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文言文怎么说

作者&投稿:逄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表示“你的话特别有道理”用文言文怎么说

“你的话特别有道理”用文言文说是:卿言甚有理。

卿 [qīng]

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扩展资料

“卿”相关词组:

1、国卿 [ guó qīng ] 诸侯的正卿。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

2、诸卿 [ zhū qīng ]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贶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2. '别人' 用文言文怎么说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 例如: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 *** 。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 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1.用“……,……者也”表判断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2.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用“……,……”表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过秦论》) 3.“……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如: 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 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四、倒装句 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 (二)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

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

例如: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 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

3. 文言文中但是怎么说

在文言文中,作为表示转折的连词,有“但”、“然”、“而”等。

用“但”表示转折,与现代汉语的“但是”用法同。如曹丕《与吴质书》中:“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这一句可以翻译为: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但是还不够刚劲有力罢了。

用“然”表示转折,也常有现代汉语的“但是”的意思。如:柳宗元《三戒》中:“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其中的“然”可以翻译为“然而”,也可以翻译为“但是”:(老虎)非常恐惧,但是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用“而”表示转折,如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其中的“而”可以翻译为但是。再如常见的“和而不同”、“似是而非”等,而都是但是的意思。

4. "他们" 古文怎么说

"他们" 在古文中常用“彼”“其”“之”“渠”等字,表示第三人称,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第三人称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他(她、它)”;表示复数时,译为“他们(她们、它们)”;用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举例如:

1、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

白话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2、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白话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3、先秦刘向《触龙说赵太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白话译文: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扩展资料:

古文中的其他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的”“我们”“我们的”。

第一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我”;表示复数时,译为“我们”;在句中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我的”“我们的”。是单数还是复数,须根据上下文的文意来判断。

2、第二人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二人称各个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你”,表示复数时译为“你们”;用作定语表领属时译为“你的”、“你们的”。




特意文言文怎么说
5、“尤”表程度的时候,是“尤其”“更加”的意思。 例: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翻译: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 2. “看”用文言文怎么说 看用文言文可以说成:视 一、看拼音:kàn 释义: 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 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

文言文表啊的词
2. 古文表年龄的词 襁褓(qiǎng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始龀、髫年、龆年:女孩7岁;男孩8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文言文表我
1. 文言文中代表我的词有那些 我: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孟子·梁惠王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很熟悉,对吧?)《论语·述而》吾: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予:诗云:“他人之心...

文言文表判断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的表判断: 先秦时代,专用的判断词尚未形成。除偶用“是”表判断外,一方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用“为”表示弱性判断;另一方面则大量采用副词兼表判断。这种现象,从上古到中古、近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有。大家知道,古今汉语判断句的谓语一般都可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来充当,而这样的谓语又都可以受副...

文言文表人物个性的
2. 古文中形容人物性格的字词.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

其实用文言文怎么说
1. 其实用古文怎么讲 古文里:实、信、然都表示“其实”的意思。1、实:真实,其实。2、信:确实,其实。3、然:是的,其实。一、实拼音:shí 释义:1、充满:实心。充实。虚实。2、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

求文言文日常用语
文言文中这样的例子有好多,我感觉只要知道几个常用的字就好了,比如说在古文中“你”常用代替的字有“子、尔、而、乃、汝、公、君、卿、阁下、足下”等等称谓,古文中“我”的称谓有:“吾、余、予、愚、鄙人、在下”等等,但是在具体的句子中有时也会用代词来代替。“谁、何、曷、胡、安、焉、孰、乎、诸...

需要文言文怎么说
1. “需要”用文言文怎么说 在文言文中,“帮”和“助”是同义词,而且“助”的本义就是“帮助”。像这类同义词连用的短语,在中古文言文中逐步演化成了词汇,所以“帮助”短语,后来又成为了文言文的复音实词,犹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援。例如:宋 宗泽《乞回銮疏》之十四:“凡勤王人,例遭...

文言文表方向
1. "我的方向"用文言文怎么表示 "我的方向"用文言文表示:吾方向。 方向同“ 方向 ”.唐 李商隐 《唐容州经略史元结文集后序》:“南斗北斗,东龙西虎,方向物色,歘何从生.”宋 欧阳修 《重赠刘原父》诗:“行迷方向但看日,度尽山险方逾沙.”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

文言文表一会儿的词语
文言文表一会儿的词语 1.和文言文中“不久”“一会儿”相似的词语有哪些相似的词语有:须臾、少顷、既而、未几、俄而、少焉。1、须臾[xūyú]释义:衡量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悠然自得;也形容从容,苟延。出处:《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

凤翔县15195308919: 文言文中哪些字代表说的意思? -
倚曲可维: 文言文中有以下的字眼代表说的涵义:陈、叙、述、言、语、曰、谓、云.

凤翔县15195308919: 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人多数人用文言文怎么说? -
倚曲可维: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一个人”文言词语可以用“单人”.“不能”文言词语可以用“难”.“代表”文言词语可以用“代”.“所有人”文言词语可以用“皆”.“多数人”文言词语可以用“众”.“一个人不能代表所有人多数人”用文言文可以这么说:单人难代皆及众也.

凤翔县15195308919: “爱”用文言文怎么说? -
倚曲可维: ”爱”用文言文表示有以下几种: 1、爱.如唐代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我非常敬爱孟老夫子,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2、慕.如先秦《九歌》屈原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意思...

凤翔县15195308919: “谁”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
倚曲可维: 谁、孰都可.吾、余、予、我代表我.若、汝、女代表你.渠代表他.

凤翔县15195308919: 文言文中哪些字代表说的意思? -
倚曲可维:[答案] 文言文中有以下的字眼代表说的涵义:陈、叙、述、言、语、曰、谓、云.

凤翔县15195308919: 文言文中有多少字代表“你”“我”有多少种说多少种,例如“吾”代表“我”等…… -
倚曲可维:[答案] 你:子、尔、而、乃、汝、公、君、卿、阁下、足下.(共10字) 我:我、余、予、仆、吾、愚、某、孤(诸侯用语)、寡人(诸侯用语)、不谷(诸侯用语)、朕(“我”的意思,秦以前通用,秦以后专用于皇帝自称).(共11个)

凤翔县15195308919: 文言文中哪些字代表说的意思 -
倚曲可维: 文言中“曰”、“言”两字都是代表“说”的字,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言而无信”就是说说话不算话的意思,还有“此言差矣”就说你这话说错了的意思!

凤翔县15195308919: 在文言文中表示我的词古文 -
倚曲可维:[答案] 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依、仆、乃公、人家、我等、我、 我们、我辈、我依、吾、吾们、吾济、吾辈、吾曹、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余、予、在下、洒家、咱、朕、寡人、孤、奴才、臣

凤翔县15195308919: 古文 “谁”怎么说就是在古文里面表示“谁”,应该用那个字表示?比如说,如果我愿做***,那么“谁”愿做***?这句话中 -
倚曲可维:[答案] 孰. 例:孰是孰非 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但要注意“孰”也有“什么”的意思. 例:是可忍,孰不可忍.

凤翔县15195308919: 文言文中表示“说”的词 -
倚曲可维: “告”,“语”(破读四声),“道”,“言”,“应”,“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