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对联横批

作者&投稿:端木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是无锡东林书院的一付对联,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表现读书人不仅要读书,更不能够死读书,而要学有所用,关心国家大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顾先生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
考虑上下语境,建议横批为 “读书不忘救国”,网传有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但个人认为不恰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解释】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出处】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

东林书院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答案】:D 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的著名对联。其最早挂在东林书院的讲堂里,现悬于依庸堂内。东林书院建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学院。顾宪成亲自...

声声入耳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白话文释义: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哪位诗人?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是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说的。选自《名联谈趣》里的话。含义:1、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2、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3、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

辛弃疾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哪首诗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著,不是辛弃疾的。出自《名联谈趣》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原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解析: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的名字是什么
明 顾宪成 《名联谈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
意思是,风的声音、雨的声音、读书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我都一一听到,家中的事情、国家的事情、整个天下的事情,这些事情我都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什么
该句话的意思: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什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这一对联的上联强调了风声、雨声和读书声这些日常的声音都应该被仔细聆听,其中“风”和“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当时的政治风雨,...

丛台区1827563444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横批 -
哀博盐酸: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批:读书做事两不误

丛台区18275634442: 顾宪成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横批么,没有谁能补一个. -
哀博盐酸:[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

丛台区18275634442: 对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哀博盐酸:[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丛台区18275634442: 名句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这是上联,请给出下联,对仗要求工整,合理.如果书上有的话,最好用书上原文回答. -
哀博盐酸:[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丛台区18275634442: 对联:此木为柴 山山山 芝麻开花 节节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对联:上联:此木为柴 山山山 下联:( )上联:芝麻开花 节节高 下联:( )上联:船漏... -
哀博盐酸:[答案]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玉兔东升星星亮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丛台区18275634442: 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后一句? -
哀博盐酸:[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丛台区18275634442: 谁知道文天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是什么诗 -
哀博盐酸:[答案] 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

丛台区18275634442: 大家都知道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问横批是什么啊?谢谢! -
哀博盐酸: 没有横批,在横批的位置上是 依庸堂 匾额

丛台区1827563444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
哀博盐酸:[答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东林书院

丛台区18275634442: 风声雨声雷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什么
哀博盐酸: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要使它们进入耳朵,提醒书院的人要注意这些东西,要听进去,此处的“风”和“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明末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随时可能爆发一场政治风雨,这表现了作者对政治形势的敏感和警觉.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要关心,号召书院的人要关心一切世事,要有政洽抱负,准备干一番事业,此联表明了当时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