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秦国以一当六,为何笑到最后?

作者&投稿:虞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有人说,两线作战为兵家之大忌,那么战国时期,秦国以一敌六,也即六条战线,为何还能胜出?

所谓两线作战为兵家大忌,其实是建议集中火力逐个击破,分而食之。所以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然而从战略意义来说,两线作战也是常有的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负责正面战场与项羽抗争,韩信则荡平北方战场,3年后两人便包围了项羽,这不也成功了吗?所以,两线作战有时往往是战略部署的需要。

虽然到秦昭王时,秦国一家独大,的确是以一敌六,但绝不是六线同时作战。即便是秦国自大到天下无敌了,想同时六线同时作战,那也不可能飞过三晋去攻打燕国和齐国啊。所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另外,秦国确实曾以一敌六过几次,那是孟尝君和信陵君分别带领六国联军去讨伐秦国,其实应该叫做以六扁一。然而即便如此,秦国也没有惨遭灭国,可见诸侯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那么,秦国到底是凭借什么来统一天下呢?四大法宝。

01 商鞅变法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换句话说,粮草是战争的重要保障。那么,秦国是如果解决粮草问题呢?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农战。顾名思义,鼓励农耕和参军。

1)鼓励农耕,经过数年的积累,秦国国内已经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应付前线的战事。等到秦惠王时,司马错平定巴蜀,秦国又将农耕政策推广到那里,富庶的汉中便成为了秦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所以,相对于其他诸侯国,还时不时因为天灾而闹饥荒时,秦国似乎从未为此担忧过。2)当参军成为秦国唯一的升迁途径后,秦国的20级军功赏罚制度如同一剂强心剂,让普通人都看到了晋升的希望,使得老百姓乐意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高度一致时,秦国将士势不可挡。反观其他诸侯的将士们,首先想到的是活命,然后才是立功吧。一个上战场就是为了杀敌立军功,一个是先活命再立军功,输赢几乎一目了然。农战国策为秦国攻城略地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粮草和用之不竭的士兵,这样的后勤才保证了秦国的屡战屡胜啊。

02 连横

1)张仪破坏齐、楚纵盟。秦惠王时,秦国国力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苏秦出面促成的六国合纵,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逾越。就在这时,张仪自告奋勇,以600里商於之地成功忽悠楚怀王,骗其放弃齐楚纵盟,然后秦国成功与齐国连横。本是六国合纵长的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开始慢慢蚕食楚国。2)范睢远交近攻。其实和张仪的连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张仪连横的国家也可以说紧挨着的国家,而范睢所要结盟的国家是远处的齐国、燕国等。长平之战时,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远交近攻起作用了。赵国缺粮,曾求助于齐国,结果齐国一口就回绝了。长平之战后,燕国前脚慰问赵国,后脚数万大军压境。燕、齐两国落井下石,除了自己想趁着赵国疲敝来捡点漏,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他们和秦国的连横。

燕、齐两国总以为远火烧不到自己身上,乐得做壁上观。可惜他们忘了,还有一个典故叫做唇亡齿寒。所以,当三晋、楚国先后倒下后,昔日的盟友立刻撕毁了盟约,不费吹灰之力就踏平了燕、齐两国。

03 使命和预言

从秦献公开始,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到秦王政共8代国君,他们皆牢记着一个使命:夺回秦穆公之时的河西之地。

除此之外,8代人的宵衣旰食也是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预言: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

04 引进人才

为了引进人才,秦献公废除人殉,秦孝公引进商鞅,秦惠王起用张仪,秦昭王任用范睢,秦王政举荐李斯。其实,不难发现那些重大的决策皆源自于这些客卿。而且,这一国策一实行便是150年。因此,吸引天下人才归附,也是秦国取胜的法宝之一。

结语

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绝非偶然。8代国君牢记一个使命,为了实现一个预言,并先后为此奋斗了150多年。

开放的用人政策吸引天下人才归附,献言献策,前有商鞅变法解决了粮草和士兵的供应问题,后有张仪的连横、范睢的远交近攻有效瓦解了六国的合纵。

如此,试问谁还能挡住白起、王翦的铁骑?



秦国之所以可以笑到最后,主要是因为前期通过变法,积累了很强大的实力,加上一个杀掠果断的君王。

因为秦国非常强大,国力强盛,能够进行两线作战而不落于下风,所以能笑到最后。

因为秦国懂得暗度陈仓的诀窍,还会挑拨离间的妙计,让六国陷入僵局。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秦国以一当六,为何笑到最后?
所谓两线作战为兵家大忌,其实是建议集中火力逐个击破,分而食之。所以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然而从战略意义来说,两线作战也是常有的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负责正面战场与项羽抗争,韩信则荡平北方战场,3年后两人便包围了项羽,这不也成功了吗?所以,两线作战有时往往是战略...

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但秦朝是六线作战,为什么秦朝没失败,反而胜利了...
秦国以一击六,并不是同时对六国开战,而是一国一国灭的,攻击一个国家的时候,秦国跟没有被灭的国家还保持友邦关系。秦在军争的同时,采用了灵活的外交手段,或威胁,或拉拢,没有被攻击的国家都跟秦国交好,作壁上观,不求阻击秦国灭国,只求自己多生存一段时间。尉僚子入秦,提出统一天下的建议,...

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但秦朝一打六,是六线作战,为什么秦朝没有失败...
我们知道古代的国家,如果在双线作战的情况下,往往会顾此失彼,最终被打死。比如当年的金国,因为夹在蒙古和南宋之间。既要应付蒙古的进攻,又要提防南宋的打击。所以说完全处在一种顾此失彼的状态。当金国受到蒙古的猛力冲击的时候,南宋在南边釜底抽薪,取消了对金国的岁贡。最后金国不得不和蒙古讲...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那么当初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为什么没有失败,反而胜利了?这显然是误解了两线作战的意思,所谓两线作战是指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原本在西边和英军鏖战,结果又转头去打了苏联,结果被东西两面夹击,腹背受敌。而从秦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其是不可能出现...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但秦朝一打六,为什么秦朝没有失败,反而胜利了?
两线作战的确容易陷入首尾无法呼应的困局之中,但秦朝绝对不是一打六,而是一打二。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之地;南平百越,通灵渠之水。如若题主的意思是秦国而非秦朝,那便是说秦国为何能以一国之力而灭六国,这于秦国的地缘位置、地理条件有关,本文对此进行详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边缘诸侯崛起 商朝...

我想知道两线作战为什么是兵家大忌?
就有可能被对手击败;如果在你还没有击败第一支敌人的时候,第二支敌人就已经击败了你的防御部队,从背后威胁你的主力,你就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不过说实话,战场上一切都是相对的。这种战略态势下,你固然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对手也面临分兵势弱的劣势,就看谁能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

看懂了曹操的这波操作,就能读懂《三国演义》隐藏的故事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前。曹操准备攻打驻守在徐州的刘备。众将纷纷劝阻。当前的形势,曹操袁绍两军对峙,如果曹操贸然出兵攻打刘备,一旦袁绍从后面袭击,曹操必然大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是兵家大忌,众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向来用兵如神料敌机先的统帅会做这样的决定。曹操却很自信的劝说众人:“袁绍虽有大志...

为什么希特勒会失败
希特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两线作战。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会将军备物质,武器装备分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指挥失误。至今对希特勒的军事指挥才能质疑,频频失误,错失良机。在对法国的侵占后,德军将三十万英法联军围困在敦克尔克,当一切准备就绪,可以一举将英法联军消灭...

两线作战为什么是兵家大忌?谢谢回答。
1、分兵则军心不稳,难以团结 2、兵力不集中容易各个击破 3、一军受攻击,被敌人围攻时,另一军根本难以救援

两线作战为什么是兵家大忌?
,就算拿破仑,也是不敢这么武断的。资源的配置,人力的配置,都是问题,最好的选择就是假道伐虢, 先灭了一个再说,自然是最好滴。怕的不是两线作战,是消耗战,这个不管输赢,都伤元气。具体看两次大战的德国,德国是最好的典范,俾斯麦的名言也是不要把德国拖在两条战线上。

鄂城区17612238479: 我想知道两线作战为什么是兵家大忌? -
都君正清: 因为战争的胜利讲究要集中兵力.如果面对敌人两个方向的进攻,一般来说应该先集中力量击败其中一支,然后在掉头对付另一支.但是这样一来,在你对付第一支敌人的时候,对第二支敌人的防御能力是很弱的,就有可能被对手击败;如果在你还没有击败第一支敌人的时候,第二支敌人就已经击败了你的防御部队,从背后威胁你的主力,你就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不过说实话,战场上一切都是相对的.这种战略态势下,你固然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对手也面临分兵势弱的劣势,就看谁能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

鄂城区17612238479: 两线作战为什么是兵家大忌?XIEXIE HUIDA. -
都君正清: 战线太长,无法顾及首位.很容易为敌所趁.

鄂城区17612238479: 分析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
都君正清: 秦王政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中国的大业.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去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秦国之所以统一,一是地利,秦国位于西部,自从收服了巴蜀这块富饶的地方之后便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而且跟东方六国之间的函古关易守难攻;二是东方六国一天到晚你争我斗,并没有齐心合力抗秦,看着秦国坐大;三是人才问题,东方六国都不乏人才,可惜不会用,最遗憾的莫过于赵国的廉颇、魏国的魏无忌,相比之下,秦国的李斯、王翦可是人尽其才了.

鄂城区17612238479: 历史上有没有两线作战并且获得成功的国家或者势力 -
都君正清: 有是蒙古他仅有少量的国力和那么少的人口,却分兵多线作战,既南下又西征,不仅犯了兵家大忌而且是1VS 无数个国家,而且屡战屡胜,灭国无数

鄂城区17612238479: 秦灭六国为什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
都君正清: 秦灭六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是范雎向秦昭襄王提出并被接受的,远的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使之不与之为敌,不会帮助秦国近攻的国家,为秦国军事上减轻负担,比如离秦国最远的齐国与之交好,齐王建统治四十年不参与其它五国对秦国的合...

鄂城区17612238479: 从《唇亡齿寒》这个小故事中你可以得到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吗? -
都君正清: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

鄂城区17612238479: 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
都君正清: 一、商鞅变法,最彻底成功的战国变法使秦国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与军事实力.二、秦西据秦川,除了必要的防备少数民族袭扰外并无多线作战的难局,战略方位比较优势.三、秦国广纳贤才,善用良将,战略战役组织能力得以保障.四、六国各怀注意,不可能一致对抗秦国.

鄂城区17612238479: 秦灭六国的主要内容25字左右 -
都君正清: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鄂城区17612238479: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秦国什么时候统一六国 -
都君正清: 顺序是 韩赵魏楚燕齐.秦国的战略就是远交近攻.用平分天下的诺言稳住最东边的齐国.先是灭最弱的韩国,然后是赵国,赵国之前因为纸上谈兵的赵括弄的赵国早已元气大伤.接着灭了被韩赵夹在中间的魏国.剩下三个大国.接着灭的是楚国,楚国之前被秦国攻下过一次,国都都迁了,也很快拿下了.燕国胡服骑射虽然强,但是秦国势力已经作大,齐国又信了秦王平分天下的诺言,没出兵帮燕国,燕国也灭亡.齐国等着平分天下的时候,秦直接趁势把齐也灭了.六国灭亡

鄂城区17612238479: 长平之战赵国高层做错了什么?
都君正清: 对于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赵国临阵换将,用所谓“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赵国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实际上是多方面综合原因导致的,撇开秦国因素不谈,仅从赵国本身分析,至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