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七年级

作者&投稿:韶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中学文言文拓展阅读(7)答案《拾椹供亲》《床头捉刀人》《涓蜀梁

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力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⑥其织,以此戒⑦之.自是之后⑧,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然,……的样子. ④喧(xuān):遗忘. ⑤ 引:拿来. ⑥裂:割断. ⑦ 戒:教育 ⑧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译文 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你觉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效果好吗? 答: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 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 表水涉澭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释 荆①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②澭水.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④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⑦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①荆:楚国的别名. ②表:标志,此处用作动词,测量,即测量河水深度.下文中的“循表而夜涉”的“表”用作名词,即标志. 澭:古水名. ③暴益:猛涨. ④溺:淹没在水里. ⑤惊:乱. 而:这里作“如”解. 都舍:大厦.舍,房屋. ⑥向:以前. ⑦导:通过. 译文: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社会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处理事情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事情看成静止不变,不去适应新的情况,采用新的措施,结果必定遭到失败. 卞庄子刺虎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争则 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毙.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 之.有倾,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ؤ作者:司马迁 译文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准备刺杀.身旁的旅店仆人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就能一举得到刺杀两头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إ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为了争肉,嘶咬扭打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挥剑跟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的名声. 字词解释 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力. 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竖子,童仆. 方且:正要 立须之:须,等待.之,代词,这里指这件事. 止:劝阻 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须:等。

2. 中学文言文拓展阅读(7)答案

我就找到这些还有一篇自己想办法吧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拾椹供亲桑葚成熟时甘甜鲜美,城里人很少有机会吃到。

但是,荒年是要用桑葚来填饱肚子,想一想也是令人悲哀的。蔡顺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人们推荐他出来做官,他也不答应,说是离家出去做官,会远离母亲的坟墓。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

蔡顺这样的孝顺,真让人嗟叹不已。敬重父母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一辈子仅仅是以专孝顺父母作为子女的唯一事务,社会就不能进步和发展了。

原文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蔡顺:“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古文今译 西汉末年,有位年轻人叫蔡顺,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有一年,年成不好,他就出门摘拾桑椹给母亲吃,遇到起义军,军中人看到他将摘拾的桑椹分成两个篮子盛装,便好奇的问他原因。蔡顺说:''黑色的桑椹已经成熟了味道比较香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桑椹尚未成熟,还有酸味,是给自己吃的.''这些盗贼深受蔡顺孝思的感动,就送他三斗白米和一头牛,好让他回去奉养母亲。

注释 蔡顺:字君仲,东汉人 孤:幼年丧父的人。 事:伺候。

岁荒:年成不好。岁,年成,收成 日:天。

顺日即为每天。 桑葚:桑树的果实,成熟时黑紫色或白色,味甜,可食。

以:用。此处可不译。

异:不同的。此处异器为(两个)不同的器皿。

赤眉贼:即西汉末年樊崇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贼”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黑色的桑椹味道甘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道是酸的,用来给自己吃。 其:他 而:到 床头捉刀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 原文 崔琰,字季珪,眉目清秀。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解释 床:指坐榻 雄:称雄,威慑 雅望:气度; 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

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 (使者) 自以形陋(认为) 不足雄远国(称雄) 使崔季珪代(让) 既毕(在) 魏王何如(怎么样) 然床头捉刀人(但是) 此乃英雄也(是) 自以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猛) 翻译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长相不够威猛,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接待完毕,待匈奴人走后,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举例月得十篇,或作~乎。

启示 1.深刻反映了曹操的矛盾心态。 2.表现出曹操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3.描写曹操羞惭,自卑心理。 4.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

5. 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涓蜀梁疑鬼 原文: 夏水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

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昂视其发,以为立魅也。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翻译: 长夏河的南面住着一个叫涓蜀梁的人。

他这个人愚蠢又胆小。在有明亮月亮的晚上行走时,低头看见他自己的影子,以为是蹲在旁边的鬼;抬头看他的头发,以为是妖怪。

转身逃跑,等他到家,由于受到过度惊吓,气绝身亡。 字词注释: 夏 :河名,即夏水,今名长夏河。

夏首:即夏水口,在今湖北省江陵东南。 焉:在那里。

涓蜀梁:人名。 善畏:容易害怕。

霄:通“宵”夜。 魅:精怪。

古人以为物老则成魅。 走:跑。

曰:名叫。 愚:愚蠢。

俯:低下头。 句子解释: 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

解:低下头看见他的影子,以为是鬼。 背而走 解:转过身跑。

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事实代代相传。

媪:年老的妇女。 铁杵:铁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杵:棒 木追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卒业:完成学业 王积薪闻棋 原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13)天下无敌⑶。将游京师⑷,宿于逆旅⑸。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⑹曰:“良宵难遣⑺,可棋(14)一局乎?”妇曰:“诺⑻。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七年级
⑦戒:教育 ⑧自是之后:从此之后 译文 孟子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孟子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

初中文言文拓展训练及答案
1. 中学文言文拓展阅读(7)答案《拾椹供亲》《床头捉刀人》《涓蜀梁 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七年级文言文答案
版本1 [编辑本段]原文: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篱败不修,瓦裂不茸.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适茸治,即不雨,...

七年级文言文拓展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3. 七下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14.画竹》的答案...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77-82
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读解】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方法
1.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09-07-30 22:37(一三)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

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4. 初中新课标阅读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76——80
2、选择:“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释为 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 3、翻译:①因数击鼓 ;②为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过错是 答案:1.①筑②曾③便 2. ①如果 3.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 4.失信于诸侯。 【译文】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上边摆放战鼓,...

初中文言文有效拓展
因此教师应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动起来,使其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

中考文言文拓展阅读提分训练
①②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3.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10—12篇题目和文章 10.《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定州市15250625300: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10—12篇题目和文章 -
东野轮金裕:[答案] 10.《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方出曝,...

定州市15250625300: 中学文言文拓展阅读(7)答案《拾椹供亲》 《床头捉刀人》 《涓蜀梁疑鬼》 《铁杵磨针》《鹬蚌相争》 《穿井得一人》 《孟母戒子》 《王积薪闻棋》 《... -
东野轮金裕:[答案] 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

定州市15250625300: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150,151的题目与文章 -
东野轮金裕:[答案] 150 、管仲与鲍叔牙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

定州市15250625300: 初中文言文课外扩展训练 -
东野轮金裕:[答案]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定州市15250625300: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77 - 8277一鸣惊人 78吝啬鬼 79真相知80知音 81推敲 82论语选段原文加译文 -
东野轮金裕:[答案] 一鸣惊人 韩非子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今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谙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

定州市15250625300: BBS系列*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 107.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翻译(不要百度的) -
东野轮金裕:[答案] 饥饿时,即使再难入口的食物也吃得下去,饱腹时,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出好的味道

定州市15250625300: 7年级上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答案扩展阅读《湖心亭看雪》的答案 -
东野轮金裕:[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

定州市15250625300: 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82篇的翻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子曰:“人而无信……行之哉 -
东野轮金裕:[答案]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吃得很饱,居住的环境不要求很安逸……” 孔子说:“人要是没有信用……”

定州市15250625300: bbs系列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文言文参考答案30篇以后篇拜托求你了 -
东野轮金裕:[答案]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

定州市15250625300: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第58篇《望洋兴叹》翻译……求帮助、简短的 -
东野轮金裕:[答案] 秋水随着时令到来,千百条川流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之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遥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