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阅读题答案

作者&投稿:海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朱熹,字元晦》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朱熹,字元晦》阅读原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朱熹,字元晦》阅读题目
  4.对下列 句子 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学规》俾守之 俾:颁布

  B.会浙东大饥 会:适逢

  C.有短朱熹者 短:诋毁

  D.家故贫 故:一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天之上何物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复以纳粟人未推赏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而道统之传始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他少年得志,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

  B.朱熹非常注重 教育 。政务繁忙之余,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 措施 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掌握其内在规律,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4分)

  译文:

  (2)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3分)

  译文:

  (3)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3分)

  译文:
  《朱熹,字元晦》 阅读答案
  4.(3分)A A项“俾”正确的意思是“使,让”。

  5.(3分)C C项“以”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A项前一个“何”作定语,什么;后一个“何”作谓语,为什么?B项前一个“与”是介词;后一个“与”是连词。D项前一个“而”表因果关系,后一个“而”表递进关系。

  6.(3分)D D项中不是“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而是“含混隐晦”。

  7.(10分)

  (1)(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若”“是”“非”各1分,省略句及倒装句翻译通顺1分,共4分)

  (2)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 每句1分,共3分)

  (3)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 每句1分,语意正确、句子通常1分,共3分)
  《朱熹,字元晦》阅读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


朱熹字元晦阅读题答案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
D. 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3. 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4.看参考译文。文言文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翻译答案 朱熹字元晦文言文
“朱熹,字元晦”出自《宋史·朱熹传》,全文译文为:朱熹,字元晦,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孝宗登上皇位后,下诏让朝臣直言朝政得失,朱熹呈上密封的奏章说:“做帝王的学问,必须先穷究事物的根本而获得知识,以便穷尽对事物变化的认识,进而可以治理好天下的事情。”隆兴元年,又被朝延召见。入朝...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文言文翻译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文言文原文_百度...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求翻译!!!宋史 列传一百八十八
朱熹字元晦,还有一个表字叫仲晦,是安徽婺源人。(他的)父亲叫朱松、字乔年,中过进士。朱熹从小就很聪明,刚会说话的时候,他父亲指着天跟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那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朱松大为惊奇。等到上学时,老师给他讲授《孝经》,朱熹看了一遍后在《孝经》上题书:“...

朱熹的意思
题库内容:朱熹的解释 (1130-1200)南宋 哲学家 、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 大成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

宋史 朱熹传 译文朱熹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朱熹传的原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

朱熹,字元晦,一字促晦,的译文
姓朱名熹,字元晦,又字促晦,即朱熹又称朱元晦,又称朱促晦 古人有字一说,民国后基本没人用了 比如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朱文公即朱熹,闽南民间称来熹公。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祖籍安徽黎源(今属江西),定居建阳。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

朱熹传的介绍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主泉州同安薄,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将...

金阳县155105095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 -
尹肯双黄:[答案] 1.B2.D3.D4.(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2)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

金阳县1551050954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 13题.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 -
尹肯双黄:[答案] 【】 10. B 11. D 12.D 13. (1)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 13.无 【文言文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

金阳县15510509547: 本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朱熹的字和号里都有一个晦字?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 -
尹肯双黄:[答案] 或许是表明朱熹本人的一种思想寄托,希望自己永远保持低调,不恃张扬.

金阳县15510509547: 朱熹,字_____号_____ - 南宋时期__,_____,文学家.希望有人能解答! -
尹肯双黄:[答案]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金阳县15510509547: 英语翻译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中进士第.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 -
尹肯双黄:[答案] 朱熹字元晦,还有一个表字叫仲晦,是安徽婺源人.(他的)父亲叫朱松、字乔年,中过进士.朱熹从小就很聪明,刚会说话的时候,他父亲指着天跟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那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朱松大为惊奇.等到上学时,老师给...

金阳县15510509547: 朱熹的故乡在哪里 -
尹肯双黄:[答案]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金阳县15510509547: 朱熹逝世日期 -
尹肯双黄:[答案] 朱熹(1130.9.15~1200.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仅供参考 !

金阳县15510509547: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什么朝什么人写的什么 -
尹肯双黄:[答案] 出处《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②开, 天光③云影共徘徊. 问渠④那得清如许? 为⑤有源头活水来. 本文选自《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朱熹(1130~1200),后世尊称称朱子,字元晦,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金阳县15510509547: 夫子二字加在朱熹名上,是表示他在正统儒家中的权威地位,请论述朱熹?
尹肯双黄: 朱熹(1130.10.22-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

金阳县15510509547: 古诗《水口行舟》解释 -
尹肯双黄:[答案] 【作者】 朱熹 (一一三0----一二00),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福建延平.绍兴进士. 【说明】 水口:福建邵武东南,宋置水口寨. 晚上风大雨大,诗人只好披着蓑衣躲着.因为风浪满江,诗人生怕丢失什么.第三句用一个试探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