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文言知识

作者&投稿:终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 屈原列传概述~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翻译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改变它,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称道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复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希望能有些用的!!谢谢的!

通假字
①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②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见”通“现”)
词类活用
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上、下、中”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
②其后楚日以削 (“日”是名词作状语,表时间:一天天地。)
③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出别人的错误,诋毁)
④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名词意动,“以……为祖先”即“效法”。)
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⑥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名词作动词,“出于淤泥”)
⑦明道德之广崇 (“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⑧正道直行 (“正”“直”,形容词使动,“使……正”、“使……直”)
一词多义
【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一个接一个)
【伐】
①平伐其功 (夸耀)
②大兴师伐秦 (讨伐、攻打)
【微】
①其文约,其辞微 (含蓄)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文言句式
(1)被动句
①方正之不容也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屈平既绌
④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判断句
①天者,人之始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古今异义
①人穷则反本 (“穷”:古义,处境困难;今义,贫穷)
②大兴师伐秦 (“师”: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③颜色憔悴 (“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1 . 通假字
反 -- 返 离 --罹 见 --现 指-- 旨 濯 -- 浊
绌 -- 黜 内 -- 纳 从-- 纵 质-- 贽 反 -- 返
被 --披  常 -- 长 泥——涅 志——记
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 副词,本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词,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名词,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说 代词,这、此。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量词,册。
臣本布衣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一说,动词,出身于。
抑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 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 动词,记述。
项脊轩志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一词多义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葱根 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 动词,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动词,指向。
哙遂入……头发上指动词,直立,竖起。
指通豫南 副词,一直,直接。
闻 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初闻涕泪满衣裳 ( cháng ) 动词,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
无何,宰以卓异闻 动词,闻名。
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动词,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动词,留心,关心。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动词,保存,遗存。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动词,变迁,变更。
战、守、迁皆不及施 动词,迁移,迁都。
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名词, ( 叔 ) 父,父辈人。
弹 新沐者必弹冠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弹奏。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3 .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niè,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 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5.句式特点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表反问,怎么……呢 ? )
6.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有哪些?
《屈原列传》一、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如下: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

屈原列传知识点
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

屈原列传知识点
五、词类活用并解释: 1、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 2、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3、内惑于郑袖(名词作状语,在内) 4、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六、文言句式 1、“离骚”者...

屈原列传字词解释
《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鵩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如:去、到。稚子:小儿子。 本文需要了解的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靡不...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如下: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

《屈原列传》教案?+说课稿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

屈原列传第三段的知识点
原则:自下而上的原则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文言文翻译
出自《史记 屈原列传》原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高中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 -
荤券金力: 1 . 通假字 反 -- 返 离 --罹 见 --现 指-- 旨 濯 -- 浊 绌 -- 黜 内 -- 纳 从-- 纵 质-- 贽 反 -- 返 被 --披常 -- 长 泥——涅 志——记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属予作文以记之...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屈原列传知识点整理,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
荤券金力:[答案] 《屈原列传》知识点【字音】娴(xián)于辞令 属(zhǔ)草稿未定 惨怛(dá) 谗人间(jiàn)之 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 举类迩(ěr) 濯(zhuó)淖(nào) 蝉蜕(tuì) 皭(jiào)然滓(zǐ) 既绌...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答案一、 文学常识:屈原,名 ,字 ,时期我国伟大的 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 》.主要作品有《 》、《 》、《 》、《 》等.汉代把... -
荤券金力:[答案] 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屈原列传词类活用全部
荤券金力: 词类活用1、厚币委质事楚,意思是:并用丰厚的礼物以及委派人质来讨好楚国.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2、其后楚日以削,意思是:从那时起,楚国的领士一天比一天缩小.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内惑于郑袖,意思是:在国内被郑袖所迷惑.名词作状语,在内.4、短屈原于顷襄王,意思是:让史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求~屈原列传的精细翻译及解析!!
荤券金力: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
荤券金力: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屈原列传重点词语解释多义词 -
荤券金力:[答案] 问题补充:那个字的偏旁是什么《屈原列传》中由“帝”组成的词语怎么读 帝喾——读音:库ku四声 帝喾(kù),姓姬,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关于《屈原列传》的问题1.“人穷则反本”,哪些内容体现了屈原之“穷”?2.文言文中三个“刺”的近义词?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类迩而见义远”中... -
荤券金力:[答案] 1屈原之穷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改变它,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屈原列传的虚词分类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荤券金力: 屈原列传》 而 1、争宠而心害其能 因而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表示承接 3、王怒而疏屈平 因而 4、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因而 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因而 6、而齐竟怒...

西盟佤族自治县17715721572: 急需!!!!《屈原列传》的文言现象总结!!(不要翻译)
荤券金力: 通假字 ①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②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见”通“现”) 词类活用 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上、下、中”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 ②其后楚日以削 (“日”是名词作状语,表时间:一天天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