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寻访(上)

作者&投稿:咎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普洱茶文化寻访(上)
普洱文化是普洱茶文化为代表的普洱市文化体系的综合体,包括普洱历史文化、普洱茶文化、边地各民族融合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北回归线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以下是关于云南大学木霁弘所写的一篇普洱茶文化寻访的文章!

作者:云南大学 木霁弘
在茶马古道起始的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也就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令人感到美丽的地方。其高山大谷已不像滇西北和青藏高原那么雄伟险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满目的长绿阔叶林,无数的亚热带水果诱使你产生许多幻想。它用另一种方式,散发出轻柔、痴迷,让一批又一批慕名而至的来者陶醉其中。
云南南部的亚热带丛林笼罩在妩媚的吉祥中,显现的是仁爱、艳丽、幽冥,处处景物都有灵魂,难怪傣族、哈尼族眼中的万物皆有灵。你看身着绿叶的树,裹着毛皮的动物,他们的生命都如人一样同天地共生,这里似乎比别的地方更易得到水的丰润,充足的湿气让每片树叶都能滚动水珠,整个绿色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当然美丽的阳光是妙不可言的点缀。在丘陵的山坡上,数万亩的茶园,透露出晶莹的光芒,那幽幽清香的茶叶在召唤“茶味人生,先苦后甜”。这是一种静静的体验,茶把人引入一个真正的精神世界,你会感觉到:茶给人精神的天堂,这是无瑕灵魂居住的地方。
2000年10月9日开始,田壮壮我们又一起开始了对云南产茶地的考察,主要任务是对云南产茶地、茶山、古道、茶的栽培、制作工艺、少数民族不同的饮茶习俗,历史上在普洱、思茅、勐海、易武茶商后裔及栽培种植茶的人进行考察访问,这样为新世纪开春拍摄茶马古道作好准备。
在思茅的寻访
下午5点30分到思茅,因丁辉、刘昭二人提前同思茅的朋友约好,我们很快就同思茅地区广播电视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魏明接上头,住宿在金凤大酒店。我们简单向魏明说了一下此次下来的目的,并让其联络一下黄桂枢、黄庆二位以便第二天的考察。吃饭时,黄庆来到,好友相见自是兴奋,我同共相识是在1993年云南诗词学会在思茅开年会时,我送《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他送我一其书写的硬笔字幅,1999年见他时已在搞电视节目,现知他也在搞茶马古道,幸哉!
10月11日早上,魏明兄引见地区宣传部杨万钟副部长相识,对我们所要拍摄的茶马古道,副部长表示欢迎。双方探讨了一些有关茶马古道在思茅的事,他建议我们找一找原思茅地区文管所所长黄桂枢,这正是我们所要采访之人。
黄先生60多岁,我同其相识多年。黄先生气色甚佳,同许多思茅人一样快乐而且和蔼。其讲述了普洱茶的特点、品种及普洱茶马古道的兴衰。①
清人阮福著《普洱茶记》说:“普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其特点是:“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对其采摘加工的品种,《普洱府志》有载:“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紧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颈黄而不卷者金月天。其团结而不解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气而不堪饮矣。茶树似紫薇无皮,曲拳而高,叶尖而长,花白色,结实圆,匀如棕榈子,蒂似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长成,叶极茂密,老树则稀多瘤如云物状,大者制成瓶,甚古雅,细者如栲栳,可为杖甚坚。”此段记载,叙述了普洱茶的品种特点和栽种特点。
“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发育旺盛。据有关专家论证:“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制成青茶,滋味醇厚,后味甘长,清香可口;制成绿茶,汤清叶绿,香高味浓,味敛甘爽;制成红茶,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俱佳。”“历史上的普洱茶,主要是指原思普辖区(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及临沧地区的部分县)出产的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用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沱茶、普洱方茶、七子饼茶、藏销紧茶、团茶、竹筒茶和拼装散茶等。”勐海南糯山产的“南糯白毫”,乃是茶中珍品,畅销海外。“女儿茶”也是勐海特产,因是姑娘采摘春茶作为私房钱以备嫁奁之用的,故名“女儿茶”,乃茶中上品。“紧团茶”也称元宝茶,是易武名茶,过去主销港澳及南洋一带。销往康藏一带的茶叶称“边销茶”或“蛮装茶”。景东县栽培型的地方群体茶叶品种有:大叶绿叶茶、绿叶茶、小叶绿叶茶、长叶绿叶茶、桔叶茶、冷远白茶、花山大茶树等,野生型的为无量山野茶。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种茶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这里出产云南八大名茶之一的“马邓茶”,其特点是,茶水翠绿,色美味香,耐泡,回味爽甘,茶碱不腻茶杯。景谷县的大叶普洱茶种中,主要的名茶品种有:秧塔大白茶,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从江迤(今澜沧双江一带)茶山坝引种于景谷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洁白如银,内质毫香鲜爽,香气清雅,茶汤清,滋味醇和回甜,久泡不衰。远在清道光年间,秧塔大白茶就被珍制为“白龙须茶”,用红线扎成谷穗型,进贡给土司和皇朝。景谷其他的名茶还有:产于碧安乡的勐主大山茶,产于正兴乡通达村东北的回萨柏木香茶,产于钟山乡的联含酸枣树茶,产于民乐乡的隔界茶。普洱县的茶叶品种有5类12种。墨江县的茶叶在历史上,新抚的米地茶,碧溪的须立茶比较有名,经开水冲泡三至五道,色味仍佳,清朝年间,须立茶被列为贡品。解放前的墨江县玉露茶,今称云针茶”,是云南名茶之一,系绿茶中别具一格的佳品。江城县的茶叶品种有大叶绿芽茶,红柄绿芽茶、大山茶、江城白毫、紫芽茶、团叶绿芽茶、长叶绿芽茶。历史上的澜沧大叶茶以景迈茶为主。以上特点各异而品名繁多的大叶茶品种,充分显示了历史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境内丰富多彩的“普洱茶”特色。
思茅区历史上的盐茶马道,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蕃。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以茶易马”。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民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到明朝时,谢肇浙已在《滇略》中有“土庶所有,皆普茶也”的记载。万历年间,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据考,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5万担)多。清代中叶,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官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定额许可证)。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统兵五百防守山寨,征收茶捐,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八驮运茶叶,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思茅城商旅云集,市场繁荣,“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于途”,滇南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商道”,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这时期的普洱茶马道异常兴盛。清人擅萃《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道光《普洱府志》载:“车里(景洪)为缅甸、南掌(老挝)、暹罗(泰国)之贡道,商旅通焉。威远(景谷)宁洱产盐(指磨黑),思茅产茶,民之衣食资焉,客藉之商民于各属地或开垦田地,或通商贸易而流寓焉。”茶马道之商旅络绎不绝,由此可见一斑。
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古茶马绎道,至今还有那柯里驿道、茶庵塘驿道等。“那柯里驿道”在思茅至普洱之间,今普洱县境内同心乡那柯里村的一条古茶马驿道。清光绪时,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今还可见用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就的石道,路面宽14米,有石台阶盘旋而上,全长连续30公里。“茶庵塘驿道”是普洱至磨墨以北到省城昆明,内地南下到思普区的一条古茶马驿道,在普洱县城东北125公里的茶庵塘坡头,海拔19607米,是古代重要关哨讯塘之一。清光绪年间,曾在此茶庵塘设五名住守。明末清初,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条“官道”,陆陆续续铺砌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头。这条道也就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驿道在蜿蜒的群山峻岭之中,过去有一小寨人住在这茶庵塘道旁,除从事一点农业外,多数是设店卖茶卖饭,接待过往茶马道的行人马帮的,因称茶庵寨子。茶庵塘因山高路险,故有“茶庵鸟道”之称,故亦成了清代“普洱郡八景”之一。现今还可看到宽约2米,连续长约5公里的茶马古道,石上已踏出2厘米深的马蹄印。
关于清代进贡普洱茶的情况,从“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两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需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斤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当时,地方官员要备办“贡茶”,普洱六大茶山和其他一些产茶区的少数民族,均以茶作主要经济来源和物物相换的对象,所以几乎处处种茶、户户卖茶,马帮塞途,商旅充斥。据者,“这一时期每年约有马帮五万匹于春秋二季来回于滇西、滇南及缅、越、老等地运输茶叶,随着茶叶运输的繁忙,客栈、食馆、商店也应运而生,生意兴旺,第三产业在交通沿线发展起来。”来往于思普区的马帮运输有几条干线。其一,“由下关经凤庆(顺宁)、云县、临沧、景东、景谷、双江运输猛库茶、凤庆茶至下关加工为沱茶,每年约有驮马4—6千匹驮运。”其二,“由蒙自向西至临安(建水)、石屏,往南至江城抵西双版纳。”其三,“以玉溪为起点,经石屏、元江、磨墨至普洱思茅。”
海关的设立也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1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商务专条”,其中第三条规定“议定云南之思茅开为法越通商处所”。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日(1897年2月4日),英国又强迫清廷在北京订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根据上述条款,1897年1月2日,法国在思茅建立了海关。1902年5月8日,英国在思茅建立海关,据海关统计,自民国元年至民国十二年(1912—1923)经由思茅海关出口的红茶,价值白银110210两。十八、十九世纪在思普区进行茶叶贸易的茶商有两大部分,“石屏茶商主要垄断易武茶区的茶叶运销;腾越、思茅茶商主要垄断勐海、勐遮茶叶的运销。此外,中甸、德钦(当时称为阿墩子)的藏族商队,每年有驮马三百至五百匹来到西双版纳驮运茶叶,销往西康、西藏,每年约三千担。”在茶叶加工制作上,本世纪三十年代,思茅曾建立过“思普企业局”,并在勐海南糯山建立思普茶厂。解放前,墨江县有私营景星茶厂,为加工生产好茶,作了努力。
普洱茶发展了,产量增多了,利润增多了,而封建官府对茶商茶农的课税和勒索也增加了。光绪年间,云贵总督还在普洱增设盐茶道,下设官茶局及盐提举司,加重了茶商、茶农的苛派。由于茶捐过重,茶农受损,茶商亦无利可图,以至造成“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见吴应枚《滇南杂记》)。“到光绪末年,普洱茶已由过去年产八万担的高峰跌落到五万担,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得另走他途。过去马帮络绎,商旅塞途的景象一蹶不振。”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全区茶叶产量降到1500担。到1949年,全区茶园残存面积仅31400亩,产量仅6992担,降到历史最低点,普洱茶马道亦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
先生逸兴遄飞,对普洱茶及思普地区的茶马古道了解深,且亲自到过一些实地。先生是云南省诗词学会的常务理事,写诗写书法是最大的爱好。未完 请继续 普洱茶文化寻访(下)


清王朝兼议弘扬普洱茶文化
清王朝兼议弘扬普洱茶文化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

普洱茶在中国台湾
普洱茶在台湾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范增平先生建议,以科学的、哲学的、知识的、艺术的层面来好好探讨普洱茶,以现代科学性和正确知识性来享受辇着洱茶的艺术美,体会普洱茶的哲学内涵,让普洱茶的精神文明发挥、物质文明实用。普洱茶经营者,除了创造利润之外,还要有社会责任,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成就感。台湾中...

打造六大茶山的知名普洱茶品牌
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历史和产地闻名于世,尤其是六大茶山,它们不仅是普洱茶的摇篮,更是茶农们繁荣的源泉。作为清王朝的御用贡品,普洱茶在历史上曾享有崇高的地位,晋洱茶的名声更是远播四方。据传,基诺族与孔明南征的历史故事紧密相连,他们因故滞留,孔明赐予茶籽,教他们种植茶叶,形成了独特的茶...

云南:19国外交使团考察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
本次活动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联合主办,意在展示云南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和开放合作的机遇。外交官们参观了“水润茶清”、“飞马传茶情”等富有茶文化的景点,以及帝泊洱的科研和技术中心,深入了解了茶谷如何运用高端科技推动茶饮产业的创新,如数字化提取中心和便捷的茶艺体验。

盛军谈普洱速溶茶文化
盛军在《人民政协报》的文章中探讨了国内新兴的速溶茶文化,它为传统茶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速溶茶以其茶袋形式的便捷性,如帝泊洱茶珍,通过茶吧、花式配方和健康功效,创新了茶艺、茶具和茶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速溶茶文化体验。他的研究揭示了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

普洱茶文化学者包忠华解读“世界茶源”
根据茶界独立评论人李国标采访云南大学高照教授,写了《复兴景东茶,等待千年的轮回?》一文,他以高照教授的观点为基础,并加以发挥,认为“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但不是茶文化的原产地。云南的原住民利用茶树虽然非常早,但都是当食物与药物在简单利用,非常原始落后,谈不上有多少茶文化。中国茶...

关于普洱茶
” 与此同时,据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云南普 洱沱茶医治高血脂55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肥胖症患者,有百分之四十以 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却是倚邦茶山,以种植小叶茶而著称。杨聘...

茶文化中的茶精神
在中国数百种茶叶中,普洱茶是最能继承而代表中国茶文化传统的。普 洱茶性温顺而亮节,普洱茶品尝深邃而高雅。普洱茶经贮藏后越陈越香,具有历史生命;品茗艺境宁静淡泊,参修立命仙扬。普洱茶品茗阐扬的就是我中华文化所传承的道家精神思想。所以普洱茶品茗追求最高境界在于“道”,普洱茶道在于“...

云南首家以建筑群、雕塑群展现茶文化的企业
“帝泊洱天宫”是另一大亮点,26米高的人工锻造建筑,象征纯净与庄严,内部的“树魂”雕塑象征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天宫穹顶的金葫芦则寓示着悬壶济世。天宫中央的金鼎铭文,由余秋雨先生亲笔撰写,高度评价了帝泊洱在茶史上的重要地位。走进综合办公楼,二、三楼的“帝泊洱赞”等字画进一步深化了茶文化的...

去普洱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两日游有哪些行程攻略值得分享?
普洱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是中国较大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位于云南省普洱市。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体验茶文化和了解茶产业的绝佳之地。以下是为期两日的行程攻略:第一天:抵达普洱市:你可以选择乘坐飞机或者长途汽车到达普洱市。抵达后,建议在市区内找一个舒适的酒店住下,为接下来...

东市区19892414712: 求一篇,普洱茶文化的调查报告,字要多一些的. 拜托了 求速度 -
薄时氨碘: 前言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它是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好饮料外,还因为它对人体能起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所言:“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卢今是酷爱喝茶的文人,苏轼认为经常饮茶胜过服药.事...

东市区19892414712: 普洱茶的文化历史 -
薄时氨碘:历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

东市区19892414712: 云南省普洱市历史文化 -
薄时氨碘: 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全市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

东市区19892414712: 我的家乡作文700字. -
薄时氨碘: 我的家乡 西双版纳座落在浩浩荡荡的澜沧江畔,她是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神奇的原始森林,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贝叶传说,绚丽的热带雨林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世人魂牵梦绕.越过山峦,踏进这片古老的...

东市区19892414712: 普洱茶第一县在那里 -
薄时氨碘: 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是哪里?中国是茶的故乡,西双版纳是茶的源头,而拥有4.8万亩百年树龄以上古茶群落的勐海县,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勐海县作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在这片广阔壮美的南方大地上,从野生古茶王所在地巴达...

东市区19892414712: 普洱茶文化大观 -
薄时氨碘: 《中国普洱茶文化大观》:品味自然和文化的无穷滋味普洱茶因近年的过度炒作,出现市场销售回落的态势.然而,这也为人们去除浮皮潦草的虚夸,还原它的本质,探讨它相关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提供了契机.有些研究者看到了这一点,沉下...

东市区19892414712: 冰岛茶的历史 -
薄时氨碘: 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临沧市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

东市区19892414712: 易武普洱茶有哪些历史文化?
薄时氨碘: 茶莫停温馨提示你.易武在历史上曾是勐腊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普腊县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产生和发展之地,曾以茶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创造过无比的辉煌.易武是云南省古老茶区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中心,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中心集镇.

东市区19892414712: 什么是普洱茶? -
薄时氨碘: 普洱茶 茶叶源流漫谈 巴达野生茶树 茶叶在古代称荼,又名槚、茗、荈、皋、芦等.相传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用茶叶来治病,并作为祭祀的珍品 .茶叶、咖啡、可可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饮料.饮水思源,茶有解渴、提神、明目、利尿...

东市区19892414712: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 -
薄时氨碘:[选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