑动奥匈率先发动进攻,德国将怎样应付?15围绕《再保险条约》签订问题俄国内部的

争斗,沙皇立场的动摇,条约签订后俄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对德国无休止的索求,使得俾

斯麦对条约的价值大打折扣。他对沙皇和德俄友谊的信心,从此不可挽回地动摇了。16

1887年7月,在违背沙皇意愿的情况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选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国诉

诸武力的可能增强。俄国报界充斥了对德国的谩骂。8月,戴鲁莱德借出席卡托科夫葬礼之

机,再次访问俄国。俾斯麦对时局深感忧虑。俄国既已靠不住,德国必须另谋出路,以防

万一。17

5月,法俄共同迫使苏丹放弃了英国特使沃尔夫与土耳其达成的,有关英国从埃及

撤军的方案。法俄合作之势,引起了了英德的共同警觉。索尔兹伯里担心,如果奥匈因得

不到援助而被迫同俄国妥协,就可能回到三皇同盟时期对英国极为不利的孤立被动局面。

18俾斯麦趁势将《德奥同盟条约》文本送交伦敦,并在11月22日致信索尔兹伯里。信中表

示:“如果奥匈帝国之独立受到俄国侵略的威胁,或者英意遭到法国入侵的危险,德国始

终有责任采取进入战线的政策。”19在英国确认了德国对奥匈支援的程度后,1887年12月

12日,和16日,英、奥、意三国互换照会,达成《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基本上排除了俄

国占领保加利亚,或挟持苏丹,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可能。俄国如果向奥匈挑衅,将遭到英

奥意围攻。在这一背景之下,俄国开始退却。1888年1月俄国在德国的支持下要求土耳其政

府宣布斐迪南当选为非法,遭到英奥意的联合抵制。4月土耳其满足了俄国的要求。俄国挽

回了一部分面子,此后保加利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四)
《再保险条约》和《地中海协定》造成了英奥意与法俄在近东和地中海地的相互牵制之势

,同时又阻遏了法俄结合,保证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然而俾斯麦的体系却包含

着极大复杂性和矛盾性,其促成的对德国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质上是脆弱的。20因而他的外

交归根结底仍 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

作为现实政治的大师,俾斯麦将外交艺术发挥到了极至。现实政治促成了德国的统一

和巩固,俾斯麦对现实政治的迷恋,却最终使统一后的德国自食其果。尽管随着德国的统

一,俾斯麦由现状的破坏者转变成了现状的维护者,但形势已今非昔比。在民族主义浪潮

的冲击下,他鼓吹的君主团结原则已失去了维系力。对强权赤裸裸的追求已成为各国维护

自身安全与利益的基本手段,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21“卡托科夫的攻击”就

是对俾斯麦富有讽刺意味的回敬。

在俾斯麦的时代,欧洲大国关系日趋僵化紧张。德国的统一,使中欧失去了历史上

的缓冲作用,它不再能为大国间争夺霸权的斗争,提供警戒和补偿的空间,以至于彻底改

变了欧洲强权结构。22均势外交所赖以运作的大国关系的松散性正在消失,标志便是1879

年德奥同盟的缔结。事实上,德国已很难做出其他选择。俾斯麦的同盟,正是对这一变化

的本能反映,它反过来也巩固强化了这一趋势。

大国关系紧张,是俾斯麦同盟成立的缘由,也是它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俾斯麦的

外交风格,集中体现了自负与焦虑结合的心态。为了阻止敌对力量的联合,确立德国在欧

洲大陆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保持大国关系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盟国间如果关系紧张,

他就鼓励合作,一旦它们和睦相处,他就撤回支持,并制造摩擦。然而,俾斯麦的策略也

许会为德国争得盟国,却也往往使德国失去了朋友。23当时的德国,从本质上说是属于现

状的国家,对于正在崛起中的德国,不诚信的恶名,可能比好战更危险。欧洲国家对德国

政策的信心、信任是保持德国外交地位的前提。而俾斯麦的谋略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随

着欧洲局势逐步紧张,一个充满敌意、猜疑和不安全感的国际环境已初现端倪。

与大国关系开始僵化紧张同步的是德国政策逐渐丧失平衡和弹性。1886年 10月,俾斯

麦在给儿子的信中就已暗示:俄奥一旦开战,不论谁是进攻方,德国都别无选择,只能站

在奥匈一边投入战斗。24俾斯麦在台上时,尚可凭借自己高招的外交技巧和崇高威望,抵

消其政策的消极后果,在他之后,便后继无人了。

1890年俾斯麦去职,德国新当局放弃《再保险条约》,四年后法俄结盟,俾斯麦的欧

洲秩序也随之崩解。

  伊凡四世(1533-1584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为沙皇,俄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绰号“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确立农奴制度。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使用过的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在俄语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恺撒”。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1584-1598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鲍里斯·戈都诺夫(1598-1605在位)

1613年1月,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在位)。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阿历克塞(1645-1676在位),费多尔(1676-1682在位)。费多尔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伊凡和彼得同时登基为帝。伊凡(1682-1696在位)体弱多病,彼得年幼,实际权力掌握在长公主安娜手里。彼得成年后,放逐了安娜,夺取了政权,并把首都迁到彼得堡,由此开始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
彼得堡时期(1703-1917):沙皇俄国晋升为俄罗斯帝国

契诃夫所著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就是描写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的欧洲秩序
论保加利亚危机期间的俾斯麦外交
柏林会议后五年的时间里,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了一个包括俄国、奥匈、意大利、
罗马尼亚等国的复杂的同盟体系,欧洲的国际政治一时为俾斯麦同盟所左右,柏林成为欧
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却使俾斯麦同盟濒临破灭的边缘,本文拟
就危机期间欧洲各大国间展开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纪晚期欧洲大国外交和国际环境
的某些特点。
(一)
普法战争后,统一而强大的德国在欧洲崛起,完成了对欧洲国际政治环境革命性的
改造,同时却造就了困扰世界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德国问题:德国的天然优势和其他欧洲国
家不接受这一优势的矛盾。1战败不仅使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剥夺了它在欧洲大陆
的主导地位,更大大恶化了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样法国对德国来说就成为一个无法和解
的国家。法国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对付德国,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准备复仇,法国都需
要同任何与德国敌对的国家结盟。这就使得涉及德国的危机均会加剧,而很难局部化,因
此也就限定了德国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麦看来,孤立法国、维护欧洲现状与保障德国
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麦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为了孤立法国就必须保持俄国、奥匈和
德国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为此他还需要对俄奥关系发展施加影响,俄奥关系过于密
切以致于撇开德国,或者为争夺巴尔干发生冲突都会损害德国在欧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
德友谊视为德国外交基石的同时,他还不能得罪在近东、中亚与俄国尖锐对立的英国。18
75年-1878年的近东危机,反映了俾斯麦政策相对于历史环境的局限性:俄奥矛盾的激化
,使俾斯麦难以长期回避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俾斯麦通过1879年的德奥同盟暂时找
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归宿是1881年6月结成的俄奥德三皇同盟,这就使德国得以继续保持
对俄奥关系的牵制及在两者之间的调停地位。
1885年9月,土属东鲁米利亚省发生革命,并宣布与保加利亚公国合并。素来以保加
利亚保护者自居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经由不听命于他的亚历山大大公之手实现两
地的统一,从而巩固大公在保加利亚国内的地位。俄国试图通过大国协调迫使保加利亚取
消合并,但保加利亚统一的既成事实,已不可逆转。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面临空前失败,
巴尔干酝酿着新的危机。
1886年1月,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布朗热就任法国陆军部长,在法国掀起了一场要求向
德国复仇的狂潮,德法关系骤然紧张。
两场危机同时发生,俾斯麦同盟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被俾斯麦视为德国外交根
基的三皇同盟即将期满,而且续约无望。国际局势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麦做梦都害怕
的东西夹击之势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德国如果在俄奥巴尔干竞争中采取支持奥匈的政策,
就要承受俄德关系破裂,并因此向法国提供潜在盟友的后果。而在当时环境下又完全排除
了放弃奥匈的可能性。
保存奥匈帝国的独立与大国地位,是俾斯麦欧洲秩序的重要环节。奥匈一旦在外部压
力下解体,不仅会危及欧洲均势,使德国外交失去回旋余地,也将打破德意志帝国内部微
妙的政治平衡。2
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亚危机,重新打开了东方问题,造成了俄奥对抗的前景。俄土
战争俄军浴血奋战,二十万将士丧命疆场,收获的却是难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亚力
山大大公在俄国压力下被迫逊位。11月,沙皇特使考尔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亚摄政当局推
举出俄国中意的大公候选人,铩羽而归,俄保断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影响丧失殆尽,沙
皇的“尊严”被践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巴尔干形成了俄军即将入侵,并引发大国冲突的
危殆局面。
俄国一旦进军保加利亚,势必控制罗马尼亚。届时匈牙利将处于俄属波兰、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的三面包围之中。奥匈的多瑙河生命线也有被切断的可能。保持在巴尔干的势
力和影响,既是奥匈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帝国生存之所系。11月13日,奥匈外相卡尔诺
基在匈牙利议会发表演说:俄国无权占领保加利亚并单独决定其命运,否则兵戎相见。俄
国舆论大哗,普遍认为俄奥协调已失去意义,俄军方和泛斯拉夫派考虑对奥匈实施军事打
击。
俾斯麦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约束俄奥,防止两国冲突。他此时的基本策略是对两国实
施双向抑制,敦促两国在三皇同盟框架内解决分歧。针对奥匈在英国怂恿下可能采取的强
硬政策,他一再发出警告,保加利亚是俄国的势力范围,德奥同盟只具有防御性质,要帮
忙找英国去。3对于俄国,他再三表示,德国愿意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政策,但奥匈的大国
地位不容牺牲,出路在于俄奥就划分巴尔干势力范围达成妥协。4
俾斯麦扮演“诚实的掮客”,虽然暂时回避了在俄奥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却暗含着
同时疏远两国的危险。奥匈不由要问:“德奥同盟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德国有两个盟
友,奥匈只有半个。”5如果说德奥同盟在1879年的缔结加剧了俄国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
与德奥结盟的轨道上来的话,那么在此时,它只能加深俄国的敌意。1886年11月,沙皇在
接见新任法国驻俄大使拉布莱时表示:俄国希望法国强大,两国需要并肩携手,共度难关
。6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尔巴斯使命失败,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结果,也是对卡尔诺基国会
演说的回应。要想按俄国的意愿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就得排除奥国的阻挠。奥匈的实力并
不构成威胁,关键是德奥同盟。如果俄国要发动对奥匈的战争,或使俄国的战争威胁产生
效果,必须预先阻止德国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国。有迹象表明,俄国军方和泛斯拉夫
派,通过著名报人、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卡托科夫从10月末起已对沙皇的决策倾向施加了重
大影响。为了牵制德国,沙皇有可能急剧改变其欧洲政策,法俄结盟的前景已隐约可现。
俾斯麦同盟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布郎热运动为俾斯麦摆脱困境提供了良机。
(二)
第三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宁。80年代上半期,费理内阁当政期间,法
德关系还有过一段“殖民协约”的好时光。但是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难
以弥合的创口。1885年费理“殖民内阁”倒台,标志着法国复仇主义势力的抬头。以著名
诗人戴鲁莱德为首的民族主义团体爱国者联盟到1886年7月成员已逾十万,成为法国政治和
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布郎热进入夏尔.费雷西内阁任陆军部长后,一时成为
法国复兴、收复失地、对德复仇的象征。1886年秋季起法德关系趋于恶化。
俾斯麦并不惧怕法国的实力,哪怕是一个复仇主义的法国。它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东方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两场危机几乎同时发生。一旦德国卷入奥俄巴尔干冲突,很难指望法
国会袖手旁观。那时德国就必须正视两线作战的冷酷现实了。
1886年夏,戴鲁莱德访问俄国,鼓吹法俄结盟。6月,卡托科夫在《莫斯科新闻》上
撰文,批评外相吉尔斯的欧洲政策,呼吁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外交路线。他指出俄国将抽
象的君主团结原则置于自身的国家利益之上,是犯了历史性错误。俄国必须摆脱束缚,在
外交上恢复行动自由。7时称‘卡托科夫的攻击‘。
在当时的情况下,法俄政体悬殊,战略利益和战略重点存在严重分歧,两国并没有立
即结盟的可能。法国不会以牺牲自身在近东地区的长远利益,来支持俄国当下的巴尔干政
策。俄国更不可能帮助法国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而冒破坏现状并与德国交恶的风险。但
是如果压力和受挫感过强,法俄为了摆脱困境,就有可能形成利益的契合点。谁也不能保
证两国最终不会走到一起。1887年1月,俄国特使舒瓦洛夫为弥合分歧,修补俄德关系访德
后,来自俄国方面的沉默进一步证实了俾斯麦对俄国可能改变政策的猜疑。俾斯麦调整策
略,决心利用德国现有的外交资源和法国的事态发展,为重新组织德国的外交阵容寻求契
机。
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英德间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角逐。两国都不愿率先出面干预而结怨俄
国,同时又都需要避免在未来欧洲的外交竞技场上陷于孤立。若能造成对方与俄国的相互
制衡之势,本国外交将获得空前的主动权。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对俾斯麦的意图深感疑虑
,担心英俄一旦为巴尔干问题发生对抗、冲突,而深陷于巴尔干事务,俾斯麦将趁机击破
法国。英国的策略是催促奥匈充当巴尔干的反俄先锋,以使对奥匈承担同盟义务的德国无
路可遁。俾斯麦则大肆渲染德法边境的紧张局势,制造战争迫在眉睫的舆论,恫吓法国政
府,扩军备战不要过分,与德国为敌不会有好结果。同时借此向英奥和俄国表明德国必须
全力应付法德危机,无暇东顾,巴尔干危机只能靠那些在该地区有切身利益的国家自己去
解决。8
1882年缔结的德奥意三国同盟,1887年5月即将期满,缔约方对同盟的兴趣都不大。但随着
法德危机和保加利亚危机同时发生,意大利在俾斯麦心目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俾斯麦利
用1887年2月同盟续约的机会,以支持意大利北非扩张政策为代价,加强了三国同盟内部的
团结,阻止了敌对国家对意大利的拉拢,同时为奥匈对付俄国争取到了安全稳固的后方。
更意味深长的是,这就为以意大利为桥梁,建立同意大利在殖民地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并
保持密切合作的英国与三国同盟国家的联系创造了条件。
当时,英法间由于1882年英国单方面占领埃及后形成的埃及问题,存在尖锐矛盾。布郎热
运动的沙文主义鼓噪也同样针对英国。英国若能在埃及问题上争取到三国同盟国家的支持
,将大大加强其与法国谈判时的地位。如果能促使英国在巴尔干采取一项坚定的维护现状
的政策,并在近东地区调动起足以遏制法俄的力量,奥匈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德国也就能
够避免直接卷入近东事务而与俄国发生冲撞。为了向英国施压,俾斯麦表示:德国在大陆
上看住法国,英意就获得了行动自由,英意在北非联合遏制法国,并与奥匈合作在近东共
同对付俄国,欧洲的均势及和平就可能保住。但是如果英国不参加欧洲政治,势必陷于孤
立,而德国也就没有理由要去反对法国在北非和俄国在近东的扩张原望。9在俾斯麦的策动
下,1887年2月,英意互换照会,3月奥匈也以照会形式加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
协定》,承诺共同维护地中海现状。
地中海联合结成后,法国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与俄国结盟政策的非现实性和危险性。法
国的结盟愿望越迫切,俄国的要价也就越高,一旦不能满足俄国的要求,反而会招致无谓
的怨恨。更有甚者,还会诱发德国发动“预防性”战争。10如果法国支持俄国的保加利亚
政策,就需要承受与所有欧洲国家对抗的后果。11法国政府必须主动缓和法德关系,以免
跌入俾斯麦设下的外交陷阱。5月,法国政府解除了布郎热的职务,法德危机趋于缓解。
(三)
德国地处中欧,一面临海,三面被围。积极有效的东方政策是德国外交的基石。如果
德俄长期对立,德国外交就是一盘死棋。反之,德国就可以在东西方之间操纵自如,进退
有余。在俾斯麦眼里,孤立法国与联合俄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保加利亚危机发生
后, 俾斯麦一方面鼓动俄国在巴尔干推行前进政策,一方面以此来动员抵制俄国扩张
的地中海联合。同时向深感孤立的俄国证明德国友谊的可贵。12
俄国外相吉尔斯认为,无论是保障俄国黑海地区的安全还是解决保加利亚问题,俄
国都需要保留俄德奥三皇同盟,至少要维持与德国的友好合作。在目前,法俄结盟对俄国
不利,法国也不可能同俄国结盟。俄国如果失去了德国,将意味着彻底孤立。13至于沙皇
亚历山大三世的态度,正如德国驻圣彼得堡大使施魏尼茨当时指出的那样:“沙皇从外交
政策的需要考虑,必须保持与德国的联合,从顺应民意和国内稳定考虑,他又必须在公开
场合表现出对德国的憎恶。”14
卡托科夫3月发表的社论深深刺痛了沙皇,置沙皇于非常尴尬的境地,文章披露了三
皇同盟这个秘密,并予以猛烈抨击。这就迫使沙皇要么放弃与德国的联合,要么公开表态
支持三皇同盟,而这正是沙皇要竭力避免的结局。沙皇在震怒之余对卡托科夫提出惩戒。
卡托科夫影响的缩减,反衬出吉尔斯地位的巩固。
鉴于沙皇断然拒绝续订与奥匈的条约,5月,俄德在柏林重开谈判,准备以俄德双边协
定取代原先的三皇同盟。在讨论中立条款时,俾斯麦试图通过全面支持俄国的近东政策诱
使俄国同意,在俄奥冲突的情况下,德国有条件的中立。为此俾斯麦向俄国谈判代表宣读
了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文本,以期表明德国无意承担与德奥同盟条约内容相悖的义务。
1887年6月18日,俄德在对中立条款涉及法奥遭缔约方进攻时情形均作了保留的条件
下,签订新约,即《再保险条约》。在俾斯麦看来,条约虽然未能确保在俄德冲突的情况下
俄国无条件的中立,鉴于法德两国对于1871年以来现状的不同态度,法国需要的同盟,必
须是进攻性的,《再保险条约》至少排除了这种可能。而法国若不能在事先争取到俄国的
支持,也就不可能独自挑战德国。现状、和平、德国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通过《再保险条约》与先前的《德奥同盟条约》两相呼应,俾斯麦又重新确立了对
德奥的双向抑制。俾斯麦借此向俄奥表明,德国将始终与被进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对抗侵
略。谁破坏欧洲和平,谁就是德国的敌人。但是,俾斯麦还必须正视另一个危险,俄国如
果挑动奥匈率先发动进攻,德国将怎样应付?15围绕《再保险条约》签订问题俄国内部的
争斗,沙皇立场的动摇,条约签订后俄国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对德国无休止的索求,使得俾
斯麦对条约的价值大打折扣。他对沙皇和德俄友谊的信心,从此不可挽回地动摇了。16
1887年7月,在违背沙皇意愿的情况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选为保加利亚大公,俄国诉
诸武力的可能增强。俄国报界充斥了对德国的谩骂。8月,戴鲁莱德借出席卡托科夫葬礼之
机,再次访问俄国。俾斯麦对时局深感忧虑。俄国既已靠不住,德国必须另谋出路,以防
万一。17
5月,法俄共同迫使苏丹放弃了英国特使沃尔夫与土耳其达成的,有关英国从埃及
撤军的方案。法俄合作之势,引起了了英德的共同警觉。索尔兹伯里担心,如果奥匈因得
不到援助而被迫同俄国妥协,就可能回到三皇同盟时期对英国极为不利的孤立被动局面。
18俾斯麦趁势将《德奥同盟条约》文本送交伦敦,并在11月22日致信索尔兹伯里。信中表
示:“如果奥匈帝国之独立受到俄国侵略的威胁,或者英意遭到法国入侵的危险,德国始
终有责任采取进入战线的政策。”19在英国确认了德国对奥匈支援的程度后,1887年12月
12日,和16日,英、奥、意三国互换照会,达成《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基本上排除了俄
国占领保加利亚,或挟持苏丹,控制土耳其海峡的可能。俄国如果向奥匈挑衅,将遭到英
奥意围攻。在这一背景之下,俄国开始退却。1888年1月俄国在德国的支持下要求土耳其政
府宣布斐迪南当选为非法,遭到英奥意的联合抵制。4月土耳其满足了俄国的要求。俄国挽
回了一部分面子,此后保加利亚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四)
《再保险条约》和《地中海协定》造成了英奥意与法俄在近东和地中海地的相互牵制之势
,同时又阻遏了法俄结合,保证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然而俾斯麦的体系却包含
着极大复杂性和矛盾性,其促成的对德国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质上是脆弱的。20因而他的外
交归根结底仍 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
作为现实政治的大师,俾斯麦将外交艺术发挥到了极至。现实政治促成了德国的统一
和巩固,俾斯麦对现实政治的迷恋,却最终使统一后的德国自食其果。尽管随着德国的统
一,俾斯麦由现状的破坏者转变成了现状的维护者,但形势已今非昔比。在民族主义浪潮
的冲击下,他鼓吹的君主团结原则已失去了维系力。对强权赤裸裸的追求已成为各国维护
自身安全与利益的基本手段,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21“卡托科夫的攻击”就
是对俾斯麦富有讽刺意味的回敬。
在俾斯麦的时代,欧洲大国关系日趋僵化紧张。德国的统一,使中欧失去了历史上
的缓冲作用,它不再能为大国间争夺霸权的斗争,提供警戒和补偿的空间,以至于彻底改
变了欧洲强权结构。22均势外交所赖以运作的大国关系的松散性正在消失,标志便是1879
年德奥同盟的缔结。事实上,德国已很难做出其他选择。俾斯麦的同盟,正是对这一变化
的本能反映,它反过来也巩固强化了这一趋势。
大国关系紧张,是俾斯麦同盟成立的缘由,也是它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俾斯麦的
外交风格,集中体现了自负与焦虑结合的心态。为了阻止敌对力量的联合,确立德国在欧
洲大陆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保持大国关系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盟国间如果关系紧张,
他就鼓励合作,一旦它们和睦相处,他就撤回支持,并制造摩擦。然而,俾斯麦的策略也
许会为德国争得盟国,却也往往使德国失去了朋友。23当时的德国,从本质上说是属于现
状的国家,对于正在崛起中的德国,不诚信的恶名,可能比好战更危险。欧洲国家对德国
政策的信心、信任是保持德国外交地位的前提。而俾斯麦的谋略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随
着欧洲局势逐步紧张,一个充满敌意、猜疑和不安全感的国际环境已初现端倪。
与大国关系开始僵化紧张同步的是德国政策逐渐丧失平衡和弹性。1886年 10月,俾斯
麦在给儿子的信中就已暗示:俄奥一旦开战,不论谁是进攻方,德国都别无选择,只能站
在奥匈一边投入战斗。24俾斯麦在台上时,尚可凭借自己高招的外交技巧和崇高威望,抵
消其政策的消极后果,在他之后,便后继无人了。
1890年俾斯麦去职,德国新当局放弃《再保险条约》,四年后法俄结盟,俾斯麦的欧
洲秩序也随之崩解。


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的背景资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俄国加入英法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长达长达三百多年的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凡卡的资料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时代。当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

关于凡卡
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正是沙皇俄国最黑暗的时代。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

俄国沙皇统治黑暗时期背景
普列汉诺夫在1918年写的《在祖国的一年》一文中说,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时,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位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俄国来说则是遥远的事。这头一句话就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抄下来的,换作普列汉诺夫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在俄国磨成社会主义面粉的小麦还没...

在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下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1886年11月,沙皇在 接见新任法国驻俄大使拉布莱时表示:俄国希望法国强大,两国需要并肩携手,共度难关 。6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尔巴斯使命失败,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结果,也是对卡尔诺基国会 演说的回应。要想按俄国的意愿解决保加利亚问题,就得排除奥国的阻挠。奥匈的实力并 不构成威胁,关键是德奥同盟。如果俄国要发动对...

沙皇黑暗统治是什么时候开始反抗的
1914年8月,俄罗斯帝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宣布沙皇俄国灭亡,临时政府建立,这个政府很快被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建立苏联。

十九世纪沙皇黑暗的统治有哪些?
农奴制

沙皇黑暗统治是什么时候被推翻的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下台的时候。

沙皇统治时是怎么样的?
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1547年加冕称沙皇。他开始执政后,于1549年建立重臣会议,编纂新法典。1549—1560年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行政、法律、财政、军队、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伊凡四世的政府竭力巩固专制政权,强化国家中央集权。

哪一年结束了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
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罗斯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1920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奠定了基础。

醴陵市19122136228: 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 -
巢贝益心:[答案] 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的、黑暗的“停滞的十年”.1881年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上台以后,竭力强化警察统治,将沙皇的专制统治推向了极点,是俄国沙皇封建专制独裁统治最黑暗得一段时间...

醴陵市19122136228: 凡卡的背景资料 -
巢贝益心: 俄国著名作家.全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科求学.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期,正是沙皇俄国最黑暗的时代.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醴陵市19122136228: 列夫托尔斯泰当时的社会背景!!!! 速度!!! -
巢贝益心: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出生于19世纪中期的俄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沙皇专制:俄国当时的政治体制是沙皇专制,这意味着所有的政治权力都集中在沙皇一个人手中.这种体制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和...

醴陵市19122136228: 凡卡当时的社会背景 -
巢贝益心: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

醴陵市19122136228: 俄国沙皇统治黑暗时期背景 -
巢贝益心: 《静静的顿河》,讲的是哥萨克骑兵的故事. 呵呵,史诗大片,其他的想不起来了……

醴陵市19122136228: 沙皇俄国的统治背景是怎样的?
巢贝益心: 1667年,宗教会议罢黜了尼康,确立了“沙皇权力高于牧首和一切主教”,但作为妥协,撤消了修道院衙门,承认教会有自主的经济行政、司法权

醴陵市19122136228: 沙皇俄国时代背景(简易点!!!) -
巢贝益心: 以沙皇为主的俄国

醴陵市19122136228: 谁知道俄国沙皇统治的背景啊?梗概就行
巢贝益心: 沙皇(俄语:царь)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都称为沙皇. ...

醴陵市19122136228: 沙皇俄国的统治背景有哪些?
巢贝益心: 例如,1395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给莫斯科大公瓦西里的信中说:“这个神圣的皇帝在教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和其他统治者及别的地区的管辖者不一样,因为是他从一开始就在所有人居住的地区建立和巩固了真正的宗教……对基督徒来说,拥有一个教会而不拥有一个皇帝是不可能的

醴陵市19122136228: 凡卡的写作背景二十字左右 -
巢贝益心: 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