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战国序幕---三家分晋

作者&投稿:家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韩、赵、魏三家分晋→揭开战国序幕:

  晋国本是春秋时代之大国,长期称霸于中原,晋文公更是春秋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但至春秋末年,晋国的王室衰微,卿大夫崛起,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称之为家。

  韩、赵、卫三家原是东晋所分封的三个「家」,他们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周王室遂承认此三家的正统地位,封为诸侯国,不再是晋国所分封的家,而是诸候国。三家分晋就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实际上「晋」已是名存实亡的了。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所谓「封建」,就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部族联盟对各部族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制度化管理方式。从此,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韩、赵、魏三家崛起分了晋国,而成了战国的七雄之一,他们各有其特殊的政绩。

  韩、赵、魏三国的特殊政绩: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赵国的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执政27年。他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赵武灵王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仿效匈奴军队的装备,令全国民众穿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挽弓骑马习射,乃中国军事史上一大突破。赵国军力开始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由于胡服骑射不单是一个军事改革措施,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因此,在施行之初,阻力很大,除了百姓接受有困难外,朝廷内的抵触情绪也很大。贵族官僚,拒绝胡服骑射。他们或公开反对,或称疾不朝。群臣也都不愿意穿戴胡服,怨言四起。在这样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没有灰心,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以说服代替强迫,以理服人。由于胡服骑射顺应时代的要求,代表赵国的利益,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加上赵武灵正采取说服教育,自上而下逐步推广的措施,最终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清梁启超认为,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华夏族与戎狄战争中胜者不及十分之一,其稍具历史之光者,仅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四人。他甚至称赵武灵王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

  魏文侯用李悝变法: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颇有声望的国君。他礼敬贤人并重用贤士,任用法家的李悝为相,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为原则实行变法。魏国经过变法国势强盛,先后以乐羊为将败中山国,以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五城。以西门豹为邺令,以翟璜为上卿,改革政治,兴修水利,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到了第三代的魏惠王,他在位三十六年,前十八年靠文侯打下的基础,与诸侯交战互有胜负。后十八年则连连败绩。一次是伐赵,被齐国派田忌、孙膑用计大败于桂陵;再一次是伐韩,又被田忌、孙膑大败于马陵;另一次是被商鞅率秦军打败,尽失河西之地。这几次大败使魏国兵力耗尽,国力空虚。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时是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在《孟子》一书中即称其为望之不似人君的梁惠王。

  韩国,有强弓劲弩,用法家申不害为相: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是七雄中土地最小的国家。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可斩坚甲铁幕,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厘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申不害在韩国境内的一个改革。申不害除了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讲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术”的提出,对于当时建立官吏的任免考课制度,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变法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子》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

  中国封建始末:

  周武王实行第一次封建,原因有三:首先是为了安抚殷民,同时加以监视;其次是进行武装移民,借此扩展势力;三是笼络人心,以巩固周朝的统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国家政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实则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封建制度」。




揭开战国序幕---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分晋→揭开战国序幕:晋国本是春秋时代之大国,长期称霸于中原,晋文公更是春秋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但至春秋末年,晋国的王室衰微,卿大夫崛起,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称之为家。韩、赵、卫三家原是东晋所分封的三个「家」...

揭开战国时代序幕的史实是
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日本的战国开端是 应仁之...

战国序幕:韩、赵、魏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晋国卿大夫赵、韩、魏三家,取代晋国,并列诸侯,成为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早在晋平公、晋昭公的时代,晋国国政已经为卿大夫所左右,逐渐形成了“政出于大夫家门”的局面。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势力以知氏最强。知氏曾经率领晋国势力颇大的赵、韩...

春秋怎么变成战国的
春秋变成战国的过程是三家瓜分晋国,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四起,弱肉强食的时段,经过春秋...

“侯马盟书”是如何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
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

战国是那一国先挑起的
晋国 韩家、赵家、魏家、荀家是晋国的四大家族,结果韩赵魏联合灭了荀家,顺便把晋国分成三:韩国、赵国、魏国,晋国灭亡,拉开了战国序幕。从此,周武王分封的封国之间,开始了大规模、长期不断的战争、吞并(春秋时期战败国一般沦为附庸,很少亡国,从三家分晋开始,就是大鱼吃小鱼,直接灭国了),差...

春秋战国是如何拉开序幕的?
公元前771年,西方戎人的一个部落攻杀周幽王于骊山烽火台之下。接着平王即位,京城从陕西关中的丰迁到河南西部的洛邑。这时,周王已基本上失却了对诸侯国王公的政治管理权,而成为一个只有天子之名的小王国的主人。中国历史上全木木面的大变革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前771~前256)从此拉开了序幕。

拉开了整个春秋战国序幕的人为什么是郑庄公,他做了什么?
天下战争虽然多,但是仅仅存在于诸侯和诸侯之中,战争形式总体上还是以小规模的争霸战争为主,直到郑庄公时代,郑国和周王室发生了战争,周天子肩膀中箭,标志着之前不可侵犯的王权被打破,也标志着春秋战国的序幕正式拉开。从此之后周天子的威严扫地,号令无人遵从,周朝政权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周朝分封的...

郑庄公做了什么?为何说他拉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
在郑庄公和周的战争中,周天子吃了败仗,并且天子肩膀还中了一箭,从此意味着周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同时也拉开了春秋战国的序幕。西周是采取分封制,周王把某一个区域以及其区域上的人民分封给王公贵族以及有功之臣,受封的诸侯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这个权利是周王赐予的,他本质上还是要受周王的统治,...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事件?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的事件,这一事件史称“三家分晋”。它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和战国时期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司马光将“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突显了其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三家分晋”之后,公元前376年,韩、赵、魏...

陆川县14714296206: 三家分晋的故事 -
隆律快胃: 三家分晋的故事如下: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

陆川县14714296206: 三家分晋的故事100字 -
隆律快胃: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陆川县14714296206: 三家分晋名词解释 -
隆律快胃: 三家分晋 [ sān jiā fēn jì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sān jiā fēn jìn ]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陆川县14714296206: 为什么把三家分晋看作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
隆律快胃: “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表明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已经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也就是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了.

陆川县14714296206: 三家分晋的意思是什么 -
隆律快胃: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你可以去百度百科了解下具体的.

陆川县14714296206: 三家分晋的故事(简单一些) -
隆律快胃: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

陆川县14714296206: 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有哪几家 -
隆律快胃: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陆川县14714296206: 为什么三家分晋是战国时期的开始? -
隆律快胃: 从春秋五霸升级衍化到战国七雄,可以看出春秋的时候,是南北矛盾:诸侯的目标是称霸,体现在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夷就是指楚国.晋楚两国的争霸当中,晋在北边,楚在南边,一直是南北对峙. 到了战国的时候,主要矛盾就是东西矛盾了;诸侯目标是统一兼并,具体表现就是秦国跟关东六国的矛盾. 春秋时期周天子虽然无权,但是依然掌握大义,诸侯依旧尊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彻底瓦解了周天子的大义.

陆川县14714296206: 为什么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呢? -
隆律快胃: 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奴隶主统治的上层建筑.而后者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地主阶级统治的上层建筑.春秋社会后期奴隶制经济开始瓦解,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而此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形成,步入封建社会.当然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啦

陆川县14714296206: 三家分晋具体过程 -
隆律快胃: 魏斯、赵籍、韩虔联手灭掉智伯之后,各自割据一方成为诸侯;春秋结束进入战国时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