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石器早期,人类住的房子是在树上或者洞里吗?

作者&投稿:菜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墙体是人居环境与自然空间相隔离的屏障,在一个房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墙体对人类生活均有巨大影响。

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建造一些原始房屋用来居住,此时建造技术开始萌生,最初的房屋穴居、巢居皆模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巢穴,不但形体小而且受制于周边自然环境。

随着建筑技术成熟房屋正式产生,但最初墙体与屋面混淆不分,从资料发现来看,中国南、北两个地区房屋建筑迥然不同,因此墙体的产生也就有两个不同的来源,后来逐步产生两种不同的墙体和筑墙技术。

史前房屋复原图

史前的两种建筑类型

最初的墙体仅仅是建筑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制造栖息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在南、北两个地区分别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巢居和穴居,建筑物中的墙体在中国大地上也并列产生出两个源头。

南方长江流域古人建造的巢居,模拟鸟在树上搭建的巢,先用一些木棍支架在树杈中间形成窝棚状,然后用树枝、树叶和茅草进行覆盖,战国时期韩非子《五蠹》中将创造这种建筑的先民其称为“有巢氏”,“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巢居

不过从考古发现来看,长江流域首先兴起巢居而后逐渐向更南方的地区传播,发明出巢居的部落应该凭着先进技术一跃成为某个地区小聚落的核心领导,故此“有巢氏”应该是一个氏族部落而非固定的某一个圣人。

在北方黄河流域古人建造的穴居,模拟自然界中动物挖掘的洞穴,通常是在黄土断崖或土坡上用木棍、骨器、石器开挖洞穴,然后就近找一些木棍、枝条、树叶进行覆盖,正如古文献《墨子·辞过》所载:“古之民未知有宫室,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穴居

从整体上看,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居住建筑初步形成时无论是穴居还是巢居整体皆使用木柱支撑并覆盖茅草,其墙和屋顶连接一体,所以屋面、墙体难以明确区分。由此可见人类建筑产生以后并未立即出现墙体与屋面的分割,墙体是随着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才逐步与屋面分离,成为独立的建筑组成部分。

史前建筑得到创新性发展,墙体与屋面分离

由于南北区域建筑发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墙体在这两个地区的产生时间也不同。南风建筑发展较快,典型的有余杭良渚遗址、吴江县龙南村遗址等,以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距今约7000年)。

从该遗址情况来看,南方地区古人在树枝上搭建的巢很快在发展成为橧巢——即地面巢居建筑。从依托树枝到独立发展的地面巢居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从此以后人类建筑摆脱了自然的束缚,既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任何合适的地方来建造居所,又可以将房屋本体扩建而不受树木本身限制。

橧巢的形态与建造技术和树枝上的巢大体相似,只是底部托举基座换成大量交叉横放的木干,搭建好木干房基后在其上筑巢,所以此时巢居建筑仍未区分墙体和屋面。

而这种橧巢建筑仅仅是一种过渡,古人很快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干栏式木构建筑。最初的干栏式木构建筑直接选取四颗划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树木作为基础,在这四颗树木上绑扎横置树干,随后用横竖交叉的方法建造一个平面房基,在上面铺置茅草树叶这样就形成了屋底,然后在四颗树木上横扎许多木棍形成围护结构,这便形成了墙体,最后在围护结构上铺置茅草防雨形成屋顶(面),自此以后墙体便与屋面分类开来。

巢居的发展过程

后来先民逐渐采用砍伐树干作为房基柱桩,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用竹篾绑扎连接,并用树枝,芦苇加以围护,并发展出多种搭建技法和榫卯结构。建造技术更加成熟使木构建筑得到创新性发展,很快被江浙、湖北一带原始聚落先民广泛吸收采用,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是中华传统建筑穿斗式木结构技法与建筑的起源。

而北方建筑发展则比较缓慢,典型的如华县元君庙遗址、临潼姜寨遗址、宝鸡北首岭遗址等,以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为代表(距今约6000年),从遗址发掘情况来看,穴居还分横式、竖式两种。到新石器时代中期才从穴居发展为半地穴式房屋,一方面是因穴居受地理环境影响太大,必须在断崖或坡地才能开挖建造,另一方面也因穴居有易坍塌、崩塌的危险性,所以古人才逐渐选择平坦地面开挖基槽、搭建树枝来建造窝棚。

最初的人字结构窝棚式半地穴建筑使古人摆脱了建筑对地形的依赖,也是建筑业的一大进步。不过这种窝棚仍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依然是墙体、屋面部分。随着制造人字棚技术的提高,古人可以将房屋面积逐步扩大,这样房屋基址地穴就逐渐变浅,这种基址一般深度为20至40厘米,房屋整体开始向地面建筑过渡,房屋围护结构应运而生。

半地穴建筑

在半坡遗址中期地面建筑基本成形,房屋一般由夯砸或白灰面处理的原始地面作为基址,在四周立柱、立柱间填以茅草树叶之后再用泥涂抹,这样形成木骨泥墙,最后在墙上加盖人字棚形成屋顶(面)。

此时北方地区的墙体、屋面才正式分离开来。半坡遗址晚期房屋面积进一步扩大,又发展出用木骨泥墙分割屋内空间形成联排“大房子”。这种建筑最终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技术传承两千余年。

墙体的产生改善了居住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

墙体的产生对建筑业和古人的生产、生活皆有重要影响。从建筑业角度来看,无论是南方起源的木构墙体还是北方起源的木骨泥墙,它们作为房顶的支撑结构可以使房屋面积无限扩大,直接使古人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南方干栏式建筑的墙体建造技术发展为穿斗式木结构技法,北方木骨泥墙技术发展为版筑墙体技术并与夯土技术结合成为土木结构建筑的起源,这两种建筑及建筑技法在后世成功融合后最终成为中华建筑主要技术之一。

木骨泥墙复原

墙体对生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建筑物变化来体现的,一是有墙体围合的建筑物一般比较坚固、抗洪涝灾害能力较强,给古人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促进了人口不断繁衍;二是新石器时代中期南、北两地区皆产生墙体分隔的大型联排房,既可以为独立的房屋分割出不同的功能空间——火塘、居室、储物室等,又可以为家庭式的使氏族生活提供生活与公共活动的必要场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生活、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北方遗址复原图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在南、北两个地区分别发展出两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巢居和穴居。南方长江流域古人建造的巢居,模拟鸟在树上搭建的巢,在北方黄河流域古人建造的穴居,模拟自然界中动物挖掘的洞穴,通常是在黄土断崖或土坡上用木棍、骨器、石器开挖洞穴。

从整体上看,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居住建筑初步形成时无论是穴居还是巢居整体皆使用木柱支撑并覆盖茅草,其墙和屋顶连接一体,所以屋面、墙体难以明确区分。

由于南北区域建筑发展水平并不平衡,所以墙体在这两个地区的产生时间也不同。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距今约7000年中国古代南方先民就用横竖交叉的方法建造一个平面房基、在房屋立柱上横扎许多木棍形成围护结构,形成围护墙体;而北方建筑发展则比较缓慢,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发掘情况来看,距今约6000年地面房屋出现后才形成木骨泥墙。墙体的产生直接使古人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给古人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为父系家庭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新石器早期,人类住的房子是在树上或者洞里吗?
南方长江流域古人建造的巢居,模拟鸟在树上搭建的巢,在北方黄河流域古人建造的穴居,模拟自然界中动物挖掘的洞穴,通常是在黄土断崖或土坡上用木棍、骨器、石器开挖洞穴。 从整体上看,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居住建筑初步形成时无论是穴居还是巢居整体皆使用木柱支撑并覆盖茅草,其墙和屋顶连接一体,所以屋面、墙体难以明确区分...

从古至今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变化的
1、早期: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考古发掘证明;2、古代: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而成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

内蒙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了?
是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对外消息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发现一处乃仁陶勒盖遗址,该遗址距今为8400年至7600年,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国家基本建设办公室主任包青川20日表示,该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开拓了中...

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的?
那时候人类的衣服是野兽的皮毛和树叶。食物主要是野果,野菜和野兽的肉。住房条件是山洞或者是临时搭起的窝棚。行就不用说了。他们主要是靠自己的双脚,有时候会爬到树上去。

内蒙古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距今有多少年?
最近在内蒙古地区我们发现了新时代人类居住的痕迹,这是我们在研究古人类的进程中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具专家的描述,本次发现的遗址是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这一发现被命名为乃仁陶勒盖遗址,经过考古学家们不间断的发掘工作的进行,在这次的考察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在大型新石器...

原始人类的各时代,比如旧石器时代、铁器时代等
新石器时代 智人、穴居人是旧石器时代的;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但是,进入新石器时期,人类已经基本进化到现代人了,新时代早期的人类就是早期人类;例: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后:居住: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内,应是高干栏式长屋,上面住人,下面堆放杂物,这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出现的,通风...

人们居住欧洲有多少年历史
欧洲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欧洲旧石器时代。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出现于前7000年的欧洲新石器时代早期。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铜是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历史学家把该时期命名为青铜时代。欧洲古典时期从前700年古希腊文字再次出现开始。...

中国宋朝时的孟州是现在哪坐城
中国宋朝时的孟州是现今河南省孟州市。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孟州居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孟州较为广大的地区都有发现。孟州在夏朝属孟涂氏封地,称孟涂国。在商、周时期为畿内地。周武王姬发伐纣,会八百诸侯于黄河北岸(今洛阳吉利区,1979年前为孟州辖地)渡口因谓...

人类祖先怎样生活在原始森林?
其次,为了躲避恶劣天气、严寒、暑热、风雨以及防范虫蛇猛兽的侵袭,原始人类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被称为“穴居”和“巢居”。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开始建造更为坚固的住所。考古学家的发掘表明,中国最早的房屋建设可以追溯到大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房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

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聚落形态
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定居生活,是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定居使得聚落的规模由小变大,以居住建筑为中心的聚落的布局及功能也不断完善。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在大量存在的小型聚落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大型聚落,聚落平面形状或方或圆,有的显然在建成前有一定规划。如在北方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发掘出一处...

信阳市15050351142: 远古居民居住在什么地方是山洞还是树上 -
富知四神: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目前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信阳市15050351142: 房屋的发展变化 -
富知四神: 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外形、主要材料、主要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洞穴、草棚、树巢、帐篷:兽皮;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手工. 木屋:在木架外面扎上枝条,树枝扎成屋顶,屋外抹上泥巴、木头、树枝;遮风挡雨;自制简单工具...

信阳市15050351142: 原始社会的建筑形态是怎样的?有人知道? -
富知四神: 原始社会的建筑只有两个基本形态,即巢居和穴居.巢居是原始人类受到鸟类等动物在树上搭窝建巢的启发,根据巢窝形象建筑而成的一种原始住房形态.它是原始人类利用树干、竹枝等,在大树上搭建出的简单的栖身之所.巢居这种原始住房...

信阳市15050351142: 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洞穴或在树上栖居? -
富知四神: 防止野兽的袭击和遮风避雨

信阳市15050351142: 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哪些变化 -
富知四神: 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远古时期的山洞,树洞到古时候的木屋、草房、土房、瓦房、再到后来的砖房、阁楼、楼房、别墅.无论是材料还是样式都在不断改变.

信阳市15050351142: 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 -
富知四神: 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 外 形 主要材料 主要功能 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洞穴、草棚、树巢 帐 篷 兽 皮 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 手 工 木 屋 在木架外面扎上枝条,树枝扎成屋顶,屋外抹上泥巴 木头、树枝、泥巴 遮风挡雨 自制简单工具(石器) 宫 殿 ...

信阳市15050351142: 人类建造的房屋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什么建造的木头房子 -
富知四神: 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住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半地穴式的建筑,主要是北方的建筑模式,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一中是桩上建筑,主要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以浙...

信阳市15050351142: 原始社会人类生存 -
富知四神: ▐ 衣 原始社会伊始,人类并不知道穿衣服.那时的他们跟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通过自身的毛发来保暖.当人类学会使用火之后,他们就开始通过烤火取暖了.于是,毛发不再需要发挥保暖功能,慢慢地,人类身上的毛发也开始变得稀少.但是...

信阳市15050351142: 人类的祖先住在哪 -
富知四神: 人的话,最早住树上,如猩猩、猴子.接下来住山洞之类的天然庇护所,不局限于山洞,可能是岩石堆、天然险地之类.再接下来发展出建筑:草木屋(杆籣式)、泥屋、帐篷.草木屋大部分在植物茂盛、雨水丰沛的地区多见,用木料做构...

信阳市15050351142: 不同时代的房屋 外形 主要材料 主要功能 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00分) -
富知四神: 宫 殿 各式各样、金壁辉煌 砖、瓦、石灰 居 住 半手工操作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 美观、占地少 水泥、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工作、休息、娱乐、举行各种仪式等综合功能 机械化、自动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