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失落的边关大漠—宁夏古长城徒步记

作者&投稿:地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宁夏作为中国的长城博物馆,在其境内几乎可以找到各朝各代、技术风格迥异的长城遗迹,但因缺乏关注与保护,正遭受着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正因如此,遂有了此次徒步。

第1阶段为4天: 从中宁市石空镇开始,经过明长城起点(兰州军区No. 122界碑)、芦沟湖、四眼井、炮兵哨岗、采沙场、风电场,至银川三关口,全长约120公里。

第2阶段为5天: 从银川过黄河后,经过红山堡、清水营、毛不城、兴武营、安丁不台、红城,共计7座兵营,最后抵达盐池。全长约140公里。清水营、兴武营是这段长城(亦称 “河东墙”)上最有名的2个大营。

去中宁徒步长城完全是无知,但是却发现了一段无名的长城。

头天夜里火车12点半到中宁,意外得知原来中宁火车站就是原计划的徒步起点 - 石空镇。第二天一早,出火车站小旅馆,一路打听长城的方位,问10个人有5个人不知道,剩下5个人表示“听说过”,其中只有2个人能说的比较详细,但也没去过。

向北,过小河、铁路,爬上大土坡向东北方远眺,基本沿一根高压电线走,过一变电站后,就没人了,这时候就靠眼睛,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个烽火台!

慢慢走近,当十分确信是烽火台时,兴奋地大叫了一声 “Oh, yes”。一个人在戈壁里,feel great! 爬上石块垒制的烽火台,从出发到发现这第一个烽火台,费时约2.5小时,不算太糟。

山地长城走了2个小时,却又渐渐不见了。一路上有很多洞,也许是野兔的家。。。

下午,天边遥不可及的山上陆续出现第二、第三个烽火台,想想应该不是一个朝代的,否则不可能距离差那么远,于是决定遵循 “尽量贴近所见烽火台走平地” 的原则。埋头苦走4个多小时后终于看见黄土高墙了!!!兰州军区场界No. 122碑:长城应该就从这里走出了之前的一片山脉,一马平川伸向前方的辽阔平原!(若干天后,在买的宁夏地图上看到很清楚的标识:明长城从石空镇东北方约25公里左右开始,向北一直延伸至三关口。)

终于找到了明长城,比想象中顺利,想到接下去,沿长城线路应该清晰,心中大喜,不管前面还有100多公里的大漠戈壁要走,眼前长城脚下有片平地,小草似乎还泛着一点绿,决定扎营!

长城,气贯山河!(The Great Wall - Spirit a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9天徒步长城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在那四望无垠的戈壁上,沿着一道残缺的土墙,无尽地行走,这种感觉会留在心中很久。

长城的长,不应该用相机记录,而是卫星。

路上有走累的时候,但是想想,古人用一砖一瓦砌起这万里长城,现在只是要你走走,又有什么好累的呢?

如果说渺小的人类能有什么和自然稍作一抗衡的话,那就是长城。地震可以震毁一座城市,但震不倒这万里的城墙。

明长城在宁夏多为黄土长城,延伸在半沙漠、半戈壁的土地上,一路相伴的有苍耳、壁虎、坟墓。

黄土长城,无尽的魅力,无法用文字尽述。虽然长时间徒步使得看到长城有些麻木,但是每次停下来,对着黄土城墙凝视注目,历史的厚重感又油然而生。

这一段长城修的十分凌厉,沿着险峻的山势,似乎原则是 “哪儿难走就往哪儿修”,一点不含糊,走在长城上似乎体会出暴君之 “气质”。。。不过不知道这长城是不是真是秦始皇所为。

这是徒步至第二天首次见到人的地方。荒芜的戈壁里有一间孤单的白房子。走近后一条烈犬狂叫不已,我在坡上大叫了几声:“有没有人呐?”。。。从梯

子上探出一个脑袋,示意我下去。

进了房间,我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来走长城的”。。。小伙子只轻轻 “嗯” 了一声,我心里暗想:“是见过世面的人!”。。。

简短交谈后,自己倒是被震精了:这年轻人31岁,365天 X 24小时守候于此已六年。六年?!一个人待在这方圆十多公里无人的一间房里,无可想象那是怎样一种体验!

附近是兰州军区某炮兵部队,定期送水和食物过来。房间里有手机信号,使用风力发电,一台电视机、一台收音机,此外就是炉子、炕头。

走长城的人都要从他门口经过,每年大概 5-6 个,今年我是第一个。

询问 “孤不孤独?” 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停了下来,陪他聊了3个小时。还借了一把剪羊毛的巨型剪刀,把右手的手指甲剪了。

临走时灌满了所有的水瓶,吃了一碗有些焦的土豆丝炒饭。感谢!

芦沟湖遗址,位于青铜峡市广武乡,徒步长城的时候经过,会看到一块文物碑。

网查:1991年秋天,青铜峡市文管所在芦沟湖发现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总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大部分暴露在地面。发现有大量的新石器文化堆积,采集到许多陶片和石器,有石斧、石臼、刮削器、尖锤器等。这些石器都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陶片属于尖沙陶,质地坚实细腻,有几何形纹饰,属罐、碗等器皿。据考证,这些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时代,也称“细石器文化”。

晕!早知道这样,当时应该仔细看看地面,好歹也拣块陶片,可是稀里糊涂就走过了。看来以后出行前还是要多做些攻略。

同样是后来得知:芦沟湖之后的四眼井是有岩画的,当时也没察觉。。。

沧桑的烽火台,像一位老人,述说着百年历史。

下午4点多走到采沙场,这里是长城一路上最大的缺口,整座山被挖断,一条小路向西通往阿拉善某小镇,往东据说就是青铜峡火车站。

走到路上的时候,一开货车的司机见我,主动停下来请我搭顺风车,我婉言谢绝了,感谢他的好意!

走到采沙工人住的民房,简短沟通,进屋给相机充电。充电花了我2个多小时,充好时天已快黑,纯朴的挖沙工人留我住了下来。

第一眼看到一位挖沙工人的时候印象深刻:满脸灰尘,如此之黑,以至于眼球显得白而明亮 -- 就像那些摄影作品中刚从煤矿出来的煤矿工人!

晚上,工人们屋内聊天,听不太懂他们的对话,只知道有说有笑,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烦恼,简单而快乐。。。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烧柴取暖,热的打起赤膊,衣服一脱,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感到和大家的距离近了许多。。。四、五个人在温暖的房间里安然而睡。

清晨,和挖沙工人一同起床,我继续赶路,他们则开始一天的劳动。这些工人从周边乡村而来,都自称 “过来打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是真正可爱的人。走远后,回望一眼借宿一晚的红砖房,心里默默感激。

出行第三天,终于遇到了一个好天气,黄土,蓝天,白云,长城和一个徒步的我。

天地间,芸芸众生仿佛都成了沧海一粟,唯有长城伴我左右。

走到中午时分,阳光愈发明媚,蓝天下白云浮动,照得大地上光影交错,壮丽的景色让人兴奋不已。

下午经过贺兰山风电场,风大到令人抓狂!!!短短数公里,停下3次,实在受不了,一边走一边在狂风里大骂,就这一段风直接吹残了我的膝盖,也让人明白,原来除了暴雨和极寒,风大起来也是很让人受不了的。

古老长城与现代文明似乎和谐共存着。但服务于人类的风力,千百年间却在不断的侵蚀着长城,就怕古老的文明和历史的灵魂终究有一天变成沙尘,消失在一阵风里。

由于心还是急了一些,过了风电场又走了数公里,直到日落。

扎营选了一块相对挡风的地方,免得半夜被这大风刮走,大地上只有石块和土。。。天一黑就开始刮风,呼呼的风声一刻不曾停歇。。。到了深夜陡变狂风,想想这恶劣的自然环境,用来测试装备倒是不错的。。。

大风刮得黄沙漫天,我的帐篷没有内帐,尘土直接在帐篷里横着飞!顾不了那么多,直接闷头躲在被子里睡去。

翌日起来查看,经测试,我这次DIY的short ridge tunnel帐,拉上风绳后,对付个 6、7级风问题应该是不大。

清晨起来,发现被子上盖了一层厚厚的黄土,囧!携带的4 瓶水也冻的硬邦邦的:估计昨晚这气温是要在在零下6、7度。。。

风沙 + 严寒+干燥的气候,应该算比较极限的环境,经此一晚,对装备的需求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夜的狂风大作,换来了这晴空万里。

天蓝,蓝死人不偿命。。。

真正的边塞人家。荒凉的大地上,顽强的生存着,抑或又是代代戍守长城的。陡然间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下午2点多抵达三关口,这个2 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2年前,心里就暗下决心,以后要来走这里的长城,这一次算是完成了夙愿,心里感到圆满。回头望望 4 天走过的蜿蜒长城,在抵达三关口的那一刻,所有辛苦烟消云散,心里充满知足。

在银川旅游汽车站坐了个到 “中心区” 的车,过黄河后下车,看到路边有"银川——陶乐"的中巴,这车就经过横城。再次走入长城,全身上下很快又变回了 “土人”模样。

中午出发,下午5点多才到水洞沟,天气很阴,不想走了,灵机一动干脆在水洞沟的旅游公厕内搭个帐篷过夜,环境还不错,尿尿、打水都不用出房门~~嘿嘿。。。可惜没有存照。

参观红山堡,由于属于水洞沟景区,堡内不伦不类盖了个新的庙,藏兵洞要钱就没去。图上是红山堡的瓮城城门,看这样子应该翻修过了。

走在高处的时候,可看到东北方的毛乌素沙地,一片无尽的恐怖沙黄!

从红山堡出发,继续走,上午的戈壁竟然下起了一点毛毛雨,虽然没照可拍,但利于徒步。中途搭顺风车去芒哈图买了 10 个白馍,再横切到长城,继续向清水营进发。下午4点刚过,抵达清水营,大营四周只有几块石柱,上面写着 “文物”,此外并无保护,整个清水营的遗迹保存完好,只是不知这样的情况还能维持多久。

城门低于地面,这是由于城墙上的土坍塌、形成土坡所至。

走进空旷的营地,想象数百年前的士兵在这土地上操练习武,金戈铁马的时代早已过去,永久不变的是萧瑟的风,刮着地上的草,满地散落着破碎的陶片,还有几根白骨,四周一片寂静。。。晚上把帐篷扎在清水营的瓮城,和地下的远古士兵共度一夜。

清水营过后几小时,长城分成了 2 条,齐头并进!这就是 “头道边” 和 “二道边” 了。

第3天起身,清水大营往前有2个小营,里面搭了拍《刺陵》留下的场景(为了拍个电影就破坏文物),其实昨天把帐篷搭在这里也不错,有摄影棚的遮挡,门口还有水源。不过这水源看起来有点吓人:溪两岸的地面白花花一大片,水偏咸。

长城宛如一条巨龙。

经过一小庙,庙里放了好多瓶二锅头,偶缺水,不缺燃料,所以只拍照留念。庙里的观音被挪到露天,远处是毛不城的营墙一角。

过毛不城(图中远处)。。。

这里的地名叫高沙窝,地如其名,越走地上的沙子越多。走的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在漫天黄沙中猛然看见远处一片隐约的红砖平房,印象中只在《新龙门客栈》才有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地方也有人居住?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他们就是当年守卫长城的将士后代吧,世世代代不离开自己的土地。。。

下午 6 点半走到一户人家,讨水。主人请我入室,屋内瓷砖地板,干干净净,简直和外面恶劣的沙尘形成天壤之别。这是三代同堂的一家,爷爷奶奶是一家之主,儿子在外地打工,媳妇照料孙子。

尽管一再推却,一大碗单独煮好的面还是递到我手上。晚上,横睡double king size的炕头,盖自产厚羊毛被,发觉羊毛对温度的调控比羽绒还强,太奢侈了。。。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单独睡一间房,而我作为客人和他睡在一起,足见待客之道!

“长城烽火台和树”。。。爷爷看了照片,说:“这就是俺们家那颗树”。。。

次日清晨,一大锅炒土豆丝,蓬松松的白米饭中掺了一些黄米,又是新做的,2 大碗饭下肚,饱到喉咙口。。。

所有这些,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第4天早上,和热情的边陲人家挥手告别,不久到了兴武营,营内有农民开垦。兴武营是大营,有西、南二个城门,均已倒塌,图为倒塌的兴武营西城门。

兴武营是一个分叉口,“头道边” 和 “二道边” 在这里分开,由于风沙,头道边已 “不堪保障”,顺着二道边走,接下去的一个营就是安丁不台。

长城在某些段几乎被黄沙掩埋,可惜可叹。。。

更有甚者,一些大的墩台被掏空,里面有房间还有储藏室,据我推断,应该是穷苦年代的时候人们没有住处,于是将长城掏空为家。

第4天晚上在一个村子附近露营,引起了村民的一些惊动。

第5天,天气晴好,赶路。经过安丁不台,长城在此折向南行。

向南沿长城继续徒步。中午时分看到公路,此后,长城沿公路而行,途中经过红城,城墙上有保护长城的标语。

走上公路,搭车,在车上对这最后一段 >10公里的长城行注目礼!车到盐池,结束了明长城宁夏段的徒步。

-End-

psnake@酷动号:psnake

徒步爱好者,尤其喜欢solo徒步。超轻装备diy狂人,背包、帐篷、衣服都是自己缝制。喜欢写游记,文风朴实精炼不造作。


行走在失落的边关大漠—宁夏古长城徒步记
终于找到了明长城,比想象中顺利,想到接下去,沿长城线路应该清晰,心中大喜,不管前面还有100多公里的大漠戈壁要走,眼前长城脚下有片平地,小草似乎还泛着一点绿,决定扎营! 长城,气贯山河!(The Great Wall - Spirit a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 9天徒步长城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在那四望无垠的戈壁上,沿着一道残...

沙漠风光旅游带沙漠边关旅游景区
2. 大漠边关旅游风景区的所在地,是中华区首部真正的3D武侠片《龙门飞甲》续集的拍摄地,故事发生在大漠深处的边境客栈。全国著名的佛教龙门石窟和道教龙门的石窟,以及龙门景区、龙门县和龙门镇等地,都与这个场景相契合。在青海和甘肃,也有名为龙门的地方。3. 大漠边关是中国的边疆,第二联表达了我...

新疆之旅五(二)大漠边关
我们绕龙湖走的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其他的地方还没开通。大门左侧湖边是别墅区,屋顶红色,色彩艳丽,因为没打算住宿,就没去细看。离开龙宫湖行驶20多分钟,到达大漠边关。景点门口很是气派,上书“大漠边关”四个红色大字。门前有一个月老雕像所以这里也叫“月老玫瑰园”。“大漠边关”给人的感觉粗犷豪放...

关于中卫大漠边关的作文
大漠边关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边缘,景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长城遗址,古兵营遗址范围属秦汉至明清古代北方边防要塞及军事重镇,是华夏帝国与草原文明之间的重要屏障和古牧区与古汉地之间通商的西北主要关口遗址。宁夏中卫自古以来因为地势平夷但位置特殊而在古代边防及军事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大漠边关
是啊,秦时的明月依旧照亮夜空,可出征的将士却一去不复返,这茫茫的边关大漠啊,千百年来多少戍边的将士舍弃妻儿,却葬身在你的领地。告诉我,你的胸怀可否能安葬这些将士的英灵。鲜血滴滴,白骨累累,如今都已幻化成一丝淡淡的记忆随风飞去了。“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是的,这...

稿件大漠敦煌的作者是谁?写作背景是什么
大漠敦煌作者:秋酿醇酒“敦煌”,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

沙漠风光旅游带沙漠边关旅游景区
4.大漠边关旅游风景区的融资宋《新龙门客栈》歌手:梅山儿专辑:春梦歌词:我想在沙漠边缘散步。我想捧一把满满的黄沙。多少年可以改变?还能留下多少沧桑?我要种下我的青春。我想种下我的梦想。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想在沙漠里种下绿色的草芽。我我不怕眼里的流沙。我我不怕脚上的伤疤。只要你能再次...

描写大漠边关的诗有
楼颊 明·蔡可贤 山后山前十六州,天涯尽处是偏头。云开大漠风沙走,水折长河日夜流。万户金绘愁见月,千群铁骑畏逢秋。却思大汉无中策,一曲胡笳倚戍楼。边事 其五 明·黎民衷 大漠风沙直比寒,炊烟未暖据征鞍。古来尽道从军乐,今日方知出塞难。兰州杂诗 清·倪蜕 振袖上皋兰,烟生闾井寒。

关于大漠的散文精选?
脚下稀稀疏疏的芨芨草和骆驼刺,也都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微晖。噗噗的骆驼行走腾起的一团沙雾,在这大漠落日的照耀下,也一闪一闪腾翻成彩色的斑斓。月亮快要升起来了,它想。这是一株胡杨。三百年前想过死的胡杨。那次偶然的抬头,让它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是月光的抚摸,让它活下来的吧。从此...

稿件大漠敦煌的作者是谁?写作背景是什么
大漠敦煌的作者是秋酿醇酒。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大宋边境的各部族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对中原虎视眈眈。遥远的古国楼兰,正经历着历史的浩劫。此时游戏的主角——赵平沙原是中原的一介书生,由于考试时发梦而与功名无缘。在回乡途中突发善心,救下一异族女子,自此结下了旷世奇缘,并走上了一条与以前...

屏山县18539389804: 关于中卫大漠边关的作文 -
剧肤食母: 大漠边关景区位于宁夏中卫市腾格里沙漠边缘,景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长城遗址,古兵营遗址范围属秦汉至明清古代北方边防要塞及军事重镇,是华夏帝国与草原文明之间的重要屏障和古牧区与古汉地之间通商的西北主要关口遗址....

屏山县18539389804: 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好玩吗? -
剧肤食母: 景区管理的很正规 景色也不错 在北区的沙漠里往里走 能感受到大漠的苍凉 黄河飞渡也好玩 若到了对岸的芦苇区 也开发出旅游路线就好了 有点浪费资源. 票务类型:淡季成人票(11月1日到3月31日) 门票信息:【同程价】:¥35 门市价:¥65还是决定给个好评吧!以十几米的大沙坡为界限,一边的黄河,远处的祁连山脉;另一边是腾格里沙漠,对比很强烈.有很少能见到的“滑沙”运动,可以乘羊皮筏在黄河上飘荡.黄昏的腾格里沙漠意境很不错.其他的游艇、骑骆驼别处都有.唯一的不好是有点外地人歧视,宁夏人凭身份证可以买到通票,随便玩.外地人买了门票之外,其它 的项目都要额外加钱,不好.

屏山县18539389804: 写关于草原的导游词50字 -
剧肤食母: 欢迎大家来到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你看这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这么的清鲜,天空是这么的明朗.客人来到这里,都会有高歌一曲的愿望

屏山县18539389804: 赞美祖国的诗歌 -
剧肤食母: 祖国,我不用言语 我在你的大地上行走 我用你给我的步履 我在你的河流里游动 我用你给我的记忆 祖国 我不用言语 睁开眼全是你的面庞 用心听全是你的和镇声音 早晨是宋词的早晨 黄昏是唐诗的黄昏 雨巷是楚国的雨巷 风涛是塞北的风涛 做棚埋...

屏山县18539389804: 草原导游词200字 -
剧肤食母: 内蒙古通湖草原旅游区导游词 通湖,顾名思义是湖水相连的意思.几百年前这里确有一片湖水,据说有两个喇嘛在距此60公里处的“太阳湖”边用铜壶取水,一不小心铜壶掉到了水里,几日后,有一个牧民妇人在这里发现铜壶,方知两地地下...

屏山县18539389804: 一共十行,一行五个字,关于歌颂祖国的诗歌, -
剧肤食母:[答案] 1.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 我的祖国啊 那时的你就是野蛮就是残暴 汉唐时期 那声声优美的驼铃叮铛 打破了边关大漠的宁静和荒芜 琵琶轻弹伴着轻...

屏山县18539389804: 长城的特点、位置、样子、历史 -
剧肤食母: 中国北方在中国北方,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

屏山县18539389804: 塞上听吹笛 高适 -
剧肤食母: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 冰雪消融, 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