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怎么形成与发展的?

作者&投稿:藏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学是如何形成的?~

美学学科是怎样形成的?

众所周知,
美学并不是人类思想的普遍现象,
而是西方历史的产物。
所谓西方是与东方
的阿拉伯、
印度和中国相对的。
但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
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和思想的概
念。
同时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西方首先指古希腊,
其次指古罗马帝国,
再次指以英国、
法国和德国为主的近现代欧洲,
最后也包括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美国。
在此
我们看到了西方的历史表现出时代的区分。
时代意味着时间的中断。
通过如此,
某一阶段和
另一阶段相分离而形成自身。西方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近代、
现代和后现代。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主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美学也是如此



1.
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精神的开端,是其源泉和摇篮。从严格意义上讲,古希腊并没有近代意义
的美学,
但一些哲学思考中却有大量的关于美、
美感和艺术的论述。
古希腊是从与“混沌”
不同的“秩序”来探讨问题的,
“秩序”也就是宇宙、
世界和整体。
这规定了他们认为美的
本质在于整体的和谐。
从总体上说,
古希腊美学经历了前苏格拉底时期、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等的发展阶段。


2.
中世纪


中世纪的美学不是严格意义的美学,而是包括在其他的思想之中。中世纪思想的主题主
要是上帝、世界和灵魂。由此形成了理性神学(目的论)、理性宇宙论和理性心理学。当人
们讨论上帝、
世界和灵魂时,
也涉及到美的问题。
其主要人物有普洛丁、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
-
阿奎那等。


3.
近代


只是在近代,严格意义的美学亦即感性学才开始诞生,由此美学开始了它的新的历程。
作为美学的创始人,
鲍姆嘉通对于美学的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
它作为自由艺术、
低级认
识的科学、
美的思考的意识和类推思想的艺术。
他将美规定为感性认识的完善。
完善不仅是
理论性的,而且也是实践性的




虽然法国和英国等许多民族国家的美学都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如法国的理性主义美学和
英国的经验主义主义美学,
但惟有德意志唯心主义美学
(一般称为德国古典美学)
达到了起
光辉的顶峰,从而和古希腊思想相媲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席勒、谢林和黑格尔等。
美在此被理解为主体的自由。它虽然作为感性显现,但是被理性所规定的。


4
现代


现代美学主要包括了黑格尔之后到海德格尔为止的美学思想。如果说黑格尔构成了形而
上学理性哲学的终结的话,
那么海德格尔则走向了现代存在思想的边界。
因此黑格尔之后和
海德格尔之间的思想正好形成了存在的主题。
但现代哲学美学又如何与传统哲学美学相分离
呢?



在传统美学的开端古希腊那里并不没有美学,
而只有诗学。
与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不同,
诗学的本性关涉于创造、
生产和给予尺度。
当然诗学在此仍被理论科学所规定,
因为比起创
造和实践,
作为理论的洞见是最高的。
只是在近代伴随着“感觉学”亦即美学的建立,
诗意
的创造才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所谓的感觉就是“我感觉对象”,这里已经构成了我和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关系。
至于感觉自身不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的、创造的,
也就是德意志唯
心主义所说的“设立”。
这种意义的设立不仅规定了近代美学,
而且也规定了近代的理论理

性和实践理性(如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

5
后现代美学


后现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是语言问题。虽然现代思想也出现了语言的自觉,但是语言直
接和间接地被存在和思想所规定。
与此不同,
后现代思想的语言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因为
它没有外在的规定,
如语言分析和结构主义;
同时也没有自身的规定,
如解构主义。
因为没
有规定性,解构主义成为了后现代思想的标志。

中国美学


事实上,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美学。美学在西方的历史上经历了诗学、感性学和艺术
哲学等几种形态,
其中尤其是感性学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但中国的美学不是在感性学的意义
所使用的。
同时中国关于美与艺术的思考也没有形成“知识学”,
亦即关于知识的系统表达。
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黑格尔的《

美学》都是关于美的思考
的体系。而这在中国美学的历史上是无法寻找的。



尽管这样,我们现在还是在谈论中国美学,不过它是在极其宽广的意义上使用的。这是
因为中国传统思想中也有丰富而深刻的关于美和艺术的本性的思考。
只要美学不是狭义地规
定为感性学,
而是可以广义地规定为关于美和艺术的思考的话,
那么中国美学的历史就可以
得到承认。
当然这既要考虑到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共同性,
也要考虑到中国美学不同于西
方美学的独特性。我们要力图避免用西方美学来衡量中国美学,或者是将中国美学西方化。


中国美学对于审美经验的论述非常广泛,
对于美、
美感和艺术也有不同的规定。
但究其根
本,
中国美学认为美是作为“道之文”,
美感是“大乐与天地同和”,
艺术是“文以显道”。
这基本形成了中国美学的主题。


在中国历史上,
每一个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先秦虽然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但儒家
的社会思想和道家的自然思想是其主干,
并奠定了中国精神的基础。
如果说两汉偏重儒家
(经
学)的话,那么魏晋则倡导道家(玄学)。在唐宋,则呈现出儒道禅的斗争和融合。到了明
清,中国传统思想出现了危机,并最后走向终结。


面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危机,
近现代的人们都在寻找中国思想新的可能性。
这出现了三条道
路。
其一是西化派,
它们试图从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启示。
其二是复古派,
特别是新儒
家,
它们要从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开掘再生的资源。
其三是马克思主义者。
它们认为马克思的
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拯救中国的思想和现实的唯一真理。
这些思想的道路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了中国现代的美学研究。
美学相应地出现了三种趋向。
其一引进西方美学,
其二是重构中国
美学传统,其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美学问题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与“乐教”。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进行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席勒作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者,尽管不可能给美育以真正科学的论述,但他却不仅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从而给了美育以不同于德育与智育的独立地位,在美育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来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美育是一个近代的概念,是近代教育的特有范畴,是为了解决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类提出的诸多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深刻理解美育的现代意义并建立美育的学科理论,就必须从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和它作为近代教育范畴的事实出发。

美育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他们的舞蹈、壁画、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生产实践的美化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有了原始的审美活动和艺术,也就有对年轻一代的原始审美经验的传授。

在奴隶制社会,随着学校的产生,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中国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孔丘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对于诗和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把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坚强的战士,教他们学唱各种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唱歌、宗教舞蹈跟军事、体育结合起来。雅典的奴隶主阶级为7~14岁儿童设立弦琴学校,教他们学习音乐、唱歌和朗诵诗篇。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也教音乐。在那时,美育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经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圣教材。其中《诗》、《乐》也都继续受到重视。东汉末期创设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宋代曾设有专门的画学。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诗是为歌颂领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僧侣封建主的教会学校中有七艺,其中音乐是适应教会做礼拜和赞美上帝的。在封建社会里,美育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扩大了美育的领域。在小学中设立了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把艺术用作宣传启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美育也随之变成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中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中小学里也开设了唱歌、图画、劳作等课程。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如何简述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
综述:关于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直观教学才是教育技术的先声。并把美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研究的开端,并以此为掀开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序幕。其实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从三个主要方向去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

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论述如下: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3、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动机、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等必将进一步深入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4、个别差异和个别化的...

英国现代初等教育是怎么发展形成的?
这些学校数量有限,设备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很低。英国执政者和社会上的传统看法是:初等教育不是政府管理的事情,应由教会和慈善机构来办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初等教育仍然由教会兴办和掌管。直到工业革命兴起后,对劳动力提出了文化技术的要求,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这个时期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形式是多...

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1、学前教育思想的孕育和萌芽阶段。柏拉图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也论述过儿童教育。2、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从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以福禄贝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及改革是如何形成的?
1938年,《斯宾斯报告》则提出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中学”。这些建议虽未能在当时变为现实,但开设多种类型中等学校的主张事实上得到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的认可。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便形成公立中学(文法中学、技术中学与现代中学)与公学并举的发展形势。多种类型中学的出现为更多的人接受不...

教育学热点——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
3、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社会提供充足的客观条件、资源和环境保障,使学生了解社会规则,获得积极的社会态度并坚定信念,进而广泛提升社会的公正意识,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四、如何实现五育融合?(策略)1、树立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一是在国家层面进行全方位统筹。要制定相应的行动指南、...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主要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了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著有《林哈德和葛笃德》《母亲读物》等,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2)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及改革是如何形成的?
早在1851年,宪章运动者代表大会即提出一项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决议。为适应英国应对国际经济竞争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实施《初等教育法》:法案要求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性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为进一步推进初等教育的发展,1918年...

教育技术的概念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教育技术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分支。它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来,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专家学者们,总结该运动50年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个别化教学”和“教学...

教育与劳动从分离到结合是在什么时期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由于社会生产劳动力的提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脱离,并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也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资本主义时期,自然科学知识越来越受重视,实科教育发展起来,...

锡山区18578954132: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呢?
狄蒋得舒: 艺术教育,(1)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2)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

锡山区18578954132: 什么是 是否受过学前教育? -
狄蒋得舒: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狭义的学...

锡山区18578954132: 培养审美观? -
狄蒋得舒: 怎样培养审美观 中国呼唤美人,不是美在相貌,而是美在德行.中国人审美观倾向精致,朴实,和谐,高雅,永久一点,西方人审美观倾向大气,张扬,热爱,庄重,共同一点.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全面教育,审美教育...

锡山区18578954132: 美育主要是什么 -
狄蒋得舒: 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

锡山区18578954132: 美育是指什么教育? -
狄蒋得舒: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

锡山区18578954132: 西方美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包括哪些 -
狄蒋得舒: 一、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