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蕴皆空?

作者&投稿:包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要明白“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先要搞清楚两个观念,分别是”五蕴“和”空“。

五蕴

所谓”五蕴“,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个”五蕴“,是原始佛教用来解释人的生命现象的概念。这里的”色“,就不是所谓”色空“里头,与”空“相对的,用来泛指一切物质的概念了。

五蕴,其实就是人的五种生命现象。首先有”色蕴“——生命中肉身物质现象。”受蕴“——主观的感受现象。”想蕴“——对外相的摄取现象。”行蕴“——行动的发施现象。”识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思维现象。

而”空“,可以说是大乘佛教般若学派的核心思想,要解释这个”空“,恐怕穷尽一切文字都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从旁敲侧击的方法来稍微了解一下,或者至少搞清楚它”不是“什么东西。

首先,”空“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更不是”虚幻“的意思。”空“的梵文原字是Śūnya,本意是数学里头的”零“。《心经》中的”空“的原字是”sunyata“。梵文中在字尾加个”ta“,通常是指一种状态。所以在英语的翻译中,”空“并不翻译作”empty“,而是作”emptiness“。而中文翻译中,有些佛经则翻译成”空性“。所以可以这么理解:般若学派种的”空“的概念,并不是单纯指”空无“、”没有“、”不存在/虚幻“的意思,而是在尝试引导我们去思考”没有的状态“、或者”零的状态“。

那什么是”零的状态“呢?可以这么理解。”零“的意思是”没有“,但是反过来问的话,那”零”这种状态是有的吗?这样思考下去就很吊诡啦,因为这样“零”就变成是一个讲述“不存在概念”的存在的概念啦!所以“零”即是“存在”也是“不存在”。这很显然并不是在表述一个真理,反而更多的是在引导学者进入一种思维里头。所以其实”空“并不是佛教要阐述的一个真理,而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这个目的,就是要破除我们”二分“的思维方式,破除我们”必执一端“的固执。其实整篇《心经》基本上都在讲这个。所谓”零的状态“,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跟后面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一个道理。

看得懂《心经》的,只要看到这完整的第一句,其实就能够看到其中隐藏的重要信息啦!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的第一句,其实里头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信息。却经常被修行者,读经人所忽略掉。但是如果过我们依着上面两个概念来翻译和理解这一句经文,其实就很容易看得出隐藏其中的秘密了。让末学在这里为大家试试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在进行深刻的智慧的心灵活动时

在这里,”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是”完整的/完全的智慧“。”般若“(Prajñā)在佛教的教义中,可以普遍上翻译成”智慧“,而”波罗蜜多“(Pāramitā)的意思是”完美的“或者”完全的“。”波罗蜜多“在很多中文佛经翻译中,被译成”到彼岸“。当然其实也没有错,都”到彼岸“了,还能够不完美吗?但是古人与现代人对文字的运用与理解有比较大的不同,所以对现代人来说,翻译成”完全的“比较容易理解其真正的含义。而”般若波罗蜜多“其实是大乘佛教里头”菩萨六度“,也就是菩萨修行的六种法门。分别为:

  1. 布施波罗蜜多

  2. 持戒波罗蜜多

  3. 忍辱波罗蜜多

  4. 精进波罗蜜多

  5. 禅定波罗蜜多

  6. 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其实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修行的其中一项“工夫”。而“般若波罗蜜多”既然是“完全的智慧的修行方法”,那当然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活动了。可能是禅定,也可能是其他的修行方法。反正一定是一种纯心灵上的活动。

“照见五蕴皆空”:观照到生命的现象是处于“空”的状态的

既然上句都说了观自在菩萨是在进行一种智慧的心灵活动,那当然就不能够用“看见”,所以在这里就用了“照见/观照到”一词。而“观照”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智慧如阳光照耀大地,无所不见”。而“五蕴”以上面所提到的解释来说,就是人的生命现象。而“空”无法单纯的解释,所以就直接翻译成“空的状态”。

“度一切苦厄”:超越了一切痛苦

此句为《心经》梵文原文中所无。是玄奘法师在翻译的时候加上的。至于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老实说除了玄奘法师,没有人可以说真的知道为什么。但我们可以这样推测——这一句是加给秉持“实用主义”的中华文化百姓看的。《心经》是佛灭后五百年才出现的经典,而不管是佛教之前,或者佛教之后,整个印度的文明的核心追求,都是“超脱”,都是“悟道”,对佛教来说,就是“成佛”了。所以经历了印度教和耆那教,还经历了佛教五百年后,所有经典根本不需要告诉印度人到底为了什么要读这部经,为了什么要信佛,为了什么要修行。因为整个印度文化发展到这里,就是为了求解脱,求悟道,求成佛。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为什么要持《心经》?为什么要信佛乃至于成佛?很简单,因为能够”度一切苦厄“啊!不然我好好种田或者好好读书求功名就好了啊!何必读经学佛?所以译经大师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其实是很有分寸的,增减一字,皆有其目的与原因。

秘密在于修行者自己

好了,我们完成了《心经》首句翻译——”观自在菩萨,在进行一种深刻的智慧的心灵活动时,观照到所有生命现象,都是处于空的状态,于是超越了一切苦厄“。那其中的秘密信息在哪里呢?其实这个秘密说来一点都不值钱,那就是“生命现象”四个字。在一种智慧的心灵活动种关照的的生命现象,是谁的生命现象呢?那当然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己的生命现象啦!观自在菩萨当时还是“菩萨”,尚未成佛,所以跟我们所有人的生命状态在基础上还是一样的,那就是拥有“五蕴”。也就是说观自在菩萨进行的这智慧观照活动,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生命现象的一种反省。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心里发起的意念、产生的欲望、甚至发出的愿力;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对世间一切事物的分别认知。这一切的一切,其真实的状态,是“空”。是一种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的状态。就像经文后面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经文后面也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也就是说在”空的状态里头“,没有”五蕴“、”六识“、”十二因缘“、”十八界“等等等等一切佛家一直所说的概念。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要我们去反省自己认知世界的一切方法,破除一切已经形成的概念,放下一切的思维模式。用我们的”真心“,”本心“来重新观照这个世界。

如何能够做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末学合十。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 众生 由此 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 境界 。 成语出处: 《 心经 》:“观 自在 菩萨 ,行深船若 波罗 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成语例句: 抑闻之, 五蕴皆空 ,六尘不染,是谓和尚。 ★清·...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五蕴皆空是指在佛教中,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是虚幻不实的,最终归于空无。五蕴是佛教对于宇宙和生命现象的基本分析框架。具体来说:1. 色蕴代表物质世界,包括一切可见的事物。在佛教看来,色蕴并非永恒不变,它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从微观角度看,一切物质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五蕴皆空什么意思
五蕴皆空的意思是:五蕴是佛教中指的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现象,蕴是积聚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这五种身心现象是空无自性的,因为它们是无实有的,只是人们心理上的幻觉。拓展知识:具体来说,“空”有两层含义。首先,五蕴本身是空无实体的,因为它们是由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固定不变的自...

五蕴皆空什么意思
五蕴皆空,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出自《心经》。我们读佛.经时,经常遇到“五蕴”一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经.文:以观舍利子为例,受想行识的相同道理论证 (一)色蕴:...

什么是五蕴皆空?
意思是,色是空的,色和空是一样的,受、想、行、识,也是一样。也就是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都空了。色是指人们用眼睛看到的一切物质存在,色和空是二个相对的概念,但这二个概念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一样的,不仅色蕴如此,其他五蕴也是一样。这就是五蕴皆空了。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五蕴皆空的意思
1、五蕴皆空,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yùn jiē kōng,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2、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3、出自《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菩萨因修习了般若法门,功夫深久,生出了妙智妙...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五蕴皆空"这一概念源自佛教,指的是众生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积聚而成身,五蕴代表了生命的各个方面。在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中,这五蕴都是空的,即它们没有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这一理念体现了佛教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依存、无常变化的。在《心经》中提到...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五蕴皆空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五蕴皆空,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yùn jiē kōng,那么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呢?1、 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出自《心经》。2、 成语解释: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1. 该句话是对“五蕴皆空”概念的引申解释,意在说明通过修行可以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2. “五蕴皆空”这一概念源自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佛教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3. 在佛教中,“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它们是构成人类生命个体的五种元素。4. “五蕴皆空”意味着这五种...

天心区13857833487: 五蕴皆空(成语) - 搜狗百科
赤花金磬: 1、五蕴皆空,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yùn jiē kōng,五蕴的体性是:生灭、无常、苦、空、无我.2、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3、五蕴都没有了.4、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5、出自《心经》.

天心区13857833487: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赤花金磬: 五蕴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人对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于人的本性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因此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天心区13857833487: 什么叫做“五蕴皆空”
赤花金磬: 何谓五蕴皆空? '色'、'受'、'想'、'行'、'识'合称'五蕴'、它们包括了所有无常的现像,即所有物质与心灵世界所有事物与观像. '色蕴'包括了我们之以眼见到的、以耳听到的、以鼻嗅到的、以舌尝到的及以身触到的事物....

天心区13857833487: 有谁知道“五蕴皆空”的意思?
赤花金磬: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可以理解为我们对外部物质世界和内部心理世界的各种心理活动.空:不是虚无,而是非绝对有非绝对无的状态.所谓绝对有,就是一直有,不因为外部条件为凭依而独立存在,佛教中称为常.绝对无,就是不存在,佛教称谓断.非常非断为空.因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所以非常,因缘而起所以非断.五蕴皆空,就是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对内在各种心理活动的感知,都是自性空.外部世界的感受为空,是因为感受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没有外部世界就没有外部世界的感受,所以非常非断为空.内部世界的感受,指受想行识四蕴,前提是来自于色蕴的引发,以色蕴为凭依.所以也是非常非断为空

天心区13857833487: 五蕴皆空,指的是什么?
赤花金磬: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在这里提出了“五蕴皆空”的重要性...

天心区13857833487: 五蕴皆空中的“五蕴”指哪五蕴? -
赤花金磬:[答案] 蕴是集合、积聚的意思.也可以指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状态,好比火、水、土、等等.佛教认为众生(所有的有生命的动物)都是有此五种状态或物质积聚成的,意思是因为这个积聚或集合的生命它是有为的,所以烦恼等不好的事...

天心区13857833487: 怎么理解五蕴皆空
赤花金磬: 一切事物无有自性,其性本空.

天心区13857833487: 五蕴指的是哪五蕴? -
赤花金磬:[答案]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一)、色蕴:即物质的...

天心区13857833487: 五汶皆空是什么意思?佛语说.
赤花金磬: 佛教术语中没有五汶皆空,只有五蕴皆空,出自 波若波罗密多心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