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中是谁杀谁是军威?

作者&投稿:宾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周的弑君事件~

春秋的还多过战国时期么??
没研究..
估计是因为春秋时候君主的权力不如战国时集权吧... 所以让下面的人可以更方便的弑君
而且可能还有一点 战国时候 每个国家都得提防着他国.. 春秋时候虽然也得提防.但总体战乱比战国时候的少..所以乱臣贼子才有时间与胆量弑君..

以上是自己乱讲的.. 楼主看看就罢..

记忆中.. 卫国在开篇就有一个弑君的.后来又被一个大臣给杀了的君主. 齐桓公也算是被手下杀了的. 还有一个宋国的哪个君主来着.竟然白痴到老嘲笑一个将军.结果被将军一怒之下给杀了..哈哈
战国时的我就记的比较有名的就 赵武灵王被饿死的那个.还有就是吴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

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 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还有豫让、朱亥等。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中孙武斩美姬立军威。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多次请求吴王阖闾带兵伐楚,以报杀父之仇。吴王说:“我是打算出兵,可是目前一时难以物色恰当的将领。”伍子胥进一步说:“孙武此人精通策略,具有神鬼莫测的机谋,现隐居在罗浮山,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尚未发现他的才能,如果请到他当军师,真是天下莫敌,何虑一个楚国呢?”吴王道:“那么就请你立即代我召他进宫来。”

伍子胥说:“此人远非常人可比,生性淡泊,必须礼聘,才肯来。”吴王答应了,就取黄金200两,白璧一双为礼品,并且还关照要用驾着四匹马的大车去请,伍子胥见了孙武,详详细细地传达了吴王敬整之意,孙武见他一片诚意,就答应随伍子胥出山去见吴王。吴王听后拍掌大笑说:“先生讲得真是太风趣了,天下难道还有女子可以操戈习战的吗?”孙武正色道:“吴王以为我在开玩笑吗?不信就请吴王把后宫的女侍交给我试试,如果练不好的话,我甘愿受欺君之罪。”吴王命人立即召集宫女300人,由孙武负责操演。孙武说:“还要请大王委派宠姬二人担任队长,号令才能实施。”

孙武说:“可以,但作为部队,必须先严号令,然后再讲赏罚。虽然是试演,也是不可废除的。请选定一人为执法,两人为将官,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达和执行我的命令。还要有两个鼓手鸣鼓,几个力士手执刑具,列于台上,以壮军威。”

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左姬负责左队,右姬负责右队。并宣布军纪:一,队伍操演要整齐;二,不许喧哗;三,不许违反纪律,明日天亮,全部在教场集中,吴王登台观看督阵。

次日天亮,宫女分成两队,都在教场集中,个个身穿铠甲,头戴军盔,右手操剑,左手握盾。二姬顶盔束甲,充做将官,分立两边,配合孙武操演,孙武预先划定队伍操演图形,布成阵势。传令官将两面黄旗分给二姬,作为前导。众宫女跟着队长五人为伍,十人为队,个个要步伐齐整,随鼓声进退,左右回旋,寸步不许有错乱,操演要令讲完,即命二队伏地听命。

不多时,鼓手报告:“鸣鼓一通!”宫女或起或坐,参差不齐,还有人在相互开玩笑。

孙武见了,离席而起,十分严肃地说:“约束不明,是将官的过错。”于是再一次重申前令,重复鸣鼓。宫女虽都站立起来,但东倒西歪,拖拖拉拉。孙武见了,便卷起双袖,亲自击鼓。二姬及宫女们听了,仍不当一回事,嘻嘻哈哈,推推搡搡,乱成一团。孙武不由大怒,双目怒睁,连声喝道:“执法官何在?!”

执法官上前跪下,孙武叫道:“约束不明,申令不听,将之罪也。既已约法再三,而士不用令,士之罪也。于军法应当怎样?”执法官齐声叫道:“当斩!”孙武说:“士难杀尽,罪在队长!”命令执法官:“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

执法官见孙武发怒,不敢违抗命令,便上前将左右二姬捆绑起来此时,吴王正在台上观看孙武操演,本来也觉得挺好玩有趣,突然看见二姬被绑,急得喊了起来:“我已知道了将军的用兵本领,但这二姬平时是很周到地服侍我,很适合我的心意。我如果没有这二个姬子,连吃饭都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

孙武说:“军中无戏言。我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即使是君王的命令也不能接受。假如听从了君王的命令而释放了有罪的人,怎么能使众人服呢?”孙武说完,立即喝令执法官割下了二姬的头,挂在军前示众。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中孙武斩美姬立军威。

话说郑安平以兵降魏,应侯范睢是个荐主,法当从坐,于是席藁待罪。秦王曰:“任安平者,本出寡人之意,与丞相无干。”再三抚慰,仍令复职。群臣纷纷议论,秦王恐范睢心上不安,乃下令国中曰:“郑安平有罪,族灭勿论,如有再言其事者,即时斩首!”国人乃不敢复言。秦王赐范睢食物,比常有加,应侯甚不过意,欲说秦王灭周称帝,以此媚之。于是使张唐为大将伐韩,欲先取阳城,以通三川之路。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再说楚考烈王闻信陵君大破秦军,春申君黄歇无功,班师而还,叹曰:“平原‘合纵’之谋,非妄言也,寡人恨不得信陵君为将,岂忧秦人哉!”春申君有惭色,进曰:“向者‘合纵’之议,大王为长;今秦兵新挫,其气已夺,大王诚发使约会列国,并力攻秦;更说周王奉以为主,挟天子以声诛讨,五伯之功,不足道矣。”楚王大喜,即遣使如周,以伐秦之谋告赧王。赧王已闻秦王欲通三川,意在伐周,今日伐秦,正合著《兵法》“先发制人”之语,如何不从?楚王乃与五国定纵约,刻期大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时周赧王一向微弱,虽居天子之位,徒守空名,不能号令,韩、赵分周地为二,以雒邑之河南王城为西周,以巩附成周为东周,使两周公治之。赧王自成周迁于王城,依西周公以居,拱手而已。至是,欲发兵攻秦,命西周公签丁为伍,仅得五六千人,尚不能给车马之费,于是访国中有钱富民,借贷以为军资,与之立券,约以班师之日,将所得卤获,出息偿还。西周公自将其众,屯于伊阙,以待诸侯之兵。时韩方被兵,自顾不暇;赵初解围,余畏未息;齐与秦和好,不愿同事;惟燕将乐闲,楚将景阳二枝兵先到,俱列营观望。秦王闻各国人心不一,无进取之意,益发兵助张唐攻下阳城,别遣将军嬴樛,耀兵十万于函谷关之外。燕、楚之兵约屯三月有余,见他兵不集,军心懈怠,遂各班师。西周公亦引兵归,赧王出兵一番,徒费无益。富民俱执券索偿,日攒聚宫门,哗声直达内寝,赧王惭愧,无以应之,乃避于高台之上,后人因名其台曰:“避债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 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还有豫让、朱亥等。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中孙武斩美姬立军威。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话说高虎乘雍巫统兵出城,遂伏壮士于城楼,使人请竖刁议事。竖刁不疑,昂然而来。高虎置酒楼中相待,三杯之后,高虎开言:“今宋公纠合诸侯,起大兵送太子到此,何以御之?”
  竖刁曰:“已有易牙统兵出郊迎敌矣。”
  虎曰:“众寡不敌,奈何!老夫欲借重吾子,以救齐难。”
  竖刁曰:“刁何能为,如老大夫有差遣,惟命是听!”
  虎曰:“欲借子之头,以谢罪于宋耳!”
  刁愕然遽起。
  虎顾左右喝曰:“还不下手?”壁间壮士突出,执竖刁斩之。
  虎遂大开城门,使人传呼曰:“世子已至城外,愿往迎者随我!”国人素恶雍巫、竖刁之为人,因此不附无亏;见高虎出迎世子,无不攘臂乐从,随行者何止千人。
  国懿仲入朝,直叩宫门,求见无亏,奏言:“人心思戴世子,相率奉迎,老臣不能阻当,主公宜速为避难之计。”
  无亏问:“雍巫、竖刁安在?”
  懿仲曰:“雍巫胜败未知。竖刁已为国人所杀矣。”
  无亏大怒曰:“国人杀竖刁,汝安得不知?”顾左右欲执懿仲,懿仲奔出朝门。
  无亏带领内侍数十人,乘一小车,愤然仗剑出宫,下令欲发丁壮授甲,亲往御敌。内侍辈东唤西呼,国中无一人肯应,反叫出许多冤家出来。正是:
  “恩德终须报,冤仇撒不开。
  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这些冤家,无非是高氏、国氏、管氏、鲍氏、宁氏、陈氏、晏氏、东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公孙氏、闾邱氏众官员子姓。当初只为不附无亏,被雍巫、竖刁杀害的,其家属人人含怨,个个衔冤,今日闻宋君送太子入国,雍巫统兵拒战,论起私心,巴不得雍巫兵败,又怕宋国兵到,别有一番杀戮之惨,大家怀著鬼胎。及闻高老相国杀了竖刁,往迎太子,无不喜欢,都道:“今日天眼方开!”齐带器械防身,到东门打探太子来信,恰好撞见无亏乘车而至。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一人为首,众人相助,各各挺著器械,将无亏围住。内侍喝道:“主公在此,诸人不得无礼。”
  众人道:“那里是我主公。”便将内侍乱砍,无亏抵挡不住,急忙下车逃走,亦被众人所杀。东门鼎沸,却得国懿仲来抚慰一番,众人方才分散。懿仲将无亏尸首抬至别馆殡殓,一面差人飞报高虎。
  再说雍巫正屯兵东关,与宋相持,忽然军中夜乱,传说:“无亏、竖刁俱死,高虎相国率领国人,迎接太子昭为君,吾等不可助逆。”雍巫知军心已变,心如芒刺,急引心腹数人,连夜逃奔鲁国去讫。
  天明,高虎已到,安抚雍巫所领之众,直至郊外,迎接世子昭,与宋、卫、曹、邾四国请和,四国退兵。高虎奉世子昭行至临淄城外,暂停公馆,使人报国懿仲整备法驾,同百官出迎。
  却说公子元、公子潘闻知其事,约会公子商人,一同出郭奉迎新君。公子商人咈然曰:“我等在国奔丧,昭不与哭泣之位,今乃借宋兵威,以少凌长,强夺齐国,于理不顺;闻诸侯之兵已退,我等不如各率家甲,声言为无亏报仇,逐杀子昭。吾等三人中,凭大臣公议一人为君,也免得受宋国箝制,灭了先公盟主的志气。”
  公子元曰:“若然,当奉宫中之令而行,庶为有名。”乃入宫禀知长卫姬。
  长卫姬泣曰:“汝能为无亏报仇,我死无恨矣。”即命纠集无亏旧日一班左右人众,合著三位公子之党,同拒世子。竖刁手下亦有心腹,欲为其主报仇,也来相助,分头据住临淄城各门。国懿仲畏四家人众,将府门紧闭,不敢出头了。
  高虎谓世子昭曰:“无亏、竖刁虽死,余党尚存,况有三公子为主,闭门不纳,若欲求入,必须交战;倘战而不胜,前功尽弃,不如仍走宋国求救为上。”
  世子昭曰:“但凭国老主张。”
  高虎乃奉世子昭复奔宋国。
  宋襄公才班师及境,见世子昭来到,大惊,问其来意,高虎一一告诉明白。
  襄公曰:“此寡人班师太早之故也。世子放心,有寡人在,何愁不入临淄哉!”
  即时命大将公孙固增添车马。先前有卫、曹、邾三国同事,止用二百乘,今日独自出车,加至四百乘。公子荡为先锋,华御事为合后,亲将中军,护送世子,重离宋境,再入齐郊。时有高虎前驱,把关将吏,望见是高相国,即时开门延入,直逼临淄下寨。
  宋襄公见国门紧闭,吩咐三军准备攻城器具。城内公子商人谓公子元、公子潘曰:“宋若攻城,必然惊动百姓,我等率四家之众,乘其安息未定,合力攻之,幸而胜固善,不幸而败,权且各图避难,再作区处,强如死守于此,万一诸侯之师毕集,如之奈何?”元、潘以为然。
  乃于是日,夜开城门,各引军出来劫宋寨,不知虚实,单劫了先锋公子荡的前营。荡措手不及,弃寨而奔。中军大将公孙固闻前寨有失,急引大军来救。后军华御事同齐国老大夫高虎,亦各率部下接应,两下混战,直至天明。四家党羽虽众,各为其主,人心不齐,怎当得宋国大兵。
  当下混战了一夜,四家人众,被宋兵杀得七零八落。公子元恐世子昭入国,不免于祸,乘乱引心腹数人,逃奔卫国避难去讫。公子潘、公子商人收拾败兵入城,宋兵紧随其后,不能闭门,崔夭为世子昭御车,长驱直入。
  上卿国懿仲闻四家兵散,世子已进城,乃聚集百官,同高虎拥立世子昭即位,即以本年为元年,是为孝公。孝公嗣位,论功行赏,进崔夭为大夫。大出金帛,厚犒宋军。
  襄公留齐境五日,方才回宋。
  时鲁僖公起大兵来救无亏,闻孝公已立,中道而返。自此鲁、齐有隙,不在话下。
  再说公子潘与公子商人计议,将出兵拒敌之事,都推在公子元身上。国、高二国老,明知四家同谋,欲孝公释怨修好,单治首乱雍巫、竖刁二人之罪,尽诛其党,余人俱赦不问。
  是秋八月,葬桓公于牛首堈之上,连起三大坟。以晏蛾儿附葬于旁,另起一小坟。又为无亏、公子元之故,将长卫姬、少卫姬两宫内侍宫人,悉令从葬,死者数百人。
  后至晋永嘉末年,天下大乱,有村人发桓公冢,冢前有水银池,寒气触鼻,人不敢入,经数日,其气渐消,乃牵猛犬入冢中,得金蚕数十斛,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冢中骸骨狼藉,皆殉葬之人也。足知孝公当日葬父之厚矣。亦何益哉!髯仙有诗云:
  疑冢三堆峻似山,金蚕玉匣出人间。
从来厚蓄多遭发,薄葬须知不是悭。
  话分两头。却说宋襄公自败了齐兵,纳世子昭为君,自以为不世奇功,便想号召诸侯,代齐桓公为盟主。又恐大国难致,先约滕、曹、邾、鄫小国,为盟于曹国之南。曹、邾二君到后,滕子婴齐方至,宋襄公不许婴齐与盟,拘之一室。鄫君惧宋之威,亦来赴会,已逾期二日矣。
  宋襄公问于群臣曰:“寡人甫倡盟好,鄫小国,辄敢怠慢,后期二日,不重惩之,何以立威?”
  大夫公子荡进曰:“向者齐桓公南征北讨,独未服东夷之众。君欲威中国,必先服东夷;欲服东夷,必用鄫子。”
  襄公曰:“用之何如?”
  公子荡曰:“睢水之次,有神能致风雨,东夷皆立社祠之,四时不缺。君诚用鄫子为牺牲,以祭睢神,不惟神将降福,使东夷闻之,皆谓君能生杀诸侯,谁不耸惧来服?然后借东夷,之力,以征诸侯,伯业成矣。”
  上卿公子目夷谏曰:“不可,不可。古者小事不用大牲,重物命也,况于人乎?夫祭祀,以为人祈福也。杀人以祈人福,神必不飨。且国有常祀,宗伯所掌。睢水河神不过妖鬼耳!夷俗所祀,君亦祀之,未见君之胜于夷也,而谁肯服之?齐桓公主盟四十年,存亡继绝,岁有德施于天下。今君才一举盟会,而遂戮诸侯以媚妖神。臣见诸侯之惧而叛我,未见其服也。”
  公子荡曰:“子鱼之言谬矣。君之图伯与齐异,齐桓公制国二十余年,然后主盟;君能待乎?夫缓则用德,急则用威。迟速之序,不可不察也!不同夷,夷将疑我;不惧诸侯,诸侯将玩我。内玩而外疑,何以成伯?昔武王斩纣头,悬之太白旗,以得天下,此诸侯之行于天子者也。而何有于小国之君?君必用之!”
  襄公本心急于欲得诸侯,遂不听目夷之言。使邾文公执鄫子杀而烹之。以祭睢水之神,遣人召东夷君长,俱来睢水会祀。东夷素不习宋公之政,莫有至者,滕子婴齐大惊,使人以重赂求释,乃解婴齐之囚。
  曹大夫僖负羁谓曹共公襄曰:“宋躁而虐,事必无成,不如归也。”共公辞归,遂不具地主之礼。
  襄公怒,使人责之曰:“古者国君相见,有脯资饩牢,以修宾主之好。寡君逗留于君之境上,非一日矣,三军之众,尚未知主人之所属。愿君图之。”
  僖负羁对曰:“夫授馆致饩,朝聘之常礼也。今君以公事涉于南鄙,寡人亟于奔命,未及他图。今君责以主人之礼,寡君愧甚,惟君恕之。”曹共公遂归。
  襄公大怒,传令移兵伐曹。公子目夷又谏曰:“昔齐桓公会盟之迹,遍于列国。厚往薄来,不责其施,不诛其不及,所以宽人之力,而恤人之情也。曹之缺礼,于君无损,何必用兵?”
  襄公不听。使公子荡将兵车三百乘,伐曹围其城。僖负羁随方设备,与公子荡相持三月,荡不能取胜。
  是时,郑文公首先朝楚,约鲁、齐、陈、蔡四国之君,与楚成王为盟于齐境。
  宋襄公闻之大惊。一来恐齐、鲁两国之中,或有倡伯者,宋不能与争;二来又恐公子荡攻曹失利,挫了锐气,贻笑于诸侯。乃召荡归,曹共公亦恐宋师再至,遣人至宋谢罪。自此宋、曹相睦如初。
  再说宋襄公一心求伯。见小国诸侯纷纷不服,大国反远与楚盟,心中愤急,与公子荡商议。公子荡进曰:“当今大国。无过齐、楚,齐虽伯主之后,然纷争方定,国势未张;楚僭王号,乍通中国,诸侯所畏。君诚不惜卑词厚币,以求诸侯于楚,楚必许之。借楚力以聚诸侯,复借诸侯以压楚,此一时权宜之计也。”
  公子目夷又谏曰:“楚有诸侯,安肯与我;我求诸侯于楚,楚安肯下我。恐争端从此开矣。”
  襄公不以为然,即命公子荡以厚赂如楚,求见楚成王。成王问其来意,许以明年之春,相会于鹿上之地。公子荡归报襄公,襄公曰:“鹿上,齐地,不可不闻之齐侯。”复遣公子荡如齐修聘,述楚王期会之事,齐孝公亦许之。时宋襄公之十一年,乃周襄王之十二年也。
  次年春正月,宋襄公先至鹿上,筑盟坛以待齐、楚之君。
  二月初旬,齐孝公始至。襄公自负有纳孝公之功,相见之间,颇有德色;孝公感宋之德,亦颇尽地主之礼。
  又二十余日,楚成王方到,宋、齐二君接见之间,以爵为序,楚虽僭王号,实是子爵,宋公为首,齐侯次之,楚子又次之,这是宋襄公定的位次。至期,共登鹿上之坛。襄公毅然以主盟自居,先执牛耳,并不谦让;楚成王心中不悦,勉强受歃。
  襄公拱手言曰:“兹父忝先代之后,作宾王家。不自揣德薄力微。窃欲修举盟会之政,恐人心不肃,欲借重二君之余威,以合诸侯于敝邑之盂地。以秋八月为期,若君不弃,倡率诸侯,徼惠于盟,寡人愿世敦兄弟之好,自殷先王以下,咸拜君之赐,岂独寡人乎?”
  齐孝公拱手以让楚成王,成王亦拱手以让孝公,二君互相推让,良久不决。
  襄公曰:“二君若不弃寡人,请同署之。”乃出征会之牍,不送齐侯,却先送楚成王求署。孝公心中亦怀怏怏,楚成王举目观览。牍中叙合诸侯修会盟之意,效齐桓公衣裳之会。不以兵车,牍尾宋公先已署名。
  楚成王暗暗含笑。谓襄公曰:“诸侯君自能致,何必寡人?”
  襄公曰:“郑、许久在君之宇下,而陈、蔡近者复受盟于齐。非乞君之灵,惧有异同。寡人是以借重于上国。”
  楚成王曰:“然则齐君当署,次及寡人可也。”
  孝公曰:“寡人于宋,犹宇下也,所难致者,上国之威令耳。”
  楚王笑而署名。以笔授孝公,孝公曰:“有楚不必有齐。寡人流离万死之余,幸社稷不陨,得从末歃为荣,何足重轻?而亵此简牍为耶?”坚不肯署。
  论齐孝公心事,却是怪宋襄公先送楚王求署,识透他重楚轻齐,所以不署。宋襄公自负有恩于齐。却认孝公是衷肠之语,遂收牍而藏之。三君于鹿上又叙数日,丁宁而别。髯仙有诗叹曰:
  诸侯原自属中华,何用纷纷乞楚家。
错认同根成一树,谁知各自有丫叉?
  楚成王既归,述其事于令尹子文。子文曰:“宋君狂甚。吾王何以征会许之。”
  楚王笑曰:“寡人欲主中华之政久矣。恨不得其便耳,今宋公倡衣裳之会。寡人因之以合诸侯。不亦可乎?”
  大夫成得臣进曰:“宋公为人好名而无实,轻信而寡谋。若伏甲以劫之,其人可虏也。”
  楚王曰:“寡人意正如此。”
  子文曰:“许人以会而复劫之,人谓楚无信矣。何以服诸侯?”
  得臣曰:“宋喜于主盟。必有傲诸侯之心,诸侯未习宋政,莫之与也,劫之以示威。劫而释之,又可以示德,诸侯耻宋之无能。不归楚,将谁归乎?夫拘小信而丧大功,非策也!”
  子文奏曰:“子玉之计,非臣所及。”
  楚王乃使成得臣、斗勃二人为将,各选勇士五百人操演听令,预定劫盟之计,不必详说,下文便见。
  且说宋襄公归自鹿上,欣然有喜色,谓公子目夷曰:“楚已许我诸侯矣。”
  目夷谏曰:“楚,蛮夷也,其心不测。君得其口,未得其心,臣恐君之见欺也。”
  襄公曰:“子鱼太多心了。寡人以忠信待人,人其忍欺寡人哉?”遂不听目夷之言,传檄征会。先遣人于盂地筑起坛场,增修公馆,务极华丽,仓场中储积刍粮,以待各国军马食费。凡献享犒劳之仪,一一从厚,无不预备。
  至秋七月,宋襄公命乘车赴会。目夷又谏曰:“楚强而无义,请以兵车往。”
  襄公曰:“寡人与诸侯约为‘衣裳之会',若用兵车,自我约之,自我堕之,异日无以示信于诸侯矣!”
  目夷曰:“君以乘车全信,臣请伏兵车百乘于三里之外,以备缓急何如?”
  襄公曰:“子用兵车,与寡人用之何异,必不可。”临行之际,襄公又恐目夷在国起兵接应,失了他信义,遂要目夷同往。目夷曰:“臣亦放心不下,也要同去。”于是君臣同至会所。
  楚、陈、蔡、许、曹、郑六国之君,如期而至,惟齐孝公心怀怏怏,鲁僖公未与楚通,二君不到。襄公使候人迎接六国诸侯,分馆安歇。
  回报:“都用乘车,楚王侍从虽众,亦是乘车。”襄公曰:“吾知楚不欺吾也。”
  太史卜盟日之吉,襄公命传知各国。先数日,预派定坛上执事人等。是早五鼓,坛之上下,皆设庭燎,照耀如同白日。坛之旁,另有憩息之所,襄公先往以待,陈穆公谷、蔡庄公甲午、郑文公捷、许僖公业、曹共公襄五位诸侯,陆续而至。伺候良久,天色将明,楚成王熊頵方到。
  襄公且循地主之礼,揖让了一番,分左右两阶登坛。
  右阶宾登,众诸侯不敢僭楚成王,让之居首。成得臣、斗勃二将相随,众诸侯亦各有从行之臣,不必细说。
  左阶主登,单只宋襄公及公子目夷君臣二人。方才升阶之时,论个宾主,既登盟坛之上,陈牲歃血,要天矢日,列名载书,便要推盟主为尊了。宋襄公指望楚王开口,以目视之。楚王低头不语,陈、蔡诸国面面相觑,莫敢先发。
  襄公忍不住了,乃昂然而出曰:“今日之举,寡人欲修先伯主齐桓公故业,尊王安民,息兵罢战,与天下同享太平之福,诸君以为何如?”诸侯尚未答应,楚王挺身而前曰:“君言甚善。但不知主盟今属何人?”
  襄公曰:“有功论功,无功论爵,更有何言?”
  楚王曰:“寡人冒爵为王久矣。宋虽上公,难列王前,寡人告罪占先了。”便立在第一个位次。
  目夷扯襄公之袖,欲其权且忍耐,再作区处。
  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著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谓楚王曰:“寡人徼福先代,忝为上公,天子亦待以宾客之礼。君言冒爵,乃僭号也,奈何以假王而压真公乎!”
  楚王曰:“寡人既是假王,谁教你请寡人来此?”
  襄公曰:“君之至此,亦是鹿上先有成议,非寡人之谩约也。”
  成得臣在旁大喝曰:“今日之事,只问众诸侯,为楚来乎?为宋来乎!”
  陈,蔡各国。平素畏服于楚,齐声曰:“吾等实奉楚命,不敢不至。”
  楚王呵呵大笑曰:“宋君更有何说?”
  襄公见不是头。欲待与他讲理。他又不管理之长短,欲作脱身之计,又无片甲相护,正在踌躇,只见成得臣、斗勃卸去礼服,内穿重铠,腰间各插小红旗一面,将旗向坛下一招,那跟随楚王人众,何止千人,一个个俱脱衣露甲,手执暗器,如蜂趱蚁聚,飞奔上坛。
  各国诸侯,俱吓得魂不附体,成得臣先把宋襄公两袖紧紧捻定,同斗勃指挥众甲士,掳掠坛上所陈设玉帛器皿之类,一班执事乱窜奔逃,宋襄公见公子目夷紧随在旁。低声谓曰:“悔不听子言,以至如此,速归守国,勿以寡人为念。”目夷料想跟随无益,乃乘乱逃回。不知宋襄公如何脱身?且看下回分解。


东周列国志的主人公是谁?谢谢
《东周列国志》都是一个个故事,没有唯一的主角、主人公。《东周列国志》叙述春秋战国五百年间的历史故事。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熔铸成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全书108回,前83回写春秋五霸,后25回写战国七雄。

东周列国志人物介绍
白起、白善、百佗、暴鸢、被离、扁鹊、伯嚭、伯服、卜商、朝吴、陈恒、陈逆、陈乞、陈音、成嘉、成师、成峤、程滑、程婴、赤班、赤丁、触龙、崔疆、崔庆、崔戍、崔杼、大良、戴己、戴直、单伯、单子、颠颉、斗廉、督戎、杜伯、杜回、段朋、多僚、恶来、法章、范山、范睢、肥义、奋扬、封具...

《三国志》、《东周列国志》、《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国志---陈寿 东周列国志---蔡元放(关于 “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中是谁杀谁是军威?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中孙武斩美姬立军威。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后,多次请求吴王阖闾带兵伐楚,以报杀父之仇。吴王说:“我是打算出兵,可是目前一时难以物色恰当的将领。”伍子胥进一步说:“孙武此人精通策略,具有神鬼莫测的机谋,现隐居在罗浮山,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尚未发现他的才能,如...

《东周列国志》中的春秋五霸是谁?
。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

东周列国志作者简介
他出生于万历二年,正值西方文艺复兴的璀璨时期,东方的中国同样孕育出了诸多思想突破与艺术创新的先驱,如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见解、鲜明的个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些杰出文人中,冯梦龙尤为瞩目,他专注于小说、戏曲、民歌和笑话等...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写了什么内容
《东周列国志》是明朝末年着名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全书由古白话写成,主要记述了从西周宣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间的历史。冯梦龙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东周列国志》。早在元代,民间就流传一些关于“列国”故事的白话本。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学者余邵鱼编纂了一部《列国...

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兵家代表人物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孙膑于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中登场。 在第八十八回《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中,魏惠王想要试探孙膑的才能,命孙庞二人演练阵法。其余记载与《史记》基本相同。 明末清初的吴门啸客所著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如何理解《东周列国志》中郑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东周列国志里贤明的君主,谋臣,勇将有谁,举例
曹沫(曹沫不算特别神勇,不过由于手剑劫齐桓,所以号称天下侠客之祖,这下就厉害了)、杜回(有个典故叫结草衔环)没啦,别的一时想不起来了。顺带说一下,个人觉得,东周列国挺好看的,看过东周列国志,始知何谓智勇忠义!就是人物太多,时间跨度太长,记不住啊。。。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第84回中的结尾段此乃精诚之所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苌君浪静: 无恤见豫让自刎,心甚悲之,即命收葬其尸.军士提起锦袍,呈与无恤.无恤视所砍之处,皆有鲜血点污.此乃精诚之所感也.赵无恤(赵襄子)杀了豫让的旧主智伯,豫让欲刺杀赵无恤为智伯报仇,但两次行动都不成功,反而被赵无恤释放过一次.第二次失败后赵无恤已不可能再纵虎归山释放他;即使被释放,豫让自己也必定不能如此不知进退,再加行刺.因此第二次失败后,豫让已抱定必死的决心.但是大仇始终未报,自己又极其矛盾和愤懑,只有对赵无恤的锦袍下刀以象征自己报仇的决心和对智伯的至死不渝的忠心,因此说他精诚,至于锦袍被砍后有鲜血点污,是小说作者的迷信和夸大,但是主要是为说明豫让的忠心感动了上天,因此说是“精诚之所感也”.

石屏县19885865334: 小说东周列国志每集名称 -
苌君浪静: 《东周列国志》目录: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杜大夫化厉鸣冤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郑庄公掘地见母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助卫逆鲁宋兴兵 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

石屏县19885865334: 孟贲怎样被杀 -
苌君浪静: 孟贲之死史书上无记载,但多处有记载说明孟说即孟贲. 《东周列国志》描述:“有齐人孟贲字说,以力闻,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中有哪些经典的历史故事 -
苌君浪静: 烽火戏诸侯、秦穆公两平晋乱、宋襄公假仁失众、晋楚城濮大交兵、烛之武夜缒说秦、弦高假命犒秦军、晏婴二桃杀三士、孙武演阵斩美姬、伍子胥掘墓鞭尸、美人计吴宫宠西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吴起杀妻求将、秦君商鞅变法、马陵道万箭射庞涓等等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阅读心得80字 -
苌君浪静: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主要情节:周宣王没有听群臣意见分析处理“月将升,日将没......几亡周国.”的市井谣言,而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捕风捉影的处死了卖桑弓箕袋的无知妇人.导致杜伯、左儒之死. 次要情节:被处死的妇人的丈夫捡到了大臣们从谣言中分析的祸国女婴(褒姒),为后文买下伏笔.杜伯左儒化鬼鸣冤. 心得:杜伯左儒之交,是为刎颈.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周宣王遇事不冷静、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处理事情时不能接纳别人分析的有效意见,过分的自大.不知道你是要哪个角度的心得?你直接加追问,我明天帮你补充.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里有哪些著名的刺客? -
苌君浪静: 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苌君浪静: 《东周列国志》叙述春秋战国五百年间的历史故事.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 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

石屏县19885865334: 荆轲刺杀秦王之前一直在等的那个人是谁? -
苌君浪静: 盖聂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史记》上并没有说此人是谁,《东周列国志》说是盖聂. 一切都准备好了,荆轲还没有动身,太子丹又催他.荆轲说:“我有个好朋友(盖聂——《东周列国志》),有胆有识,可做我的帮手.我已派人去请他了.”太...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描写的是什么故事?
苌君浪静: 《东周列国志》描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国”故事.早在元代时,就产生了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现存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

石屏县19885865334: 《东周列国志》的真实性 -
苌君浪静: 《东周列国志》是作者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史书加以汇总、整理,然后用通俗语言写成的,是忠于史实的,远没有《三国演义》那么多的虚构情节.也许正因如此,从文学性和可读性方面来说,《东周列国志》又次于《三国演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