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冤枉过但仍做好事的历史名人

作者&投稿:堵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NO.10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
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朝廷岂可将矛头指向自己,岂可轻易引火烧身?所以,那个帽子也只有给他戴上了。李鸿章签完《马关条约》就被革了职,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着血还在与洋人争辩周旋。1901年他代表大清国与11列强签完《辛丑条约》后,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他死前一小时,俄国公使的还站在他躺着的床头面前逼迫他,其时李鸿章已经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着泪。李鸿章给朝廷遗折中说"切盼"大清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愿望,并提醒朝廷"一国生事,多国构煽",要警惕列强对中国存在"野心"。
NO.9 李道宗——王朝基石,惨变猥琐小人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岁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刘武周,参加了唐初全虚禅国统一战争、唐对东突厥、对吐谷浑、对薛延陀、对高丽的历次对外战争,功勋卓越、影响深远。道宗虽贵为皇室,但礼贤下士、勤奋读书、生活俭朴、品德高尚,又极富谋略眼光、善于谋划、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战未有州孙所失,同河间王李孝恭并称当代英杰,受世人所敬仰,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小说《薛家将》把他描述成一个反面人物是不符历史事实了,是对李道宗将军的污蔑,在此必须指出,因此读者要分情历史同文学,不要委曲历史名人还原历史人物原貌。
NO.8 苏定方——军功显赫,何来奸诈之说
说起这个苏定方,老一辈的人都会想到著名的武生戏《罗成叫关》里那个动不动就奸笑的白脸大胡子。在《说唐》和《隋唐演义》里,在窦建德旗下的时候,他设计害死了正面英雄罗艺、罗成父子,尤其是这个少年英武的帅哥罗成,是英雄秦琼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状元,又是唐军第一勇将,人气高得不得了,结果中了苏定方的圈套,万箭穿身,死得那个惨啊。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其胆略真是绝伦超群。有人评价苏定方为唐高宗时期天下第一良将。苏定方一生中,为大唐破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君主,献给高宗。可以军功甚著。旧唐书评价它为"神略龛张"真是恰如其分。
NO.7 潘仁美——大宋名将,竟变千古奸臣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杨家府演义》的书,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坏怠尽,怎么看都如那天下的乌鸦一般,横竖都成了黑的了。潘仁美其实是北宋一名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把他写成大奸大佞,实在很冤枉。潘仁美当时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979年,潘美北伐契丹,节节胜利,被封代国公。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与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相提并论。
NO.6 魏延——一代良将,硬安脑后反骨
魏延字文长,是三国后期蜀国的第一虎将,他曾效命于荆州刘表,后来转投他处,在关羽攻城时,义斩太守,救下老将黄忠,成为蜀汉开国元勋的猛将。然而《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却是一个被说成"脑后有反骨"的反贼。魏延作为蜀国后五虎将时代的战将扛把子,却一直不受信赖,尤其以子午谷奇谋不被诸葛亮采纳最为后人惋惜(当然这个"子午谷奇谋"究竟可行性几何尚有争论)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魏延依然奋勇向前,为蜀汉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至于魏延之死实乃与杨仪政治斗争的结果,与诸葛亮无关。魏延虽然才干出众,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刚愎自用,同僚们普遍对他敬而远之。许多人因接受不了魏延的这种性格,便处处让着他,更助长了魏延的这种脾气。不过,蜀军中掌管后勤的官员杨仪却从不把魏延放在眼里。杨仪本性狷狭,为人奸诈。魏延一向看不起杨仪,而杨仪又偏偏与魏延对着干,这使魏延十分恼火,对杨仪恨之入骨。久而久之,二人积怨很深,犹如水火。诸葛亮一死,杨仪就让费?去揣摩魏延的意图。这时的魏延却对形势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天真地认为,诸葛亮活着时自己受到压制,才能得不到施展,现在诸葛亮既然已经不在了,那么也就轮到自己大展雄才,伐魏歼敌了。杨仪便上表朝廷,告魏延谋反。事后魏延也觉得自己言辞不当,但有口难辩,也告杨仪谋反。一时间二人羽檄交驰于成都、汉中之间。而后魏延自知谋反之罪已定,必死无疑,便一不做,二不休,挥军逆击杨仪主力。杨仪派王平出战。两军对垒,王平指着魏延大声质问:"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要谋反吗?"魏延手下将士也都认为魏延理亏,又知孤军难敌,便纷纷倒戈,一哄而散。魏延无奈,带着几个儿子向汉中逃去,途中被马岱追斩,死于非命。魏延头颅被割下,作为礼物献给杨仪。杨仪起身将魏延头颅踩在脚下,咬牙切齿地:"狗奴才,还能再作恶吗?"在杨仪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满门抄斩,鸡犬不留。杨仪泄私愤之情,暴露无遗。
NO.5 廖化——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一桩冤案!
NO.4 周瑜——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小
因为一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


被冤枉过但仍做好事的历史名人
NO.10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 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

明明做了好事,却被别人冤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人却望而却步,不敢去做好人,那是因为做好人好事反而会遇到敲诈的这种情况,那时候的心里是一种莫名的委屈和愤怒。委屈的是好心被肆意践踏了;愤怒的是自己所帮助的人恩将仇报,还被冤枉,真是百口难辨。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以后就再也不敢做好事了,我觉得这个社会更多的人...

男子扶人反被讹怒斥“还能做好事吗”,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
如果以前因为帮助别人被讹诈过,以后在伸出援手之前可以保存完整的证据,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做好人好事真的是需要鼓励的,很少有人在做好事被冤枉之后还能继续自己的善行,大多数人会投鼠忌器,优先保护自己。但也有一部分人总是对世界心怀善意,无论被怎样对待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

一个做了好事反被讹的人,还会做好事的吗?
会做,但会长点心!人性本善,我就被讹过,但是讹人的只是一小部分心术不正的人,大部分都是好人

由于做好事反而被他人诬陷的事例。。能不能多多提供一下啊!近来这种事...
2008年6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20岁的河南小伙张衡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便好心去扶起来。谁知道老人一把抱住他,说是他倒车时撞上的。事发现场很多人证明张衡是冤枉的。2009年8月8日,贵州省都匀市市民彭女士驾车路过夜市摊,因堵车而停车时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太,结果老太一下子冲上去抱住彭...

见义勇为却被别人冤枉成拉偏架碰瓷,对此你怎么看?
一、会让善良的人不敢帮助其实我们在社会当中,见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的时候,都想要帮助,但是真正能够做到帮助别人的没有多少个。见义勇为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被别人冤枉,肯定是只会让善良的人心寒,以后再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也会非常的胆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读《西游记》有感
我心里有点后悔,不过我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样,被人冤枉了还在做好事。 一本世界名著躺在桌子上,静静的散发着书香。 读《西游记》有感12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翻开了《西游记》,窝在被子里继续看起来。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它自问世以来便风靡文坛,广即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

为什么好人做好事反遭诬陷?
1,我们的本性就是善良,因此我们应该坚守善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本性就是善良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做善事,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出手帮助他们。……因此,我们做善事的行为是发自本心的,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何种情况,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善良。2,我们做...

你后悔过做好人的选择吗?
状态很好,我不后悔。做好事被冤枉的时候,吃力不讨好。今日过节不一定要互送礼物,花了心思即可。作为男人来说能够养家糊口下班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妻子温柔贤惠,孩子上进懂事,闲暇之余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玩玩游戏看看小说。如果有钱,你当然也可以旅旅游,这是男人的幸福。作为女人来说,有...

你有过好心办坏事的体验吗?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出于好心帮助过别人,但是后来别人根本不领情,有的人心眼很小,可能会跟人家斤斤计较,或者去跟人家大打出手。这只是个例,并不代表全部。而大多数人只会气呼呼的离开,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是熟人可能心里会想以后绝对不跟这种人来往,并且还...

西安区19346173903: 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尽量简短,100~300字 -
谏发羧甲: 1、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

西安区19346173903: 关于明朝的马士英的具体资料 -
谏发羧甲: 中国明代末年著名能臣.贵州贵阳人.别字瑶草. 被冤枉著名反东林人物,但实际上是和东林复社渊源很深的,倾向东林的中立派人士,“方东林势盛,罗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异者,诟谇随之矣...

西安区19346173903: 名人遇到挫折绕道前行的例子,重点绕道前行 -
谏发羧甲: 1.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

西安区19346173903: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知错就改 那些事件 -
谏发羧甲: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

西安区19346173903: 历史上拥有美德的名人故事 -
谏发羧甲: 1、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

西安区19346173903: 历史上,失败了从新开始,而成功的作出其他事的名人
谏发羧甲:谈迁啊! 他的著作被盗 结果又重新撰写了一部 比以前的还要好 还有法国的卡莱尔 的《法国大革命》 曾经被烧为灰烬

西安区19346173903: 不慕名利的名人事例(100左右)? -
谏发羧甲: 陶渊明.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西安区19346173903: 在“学会善待他人”这个活动中你收集了哪些关于名人善待他人的故事? -
谏发羧甲: ①王安石和苏东坡二人,因为立场不同,而产生了矛盾.后来有嫉恨苏东坡的人抓住他写诗讥讽朝廷和新法的事向宋神宗奏了他一本,宋神宗十分震怒,投...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