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车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书的作品目录~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固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纪《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虽写法与《史记》略同,但不称“本纪”,如《高帝纪》、《武帝纪》及《平帝纪》等。由于《汉书》始记汉高祖立国元年,故将本在《史记·本纪》的人物,如项羽等,改置入“传”中;又由于东汉不承认王莽建立的政权——新朝,故将王莽置于“传”中,贬于传末。表《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的沿革。前六篇的记载包括:记载汉初同姓诸侯王的《诸侯王表》,记载异姓诸侯王的《异姓诸侯王表》,记载汉高祖至汉成帝的《功臣年表》等,借由记录统治阶级来达到尊汉的目的。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其中的《古今人物表》,班固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官制。志《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史记》中的“书”为“志”。《汉书》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将《史记》的“礼书”、“乐书”改为“礼乐志”,将“律书”、“历书”改为“律历志”;将“天官书”改为“天文志”,将“封禅书”改为“郊祀志”,将“河渠书”改为“沟洫志”,将“平准书”改为“食货志”。同时又新增“刑法志”、“五行志”、“艺文志”、“地理志”,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料的自然史资料。《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汉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食、月食等天文资料。《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刑法,并且点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之重,更指出汉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的恶果。《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沟洫志》则记述上古至汉朝的水利工程,并说明治理水文的策略。传《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同时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为标题。《汉书》列传中有关文学之士的部分,多记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内容,如《贾谊传》记有“治安策”;《公孙弘传》记有“贤良策”等,这些都是《史记》没有收录的。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传》、《循吏传》、《游侠传》、《酷吏传》等,此外又新增《外戚传》、《元后传》、《宗室传》,这些也是《史记》所没有的。四夷方面,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等三传。此外,又仿“太史公自序”之意,“列传”最后一篇作《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列传”以记载西汉一朝为主。“列传”各篇后均附以“赞”,即仿《史记》篇末“太史公曰”的体例,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 纪,共分十二卷汉书卷一 上 高帝纪 第一上(汉高祖刘邦)汉书卷一 下 高帝纪 第一下(汉高祖刘邦)汉书卷二 惠帝纪 第二 (汉惠帝刘盈)汉书卷三 高后纪 第三(汉高后吕雉,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书卷四 文帝纪 第四(汉文帝刘恒)汉书卷五 景帝纪 第五(汉景帝刘启)汉书卷六 武帝纪 第六(汉武帝刘彻)汉书卷七 昭帝纪 第七(汉昭帝刘弗陵)汉书卷八 宣帝纪 第八(汉宣帝刘询)汉书卷九 元帝纪 第九(汉元帝刘奭)汉书卷十 成帝纪 第十(汉成帝刘骜)汉书卷十一 哀帝纪 第十一(汉哀帝刘欣)汉书卷十二 平帝纪 第十二(汉平帝刘衎)表,共分八篇汉书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第一(刘氏以外诸侯王)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刘氏诸侯王)汉书卷十五 王子侯表 第三上汉书卷十五 王子侯表 第三下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第四汉书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第五汉书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 第六汉书卷十九 上百官公卿表 第七上汉书卷十九 下百官公卿表 第七下汉书卷二十 古今人表 第八志,共分十篇汉书卷二十一 律历志 第一上(邓平的“太初历”)汉书卷二十一 律历志 第一下(刘歆的“三统历”)汉书卷二十二 礼乐志 第二汉书卷二十三 刑法志 第三汉书卷二十四 食货志 第四上汉书卷二十四 食货志 第四下汉书卷二十五 郊祀志 第五上汉书卷二十五 郊祀志 第五下汉书卷二十六 天文志 第六汉书卷二十七 五行志 第七上汉书卷二十七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上汉书卷二十七 五行志 第七中之下汉书卷二十七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汉书卷二十七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下汉书卷二十八 地理志 第八上汉书卷二十八 地理志 第八下汉书卷二十九 沟洫志 第九汉书卷三十 艺文志 第十(根据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写成)传,共分七十篇,公卿将相列传汉书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第一(陈胜,项籍)汉书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 第二(张耳,陈馀)汉书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第三(魏豹,田儋,韩王信)汉书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 第四(韩信,彭越,黥布,卢绾,吴芮)汉书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荆王刘贾,燕王刘泽,吴王刘濞)汉书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 第六(楚元王刘交,刘向,刘歆)汉书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 第七(季布,栾布,田叔)汉书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 第八(刘肥,刘如意,刘友,刘恢,刘建)汉书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第九(萧何,曹参)汉书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 第十(张良,陈平,王陵,周勃)汉书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第十一(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周緤)汉书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张苍,周昌,赵尧,任敖,申屠嘉)汉书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陆贾,朱建,刘敬,叔孙通)汉书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第十四(淮南厉王刘长,衡山王刘赐,济北贞王刘勃)汉书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 第十五(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汉书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 第十六(石奋,卫绾,直不疑,周仁,张欧)汉书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 第十七(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王刘揖)汉书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贾谊)汉书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 第十九(袁盎,晁错)汉书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 第二十(张释之,冯唐,汲黯,郑当时)汉书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贾山,邹阳,枚乘,路温舒)汉书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 第二十二(窦婴,田蚡,灌夫,韩安国)汉书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 第二十三(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鲁共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长沙定王刘发,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汉书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 第二十四(李广,苏建)汉书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 第二十五(卫青,霍去病)汉书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 第二十六(董仲舒)汉书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 第二十七上(司马相如)汉书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 第二十七下(司马相如)汉书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第二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汉书卷五十九 张汤传 第二十九(张汤)汉书卷六十 杜周传 第三十(杜周)汉书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 第三十一(张骞,李广利)汉书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 第三十二(司马迁)汉书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 第三十三(戻太子刘据)汉书卷六十四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上(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终军,王褒,贾捐之)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 第三十五(东方朔)汉书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第三十六(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王䜣,杨敞,蔡义,陈万年,郑弘)汉书卷六十七 杨胡朱梅云传 第三十七(杨王孙,胡建,朱云,梅福)汉书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 第三十八(霍光,金日磾)汉书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 第三十九(赵充国,辛庆忌)汉书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 第四十(傅介子,常惠,郑吉,甘延寿,陈汤,段会宗)汉书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 第四十一(隽不疑,疏广,于定国,薛广德,平当,彭宣)汉书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 第四十二(王吉,贡禹,龚胜,龚舍,鲍宣)汉书卷七十三 韦贤传 第四十三(韦贤)汉书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 第四十四(魏相,丙吉)汉书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第四十五(眭弘,夏侯始昌,夏侯胜,京房,翼奉,李寻)汉书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 第四十六(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汉书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第四十七(盖宽饶,诸葛丰,刘辅,郑崇,孙宝,毋将隆,何并)汉书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 第四十八(萧望之)汉书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 第四十九(冯奉世)汉书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 第五十(淮阳宪王刘钦,楚孝王刘嚣,东平思王刘宇,中山哀王刘竟,定陶共王刘康,中山孝王刘兴)汉书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 第五十一(匡衡,张禹,孔光,马宫)汉书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 第五十二(王商,史丹,傅喜)汉书卷八十三 薛宣朱博传 第五十三(薛宣,朱博)汉书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 第五十四(翟方进)汉书卷八十五 谷永杜邺传 第五十五(谷永,杜邺)汉书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 第五十六(何武,王嘉,师丹)汉书卷八十七 上扬雄传 第五十七上(扬雄)汉书卷八十七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下(扬雄)汉书卷八十八 儒林传 第五十八汉书卷八十九 循吏传 第五十九汉书卷九十酷吏传 第六十汉书卷九十一 货殖传 第六十一汉书卷九十二 游侠传 第六十二汉书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汉书卷九十四 匈奴传 第六十四上(匈奴)汉书卷九十四 匈奴传 第六十四下(匈奴)汉书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第六十五(南越,卫氏朝鲜)汉书卷九十六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上(西域)汉书卷九十六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下(西域)汉书卷九十七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上(外戚)汉书卷九十七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下(外戚)汉书卷九十八 元后传 第六十八(王政君)汉书卷九十九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上(王莽)汉书卷九十九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王莽)汉书卷九十九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下(王莽)汉书卷一百 叙传 第七十上(班家历史,班固序文)汉书卷一百 叙传 第七十下(班家历史,班固序文) 汉书叙例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 颜师古撰  储君体上哲之姿,膺守器之重,俯降三善,博综九流,观炎汉之余风,究其终始,懿孟坚之述作,嘉其宏赡,以为服、应曩说疏紊尚多,苏、晋众家剖断盖砂,蔡氏纂集尤为牴牾,自兹以降,蔑足有云。怅前代之未周,愍将来之多惑,顾召幽仄,俾竭刍荛,匡正睽违,激扬郁滞,将以博喻胄齿,远覃邦国,弘敷锦带,启导青衿。曲禀宏规,备蒙嘉惠,增荣改观,重价流声。斗筲之材,徒思罄力,驽蹇之足,终惭远致。岁在重光,律中大吕,是谓涂月,其书始就。不耻狂简,辄用上闻,粗陈指例,式存扬搉。《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爱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集注》。属永嘉丧乱,金行播迁,此书虽存,不至江左。是以爱自东晋迄于梁、陈,南方学者皆弗之见。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又总集诸家音义,稍以己之所见,续厕其末,举驳前说,喜引《竹书》,自谓甄明,非无差爽,凡二十四卷,分为两帙。今之集解、音义则是其书,而后人见者不知臣瓒所作,乃谓之应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录》,并题云然,斯不审耳。学者又斟酌瓒姓,附著安施,或云傅族,既无明文,未足取信。蔡谟全取臣瓒一部散入《汉书》,自此以来始有注本。但意浮功浅,不加隐括,属辑乖舛,错乱实多,或乃离析本文,隔其辞句,穿凿妄起。职此之由,与未注之前大不同矣。谟亦有两三处错意,然于学者竟无弘益。  《汉书》旧文多有古字,解说之后屡经迁易,后人习读,以意刊改,传写既多,弥更浅俗。今则曲核古本,归其真正,一往难识者,皆从而释之。  古今异言,方俗殊语,未学肤受,或未能通,意有所疑,辄就增损,流遁忘返,秽滥实多。今皆删削,克复其旧。  诸表列位,虽有科条,文字繁多,遂致饵杂,前后失次,上下乖方,昭穆参差,名实亏废。今则寻文究例,普更刊整,澄荡愆违,审定阡陌,就其区域,更为局界,非止寻读易晓,庶令转写无疑。  礼乐歌诗,各依当时律吕,修短有节,不可格以恒例。读者茫昧,无复识其断章,解者支离,又乃错其句韵,遂使一代文采,空韫精奇,累叶钻求,罕能通习。今并随其曲折,剖判义理,历然易晓,更无疑滞,可得讽诵,开心顺耳。  凡旧注是者,则无间然,具而存之,以示不隐。其有指趣略举,结约未伸,衍而通之,使皆备悉。至于诡文僻见,越理乱真,匡而矫之,以祛惑蔽。若泛说非当,芜辞竞逐,苟出异端,徒为烦冗,祗秽篇籍,盖无取焉。旧所阙漏,未尝解说,普更详释,无不洽通。上考典谟,旁究《苍》《雅》 ,非苟臆说,皆有援据。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是以向、歆、班、马、仲舒、子云所引诸经或有殊异,与近代儒者训义弗同,不可追驳前贤,妄指瑕纇,曲从后说,苟会扃涂。今则各依本文,敷畅厥指,非不考练,理固宜然,亦犹康成注《礼》,与其《书》《易》相偝,元凯解《传》,无系毛、郑《诗》文。以类而言,其意可了。爱自陈、项,以讫哀、平,年载既多,综缉斯广,所以纪传表志时有不同,当由笔削未休,尚遗秕稗,亦为后人传授,先后错杂,随手率意,遂有乖张。今智穷波讨源,构会甄释。  字或难识,兼有借音,义指所由,不可暂阙。若更求诸别卷,终恐废于披览。今则各于其下,随即翻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  近代注史,竞为该博,多引杂说,攻击本文,至有诋诃言辞,掎摭利病,显前修之纰僻,骋己识之优长,乃效矛盾之仇雠,殊乖粉泽之光润。今之注解,翼赞旧书,一遵轨辙,闭绝歧路。  诸家注释,虽见名氏,至于爵里,颇或难知。传无所存,具列如左:  荀悦字仲豫,颍川人,后汉秘书监。(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  服虔字子慎,荥阳人,后汉尚书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祗,后定名虔。)  应劭字仲援,(一字仲援,一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后汉萧令,御史营令,泰山太守。  伏俨字景宏,琅邪人。  刘德,北海人。  郑氏,晋灼《音义》序云不知其名,而臣瓒《集解》辄云郑德。既无所据,今依晋灼但称郑氏耳。  李斐,不详所出郡县。  李奇,南阳人。  邓展,南阳人,魏建安中为奋威将军,封高乐乡侯。  文颖字叔良,南阳人,后汉末荆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  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和中为博士。(止解《司马相如传》一卷。)  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魏给事中领秘书监、散骑常侍、永安卫尉、太中大夫,黄初中迁博士,封安成亭侯。  张晏字子博,中山人。  如淳,冯翊人,魏陈郡丞。  孟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人,魏散骑常侍、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勃海太守、给事中、散骑侍郎、中书令,后转为监,封广陵亭侯。  项昭,不详何郡县人。  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吴尚书郎、太史令、中书郎、博士祭酒、中书仆射,封高陵亭侯。  晋灼,河南人,晋尚书郎。  刘宝字道真,高平人,晋中书郎、河内太守、御史中丞、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安北将军。(侍皇太子讲《汉书》,别有《驳义》。)  臣瓒,不详姓氏及郡县。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晋赠弘农太守。(止注《相如传序》及游猎诗赋。)  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东晋侍中五兵尚书,太常领秘书监,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扬州牧,侍中司徒不拜,赠侍中司空,谥文穆公。  崔浩字伯深,清河人,后魏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司徒,封东郡公。(撰荀悦《汉纪》音义。) 景祐刊本校语景祐元年九月,秘书丞余靖上言:“国子监所印两汉书文字舛讹,恐误后学,臣谨参括众本,旁据它书,列而辨之,望行刊正。”  诏送翰林学士张观等详定闻奏,又命国子监直讲王洙与靖偕赴崇文院雠对。二年三月,靖又上言:“案颜师古叙例云:班固《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应劭等各著音义,自名其家。至西晋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二学当否,号曰《汉书集注》。永嘉之乱,此书不至江左。有臣瓒者,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又总集诸家音义,稍以己见,续厕其末,掎摭前说,多引《汲冢竹书》,凡二十四卷,分为两帙。凡称集解、音义,即其书也,蔡谟全取此书散入众篇,自是以来,始有注本。至唐太宗时,皇太子承乾命颜师古更加刊整,删繁补略,裁以己说,儒者服其详博,遂成一家。总先儒注解,名姓可见者二十有五人,而爵里、年代,史阙载者殆半。考其附著及旧说所承注释源流、名爵、年次,谨条件以闻望德,刻于本书之末,庶令学者启卷具知。”奏可。今列之如左:  荀悦,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服虔,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应劭,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伏俨,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刘德,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郑氏,旧传晋灼《集注》云北海人,不知其名,而臣瓒以为郑德。今书但称郑氏。  李斐,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李奇,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邓展,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文颖,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张揖,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苏林,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张晏,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  如淳,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孟康,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项昭,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  韦昭,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晋灼,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  刘宝,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 臣瓒,不知何姓。案裴骃《史记序》云,莫知氏姓。韦稜《续训》又言未详,而刘孝标《类苑》以为于瓒,郦元注《水经》以为薛瓒。姚察《训纂》云,案《庾翼集》于瓒为翼主簿、兵曹参军,后为建威将军。《晋中兴书》云,翼病卒,而大将军于瓒等作乱,翼长史江虨诛之。于瓒乃是翼将,不载有注解《汉书》。然所采众家音义,自服虔、孟康以外,并因晋乱灭,不传江左。而《高纪》中瓒案《茂陵书》、《文纪》中案《汉禄秩令》,此二书亦复亡失,不得过江,明此瓒是晋中朝人,故得具其先辈音义及《茂陵书》《汉令》等耳。蔡谟之江左,以瓒二十四卷散入《汉书》,今之注也。若谓为于瓒,乃是东晋人,年代前后了不相会,此瓒非于足可知矣。又案《穆天子传》目录云,秘书校书郎傅瓒校古文《穆天子传》,已记《穆天子传》者,汲县人不准盗发古冢所得书。今《汉书音义》臣瓒所案,多引《汲书》以驳众家训义,此瓒疑是傅瓒。瓒时职典校书,故称臣也。颜师古曰,后人斟酌瓒姓,附之傅族耳,既无明文,未足取信。  郭璞,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蔡谟,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崔浩,以下内容同《汉书叙例》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唐中书侍郎,兼通直散骑常侍、秘书少监、弘文馆学士,封琅邪县子。   二年九月校书毕,凡增七百四十一字,损二百一十二字,改正一千三百三字。

文 帝 纪
孝文皇帝 , 是汉高祖的次子 , 母亲是
薄姬。 高 祖 十 一 年 , 诛 杀 陈 .. , 平 定 代
地 , 就 立 他 为 代 王 , 都 于 中 都。 十 七 年
秋 , 吕后去 世 , 诸 吕图 谋 政变 , 想夺 取 刘
汉政权。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
章等共诛吕氏 , 共 商 迎 立代 王 刘恒 为 皇
帝。史事记入《汉书·高后纪、高五王传》
中。
大臣们派人迎接代王。代王的郎中
令张武等提议 , 他 们 说 :“ 汉 朝 大臣 都 是
高帝时 的 一 些 老 将 , 熟 习 军 事 , 深 谙 权
诈 , 其内心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 , 只是
害怕高帝与吕后的威严罢了。现在诸吕
已诛 , 血溅京都 , 此时以迎大王入京称帝
为名 , 实在 难 以令 人 置信。 希 望大 王 以
有病 不 能 前 往 相 辞 , 以 观 察 情 况 的 变
化。”中尉宋昌进言道“: 他们这些议论是
错误的。秦朝朝纲紊乱 , 豪杰并起 , 想取
代秦朝而得南 面 称帝 的 不下 万 人 , 但 最
后能君临天下的 , 仅刘氏一家 , 天下怀有
非分之想 的 人 已感 绝 望 , 这 是其 一。 高
皇帝封子弟为王 , 封地犬牙交错 , 这就成
了磐石般的核心 , 天下服于刘汉的强大 ,
这是其二。 汉 朝建 立 , 废除 了 秦朝 的 苛
敛 , 省 刑 罚 , 施 德 惠 , 人 人 自 安 , 深 得 人
心 , 此其三。而以吕太后那样的威严 , 立
诸吕为三王 , 擅权专制 , 然而太尉周勃持
一符节进入北军 , 一声呼唤士卒都左袒 ,
支持刘 氏 , 反 对 诸 吕 , 结 果 把 吕 氏 消 灭
了。由此可 见 刘汉 政 权出 于 天 授 , 不 是
靠少数人的力量可改变的。今日虽有的
大臣想趁机一逞 , 而百姓不愿听其驱使 ,
靠他的少数党羽就能够达到目的吗 ? 京
都内有朱虚、东牟的团结 , 外有吴、楚、淮
南、琅王牙、齐、代 的强 大。 于今 高 帝 之 子
只有淮 南 王 与 大 王 , 大 王 居 长 , 圣 贤 仁
孝 , 名播天下 , 所以朝中大臣顺万民之望
而想 迎 立 大 王 , 大 王 就 不 必 有 所 顾 虑
了。”代王 禀 报 太后 , 一时 尚 难决 策。 问
之于卜,兆得大横,卜人占辞道“: 大横亘
亘 , 我 为天 王 , 夏 启光 宗耀 祖。”代 王说 :
“寡人 本 来 就 是 王 , 又 何 必 加 一 个 王 号
呢 ?”卜 人 说 :“ 卦 中 所 谓 天 王 , 是 天 子
啊 !”于是代王派遣太后之弟薄昭见太尉
周勃 , 周勃等 详细 报 告 了迎 立 代王 的 真
意。薄昭回 报 代王 说 :“是 可 信 的 , 无 须
怀疑了。”代王笑对宋昌说“: 果然如先生
所言。”就派 宋 昌 主管 车 驾 , 派 张武 等 六
人乘六辆快车去长安。车驾到高帝陵停
止前进 , 而派宋昌先到长安观察动静。
宋昌到 达 渭桥 , 丞相 以 下的 官 员 都
来迎接。宋 昌 到高 陵 回报 代 王 , 于 是 代
王行 进 到 达 渭 桥。 群 臣 以 臣 礼 拜 见 代
王 , 代王亦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 :
“要求 赐 片 刻 时 间 秘 密 禀 陈。”宋 昌 说 :
“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 , 就请当着众臣
的面奏 ; 要是所陈的是私事 , 王者是无私
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代
王辞谢说“: 请到京都馆舍再议。”
闰九月 二 十九 日 , 进 入 代王 驻 跸 馆
舍。群臣都 到 了馆 舍 , 呈 上 奏 议说 :“ 丞
相臣陈平、太尉 臣 周勃、大将 军 臣 柴武、
御史大夫臣张苍、宗正臣刘郢、朱虚侯臣
刘章、东牟侯臣刘兴居、典客臣刘揭再拜
进言于大王足 下 : 子 弘 等都 不 是孝 惠 帝
之子 , 不应继承帝位。臣谨请阴安侯、顷
王后、琅王牙王、列侯、吏二千石等相议 , 大
王是高皇帝之子 , 应当继承 , 愿大王即天
汉 书 · 25 ·\f
子位。”代王 说 :“ 奉祀 高 帝宗 庙 , 这 是 重
大的 事。寡 人 不 才 , 不 足 以 担 当 此 任。
愿请高帝之弟 楚 王考 虑 合适 人 选 , 寡 人
实不敢当。”群 臣 都拜 伏 于地 , 坚决 请 求
代王同意。 代 王向 西 辞让 三 次 , 向 南 辞
让两 次。 丞 相 陈 平 等 都 说 :“ 臣 衷 心 认
为 , 大王继承高皇帝大统最为相称 , 天下
诸侯万民都认 为 是天 经 地义 , 臣等 为 宗
庙社稷考虑 , 不敢怠慢 , 要求大王能俯顺
臣等的请求。臣谨奉天子玉玺符节再拜
呈上。”代王说“: 既然宗室、将相、王侯认
为寡人是合适 的 皇位 继 承人 , 寡人 就 不
敢推辞了。”于是即天子位。群臣各依原
职。派太仆 灌 婴、东 牟 侯兴 居 先清 扫 未
央宫 , 奉天 子 仪仗 到 代王 馆 舍迎 接。 皇
帝当日晚进入未央官。当夜封宋昌为卫
将军 , 统领 南北 军 , 张 武 为郎 中 令 , 巡 查
殿中。帝坐 于 前殿 , 下诏 令 说 :“诏 谕 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 : 昔日诸吕专擅权柄 ,
阴谋篡逆 , 想危 害 刘氏 宗 庙 , 赖 将相、列
侯、宗 室、大 臣 将 其 诛 灭 , 都 各 伏 其 罪。
朕初登基 , 应该大赦天下 , 赏赐天下男子
爵一级 , 女子每百户赐牛若干头 , 酒若干
石。聚饮五日为欢。”
文帝元 年 冬十 月 二日 , 皇帝 在 高 祖
庙接见群臣。派车骑将军薄昭去代地迎
皇太后到京。下诏说“: 前时吕产自封为
相国 , 吕禄为上将军 , 擅遣将军灌婴领兵
击齐 , 企图取代刘汉。灌将军停兵荥阳 ,
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做篡逆之
事 , 陈平丞相 与周 勃 太 尉等 运 谋夺 取 吕
产所控制的北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斩
吕产。太尉周勃亲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
入北军。典客刘揭智夺吕禄相印。因此
加封太尉 周 勃 邑万 户 , 赐 金 五千 斤。 加
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邑各三千户 , 赐金
二千斤。加 封 朱虚 侯 刘章、襄 平侯 刘 通
邑各二千 户 , 金千 斤。 封典 客 刘揭 为 阳
信侯 , 赐金千斤。”
十二月 , 立赵幽王之子刘遂为赵王 ,
迁调琅王牙王 刘 泽为 燕 王。吕 氏 所夺 齐、
楚地都归还原 主 , 废 除 秦法“ 一 人 有罪 ,
株连全家”的律令。
正月 , 有关官吏请文帝早立太子 , 是
为了尊崇宗庙。文帝下诏说“: 朕德行浅
薄 , 上帝神明 并不 情 愿 享受 我 对他 们 的
祭祀 , 天下人 民也 认 为 我还 不 是他 们 理
想中的皇帝。今日不能广求天下圣贤有
德之人来接替帝位 , 却建议要早立太子 ,
这就使我的薄德更亏了。这怎么能满足
天下的人对我的期待 ? 立太子事暂缓计
议。”有关官 吏 又 上奏 :“ 早定 太 子 , 正 是
以宗庙社稷为 重 , 证 明 皇上 时 时把 天 下
大事牢记 于 心的。”皇 上 说 :“ 楚 王 , 是 朕
的叔父 , 年高德劭 , 具有丰富的阅历与经
验 , 对治理国事了如指掌。吴王、淮南王
与朕是兄 弟。 他们 都 是秉 德 以 辅朕 , 这
岂不是早已安排好了皇位继承人么 ! 各
侯王宗室兄弟 中 有不 少 功臣 , 有不 少 贤
德仁义之人。要是从上述贤人中推举有
崇高德行 的以 接 替朕 不 能胜 任 的 帝位 ,
这就是社 稷 之 灵 , 天 下之 福 了。今 日 不
去推选贤人 , 而说一定要立太子 , 人们就
会认为朕忘记了贤德之人而一心要让自
己的儿子继位 , 这 不 是 真正 的 在关 心 天
下大事 , 朕 实不 愿 采纳。”有 关 官员 再 三
请求说“: 古代殷、周得天下,长治久安近
千年。以往有天下的都不及殷周相传久
远 , 就是因为殷、周都采用传位于太子之
道。立太子 一 定要 是 皇帝 的 儿 子 , 历 史
上从来如 此。 高皇 帝 开始 平 定 天下 , 建
立诸侯 , 成 为 刘汉 皇 帝的 太 祖。各 侯 王
· 26 · 白话二十四史\f
列侯 开 始 受 封 国 的 也 都 成 为 封 国 的 国
祖。子孙继承 , 世世不绝 , 这是天下的公
理。所以高祖立太子以安定四海。今日
放弃应该立子 为 太子 的 事不 办 , 而 另 从
诸侯宗室中去 进 行推 选 , 这 不 是高 皇 帝
的原意。另行推选是不合适的。皇子启
是长子 , 敦厚慈仁 , 请皇上立他为太子。”
皇上终于同意了。因此赐天下人民应为
父亲的继承人的爵一级。封将军薄昭为
轵侯。
三月 , 有关官吏请求立皇后 , 皇太后
说“: 立太子之母窦氏为皇后。”
文帝下 诏 说 :“ 当 春风 和 畅时 , 飞 潜
动植等物都有 复 苏之 乐 , 而 我 们百 姓 中
的鳏寡孤独穷困的人或挣扎于死亡的边
缘 , 而得不到关怀与温暖 , 作为民之父母
其心何安 ? 应讨论如进行赈济。”诏文又
说“: 老人不穿棉袄不暖,不吃肉食不饱。
当今年春初 , 要经常派人看望父老 , 如不
赐一些布帛酒 肉 , 又 怎 么能 帮 助天 下 的
子孙孝养其亲 ? 曾听到有的官吏在发放
养老粮时 , 竟给以陈粟烂米 , 这能说是在
贯彻养老的 诏 令 吗 ? ! 现在 具 体制 定 条
例。”有关官吏通知各县、道 , 年在八十以
上 , 赐每人 每月 米 一石 , 肉二 十 斤 , 酒 五
斗。年在九十以上 , 又增加每人帛二疋 ,
絮三斤。对年过九十的老人赐物及发放
养老粮时 , 县令要亲自督促检查 , 县丞或
县尉要亲 自 送 交。不 满九 十 的 , 由 农 政
官员、令史 送 交。高 层 官员 要 派有 德 行
的官吏巡回检 查 , 对 不 执行 诏 令的 要 予
以查处。已被判刑及犯有将判二年以上
刑罚的老人 , 不用此令。”
楚元王刘交去世。
四月 , 齐、楚地震 , 二十九山同日崩 ,
大水溃涌。
六月 , 诏令郡国不向朝廷献呈财物。
惠政广及天下 , 诸 侯 及 四夷 远 近都 感 戴
皇恩。于是铨叙从代到京的辅佐人员的
功劳。诏书说“: 当大臣们诛讨诸吕以后
迎立朕为帝时 , 朕心存疑虑 , 多劝朕不要
离开 代 地。惟 中 尉 宋 昌 劝 朕 要 不 负 众
望 , 朕才决 定 继承 大 统。已 经 加封 宋 昌
为大将军 , 现 又加 封 宋昌 为 壮武 侯。 其
余随 朕 至 京 的 张 武 等 六 人 , 提 升 至 九
卿。”诏令又说“: 列从高皇帝进入蜀汉的
六十八人各增封邑三百户。二千石以上
的高级官吏曾经随从高皇帝的颍川守尊
等十人封食邑 六 百户 , 淮阳 守 申屠 嘉 等
十人封食邑五百户。卫尉足等十人封食
邑四百户。”封 淮 南王 舅 赵兼 为 周 阳侯 ,
齐王舅驷钩为 靖 郭侯 , 原常 山 丞相 蔡 谦
为樊侯。
二年冬十 月 , 丞 相 陈 平 去世。 下 诏
说“: 朕闻古时诸侯建国众多,各守其地,
按时向朝廷进贡 , 人民赋役不重 , 上下和
睦快乐 , 没 有 违民 所 愿。当 今 列侯 多 居
于长安 , 离封邑甚远 , 吏卒供给输送甚为
劳苦 , 而列侯 亦无 机 会 去教 训 其封 邑 的
人民。现令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
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职与诏令恩准留京的
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十一 月 三 十 日 , 日 偏 食。 下 诏 说 :
“朕听说过 , 天 生 人民 , 天为 人 民置 立 君
主以进行治理。君主无德 , 施政失衡 , 上
天就示以灾异以儆戒其治道不宜。而十
一月三十日 , 日偏食 , 这是上天见责的征
兆 , 显示朕 的 过失 是 很多 的 ! 朕能 继 承
大统 , 以卑微之身托于士民侯王之上 , 天
下治乱 , 在 我 一人。 各 位大 臣 等于 是 我
的股肱。朕 下 不能 治 育百 姓 , 上致 日 月
星辰的 失 序 , 朕 的 德 行 是 十 分 缺 乏 的。
汉 书 · 27 ·\f
各大臣接诏后 , 都认真检讨朕的过失 , 以
及朕尚没有了 解 与考 虑 到的 问 题 , 祈 求
不吝告朕。还请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
的人 , 以匡 正 朕的 失 误。因 此 下诏 令 各
位大臣履行职 责 与任 务 , 当 务 之急 是 减
省役赋以方便人民。朕既不能以德行绥
服远方 , 还寝不安席地担心外患的发生 ,
因而不敢放松边防的设备。今日即使不
能罢免边防屯 戍 , 也 不 应派 重 兵守 卫 京
都。现大量减 少 京都 守 卫士 卒 的 人数。
太仆也要减少 马 匹数 量 , 在 基 本保 证 朝
廷所需后 , 多余的都拨给传送驿站。”
春正月十五日 , 下诏说 :“农业 , 是天
下之本 , 应建立帝王亲自耕田地的制度 ,
朕亲自领人耕 种 , 以 供 应宗 庙 祭祀 所 需
的膳食。对 于 百姓 中 犯有 拖 欠 偿还、缴
纳县署的种子 与 粮食 之 罪 , 或 交纳 不 齐
之罪 , 都予以赦免。”
三月 , 有关官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
诏令说“: 以前赵幽王遭软禁而死,朕甚
为同情 , 已 立 其太 子 遂为 赵 王。遂 弟 辟
疆及齐悼惠王 子 朱虚 侯 章、东 牟侯 兴 居
有功 , 可立为王。”于是立辟疆为河间王、
刘章为城 阳 王、兴 居 为济 北 王。同 时 立
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揖为梁王。
五月 , 下诏令说 :“古代治理天下 , 朝
廷门前设有进 善 言的 旌 旗 , 立 有批 评 的
柱板 , 是 为 了 使 上 下 通 达 而 广 开 言 路。
而当今的法律 有‘诽 谤妖 言’之 罪 , 这 就
使得 众 臣 不 敢 做 到 知 无 不 言 与 言 无 不
尽 , 而皇上 也 就无 法 听到 过 失了。 这 怎
么能让远方的贤良来批评朝政 ? 应该废
除。百姓有 时 咒诅 君 上 , 开 始 互相 邀 约
而后来又互相 欺 诳 , 这 种只 有 犯罪 动 机
而无犯罪行动 , 官吏以为是大逆不道 , 若
有其他言论 , 官吏又加以诽谤之罪名 , 这
是小民的愚昧 表 现 , 由 于不 懂 法律 而 触
犯死罪 , 朕认为甚不恰当。从今以后 , 对
这种犯罪未遂的不必受理。”
九月 , 开 始 发 给 郡 守 铜 虎 符、竹 使
符。
文帝下诏说“: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人民所赖以生 存 的 , 如 果人 民 不认 真 从
事根本而去流 动 经商 , 那么 衣 食就 会 缺
乏。朕对此 十 分担 忧 , 所以 今 天朕 亲 领
群臣进行农耕以进行劝勉。今年免除百
姓应纳的田租一半作为奖励。”
三年冬十 月 三十 日 , 日 偏食。 十 一
月三十日 , 日又偏食。
下诏说“: 前时曾诏遣列侯各回封国
去 , 推辞而 未 能成 行。 丞相 是 朕最 为 倚
重的 , 望 带 头 作 表 率 回 到 自 己 的 封 国
去。”于是免 去 周 勃丞 相 之职 , 遣他 回 到
封国。十二 月 , 封 太 尉 颍阴 侯 灌婴 为 丞
相 , 免去太尉职位 , 隶属于丞相。
夏四月 , 城 阳王 刘 章 去 世。淮 南 王
刘长杀辟阳侯审食其。
五月 , 匈 奴 入 居 北 地、河 南 进 行 掳
掠 , 皇上 驾 临 甘 泉 , 派 丞 相 灌 婴 反 击 匈
奴 , 匈奴北 去。调 出 维 持宫 廷 治安 的 材
官归属于卫将军 , 守卫长安京都。
皇上从甘泉到高奴 , 接着驾临太原 ,
接见往日 代 地 群臣 , 都有 赏 赐。论 功 行
赏 , 按民里赏赐牛、酒 , 免除晋阳、中都百
姓的 三 年 租 税。 驻 跸 并 游 览 太 原 十 余
日。
济北王兴居得知皇上到代地去了还
准备御驾亲征 匈 奴 , 就 乘朝 中 无主 发 动
叛乱 , 调遣 兵 马打 算 袭击 荥 阳。于 是 下
诏令罢免丞相 灌 婴兵 权 , 委 棘 蒲侯 柴 武
为大将军 , 率 领四 名 勇 将十 万 兵马 剿 击
叛军。祁 侯 缯 贺为 将 军 , 增 援荥 阳。

  一、《汉书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翻译
  过去周朝戒于夏、殷二代,文王、武王及周公制定法规,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封八百诸侯国,其中与天子同姓的有五十余个。周公、康叔建藩于鲁国、卫国,方圆各有数百里;姜太公在齐国建藩,也是五等诸侯、九州之长的地方.那《诗经》里记载那时的制度道:“把善人作为藩篱,把太师作为垣墙。大国诸侯作为屏蔽,王室同姓作为柱干。能够合乎德政天下就安宁,分封宗室之子城堡就坚固。城堡不可以毁坏,宗室不可以孤立。如不那样,畏惧不安就来了。”所以亲人和贤人一并受封,有功有德的人一同建藩,这是关系到国家盛衰,天下稳定的根本,是不能更改的.因而周朝强盛时有周公、邵公参与治国,达到无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的境界;衰落时有五霸扶助,一同保守天下。自从幽王、平王之后,国家一天天衰微,甚至落到夹在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崎岖不安,本身也分裂成东周与西周两个小国,有天子逃债避难的高台,有象征王权的铡刀被偷取藏匿的传言。然而天下仍称之为共同的主人,强大的诸侯也不敢灭它。历经八百余年,功德总算失尽,王位也止于赧王,天子被降为庶人,自然亡故。虽然称号和王位在天下之内失去,仍有枝叶维持似的,无人敢占据空虚的王位,海内没有天子,有三十余年。
  秦朝凭藉优越的地势,驱驰着诡诈的军队,吞并山东六国,一鼓气取得了胜利。因而它夸赞自己熟知天下,自以为一人晓立国之业,毁谤嘲笑三代,清除消灭古代之法,偷取皇帝的称号给自己,可子弟却是平民,在内没有同本同根的骨肉相辅佐,在外没有有土有地的藩邦相拱卫。陈胜、吴广以一根木棍奋起,刘邦、项籍随即灭亡了秦朝。因此说,周朝享国太久,秦朝没有达到期,是国势造成这样的呀。
  汉朝兴起初年,海内刚刚平定,同姓宗室稀少,高祖以灭亡的秦朝因孤立无援而败亡为教训,于是开始割裂疆土,立王侯二等爵。功臣封侯者有一百余座城邑,故王室子弟封王者有比九国还大的领地。自雁门往东,到辽水北岸,是燕国和代国。常山往南,太行山往东,过河水与济水,一直入海,是齐国和赵国。谷水、泅水一带包括龟山和蒙山,是梁、楚二国。东含江、湖,靠近会稽,是吴国。北临淮河,包括庐山与衡山,是淮南国。汉水往南,到九嶷山,是长沙国。各诸侯国一个连一个,环绕在北、束、南三边,外接胡地和南越。天子自己则有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颖川、南阳,从江陵往西到巴蜀,北边从云中到陇西,包括京师共十五郡,其中又有公主、列侯的封邑。大的藩国跨几州兼有几郡,连接数十城,宫室、百官制度同京师一样,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即使这样,高祖创立基业,一天也没有闲暇,惠帝在位又短,高后以女人摄政,海内却安然无恙,没有偏激可忧,后来摧毁吕氏的祸难,成就文帝的帝业,也是依赖于诸侯之力量。
  然而诸侯本来就国大势大,末流也泛滥四溢。小一些的荒淫违法,大一点的横行无道,以致害了自己和国家。因此文帝采用贾谊的建议分割齐国和趟国,景帝采用晁错的计谋削弱吴、楚等国。武帝实施主父的策划,下达推恩令,使诸侯王得以分一部分户数和城邑封给子弟,不用废黜迁徙,藩国自己就分崩离析了。自此以后,齐国分成七个小国,赵国分成六个,梁国分成五个,淮南国分成三个。皇子开始封为王时,大一点的不超过十座城池。长沙、燕、代等国虽还有旧名,都没有以前南北的边界了。景帝遭受七国灾难,就抑制削弱诸侯,减少罢黜各国官吏。逮帝时有衡山、淮南二王的谋反,就设立诸侯官吏的法律,严惩违法之徒,各诸侯只能得到衣食税租,不能参与政事。
  到了哀帝、平帝的时候,诸侯都是继承先世的后裔,同天子关系疏远,生在宫室之中,不被士人百姓尊崇,势力与富家无异了。而天子又都早逝,连续三朝没有子嗣,所以王莽知道汉朝里外都岌岌可危,本末俱弱,就无所顾忌,生出奸心;凭着姑母太后的权威,假称周公欺骗人心,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不下台阶就使天下运转。奸诈的计谋一成,就篡夺皇帝的尊位,分别遣送官吏迅速传遍天下,颁布皇帝命令。汉朝诸侯王慑于淫威,都匍匐在地奉上玉玺绶带,惟恐落在后面,有的还歌功颂德,献媚讨好,真可悲啊!所以我查明诸侯从头至尾由强到弱的变化,以作为惩戒.

  二、原文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余。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伯之地。《诗》载其制曰:“介入惟籓,大师惟垣。大邦惟屏,大宗惟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关诸盛衰,深根固本,为不可拨者也。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共守。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区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然天下谓之共主,强大弗之敢倾。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壹切取胜。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籓翼之卫。陈、吴奋其白挺,刘、项随而毙之。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以来,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籓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加,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国统三绝,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价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玺韨,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
  
  注: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过去周朝戒于夏、殷二代,文王、武王及周公制定法规,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封八百诸侯国,其中与天子同姓的有五十余个。周公、康叔建藩于鲁国、卫国,方圆各有数百里;姜太公在齐国建藩,也是五等诸侯、九州之长的地方.那《诗经》里记载那时的制度道:“把善人作为藩篱,把太师作为垣墙。大国诸侯作为屏蔽,王室同姓作为柱干。能够合乎德政天下就安宁,分封宗室之子城堡就坚固。城堡不可以毁坏,宗室不可以孤立。如不那样,畏惧不安就来了。”所以亲人和贤人一并受封,有功有德的人一同建藩,这是关系到国家盛衰,天下稳定的根本,是不能更改的.因而周朝强盛时有周公、邵公参与治国,达到无人犯法,刑法搁置不用的境界;衰落时有五霸扶助,一同保守天下。自从幽王、平王之后,国家一天天衰微,甚至落到夹在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崎岖不安,本身也分裂成东周与西周两个小国,有天子逃债避难的高台,有象征王权的铡刀被偷取藏匿的传言。然而天下仍称之为共同的主人,强大的诸侯也不敢灭它。历经八百余年,功德总算失尽,王位也止于赧王,天子被降为庶人,自然亡故。虽然称号和王位在天下之内失去,仍有枝叶维持似的,无人敢占据空虚的王位,海内没有天子,有三十余年。
  秦朝凭藉优越的地势,驱驰着诡诈的军队,吞并山东六国,一鼓气取得了胜利。因而它夸赞自己熟知天下,自以为一人晓立国之业,毁谤嘲笑三代,清除消灭古代之法,偷取皇帝的称号给自己,可子弟却是平民,在内没有同本同根的骨肉相辅佐,在外没有有土有地的藩邦相拱卫。陈胜、吴广以一根木棍奋起,刘邦、项籍随即灭亡了秦朝。因此说,周朝享国太久,秦朝没有达到期,是国势造成这样的呀。
  汉朝兴起初年,海内刚刚平定,同姓宗室稀少,高祖以灭亡的秦朝因孤立无援而败亡为教训,于是开始割裂疆土,立王侯二等爵。功臣封侯者有一百余座城邑,故王室子弟封王者有比九国还大的领地。自雁门往东,到辽水北岸,是燕国和代国。常山往南,太行山往东,过河水与济水,一直入海,是齐国和赵国。谷水、泅水一带包括龟山和蒙山,是梁、楚二国。东含江、湖,靠近会稽,是吴国。北临淮河,包括庐山与衡山,是淮南国。汉水往南,到九嶷山,是长沙国。各诸侯国一个连一个,环绕在北、束、南三边,外接胡地和南越。天子自己则有河东、河南、河内、东郡、颖川、南阳,从江陵往西到巴蜀,北边从云中到陇西,包括京师共十五郡,其中又有公主、列侯的封邑。大的藩国跨几州兼有几郡,连接数十城,宫室、百官制度同京师一样,可以说是矫枉过正了。即使这样,高祖创立基业,一天也没有闲暇,惠帝在位又短,高后以女人摄政,海内却安然无恙,没有偏激可忧,后来摧毁吕氏的祸难,成就文帝的帝业,也是依赖于诸侯之力量。
  然而诸侯本来就国大势大,末流也泛滥四溢。小一些的荒淫违法,大一点的横行无道,以致害了自己和国家。因此文帝采用贾谊的建议分割齐国和趟国,景帝采用晁错的计谋削弱吴、楚等国。武帝实施主父的策划,下达推恩令,使诸侯王得以分一部分户数和城邑封给子弟,不用废黜迁徙,藩国自己就分崩离析了。自此以后,齐国分成七个小国,趟国分成六个,梁国分成五个,淮南国分成三个。皇子开始封为王时,大一点的不超过十座城池。长沙、燕、代等国虽还有旧名,都没有以前南北的边界了。景帝遭受七国灾难,就抑制削弱诸侯,减少罢黜各国官吏。逮帝时有衡山、淮南二王的谋反,就设立诸侯官吏的法律,严惩违法之徒,各诸侯只能得到衣食税租,不能参与政事。
  到了哀帝、平帝的时候,诸侯都是继承先世的后裔,同天子关系疏远,生在宫室之中,不被士人百姓尊崇,势力与富家无异了。而天子又都早逝,连续三朝没有子嗣,所以王莽知道汉朝里外都岌岌可危,本末俱弱,就无所顾忌,生出奸心;凭着姑母太后的权威,假称周公欺骗人心,在朝堂上作威作福,不下台阶就使天下运转。奸诈的计谋一成,就篡夺皇帝的尊位,分别遣送官吏迅速传遍天下,颁布皇帝命令。汉朝诸侯王慑于淫威,都匍匐在地奉上玉玺绶带,惟恐落在后面,有的还歌功颂德,献媚讨好,真可悲啊!所以我查明诸侯从头至尾由强到弱的变化,以作为惩戒.
  那个表就略了。


盘县15952347365: 《汉书·诸侯王表》载,武帝时作“左官之律”.注曰:“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为左迁.仕于诸侯为左官也.”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 -
暴律乳块:[选项] A. 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 汉代存在严格的尊君抑臣等级思想 C. 武帝意在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 D. 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盘县15952347365: 晏的意思 -
暴律乳块:[答案] 晏yàn - 英文翻译 晏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五笔86:... ——《礼记·月令》.注:“安也.阴称,晏.” 而海内晏如.——《汉书·诸侯王表》.注:“安然也.” 言笑晏晏.——《诗·卫...

盘县15952347365: 海内晏如.——《汉书·诸侯王表》. -
暴律乳块:[答案] 海内晏如.——《汉书·诸侯王表》.注:“安然也.” 天下太平,安康!粉饰语!晏通“安”(ān).平静;安逸〖peaceful〗

盘县15952347365: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中写秦亡的原因是? -
暴律乳块:[答案] 秦据势胜之地,骋狙诈之兵,蚕食山东,壹切取胜.因矜其所习,自任私知,姗笑三代,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 1、秦朝没有分封,所有没有宗室的辅佐. 2、外部没有屏障.汉书认为周管的太松,分封太松,而秦朝改正过了,没有分封,...

盘县15952347365: ...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一 - 《汉书... -
暴律乳块:[答案] (1)据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可知,西汉初期的王国对抗中央,严重威胁...

盘县15952347365: "晏"是什么意思? -
暴律乳块: 晏 yàn 【形】 (形声.从日,安声.本义:晴朗) 同本义〖sunny〗 晏,天清也.——《说文》 晏,明也.——《小尔雅》 于是天清日晏.——杨雄《羽猎赋》.注:“无云之处也.” 鶤日知晏阴蜡知雨.——《淮南子·缪称》.注:“无云...

盘县15952347365: ...把h地分封给同姓王. 随着诸侯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脏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汉书诸侯王表》请回答... -
暴律乳块:[答案] (1)根据材料“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可知汉初分封同姓王产生的危害有贪赃枉法,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2)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王...

盘县15952347365: 汉书的翻译 -
暴律乳块: 昌至渭桥①,丞相已下皆迎.昌还bai报,代王乃进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闲②”.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太尉勃乃跪上du天子玺.代王谢曰③zhi:“至邸而议之④.” 《卷四 本纪第四 文帝纪》译文 宋昌到渭桥,宰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代王,于是代王来到渭桥.群臣用臣礼拜见代王,代王亦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dao希望屏退从人秘密禀陈.” 宋昌回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答”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代王辞谢说:“请到京都馆舍再议.”

盘县15952347365: 服了的意思 - “五服”的含义?
暴律乳块: 五服 1、古代统治阶级的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传:“五他: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

盘县15952347365: 郡国并行制的演变与灭亡我想问的侧重点是 郡国并行制影响到天子权威的一个详细事件. -
暴律乳块:[答案] 西汉初年,刘邦以秦代因孤立而败亡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 〈西汉郡国并行论〉《史学月刊》﹝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期﹞页34-36. 7 《汉书?诸侯王表》 8九王为:楚王刘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