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学良放弃东三省,不与抵抗

作者&投稿:贡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谈谈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放弃东北。~

于公 蒋介石的命令,这就说明了东三省不可能得到蒋介石的任何支援,而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精心策划的,东北军虽有人有枪,但指挥分散,并且战斗力不强。
于私 保存下军队就是最大的私心了,如果在蒋介石的手里,可能就是拉去剿共了,这时候只能保存有生力量。

楼上所说唐德刚著确实不错,唐德刚的作品一直还阔以。不过我认为楼上说的不战而放弃东北的原因并不止如此。从张学良个人来说,一个纨绔少帅,又看过几天风雨?说白了我个人感觉张学良那个时候就是个窝囊废。

918,张学良这个运输大队长给日本关东军配齐了精良的陆海空装备

到底是谁下了不抵抗命令?九一八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传统教科书讲,由于蒋下达命令给张学良,不准抵抗。于是面对几千日本兵,四十多万东北军丢盔弃甲,把上百架新式飞机几千门大炮和全国最大的奉天兵工厂拱手交给日军。事实是九一八当天蒋从南京乘军舰前往江西,按当时通信条件他无法知道当时沈阳的事情。第二天在南昌他从上海报上才知出了大事,便立即返回南京。几十年两蒋去世后,已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对传记作者唐德刚坦承,他从未收到蒋不抵抗的命令,是他自已误判了形势,以为仅是日军挑衅,他在北平看完戏后发电命令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决不准开枪还击.他重申自已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

看当时东北军的实力——

东北军在9·18事变发生时所辖兵力之简要资料,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历来是反共反苏的,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来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陆军方面

经过张学良的精兵简政,东北军还有40万左右的主力,但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装备方面无法统计(因为东北兵工厂生产力太高了,在东亚都可以排的上号的,每天的产量就可以武装一个营),步枪型号为六五、七九,迫击炮是16年式。关于东北军当时的坦克数量不祥,有记载的是张蒋大战时张作霖曾派出1队坦克,数量应该很有限,在加上张氏父子对大炮情有独钟,坦克在日本接收东北兵工厂以前好像还不能独立制造。

空军方面

东北军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250-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兵工厂也没有制造飞机的技术,飞机全为购买和列强赠送,或者是战场上缴获的。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估计还有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东北军的飞机主要从法国和捷克两国购买,其中1929年因为中东路事件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刚从法国进口大量新式飞机,9.18前东北空军有100余架飞机,基本是新式的。

海军方面

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

“9.18”时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军力对比为北大营8000人vs关东军3000人,奉天省内军力对比大约为东北军6-9万vs关东军1万人(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兵力10500人,系日本陆军第2师团),装备方面中国军队占优,东北军占据局部兵力优势,且直隶、热河以及山海关一带有东北军主力25万也可迅速驰援,由于日军资源较匮乏,打不起大规模持久战,而且当时日本国内也分成了主战主和两派,如果初期遭到猛烈反击,日本国内主和派必能占据上风,东北有很大可能不会沦丧。

东北驻军和日军力量上对比,东北军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在装备上亦有相当的优势。日本关东军在事变时不仅没有空中武装力量,甚至在轻武器方面也不曾装备“捷克轻机枪”这样的高技术含量武器。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如果部署得当,日军的侵略行动是几乎不能得逞的。

军工设施

沈阳兵工厂,1921年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建立,正式名称为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厂。 沈阳兵工厂为1946年3月至11月间短暂名称,以此为通称。

1929年时,兵工署资料称为辽宁兵工厂,日出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梃,13式重机枪50梃。 工人17,000名。 并说该厂连年扩充。1926年至1928年, 完全为扩充时期,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枪,炮两厂,为初建时之7至8倍,扩建完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



主要是受当时蒋介石政策以命令的影响吧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张学良不战而放弃东北的原因是什么?
张学良为何不战而放弃东北 1、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历史课本上有电文,当然有人说是假的,这个你可以考证。2、前两年打苏联,弄的灰头土脸的,张学良怕了,而且他还以为日本会像苏联一样抢了东西就跑。3、寄希望于国联,指着欧美列强来撑腰。4、张学良本身问题,性格偏软弱,不是当一把手的好材料。九一...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做了什么事情?
张学良对于日本入侵判断错误,认为这个只是中日之间的小冲突,日本不会大举侵袭,所以想要尽量避免和日本人对抗,减少自己军队的损耗。但是他没想到,九一八事变完全是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军队擅自发动的,与日本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张学良有关的历史事件
3、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

现实中的张学良真的有《少帅》中演的那么不堪吗?
电视剧里面是这么说的,张学良在和一群军官对话的时候,看着蒋介石按兵不动,自己要是与日本人呢拼个鱼死网破,肯定是成就了蒋介石坐享渔翁之利的阴谋诡计。说白了,就是为了保存实力,决定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而电视剧中张学良和众人在讨论撤退的时候,张学良恰好就收到了蒋介石撤退的命令,这样就为...

张学良的东北军,到底有没有能力抵挡日本关东军?
必将损失惨重。地盘和军队同时损失惨重,显然不是作为军阀的张学良所能够接受的。因为军阀们最了解军队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明白:没有地盘,有军队随时可以抢地盘,但是军队一旦受损严重,则一切成空。因此,张学良的最终选择:不抵抗日本侵略,放弃东三省保留军队,也就不奇怪了。

张学良为何失去对东北的统治?
张学良,字少卿,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张家窝堡屯,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国民党高级将领,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从小生长在军阀家庭中,耳濡目染,调皮捣蛋。张学良从16岁开始在父亲军队服役,后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郭鬼子”郭松龄。郭松龄接受过新式教育,支持革命,生活严肃,...

张学良日记问题?
放弃东北不知道值得是什么?9.18么?张学良将军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也承认,不抵抗日军侵华是自己的主张,张后来回忆时说,当时看不清楚日本的意图,怕给中日开战,找到接口。所有当时战斗力最强东北军,并没有抵抗!尽量回避!所以三个月左右东北丢失!张其实是很讨厌日本人的!因为他父亲张作霖就是被日本...

西安事变的经过和结果?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张学良别关之后,东北军总司令是谁
危急关头,中共代表周恩来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1937年3月东北军高级将领轻率地接受了蒋介石提出的东北军东调的“乙案”,钻入了各军不相统属、部队分割使用的圈套。东北军遂东调,分驻豫南、皖北、苏北地区。4月到6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进行整训、缩编,化大为小,化强为...

张学良简介生平
酷风 张学良最终最高军衔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最高职务是东北边防军司令兼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 中华民国全国陆海空军副座。1901年6月3日,张学良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桑林。1920年,张学良19岁,由其父张作霖在1919年3月下令恢复开办的讲武堂结业,获炮兵科第一名,张作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