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齐国为何选择吞并宋国,而不是弱小的鲁国呢?

作者&投稿:隗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军队攻齐。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所以,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结果,当吴国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

在攻下齐国都城临淄之后,乐毅又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也即五国伐齐,达到了基本上占领齐国疆域的效果。对于五国伐齐来说,导火索无疑是齐国吞并了宋国这一强国。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国、魏国消灭了宋国,再加上齐国之前就和燕国、赵国、韩国、秦国等诸侯国结怨,这导致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选择联手对付齐国。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中期,齐国为何选择吞并宋国,而不是弱小的鲁国呢?

首先,在战国中期,齐国因为吞并了宋国,所以遭到了战国七雄的忌惮,从而最终导致五国伐齐这一结果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时的齐国,除了宋国之外,其实还有别的诸侯国可以消灭,这就是和齐国同处在今山东省一带的鲁国。在整体实力上,鲁国要弱于宋国,这意味着消灭鲁国的难度不仅相对较低,还难避免引起其他诸侯国较大的反应。不过,齐国依然选择先吞并宋国,而不是鲁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宋国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

宋国经济发达,宋国人善于经商,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宋国商业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于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对此,在笔者看来,富庶的宋国,自然引起了齐国的觊觎。《六韬·六守》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此之以农、工、商为国之三宝。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就开始大力发展与邻国及周边地区的贸易,“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冠带衣履天下”,齐国丰富的丝绸类资源,是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因此,对于工商业同样发达的齐国,自然对宋国的兴趣更加浓厚。与此相对应的是,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核心区域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部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对于鲁国来说,虽然疆域不小,不过,鲁国疆域的价值,自然远远比不上宋国。

宋国因为处在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交界地带,所以交通四通八达,工商业繁荣,而就鲁国来说,则不能说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诸侯国。并且,宋国拥有商丘、陶邑这样繁荣的城市,而鲁国则没有类似的城池,也即鲁国不是一个比较富庶的诸侯国。在此基础上,齐国吞并鲁国能够获得的收益,实际上是比较小的。所以,在战国中期,巅峰时期的齐国选择对宋国下手。当然,如果没有五国伐齐的话,鲁国应该就是齐国下一个进攻目标。

另一方面,战国中期,宋国迅速崛起,已经对旁边的齐国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宋康王(?―公元前286年),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86年在位。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

宋康王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滕州),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战国中期,宋康王治理下的宋国,不仅国力强大,还能够攻占齐国的城池。如果让宋国一直这么强大下去的话,那么,齐国不仅会失去中原霸主的地位,还将被宋国压制在齐鲁大地,这对于齐国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结果。

并且,在战国时期,宋国和赵国、秦国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因此,不排除宋国联合赵国、秦国围攻齐国的可能。从这一角度来看,齐国选择吞并宋国,也是为了消灭日后的心腹大患,避免自己被宋国、赵国、秦国围攻。公元前286年,不甘失败的赵国又一次向齐国挑战,挫败赵国之后,齐湣王紧接着第三次伐宋,这一次孤立无援的宋国终于被吞并了,而齐国也彻底失去了楚国、三晋等的支持。

最后,宋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史记》误作宋康王四十七年),宋国发生了内乱,这同样给了齐国出兵提供了借口。因此,在公元前286年,齐国得以成功吞并了宋国。虽然魏国和楚国也瓜分了宋国的疆域,不过,齐国获得的好处自然是最大的。加上齐国之前和战国七雄结怨太多,从而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前285年,秦军越过魏、韩两国攻齐,打败了已成强弩之末的齐军,夺取了位于宋地北界的河东九城,不久后赵国也攻陷了齐国在黄河以西的据点灵丘,作为将来进军的基地。到了公元前284年,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

对于齐国来说,虽然是主场作战,不过,因为之前连年作战,将士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在五国伐齐之战中,齐国大军溃不成军,这导致乐毅迅速攻占了齐国的70多座城池。此外,就鲁国来说,最终在战国末期被楚国吞并。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七年后(公元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五国伐齐之战中,楚国表面上支援齐国,实际上趁势夺取了齐国的淮北之地。虽然齐国之后成功复国,却无力攻打旁边的鲁国,这让楚国再一次摘得果实。



宋国的崛起让齐国感到压力山大,齐国和宋国迟早会有一战,同时吞并宋国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再加上之前几次攻打鲁国战绩都不理想。


战国中期,齐国为何选择吞并宋国,而不是弱小的鲁国呢?
而在春秋中后期,因为晋国和楚国的崛起,也即在晋楚争霸中,齐国的实力受到了削弱。在此基础上,鲁国因为跟随中原霸主晋国,齐国因为无法和晋国正面抗衡,所以也无法去消灭鲁国。在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虽然鲁国的实力进一步削弱,但是,齐国因为田氏代齐,也暂时没有对外用兵。

战国中期,齐国为何选择吞并宋国,而不是弱小的鲁国呢?
首先,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国,而鲁国则是周公的儿子伯禽代父就封。由此,不管是爵位上,还是先祖的功劳上,二者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鲁国毕竟是周天子这一脉的国家,不仅跟王室关系亲近,而且在礼仪规格上也超越了其他诸侯国。由此,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但是,除了战国末期,周王室的影响力还是...

战国中期,齐国为何选择吞并宋国,而不是弱小的鲁国呢?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中期,齐国为何选择吞并宋国,而不是弱小的鲁国呢?一 首先,在战国中期,齐国因为吞并了宋国,所以遭到了战国七雄的忌惮,从而最终导致五国伐齐这一结果的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当时的齐国,除了宋国之外,其实还有别的诸侯国可以消灭,这就是和齐国同处在今山东省一带的鲁国。在...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君主不作为,导致不战而降
第三个原因则是一些侥幸心理在作怪,我们都知道在地理上,齐国与秦国实际上是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的,这就导致了在战国时代,由秦国发动的战争当中,极少是直接针对齐国的,因为两个国家没有直接相连的土地,也就说明哪怕是在齐国攻城略地,这些土地也很有可能不能够有秦国来实际掌控?因此,直接对齐国发动战争,秦国是得不偿...

春秋中期,齐国为何将自己的土地割让给弱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表明齐、燕两君并未越轨,桓公只好将燕君进入的这片齐地,割给燕国。庄公远送桓公,是一次很隆重的行动,为什么会发生错误,超越国界,这当然不是齐、燕两君有意违反国王的规定,是因为齐燕两国在冀中一带以黄河为界,而当时黄河下游河道十分混乱,分成多股(《禹贡》称为“九河”...

战国中期秦昭襄王拥立齐湣王为东帝,齐国何以如此强大?
然而当时天下诸国都是称王,自己贸然称帝恐怕会引起联军再次合纵攻秦,故而为了也为了消除列国对秦国的猜忌,赢稷派出使臣向东海之滨的齐国表达其意愿,即两王相互称帝,齐国在东边称帝号称东帝,而秦昭襄王赢稷则在西边称帝,号称西帝。齐湣王与秦昭襄王双双称帝则意味着战国中期的双雄并立。然而称帝的反响实在是太大,剩余...

战国中期,这个国家凭什么和秦国平起平坐
在春秋战国这个历史阶段,齐国无疑是对工商业积极鼓励的一位。即便田氏代齐后,齐国依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富有的国家。不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富裕的环境,导致齐国缺乏进行变法图强的动力,也不能像秦国百姓一样崇尚武力。三 再者,齐国在战国中期可以和秦国平起平坐,不是单纯依赖领土大、国家富有...

齐国放弃合纵,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与秦国连横呢?
而在连横政策当中,齐国就是一个关键,正是因为齐国放弃了合纵而加入了连横才导致了局面的反转;那么齐国为什么要放弃山东六国的合纵而选择连横呢?毕竟在战国中后期,秦国是统一的最佳人选,是山东六国最大的敌人,哪怕面临着如此的境地,齐国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合纵,那么导致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篇文章重点...

齐国在战国中期国力仍超秦国,为何不能统一中国?
齐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由此看来,齐文化与秦文化正好相反,前者向来主变合时,看上去似乎更加具有优越性,更容易发展成民主富强的超级大国。假如中国能够沿袭齐人思想,也许就不会出现后来封建社会故步自封,以至于近代与世界落后的情况。齐国能够统一天下,这并不是玩笑。经历齐桓公...

在魏惠王中期,齐国和魏国进行了一场比拼,为何最终魏国大败?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魏惠王的一些措施就能看得出了;实际上,战国时期的许多着名的大臣全是来自魏国的,好像燕国领着同盟军伐齐的乐毅,它的祖先就是为魏国打下了南越国的乐羊;又或者之后给秦国带去了变法的商鞅变法、带去了连横政策的公孙衍、带去了远交近攻政策的范雎;再或者是不被君王所信赖而...

保康县17298087617: 战国时期,齐国灭宋国为什么引起五国震怒而伐齐? -
锻育稚儿: 从齐威王至齐宣王时,齐国被公推为五国合纵盟主,联合伐秦,将强秦压制与函谷关以西,不敢东向.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宣王遣大军攻入燕国,杀燕王哙与子之,燕国迫于齐国兵威,举国臣服.楚怀王排斥亲齐派大臣屈原,不听屈原联齐...

保康县17298087617: 如果齐国不忙于灭宋国,最终统一天下的是齐国吗 -
锻育稚儿: 不能,齐国在整个战国时期改革是比较小的,主要是吏治改革.如果是贤明的君主像齐威王还行,换到齐慜王就完蛋了.齐国的实力在于人多,富裕.

保康县17298087617: 一傅众咻
锻育稚儿: 怎样才能掌握一门外语,在战国时期孟子早已给出了适用古今的学习方法.战国中期,听说宋王偃想要“行王政”雄霸天下,孟子便从齐国来到宋国,宋国太宰戴不胜对宋...

保康县17298087617: 为什么齐国只是消灭了宋国 就遭到了五国伐齐 -
锻育稚儿: 因为齐国在战国时期是强国,其他国家见齐国灭掉了宋国,不知道那一天又会灭掉哪个国家

保康县17298087617: 赵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 -
锻育稚儿: 秦赵争霸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

保康县17298087617: 战国时期楚国.齐国.赵国.秦国哪个最强 -
锻育稚儿: 战国初期,魏国最先改革,利用李愧变法,国力最强,成为春秋时晋国霸业的继承者.后来齐威王在齐国进行改革,国力增强,开始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并且齐将孙膑于马陵一战中歼灭魏国主力.与此同时以商鞅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也在西边...

保康县17298087617: 齐国怎么灭亡的? -
锻育稚儿: 齐湣王时期,齐国由于侵吞宋国,招至五国讨伐,国势大减.秦军攻灭燕国之后,驻扎在燕国故地,也就是齐国的北面.秦军佯攻齐国西部,吸引齐军主力驻扎在西部.而王翦率燕地的秦军南下,直扑齐国都城临淄,齐王不战而降,齐国就此灭...

保康县17298087617: 宋襄公死后宋国还存在吗? -
锻育稚儿: 答案是肯定的,宋国是跟周王同姓的,宋襄公时期的诸侯战争是很少以灭亡敌国作为目标的,多是只要求服从就行了.宋国是被战国中期被齐国灭亡.

保康县17298087617: 春秋战国诸侯国间相互吞并伐战,为什么最后是秦国统一天下了呢 -
锻育稚儿: 春秋时期,整个周王室的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弱.与之相对应的是,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讨伐,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霸业.其中,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

保康县17298087617: 六国一共发动了几次反秦
锻育稚儿: 五次进入战国中期,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在苏秦等人所推崇的“合众”理论的推动下,关外六国前后五次发动了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