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是什么 ?

作者&投稿:尉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
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

‍‍从文中不难看: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是为了报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但心有疑虑,万一出师不胜怎么办?刘后主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远征中原的后顾之忧.。通过以上两点,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当时的诸葛亮可谓是“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到先帝离开,阿斗无能,后方的空虚,内心的担忧,而自己大战在及不得不离开,让谁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故而“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竞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起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生后顾之忧,情感复 一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意思是:之前已经对刘禅晓之以理地劝说了,再加上“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一句,是进行艺术和感情的双重
升华,达到动之以情的目的,是希望在他出征之后,刘禅在老窝别出什么岔子,这招叫未雨绸缪,可惜
啊,刘禅后来还是“不负众望”了。明知君不是明君,明知可能一去不回,明知死后蜀将不蜀。但义无反顾。临行前,百感交织,面对一纸帛书,往事种种,一时不知该言何物,唯有泣数行下。‍‍

主要原因诸葛亮都写在《出事表》中,无非是感怀先帝知遇之恩,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危受命,白帝托孤,此次再出岐山,孔明想借此完成先帝的未了心愿——兴复汉室,遂借此出征远离阿斗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故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从文中不难看: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是为了报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但心有疑虑,万一出师不胜怎么办?刘后主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远征中原的后顾之忧.。通过以上两点,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当时的诸葛亮可谓是“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到先帝离开,阿斗无能,后方的空虚,内心的担忧,而自己大战在及不得不离开,让谁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故而“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你认为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是什么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到先帝离开,阿斗无能,后方的空虚,内心的担忧,而自己大战在及不得不离开,让谁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故而“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你从“临表涕零”中读出诸葛亮怎样的感情,分析一下五条
1、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 2、对先帝的感情转移了部分到刘禅身上 3、对于理想有热望,但是又有忧虑,毕竟蜀汉国力不及魏国 4、对刘禅还有很多不放心 5、即将出征,依依不舍,但又义无反顾。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是什么意思?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意为面对离别,不禁泪如雨下,说不出话来。【出处】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写的《前出师表》。【原文节选】“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文】现在就要远离陛下了,临着这封奏表,热泪盈眶,不知该说些什么。【赏析】《前出师表》是诸葛...

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评论
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

请你对诸葛亮作出一个评价。
我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是为蜀汉在争取国际地位(三国鼎峙及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做斗争,是以国际舞台中的政治、外交上的得分为一定目标的军事行动。 诸葛亮恢复汉朝的口号其实不具备任何影响力,汉朝末年的天下大乱使中原老百姓对这个腐朽王朝恨之入骨。曹魏从文帝曹丕起开始削弱王室,扶植大地主,使地主阶级拥护其政权。老百姓也...

在出师表中写道“临表涕零”,是为谁哭?为什么哭? 求高手解答!!_百度知...
其二,对先帝刘备报答知遇之恩,想到先帝,难免感伤;其三,刘备逝世五年才开始北伐,实现刘备和他之前订的战略,难免有物是人非之慨;其四,对于后主刘禅的暗弱,诸葛亮心知肚明,觉得蜀汉的大业前景有些暗淡,难免悲情;其五,对于西蜀的实力,诸葛亮北伐基本上没把握,但是又被他的所谓正义事业所绑架...

临表涕零的意思
临表涕零的意思是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一、例句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翻译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二、注释 临:面对;表:奏表;涕:眼泪;零:落下。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其中:这三句表现出诸葛亮,谨慎,忠诚,淡泊名利的个性特点: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其淡泊名利,不求显官高爵的品格。 先帝知臣谨慎, 表现其做事谨慎,善于受人之托的特点。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报先帝而忠陛下。表现其“志虑忠纯”,一心报国,报君的...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表达作者的什么思想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表达了作者临行之前百感交集,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无限依恋之情,涕零中隐含为国事的担忧,为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关于《出师表》一课的一些问题。
4.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的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起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无限感慨;即将出世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生后顾之忧。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仅潸然泪下。 5总结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的手法...

兖州市15916047574: 读出师表之临表涕零有感,为什么诸葛亮会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承削龙胆: 想到先帝离开,阿斗无能后方空虚内心担忧,而大战在及不得不离开,从而意上心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情变得激动.

兖州市15916047574: 结合事例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
承削龙胆:[答案]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阴险狡诈的曹操、知人善任的孙权、宽厚仁义的刘备... 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更体现了他出师之前对刘备父子的深厚情感.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一个爱国、...

兖州市15916047574: 《出师表》中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个结尾有什么意义? -
承削龙胆:[答案] 不是套话.这是表示诸葛亮尽忠的亮节.其实此时他很清楚不适合打仗,但是形势所逼迫,不得已而为之.涕零是为主,为国而涕零.同时也是为己没有为主兴富大业而生悲.后来有一夜白发生、病死五丈原

兖州市15916047574: 出师表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但涕零中包含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谁知道的? -
承削龙胆:[答案] 以蜀国的实力,实现出师表中的目标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诸葛亮要为蜀国的前途而哭

兖州市15916047574: 今当离别 临表涕零 什么意思 -
承削龙胆:[答案] 应当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自《诸葛亮传》,史称:“前出师表” 译文: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远征)了,面对奏表泣不成声,不知说了些什么. 实际上《出师表》行行都是泪,字字都滴血,最后一句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为人谦...

兖州市15916047574: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
承削龙胆:[答案] 鞠躬尽萃,死而后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以上是最能直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其实出师表整篇都是表达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兖州市15916047574: 为何诸葛亮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承削龙胆: 以《出师表》的通篇来看,诸葛亮说“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情是:⑴怀念刘备的知遇之恩、知己之情,佩服刘备的选材任人、以德服人.⑵频繁对刘禅提及刘备,是希望他励精图治、效仿先帝,毕竟他还有很大差距.而说“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意思是:之前已经对刘禅晓之以理地劝说了,再加上“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一句,是进行艺术和感情的双重升华,达到动之以情的目的,是希望在他出征之后,刘禅在老窝别出什么岔子,这招叫未雨绸缪,可惜啊,刘禅后来还是“不负众望”了.

兖州市15916047574: 《出师表》第三自然段阅读题 -
承削龙胆:[答案] p;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相照应.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

兖州市15916047574: 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诸葛亮为什么要流泪 -
承削龙胆: 这表达了诸葛亮复杂的情感:1.表达了自己感激先帝,终于有机会报效先帝的拳拳之心;2.担心自己离开以后,后主不能合理的管理国家,造成国家混乱;3.率军北伐,千里迢迢,离开后主的不舍之情;

兖州市15916047574: 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时为什么要哭 -
承削龙胆: 只是敬词谦词,不一定真哭.但是,他的情绪肯定不佳,多年废寝忘食,没有什么效果,蜀国越来越弱,恢复汉室江山只是空想.明知回复无望,可是还得硬着头皮去做,明知不可而为之.想来诸葛当年,也许真的大哭一场,释放心头郁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