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是什么

作者&投稿:袁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联。 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是什么?~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出自:清朝才子王尔烈博闻强记,才学出众。年轻的时候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樵夫,肩上挑着一担柴。樵夫见眼前是一位进京赶考的年轻人,就打趣地对他说:“来!让我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着,樵夫指了指肩上挑着的一担柴说道:“‘此木为柴山山出’,请你对出下联。”
王尔烈看了看樵夫,觉得樵夫虽是砍柴出身,倒也粗通文墨。王尔烈稍加思索,脱口而出答道:“因火成烟夕夕多。”樵夫听罢,竖起拇指连声称道:对得妙!对得妙!

扩展资料:王尔烈(1727-1801),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乾嘉时期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其“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尔烈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组合联是在对联内先把某个字拆开,再重组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对联的形式。创作组合联需要心思敏捷,选字巧妙。例如:佛印是苏轼的好朋友,因此和苏小妹也熟,熟了就偶尔开玩笑。
小妹曾出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这里把“僧”和“佛”字拆开又组合,同时讥笑佛印难以成佛,佛引反唇相讥: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把“婢”和“奴”拆开又组合,同时也挽回了面子。虽是嬉戏,却对仗极工。
同类趣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苏轼)。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 --干 隆。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纪晓岚。
四口同固,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苏小妹。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佛 印。

扩展资料:
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
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
咸丰年间,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气,但傲气十足。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学馆,见两个学童正在读书,便想卖弄文墨,于是同两学童对句。卜昌冷笑道:“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变淡?”
一学童笑着对道:“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卜昌一听骂他是乌龟,气得满脸通红。另一学童见卜昌丑态,也对道:“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卜昌一听气坏了,可两个学童对得文韵俱佳,也无可奈何。
北宋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旁的苏小妹便有意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析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谑,妙趣横生。
唐伯虎才思敏捷,写有一副脍炙人口的析字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巧妙之处在于把“十口心”合成“思”字,“八目尚”合成“赏”字,而又串成一气,文义通畅。
据说,有两姓联姻,男方姓潘,女方姓何,在举行婚礼这天,一客人赠联祝贺:“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上联以“水、田、米”合成“潘”字,下联以“人、口、丁”合成何”字,既暗含双方的姓氏,又反映了双方的愿望,幽默诙谐之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西湖天竺顶有一座庵寺,叫“竺仙庵”,庵边有个泉眼,泉水极其清冽。有两个脱俗静心修道的人,经常在庵中用泉水煮茶品尝。有一联悬于庵门:“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上联“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联“竺”拆成“二个”,“仙”拆成“山人”。把道士在庵中的情境写得惟妙惟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组合联

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是,日月光明夕夕多。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因火成烟夕夕多
木古为枯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女家即嫁可可哥
山石岩前古木枯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又又双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注:不是成而是生烟,见古今对联集)

其实这副对联是由别一副古联衍变来的
上联:山石岩前枯古木,此木是柴,
下联:白水泉边好女子,少女本妙。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此树为木木木林


对联上联是,此木为柴山山出,求下联。
下联:它马行驼夕夕多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它马是驼夕夕多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它马行驼木木林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它马来驼木木林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它马向驼木木林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它马是驼木木林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它马来驼...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这个是最佳古代对联!有一说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因火生烟夕夕多”。现代还有其他对法: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对对联,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是常见的对句。但是本人认为对得不太工整。在此不揣谫陋,聊对一句,以求教于方家:此木为柴山山出;人言可信口口回。——下联对句的意思是:(在某一场合)因为大家相互信任、都说实话,所以相互提问、回答,彼此有问必答,交流甚欢。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是常见的对句。但是本人认为对得不太工整。在此不揣谫陋,聊对一句,以求教于方家:此木为柴山山出;今心成念口口回。(备注:此处的“念”——是名词,即想法、念头;口口回——人们有什么想法,要相互交流;尤其是朋友之间,彼此有问必答,交流甚欢。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
1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2 此木为柴山山出 小土归尘人人从 3 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4 此木为柴山山出 女家即嫁可可哥 5 此木为柴山山出 寸土为寺手手拜 6 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王成皇人人从 7 此木为柴山山出 女子成好山山出 8 此木为柴山山出 千里为重口口回...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是什么
此联的故事如下:清朝才子王尔烈博闻强记,才学出众。年轻的时候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樵夫,肩上挑着一担柴。樵夫见眼前是一位进京赶考的年轻人,就打趣地对他说:“来!让我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着,樵夫指了指肩上挑着的一担柴说道:“‘此木为柴山山出’,请你对出下联。”王尔烈...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是什么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是:因土成坎地地生。详细解释如下:对联的构成与意义: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木为柴山山出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象的上联,表达的是从山中取材制成柴火的意思。那么,下联就需要与之相对应,既要保持语意的连贯,又要符合...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我感觉古代人对这个对联的解释是牵强附...
此木为柴山山出,良女作娘喜喜囍 此木为柴山山出,女家即嫁可可哥 此木为柴山山出,寸土为寺手手拜 此木为柴山山出,丑女为妞月月朋 此木为柴山山出,江鸟为鸿只只双 此木为柴山山出,门口作问口口回 此木为柴山山出,黑土当墨月月用 但是,未出现比“因火生烟夕夕多”更好的下联。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是什么?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泉边少女妙,乔女不娇夕夕多

此木为柴山山出下一句是什么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组合联是在对联内先把某个字拆开,再重组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对联的形式。创作组合联需要心思敏捷,选字巧妙。例如:佛印是苏轼的好朋友,因此和苏小妹也熟,熟了就偶尔开玩笑。小妹曾出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这里把“僧”和“佛”字拆开又组合,同时讥笑佛印...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为柴山山出下一句是什么 -
郗版丽康:[答案] 1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2 此木为柴山山出 小土归尘人人从3 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4 此木为柴山山出 女家即嫁可可哥5 此木为柴山山出 寸土为寺手手拜6 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王成皇人人从7 此木为柴山山...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为柴山山出,下联是什么? -
郗版丽康: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此木为柴山山出 小土归尘人人从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此木为柴山山出 女家即嫁可可哥此木为柴山山出 寸土为寺手手拜此木为柴山山出 白王成皇人人从此木为柴山山出 女子成好山山出此木为柴山山出 千里为重口口回此木为柴山山出 士心为志日日昌此木为柴山山出 波女作婆日日昌此木为柴山山出 门口作问口口回此木为柴山山出 人从为众口口回此木为柴山山出 一人为大可可哥此木为柴山山出 木公成松个个竹此木为柴山山出 林木为森火火炎此木为柴山山出 水皮生波水水淼此木为柴山山出 日月共明日日昌

礼县15667657558: 对下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请对下联. -
郗版丽康: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另一下联是“白水作泉日日昌”.说是过去有个穷秀才,屡试不第,有人在他门上写了一句:“此木为柴山山出”,讽刺他这种人就像山里的木柴,到处都是.关于这一联的出处,便有种种说法:“因火生烟夕夕多”,意思是说,我的才学像泉水一样不会枯竭,没准哪一天就时来运转了.其他,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堪称绝对,一向为人所乐道.大凡这种名联.一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白水作泉日日昌”,总会附会到名人头上!秀才见了,在后面回敬了一句.2,便想出一个上联1.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这一联,拆字而成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成柴山山出,下联 -
郗版丽康: 上联:此木成柴山山出 下联:白水作泉日日昌

礼县15667657558: 对联. 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是什么? -
郗版丽康: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出自: 清朝才子王尔烈博闻强记,才学出众.年轻的时候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樵夫,肩上挑着一担柴.樵夫见眼前是一位进京赶考的年轻人,就打趣地对他说:“来!让我考考你,看你怎么样!...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谁知道啊? -
郗版丽康: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这一联,拆字而成,堪称绝对,一向为人所乐道.大凡这种名联,总会附会到名人头上.关于这一联的出处,便有种种说法.一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为柴山山出的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
郗版丽康: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这个是最佳古代对联!有一说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因火...

礼县15667657558: 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成柴.他的下一句是什么? -
郗版丽康:[答案] “山石岩下古木枯”对应的下一句是“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妙),书载是皇帝和学士出游遇景有感而吟.此木为柴.出于“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一联.关于此联众说法不一,有的说没有下联,有的说有下联.最早听说此...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为柴山山出”求下联! -
郗版丽康: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这一联,拆字而成,堪称绝对,一向为人所乐道.大凡这种名联,总会附会到名人头上.关于这一联的出处,便有种种说法.一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因火生烟夕夕多”. http://wenwen.sogou.com/z/q657055526.htm?fr=qrl

礼县15667657558: 此木为柴,山山出.下联是什么 -
郗版丽康: 因火成烟夕夕多 木古为枯山山出 白水作泉日日昌 女家即嫁可可哥 山石岩前古木枯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又又双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生烟,夕夕多.(注:不是成而是生烟,见古今对联集) 其实这副对联是由别一副古联衍变来的 上联:山石岩前枯古木,此木是柴, 下联:白水泉边好女子,少女本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