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

作者&投稿:郦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首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又因为正月为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依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以表庆贺,并要出门赏月、燃放烟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共庆佳节。

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姓篡权,吕氏宗族掌管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了吕姓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访,与民同乐,以表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又叫灯节。元宵燃灯的习俗也源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尤为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到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景象:“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注重元宵节,赏灯活动尤为热闹,灯的形式也更丰富。元宵节燃灯的风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灯式越来越多,灯的花色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风灯、琉璃灯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要燃放烟花助兴。

元宵节的传说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据说紫姑原名何媚,字丽卿,唐武则天时人。因为她相貌出众,寿阳刺史李景便害死她的丈夫并把她纳为侍妾,对她特别宠幸。李景的原配夫人十分妒恨,于是就在正月十五夜里暗暗地将她害死在厕间。天帝同情她,就将她封为厕神。也有的传说说紫姑是一个善良穷苦的姑娘,因贫穷死亡。民间有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夜里迎厕神紫姑的风俗,其做法大多是在正月十五夜里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一般的紫姑肖像。让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干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并烧香祭拜她,以占卜年景的丰歉,甚至是占卜众事。

闹花灯。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的风俗,据说起源于一个神话传说。

古代,有一只天鹅飞临人间,被猎人误伤了。玉皇大帝闻听十分恼怒,便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命令天兵天将下凡,将地上的人畜全都烧死,以此来为他宠爱的天鹅复仇。面对人间将要降临的巨大祸端,一位仙人冒着巨大危险赶在天兵天将下凡之前前来相救。他出手相救,嘱咐人们,只要在正月十五的夜晚,家家户户点起火把,亮起灯笼,就可避免厄运。人们按照这位仙人的提示做了。随后,这位仙人又马上上天去报告玉皇大帝,说是已经火烧人间了,不必再动用天兵天将的大驾。玉帝率众神到南天门一看,只见人间是一片火光冲天,一片通红,就信了他所说的,不再穷追不舍了。就这样,人类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张灯、观灯就成为风俗,一直流传到今日。

元宵节的习俗情人会面。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因为在封建社会,年轻女孩不可以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时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往的好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也有很多情人借此相会。

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有的实心,有的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均可。开始,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圆”。吃汤圆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追念离别的亲人,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赏花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只有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习俗。

耍龙灯。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踩高跷不但扮演的人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戏曲折子,如《管甫送》、《闹天宫》、《八仙过海》、《水漫金山》等等。

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姑娘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贝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加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除灾祛病。



为了纪念吕平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姓篡权,吕氏宗族掌管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铲除了吕姓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从此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访,与民同乐,以表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20字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对于元宵节的来历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下面分享元宵节的.来历简短20字。元宵节的来历简短 篇1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

关于圆宵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案
说法一: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说法二: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

春节和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
春节源自上古时代岁首的祭神、祭祖活动,拥有超过4000年的历史。那时,人们在农作物收获后的岁首举行祭祀,以感谢天地众神和祖先的恩赐,并祈求驱邪避凶、年年丰收。春节的早期文化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先人的敬仰,体现了固本思源的价值观。2.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由来有一...

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

元宵节最常见的三种起源?
1、佛教节日起源说 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印度摩喝陀国,有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燃灯供佛的做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在皇宫和寺庙里燃灯供佛,令...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由来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首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又因为正月为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依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以表庆贺,并要出门赏月、燃放烟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阖家团聚、共庆佳节。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20字有哪些?
元宵节的来历:唐朝时佛教大兴百姓在这一天“燃灯供佛”。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正月十五在...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由来: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 - 搜狗百科
官咬迈纬: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来历 -
官咬迈纬: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正月十五日...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起源,简短点,约150字左右,不然不给分. -
官咬迈纬:[答案] 这是公元前180年是正月十五日,汉文帝登基,将这个日子定为国家法定纪念日了.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起源?100字左右 -
官咬迈纬:[答案] 据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后来,周勃、陈平等人协力铲除吕氏势力,拥刘恒为汉文帝.由于剪除吕氏宗族那天晚上正好是正月十五,所以文帝上台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起源伍十字 -
官咬迈纬:[答案] 元宵节的由来有两种1是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文帝登基以后文帝...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起源. -
官咬迈纬: 元宵节的起源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传统怎么由来的? -
官咬迈纬: 元宵节历史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来历?
官咬迈纬: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

翼城县15611002631: 元宵节的来历 亲你知道吗 -
官咬迈纬: 元宵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