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张学良见大陆亲友,反复念叨几句话,弟妹:我听着都觉得惨

作者&投稿:包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2000年,美国夏威夷。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六月匆匆而过的海风,带来了夏日特有的气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蓬勃生长,有一位特殊的老人,也迎来了自己的百岁诞辰。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少帅张学良。

只见张学良一身西服,戴着眼镜,步伐缓慢而又坚定,尽管上了年纪,却依旧挺直了腰板,依稀能够窥见当年叱咤风云,纵横疆场的英姿。 他向从大陆来的亲友一一问好,其中,一位名叫谢雪萍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位谢雪萍,是张学良四弟张学思的妻子,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

然而,见到这位有些陌生的弟媳后,张学良却难掩内心的激动,反反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正是这句话,令谢雪萍心生感慨,连叹张学良晚年凄惨。

张学良究竟说了什么?谢雪萍又为何有此感慨?他们二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机缘?

这一切,还得从那场特殊的生日宴会说起。

对于今年八十岁的谢雪萍而言,2000年的6月10日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

飞机缓缓降落在夏威夷的土地上,海风吹拂,热浪滚滚,老人虽顶着一头银发,却依然目光炯炯,步履坚定。她此番前来,为的是给那位大名鼎鼎的少帅张学良庆祝百岁生日。

世人或许有所不知,她那故去多年的丈夫张学思,既是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也是张学良最牵挂的四弟。

然而,在见到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哥之前,谢雪萍的心中也充满了忐忑。

张学良的身体状况如何?是否欢迎她的到来?亲人相见,又会说些什么?怀着满满的紧张与期待,谢雪萍出发了。

谁料,此行最初,便不是那么顺利。

张学良的生日在6月1日,他的儿子特意提前联系了谢雪萍,希望她能够在父亲生日当天前来祝寿。

可临出行前,谢雪萍接到通知,她还不能立马动身,需要再等候一段时间。因此,当谢雪萍赶到夏威夷时,已经是6月10日。

初见张学良,两人都有些局促。

上了年纪后,张学良的眼睛不太好,再加上他先前从未见过谢雪萍,因此只能使劲地盯着看,在旁人的介绍下,这才认清了来者。先前,谢雪萍也只是在照片上见过张学良,这次见到真人,颇有些紧张。

好在不出片刻,众人便熟络了起来,因为他们谈到了一个共同深爱着的人:张学思。

谢雪萍的二女儿拿出了父亲生前的相片,交给张学良看。张学良凝视着相片上风华正茂的弟弟,久久说不出话,心中却有着千言万语。 良久,他才望着谢雪萍,告诉她,在这么多弟弟里,张学思是他最喜欢的那一个。

张学良说,张学思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佩服这个弟弟,因为张学思甚至比他还“凶”。

提到丈夫,谢雪萍的眼眶也渐渐湿润了。

张学思虽出身帅府,却心怀大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开国将领。他与妻子谢雪萍相识于延安,从此之后便成为了一对心意相通,灵魂相随的革命伴侣。

一个是军阀的儿子,一个是雇农的女儿,却毫无嫌隙地将生命相连,一同奔赴华北战场,抗日救国。

而在张家那么多的兄弟中,张学思也是最懂大哥的那个人。

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正在中央军校念书的张学思受到牵连,当夜被军校扣押。但对于兄长的行为,张学思打从心眼里敬佩。一年后,张学良被囚于溪口,张学思几经辗转,前往雪窦山中探望。

他一共待了四天,除了陪张学良聊天散心之外,二人还借助纸条,秘密交谈了抗战的局势。长兄如父,临别前,张学良叮嘱张学思照顾好自己,他宽慰弟弟,倘若东北军能够团结,抗战范围扩大,自己就有恢复自由的可能。

那一年,张学良三十六岁,张学思二十一岁,兄弟二人都没有料到,这竟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音信再通之时,已物是人非,天人永隔。

而张学良接下来反复念叨的几句话,更是大大刺痛了谢雪萍的内心。

谢雪萍回忆,张学良其实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爱讲故事,爱给所有来看他的亲朋好友讲过去的故事。

从他小时候怎么淘气,再到长大之后有什么见闻,他的记忆力很好,说的话也有意思,总能娓娓道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谢雪萍说:“在恨谁,在爱谁,在喜欢谁,在想什么,他都跟你讲。”

而正是这样能言善道的张学良,也有着几句口头禅,他总是每讲三四句话就要重复一遍。他说,他想他的爸爸,想他的老爹,他想要回去,想要回家,想要回东北。

父亲,家,东北,这三个关键词在张学良的口中来来回回出现,寥寥数言,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每当张学良说起这些话时,总能让在场的人眼角湿润,千言万语凝在心头,不知如何回答。

望着眼前这位垂垂老矣的名将,谢雪萍心中酸楚。

在她自己的口述史中,她回忆起这一切时,提到了一个“惨”字。

谢雪萍感慨:“老人到这个年纪说这个话,哎呀,我听着都觉得很惨。有时候我一想这个,哎,有家回不得,英雄晚年就是这个样子。”

如此叹息,令人不忍细读。

那么,张学良为何有家不能回?他对阔别多年的大陆,又有着怎样的牵挂?

往事依依,还得从1946年说起。

实际上,张学良当年是被“骗”去台湾的。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便辗转各地,囚禁了意气风发的张学良。张学良被囚后,无论是他的部下亲友,还是中共的热心人士,都曾经多次尝试搭救他,无奈屡次失败,只能想方设法,暗中帮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有意发动内战,战争一触即发。在这一关键时刻,如何安置张学良,便成为了蒋介石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蒋介石于1946年秋天下令,将张学良秘密诱拐至重庆,然后转移到台湾。

就这样,张学良开启了在台湾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是,他与大陆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张学良始终心系大陆,没有半刻忘却过故土。

1980年,张学良去往金门参观,透过一架高倍望远镜凝望大陆,久久不愿离开。他还曾引用于右任的诗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念。

所谓“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多见兮,只有痛苦”,字字泣血,诉说着张学良对回到家乡的渴望。

张学良九十岁生日那年,邓颖超为其发来贺电,张学良收到后开心极了,特意将这封电文悬挂在了举办寿宴的宴会厅墙壁上。

直到1988年,蒋经国心脏病发,吐血而亡,蒋家王朝在台湾的势力逐渐衰落。两年后,张学良重获自由,他那颗渴望重回大陆的心,也随之而动。

也正是在那一年,张学良接受了著名史学家唐德刚教授的采访,进行口述史撰写。 他明确地告诉唐德刚,自己要在适当的时候,回到东北老家去看看。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张学良也曾斩钉截铁地说,这件事与政治无关,他本人早已退出政坛,也早已脱离政治。

在这位叱咤传奇的老人心中,回家就是回家,只是为了看一看许久未见的亲友。他不希望人们把自己探亲扫墓的行为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言辞之恳切,足以说明张学良真切的思念。

在得知张学良的心愿后,他的老友王冀曾于1991年替其向各方周旋。王冀积极联系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告诉他们,张学良已经九十岁高龄,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回到东北看望家乡父老。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能够将张作霖的墓地由锦州迁往老家海城。

中共方面十分支持张学良回乡,发出了一封邀请函。遗憾的是,张学良这次的大陆之行最终还是落了空。

然而,张学良始终不曾放弃。

台湾有他的家,但一个人总是会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心中时刻挂念,只期待有一日成行。

那一年的年末,张学良还为远道而来的原东北大学代校长宁恩承题写了“东北大学”的校名。

尽管身处海峡另一端,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却始终留在他的心里。就连中国京剧院首次访问台湾的时候,张学良也毫不避讳的告诉这些艺术家们,等身体好一些,自己非常想回去。

当他的老乡,著名笑星黄宏来到台湾访问时,张学良还向黄宏询问了沈阳这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他托黄宏向东北的人民传达自己的问候,甚至深情的用家乡话隔空喊话,要黄宏告诉东北的老少爷们,自己也很想念他们。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学良的大陆之行,在1993年迎来了又一次转机。

当时,丁中江在北京提议,让蒋纬国与张学良结伴返回大陆扫墓省亲,途径溪口、沈阳与西安,最终在西安召开 历史 研讨会,再度唤起国人对西安事变的认知。

这一次,海峡两岸达成了一致,可命运偏偏在此时,同张学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没有人能料到,此事敲定后不久,蒋纬国与赵四小姐,双双因病倒下了。

蒋纬国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不知何时能够康复。赵四小姐也因为老年性骨质疏松而入院,无法出行。独独只有张学良一人,此行无法展开,无奈之下,这一次返回大陆的计划,也最终取消。

但直到去世前,张学良都没有放弃过重返大陆的希望。

又过了两年,张学良身在美国,当新任东北大学校长询问他能否找机会回家乡探望时。张学良连声说:“我会回去看看,会回去的!”

一年后,校长再度飞往夏威夷拜会张学良,临走前,张学良还放心不下,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建设东北大学,多多为祖国培养人才。

然而,世事变化无常,随着年岁的增长,大陆之行一再蹉跎,而张学良的身体也逐渐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旅行。在他去世之前,他终究是未能回到大陆,无怪乎谢雪萍在听到他的声声呢喃时,痛从心起。

实际上,在2000年之后,谢雪萍还在美国见过张学良两次。然而,这两次之间,便是生与死的距离。

在参加完张学良的百年寿宴后,谢雪萍与张学良道别。

临走前,两人做了一个约定。谢雪萍向张学良承诺,第二年他过生日的时候,再来美国看他。

然而,在谢雪萍临行前,意外再起,这让她不得不推迟了行程,陪伴张学良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天。原来,就在张学良过完百岁生日没几天,赵四小姐去世了。

谢雪萍和张学良一同围在病床前,眼睁睁看着赵四小姐离开。 所有人都在为赵四小姐的后事所忙碌着,只有谢雪萍推着张学良,孤独地行走在医院的走廊里。

眼见妻子离世,张学良痛苦万分。

世人眼中叱咤风云的少帅,此时却流露出了极为脆弱的一面。谢雪萍心中有着无限感慨,她告诉张学良: “大哥,你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汉,你要挺得住。这没什么事,人都是这样的。”

听了谢雪萍的劝慰,张学良沉默着。

他没有落泪,也不曾开口说话,只静静的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些什么。谢雪萍有些担忧,不断安慰张学良,希望他能够挺住。尽管张学良缄默不语,但谢雪萍知道,他一定在思念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一离开,将张学良的心也带走了大半。

后来,谢雪萍回忆起张学良曾对自己说,倘若赵四死了,自己也活不了,心中感慨更甚。

第二年,谢雪萍依照约定,再次来到夏威夷,为张学良庆祝101岁生日。

张学良见到她,依旧很开心。两位老人之间的会面,如同上一次那般愉快。张学良依旧有许多故事要讲,谢雪萍和亲友们也依然默默的坐在一旁,听张学良回忆往昔,无人打断。

这一次,张学良又说起了自己年轻时胡闹的往事。

而那消逝多年的童年记忆,似乎也逐渐回到了张学良的脑海中。

他给他们讲起了年少时在帅府包饺子的故事。张学良告诉他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沈阳都十分寒冷,因此他们一大家人总是包完饺子后将它们冻到房间里,一冻就是几大间房子。等到要煮饺子的时候,所有人都凑上来帮忙,热闹极了。

饺子,是中国人团圆时最好的图腾,也是张学良心中对家乡与亲人,最深刻的渴求。

他也依然会反复提起自己的父亲张作霖。

无论在谁面前,他都在夸奖父亲。他说,老爷子是第一有智慧,有战略眼光的。尽管此时的张学良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百岁老人,但在他心里,父亲永远都是光辉的,伟大的。他敬佩他的父亲,自始至终,从未改变。

而张学良也始终记得,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张作霖的棺材还在大帅府家里放着,都没落葬,连坟墓都没修成。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张作霖的棺材才移到了驿马坊。

自当年一别,张学良便再也没有机会为父亲扫一次墓,磕一个头。

这一次离开时,他们二人再次定下了一个约定。谢雪萍告诉张学良,自己明年十月再来看他。因为谢雪萍的孙女在外留学,十月的时候正好有空,她想要多带一个亲人来看望张学良,张学良欣然应允,却再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第二年深秋到来之前,张学良便离开了人世。

谢雪萍接到消息后,便匆匆赶往夏威夷。这是她与张学良的第三次会面,但这一次,已是生死相隔。她赶到的时候,张学良尚未下葬,直到谢雪萍带着亲人们前来,送了张学良最后一程。

2022年4月8日,谢雪萍也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往事如烟,种种风云际会,最终都会成为 历史 长河中的一粒尘埃。然而,张学良晚年的声声呢喃,却如同烙印一般,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是一声叹息,抑或是感慨万千, 历史 最终都会给予公正的答案,铭刻于众人心间。

参考文献:

1、谢雪萍:从延安出发 ——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口述 历史 ,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20年。

2、刘永路.张学良与张学思[J].东西南北,1986,(第6期).

3、谢雪萍,朱洪海.张学思:从大帅府走出的开国少将[J].江淮文史,2016,(第4期).

4、仁旻.张学良终生 隐情未回大陆的[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第5期).

5、赵东阜.心系大陆的张学良[J].兰台世界,2000,(第1期).

6、史言.张学良因何未圆“大陆梦”[J].文史月刊,2004,(第2期).




中贸圣佳艺文志:张大千《清供图》及书札赏析
成交价RMB:207,000 中贸圣佳2018秋拍 中贸圣佳2018秋拍中还另有张大千写给张学良赵一荻夫妇的信,依据信的墨迹和内容来看应是张大千晚年时手书,当是张大千夫妇和张学良夫妇在台湾的书信,信中大千讲述身体近况,亲朋好友相聚,分享水果,相互问候等生活凡事。还有几通信的上款为 “鹏飞”,鹏飞是张学良大女儿...

写一篇关于:抒写中华民族,表达爱乡爱国情怀 的文章,帮我想点办法_百度...
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

27件张学良旧藏亮相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拍
张学良将军(1901-2001)肖像 张学良将军,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奉系大帅张作霖长子。少帅青年时代就已与翰墨结缘,与雅好丹青的袁克文、张伯驹、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谈到收藏,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中记道:当年,我在北方,收藏品差不多是第二,不能说第一我从前没有旁的嗜好,就是收藏字画。 本专题分为三部分,既有...

张学良故居导游词「中俄双语」
张学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楼房。张氏在二、三十年代来津常住此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俄双语导游词:辽宁沈阳张学良故居,希望能够帮到您!中俄双语导游词:辽宁沈阳张学良故居 Бывшая резиденция Чжан Сюэляна ...

少帅墨缘再续前缘 晚清民国楹联齐现嘉德香港秋拍
是卷经清末著名收藏家汪士元(18771935年后?)递藏,又入鉴赏家韩慎先(18971962)之夏山楼,后归少帅张学良收藏。本卷传承有续、保存完好。识者当球图视之。此外,文征明《雨过寒原》疏秀遒逸,曾经张群递藏;董邦达《摹古册》,以诸家法作山水八开,笔触轻机、心手不违。得见画家的深厚功力。又有...

百年少帅张学良图书信息
这本图书名为《百年少帅张学良》,由著名作者杜尚侠精心撰写,旨在揭示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一生。该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9年7月出版,书号为9787508726229,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本书采用16开本设计,分为两册,总字数达到700,000字,内容详实丰富,为读者提供了深度的阅读体验。作者以胶版...

张学良与体育图书信息
张学良与体育的关系在《车锦华体育图书信息》一书中得到了深入探讨。该著作由车锦华撰写,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号为9787561053423,于2007年3月1日问世。这本书共分为231页,文字量达到了230,000字,内容专注于体育运动领域,特别是体育理论与教学部分。这部作品详尽地讲述了张学良对于体育的个人经历...

张学良传图书信息
《张学良传》是由范克明和周亚兰两位作者共同编著的一部著作。该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12月1日首次发行,版本为第2版。全书共计739页,文字量丰富,达到了378,000字。印刷日期同样在2002年12月,采用的是标准的胶版纸印刷。至于开本大小,具体信息并未在提供的信息中明确提及。该书的国际...

918事变时张学良在东北驻扎地有多少师
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在事变发生前,拥有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的编制。在1930年9月,为了支持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张学良派遣了9个精锐旅共10万人入关,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中原大战结束后,这些入关的部队以及配属的骑兵3个旅和炮兵、工兵等,分散驻扎在平津一带。到了1931年7月,为了...

为什么张学良放弃东三省,不与抵抗
东北军的飞机主要从法国和捷克两国购买,其中1929年因为中东路事件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刚从法国进口大量新式飞机,9.18前东北空军有100余架飞机,基本是新式的。海军方面 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