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哲理的诗句及意义

作者&投稿:柏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蕴含哲理的诗句及意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惠能《菩提偈》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
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一、唯物论:

1、【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辩证法:

3、【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4、【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5、【题目】八阵图 (唐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6、【题目】观书有感 (宋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7、【题目】拟古 (明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8、【题目】论诗 (清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9、【题目】草 (唐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10、【题目】寄兴 (宋戴复古)

【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

11、【题目】雪梅 (宋卢梅坡)

【诗词原文】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12、【题目】惠崇春江晓景(宋 苏轼)

【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欲上时。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

13、【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题目】感怀 (明 杨基)

【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

14、【题目】赤壁 (唐杜牧)

【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15、【题目】蚁 (唐元稹)

【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16、【题目】读《陈蕃传》(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哲理】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

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1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4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15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1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

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8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0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21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22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拣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23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4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26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海上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蕴含哲理的古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每个人都会遇到人生低谷,起起落落是在所难免的,扛过来,一切也就好了。
所以很喜欢一句话:“比起生死,一切都只是擦伤”,睡前把一切烦恼忘掉,醒来不计过往。
这首《定风波》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所作,可以说正值人生最倒霉的时候,但他心态很平和。
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苏东坡外出赶上下雨,身边没有仆人撑伞,所以同行的人都觉得他很可怜,毕竟当时他也是黄州的市长。


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有哪些?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四、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 欲穷千里目...

蕴含哲理的诗句
蕴含哲理的诗句如下:1、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释义:盛和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释义:人生,就如同鸿雁踏泥一般,在雪地留下爪痕。3、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释义: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最后,才有胜的希望。4、...

还有哪些蕴含哲理的诗句
这句诗句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并在生命的旅途中努力前行,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这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诗句,它描述了人生的情痴和恨意。"人生自是有情痴"这句诗句表示人生中,我们会有...

富含哲理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哲理
观书有感(朱熹)“十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很明白。包含的人生哲理在于,生活应反本溯源,才能生机盎然。

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着什么的人生哲理
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何意?内含什么哲理?
1、“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与其创作者要想深入体会“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话的内涵,结合作者本人的经验经历,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创作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诗句的,是英国的著名反战诗人萨松,他同时也是一位小说家,而他能写出《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

写一句蕴含哲理的诗句
2. 蕴含哲理 古诗词 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

富含人生哲理的五言绝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

含有哲理的诗句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

蕴含哲理的古诗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白日放歌须纵...

农安县18925476481: 蕴含哲理的诗句及哲理? -
芮范金迪: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农安县18925476481: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
芮范金迪: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9、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 10、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农安县18925476481: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有什么 -
芮范金迪: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美丽安心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农安县18925476481: 蕴含哲理的古诗词 -
芮范金迪: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农安县18925476481: 富含哲理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哲理 -
芮范金迪: 观书有感(朱熹)“十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很明白.包含的人生哲理在于,生活应反本溯源,才能生机盎然.

农安县18925476481: 含有深刻哲理的古诗名句 -
芮范金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是一非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

农安县18925476481: 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往往借诗喻理,请写出一句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诗句,并简要阐述其意义 -
芮范金迪:[答案]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说明看事情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所见也不同.

农安县18925476481: 含有道理的诗句和意思 -
芮范金迪: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外表山楼外楼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世间何事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

农安县18925476481: 含有哲理的诗句 -
芮范金迪: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能想到的就这些,老师前几天才讲的,希望能帮到你~~

农安县18925476481: 富含哲理的诗句,加赏析 -
芮范金迪: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