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臣纲出处是哪里?

作者&投稿:秋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君为臣纲”意思是国君是臣子的准则。


这个词语的出处是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名教观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强调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认为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西汉武帝时,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纲五常。但“名教”这个词的出现是在魏晋时期,用来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魏晋时期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了论辩。王弼糅老庄思想于儒,认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晋郭象则认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后,名教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名教罪人”。


影响

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孔教三纲是什么意思?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其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是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纲:“三纲”的观念,源自法家,但法家其实也是源自儒家。西汉董仲舒开始,儒家才有了三纲五常的说法。简单说就是:...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指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来的,源于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则是仁、义、礼、智、信,是董仲舒对孔孟学说的概括和进一步阐释,也是传统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三纲五常是谁提出来的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传统封建礼教中的道德规范,由西汉哲学家...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是什么意思?
基本简介三纲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出自《封神演义》三纲:君臣义,即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即夫妻要...

中国传统中伦理中的“三纲”和“五常”分别指什么?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三纲”分别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是指身为大臣要服从君主的命令,君主也要为大臣做好表率,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父为子纲是指子女要对父母孝顺,听父母的教诲,同样身为父母也要为自己的子女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最后...

在古代社会,什么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的提出者是董仲舒。三纲五常最早出现在《春秋繁露》,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三纲、五常源于孔子,继而孟子进一步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三纲五常内容 君为臣纲,君不正...

人说“三纲五常”,是哪“三纲”,哪“五常”啊?
三纲五常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榆林市19370116799: 君为臣纲 - 搜狗百科
佛股复方:[答案] 三纲五常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

榆林市19370116799: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佛股复方:[答案] 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 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三纲皆取于阴阳...

榆林市19370116799: 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什么? -
佛股复方:[答案] 三纲五常 出处:《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矣.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

榆林市19370116799: “三纲五常”出自哪里?有什么含义?
佛股复方: 我们经常说的“三纲五常”其实是由“三纲”和“五常”两个词合成而来.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

榆林市19370116799: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 -
佛股复方:[答案] 首先最早提出三纲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出自出自《韩非子·忠孝》:“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其次儒家对三纲完整的阐述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

榆林市19370116799: 求这句话的出处 -
佛股复方: 从资料上看,应该出自:《韩非子·忠孝》首次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相关思想基础上溯至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

榆林市19370116799: “三纲”“五常”分别是什么? -
佛股复方: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榆林市19370116799: 解释下中国古代“三纲五常”制度
佛股复方: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榆林市19370116799: 三纲五常中的 三纲 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 即 -
佛股复方: “三纲”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后世所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