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包法利夫人的读后感

作者&投稿:禄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年幼时候,是很难喜欢《包法利夫人》的,它不太合乎浪漫的情怀。虽然它具备一切浪漫剧的条件:年轻美丽的女主角,不幸的婚姻,负心情人,毁灭的结局。可事实上,却没有期料中的那种伤情。尤其是在大量阅读各种西方小说的青春时代,《安娜·卡列尼娜》,《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简爱》,《呼啸山庄》,《约翰·克利斯朵夫》,特别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贵族之家》,《前夜》等,从中攫取的多是美丽的委婉的忧伤。青春时代,大都是崇尚感伤主义的。不幸和牺牲罩了幻想的光环,格外照耀着经验和认识都处于空虚的年轻时光。而《包法利夫人》却熄灭了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爱玛的美貌、爱情、忧郁、希望和绝望,甚至于她的死,都是在缺乏同情和赞美的描写中,呈现眼前,更不要说别的了。这一切都不够热情和甜蜜,无法满足自恋的情结。即便是成年,再一次读《包法利夫人》,觉出了它的好,也不是为它醉心。相反,因你比年幼时清醒,于是便冷静了,它原是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的现实。所以,你是,折服,折服写实的残酷。
重读的新近周克希先生的复译本《包法利夫人》,他在序言中,提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说而发明“包法利主义”这个名词,定义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其实,这已经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多情和善感,追究起来,竟只是“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终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却又远不是一个定义那么简单,如同现实一样,“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日常过程,这个过程是因果的骨骼上的血脉、肌肉、丰富敏感的神经,也是决定它不是定义而是小说的全部理由。
还是要引用权威的语录,序言中提到的左拉的话。如左拉这样同是所谓自然主义者,他是能够了解写实的工作性质:“以《包法利夫人》为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的首要特征,便是准确地复制生活,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作品的结构仅在于选择场景以及某种和谐的展开秩序……”“场景”、“和谐的展开秩序”,便是写实的美学要素。那么,“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及遭致灭亡,是经由如何的“场景”与“展开秩序”而实现的呢?
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从爱玛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孕育培养的。那一年,她被父亲送去修道院读书。爱玛在修道院里并没有如通常那样感到压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养料。宗教、教义、宗教仪式,还有修女,为她组织了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气质。修女们对待爱玛非常友爱,忏悔时,神父缠绵的絮语,讲道中引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学们偷带进来互相传看的精美画册,还有那个每月来修道院一星期做针线的老姑娘,唱古老的情歌,讲故事,说新闻,甚至散播小说这种世俗读物。在这里,终因为远离中心而纲纪松懈。于是,修道院便“充满温情”。爱玛的感伤性格在此得到丰厚褊狭的营养,她对生活的想象,即“欢愉,激情,陶醉”的概念,也在此完成。在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蕴含较深又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就显得太平淡了,平淡到她认为是个错误。
她是在与包法利医生结婚之后,尖锐地意识到这个错误。此前,闺阁的生活再是沉闷,到底还说是有出路的,出路就是结婚。居住分散的外省乡间,又不是世家出身,婚姻的机会其实很有限。于是,当包法利这个乡间医生一旦出现,她便将幸福的指望交给了他,而紧接着就感到了失望。包法利这个笨人,实在是有着感人的爱,即便是对他从未爱过的前妻,也含着温情,何况是他深爱的爱玛。“他情不自禁地经常要去抚摸她的梳子、戒指和披巾”;他对她言听计从;为了换个她乐意的环境,不惜放弃他好不容易立足行医的托斯特,迁去永镇;在爱玛死后,还按着她的喜好行事;他终于发现爱玛不忠实的证据,被嫉妒打击得一蹶不振的时候,当他久久望着妻子的情人罗多尔夫,“他仿佛又见着了跟她有关的一样东西”,竟也嫌隙尽释。这样的爱是爱玛没有从书上读过的,因此便是在她想象之外。“而她又没法理解自己不曾身经的事情”,这其实是致命的缺陷,她的世界就是那么狭小,她没有体验的情感于她都是不存在的。由于她对客观的外界缺乏理解,或者说理解的愿望,她才可能一任发展“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走入幻觉的深渊。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医生就是“外省风俗”的最好体现。他比爱玛更早登场,也更晚退场,是为爱玛的剧情演出序幕和尾声。这大约就是左拉所说的,“和谐的展开秩序”,命运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规律渐次进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毕会留下影响。小说的开头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学读书。这是一个老实、呆笨、心底淳厚、少见识但尽职守责的孩子,有多少乡村医生是用这样的坯子做成。他们巡游乡间,会的就那么几手,可却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见怪,因为有上帝召唤做后盾呢!而医生的品格就是见证。像爱玛这样一个乡下地主的女儿,与好名声的包法利医生结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会有更加出奇制胜的机遇了,除非出现神话,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严谨的自然主义向来不制造神话,他们从不企图扭转“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于是他们便也无法扼止爱玛,这一个沉溺于自我幻觉的女人,一厢情愿地制造神话。当然,他们同样无法扼止生活的进程不断地击破她的臆造的神话。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福楼拜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福楼拜的出身对他的写作有巨大的影响:看惯了手术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实——这在他的小说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依靠丰裕的遗产过活,专心于文学创作,他终生过着独身生活。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 .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 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这时莱昂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 在频繁的交谈中,莱昂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这个有夫之妇 可莱昂不敢向爱玛袒露自己的心迹,他怕被爱玛拒绝 最后 选择了逃避,去了巴黎.爱玛在莱昂离开之后才后悔没有挽留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被渐渐冲淡了,另一个男人走了进来.
罗多尔夫第一次见到爱玛就被她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乎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因为他有钱. 罗多尔夫用尽花言巧语是爱玛神昏颠倒,她的虚荣心迅速膨胀起来.一开始爱玛有过犹豫,但在罗多尔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下,她臣服了.爱玛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小说中向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爱玛的独占欲很强,久而久之,罗多尔夫对她产生了厌倦 。当爱玛下定决心抛弃眼下的生活,和罗多尔夫双宿双飞时,他退缩了.罗多尔夫觉得一切都是逢场做戏罢了。他狠心的写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饰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二字,极力地推卸责任。他无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似的走了.爱玛崩溃了,从此一蹶不振.
最终她积债如山 陷入身败名裂的绝境.爱玛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们在这时却像个缩头乌龟似的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时候,世间丑态在爱玛眼前展露无遗.她走投无路了,最后选择了死亡.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 。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臣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年幼时候,是很难喜欢《包法利夫人》的,它不太合乎浪漫的情怀。虽然它具备一切浪漫剧的条件:年轻美丽的女主角,不幸的婚姻,负心情人,毁灭的结局。可事实上,却没有期料中的那种伤情。尤其是在大量阅读各种西方小说的青春时代,《安娜·卡列尼娜》,《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简爱》,《呼啸山庄》,《约翰·克利斯朵夫》,特别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初恋》,《贵族之家》,《前夜》等,从中攫取的多是美丽的委婉的忧伤。青春时代,大都是崇尚感伤主义的。不幸和牺牲罩了幻想的光环,格外照耀着经验和认识都处于空虚的年轻时光。而《包法利夫人》却熄灭了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爱玛的美貌、爱情、忧郁、希望和绝望,甚至于她的死,都是在缺乏同情和赞美的描写中,呈现眼前,更不要说别的了。这一切都不够热情和甜蜜,无法满足自恋的情结。即便是成年,再一次读《包法利夫人》,觉出了它的好,也不是为它醉心。相反,因你比年幼时清醒,于是便冷静了,它原是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的现实。所以,你是,折服,折服写实的残酷。

  重读的新近周克希先生的复译本《包法利夫人》,他在序言中,提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说而发明“包法利主义”这个名词,定义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其实,这已经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多情和善感,追究起来,竟只是“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终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却又远不是一个定义那么简单,如同现实一样,“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日常过程,这个过程是因果的骨骼上的血脉、肌肉、丰富敏感的神经,也是决定它不是定义而是小说的全部理由。

  还是要引用权威的语录,序言中提到的左拉的话。如左拉这样同是所谓自然主义者,他是能够了解写实的工作性质:“以《包法利夫人》为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的首要特征,便是准确地复制生活,排除任何故事性成分。作品的结构仅在于选择场景以及某种和谐的展开秩序……”“场景”、“和谐的展开秩序”,便是写实的美学要素。那么,“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及遭致灭亡,是经由如何的“场景”与“展开秩序”而实现的呢?

  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从爱玛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孕育培养的。那一年,她被父亲送去修道院读书。爱玛在修道院里并没有如通常那样感到压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养料。宗教、教义、宗教仪式,还有修女,为她组织了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气质。修女们对待爱玛非常友爱,忏悔时,神父缠绵的絮语,讲道中引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学们偷带进来互相传看的精美画册,还有那个每月来修道院一星期做针线的老姑娘,唱古老的情歌,讲故事,说新闻,甚至散播小说这种世俗读物。在这里,终因为远离中心而纲纪松懈。于是,修道院便“充满温情”。爱玛的感伤性格在此得到丰厚褊狭的营养,她对生活的想象,即“欢愉,激情,陶醉”的概念,也在此完成。在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蕴含较深又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就显得太平淡了,平淡到她认为是个错误。

  她是在与包法利医生结婚之后,尖锐地意识到这个错误。此前,闺阁的生活再是沉闷,到底还说是有出路的,出路就是结婚。居住分散的外省乡间,又不是世家出身,婚姻的机会其实很有限。于是,当包法利这个乡间医生一旦出现,她便将幸福的指望交给了他,而紧接着就感到了失望。包法利这个笨人,实在是有着感人的爱,即便是对他从未爱过的前妻,也含着温情,何况是他深爱的爱玛。“他情不自禁地经常要去抚摸她的梳子、戒指和披巾”;他对她言听计从;为了换个她乐意的环境,不惜放弃他好不容易立足行医的托斯特,迁去永镇;在爱玛死后,还按着她的喜好行事;他终于发现爱玛不忠实的证据,被嫉妒打击得一蹶不振的时候,当他久久望着妻子的情人罗多尔夫,“他仿佛又见着了跟她有关的一样东西”,竟也嫌隙尽释。这样的爱是爱玛没有从书上读过的,因此便是在她想象之外。“而她又没法理解自己不曾身经的事情”,这其实是致命的缺陷,她的世界就是那么狭小,她没有体验的情感于她都是不存在的。由于她对客观的外界缺乏理解,或者说理解的愿望,她才可能一任发展“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走入幻觉的深渊。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医生就是“外省风俗”的最好体现。他比爱玛更早登场,也更晚退场,是为爱玛的剧情演出序幕和尾声。这大约就是左拉所说的,“和谐的展开秩序”,命运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规律渐次进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毕会留下影响。小说的开头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学读书。这是一个老实、呆笨、心底淳厚、少见识但尽职守责的孩子,有多少乡村医生是用这样的坯子做成。他们巡游乡间,会的就那么几手,可却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见怪,因为有上帝召唤做后盾呢!而医生的品格就是见证。像爱玛这样一个乡下地主的女儿,与好名声的包法利医生结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会有更加出奇制胜的机遇了,除非出现神话,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严谨的自然主义向来不制造神话,他们从不企图扭转“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于是他们便也无法扼止爱玛,这一个沉溺于自我幻觉的女人,一厢情愿地制造神话。当然,他们同样无法扼止生活的进程不断地击破她的臆造的神话。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包法利夫人很早以前就闻其大名,电影也看过,最近手机上又对原著进行了仔细地阅读,虽然手机版本没有注释,但是拜读过〈人间喜剧〉,因此对七月王朝的风俗多少也知道点皮毛。大革命并没使妇女地位提高,那个时候姑娘没陪嫁就很难嫁到如意郎君,说起来跟现代的中国男子一样,没房子你就休想结婚。

这也就是艾玛一样的待嫁姑娘的悲剧所在吧!纵观全书,艾玛还是比较幸福的女子,跟她婆婆、女儿以及丈夫的前妻一比你就会持像我一样的观点。

〈人间喜剧〉中很多部作品中都有提到〈保尔与维吉妮〉这部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据说此书一经出版,轰动一时,成为畅销书之一,妇女们看着此书泪流满面啊!有点〈梁祝〉的感觉,一个死了,一个殉情。

艾玛既然长在那个〈保尔与维吉妮〉还是畅销书的年代,难免不受其影响,推崇所谓的摒弃金钱,爱情至上的纯爱。所不幸的是〈拿破仑法典〉下的法国已经走上高速发展的物质创造上,阻碍资产阶级赚钱的贵族被打趴了,七月王朝更是资产阶级当家做主人的时代,王国的基石——国民自卫军中的军官、士兵都是有大大小小的资产阶级组成。看着〈贝姨〉开场时那位穿着蓝色制服,踏着比前任更加自信的步伐的克勒韦尔时,你就能体会商人地位的提升。金钱的作用被极大的放大,因此才有金钱至上论诞生,并且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人人爱钱、理钱,活在当下,只有少数的少女还活在浪漫主义的幻象之中,韦萝妮克、艾玛就是其中典型,两人最后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后面的境遇不同。或者说是作者的艺术审美不同。

韦萝妮克是巴尔扎克在〈乡村教士〉中塑造的一位浪漫主义少女,是巴尔扎克推崇的资产阶级淑女典型。父母由于大革命这个历史机遇发了大财(靠拆毁城堡、教堂出售),和很多爆发户父母一样,自己大字不识一筐,吃尽人世苦头,发财后希望精心培养下一代,当然葛朗台例外。于是韦萝妮克就被教养成了一位标准的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小姐或者说是淑女。也是少女时期偶然发现了〈保尔与维吉妮〉,从此迷上了浪漫主义文学,少女时代也像艾玛一样疯狂,自叹出身低微,将来肯定是在废品站中找如意郎君了,于是写小说自娱,甚至把流经城中一条大河的一座河心岛想象成“法兰西岛”,从窗口眺望街上期待“保尔”出现。

与艾玛不同的是她家是真有钱,当她自己自怨自艾时,她早就被周边的资产阶级盯上了,一些小商人子弟都想去提亲,当然都是吃闭门羹,因为父母早就中意一位身价六十万法郎的银行家,于是她成了银行家太太。也像艾玛一样寂寞空虚,幸福感全无,因为她丈夫跟“保尔”的差距是南北两极啊!初始始时还有一丝浪漫、一点柔情,丈夫终究只是把她当成一笔七十五万法郎的财产,到手后自然是拿着钱去实现更为宏大的赚钱计划中。于是自然而然制陶工人塔士隆成了她的情夫,因为他有“保尔”的一切特征。

到此为止韦萝妮克与艾玛的轨迹何其相似。但是因为金钱多少的缘故,实际地位相差好大,艾玛在永镇跟一些小资产阶级打成一片,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因此文艺青年莱昂的出现马上成为她的挚爱。而韦萝妮克的沙龙之中却由真正的有才华的子爵相伴,信奉伏尔泰的老银行家作陪,德高望重的主教来访,因此她的淑女范真正的派上了用场,并发扬光大。因为后来你会发现,艾玛还只是停留在浪漫小说、骑士小说的范畴,而韦萝妮克不但依然坚守这份人间稀少的纯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形而上学也有很深的造诣,成为一个巴尔扎克心目中的完美资产阶级女性。

接下去两人开始南辕北辙,艾玛像一匹驽马在熊熊欲火中燃烧殆尽,造成一地鸡毛。而韦萝妮克在与塔士隆的私通中则完全走向了另一条道路。私情在小说根本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一场凶杀案逐渐把读者的眼球引向宗教对塔士隆的影响,最终一言不发的塔士隆把藏在“法兰西岛”上的金币说了出来。塔士隆逮捕后受尽折磨始至死没有透露情妇是谁?还让妹妹毁灭证据。应该说一定程度尽了“保尔”的义务,而韦萝妮克从此悔恨而倒向宗教环抱,因为她没有履行“维吉妮”的义务,于是她另辟蹊径扶养他们的儿子,靠着嫁资买下了包含塔士隆家乡的大量土地,成了造福乡下的大地主。并坚持穿鬃毛苦行衣而提前离开了人世。嘱咐人们把她跟塔士隆埋在一起。个人认为“保尔”可能希望韦萝妮克跟她私奔时有更好的物质享受,于是蓄谋已久早以觊觎一个老财迷的藏金。可能私奔对韦萝妮克来说顾及太多,因此得不到满意答复的塔士隆欲火、妒火、怒火交织,杀死了老财迷以及他的女仆取得了价值十万的金币准备去往美国,结果百密一疏被司法机关逮捕。

巴尔扎克难得的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以韦萝妮克为圆心的一圈造福者。蒙泰涅克一个巴尔扎克虚构的蛮荒之地,野蛮而荒野,但是博纳神甫到来后一切都有所改观。仅凭神甫与教民同甘共苦就能改观野蛮民风这纯属无稽之谈,就像〈悲惨世界〉中那位送给主角一堆银器的神甫一样荒谬绝伦。如主角一样的流浪汉多如牛毛,神甫你有多如牛毛的银器吗?作品后半部完全成了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田。在宗教、科学、金钱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一个完美的庄园——“蒙泰涅克乐园”。那里人人有工作,人人有积蓄,人人有德性,这无非就是复制的开明君主制,这个伊甸园的和谐完全依靠这群核心个人品学兼优支撑的。假如格兰斯兰二世、三世、……其中一个是路易十五、拿破仑一世这样的人,这个“蒙泰涅克乐园”就会慢慢塌陷或瞬间倒塌。这也是为什么巴尔扎克被认为是一个拾人牙慧的小保王党成员,这种过时的政体涂抹上圣西门的糖衣就拿出来吹嘘,却鄙视更加先进的立宪制与共和制,难怪时至今日还没被送进连大仲马都已进入的“先贤祠”。结尾处韦萝妮克用巴尔扎克的方式完成了“维吉妮”的义务,当“蒙泰涅克乐园”欣欣向荣时,她也改跟去世多年的“保尔”团聚了。这实际上造成了对〈保尔与维吉妮〉的一种借壳上市,是巴尔扎克对摒弃金钱,爱情至上的一种肯定。这就和福楼拜南辕北辙了,福楼拜通过杀死艾玛宣告对〈保尔与维吉妮〉所代表的浪漫主义进行决裂式的批判,就像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批判一样。

父亲对韦萝妮克相当好,但是长期的生活经验告诉他金钱是幸福的保障,于是找到了一个类己的利摩日的葛朗台——最有钱的银行家当女婿,当然比葛朗台还是要好一些的,没有想过〈保尔与维吉妮〉给女儿的影响,一个不会坚持对女儿柔情蜜意,经常送花的女婿会使女儿痛苦不堪这些事上来。因为他自己对老婆可从没送过鲜花,柔情蜜意过。这位百万新娘最后零用钱只有一百法郎,一生不幸是他已逝世的父亲所没能想到的。对于当时的妇女来说一生幸福就靠父亲、丈夫、儿子,或许还有情人,但靠情人处获得幸福代价一般都会相当高,因为不受法律、宗教、舆论保护。

作为作家都有通过自己的笔触来安排情节的权力,比如,韦萝妮克、艾玛就是如此。当韦萝妮克要成为“蒙泰涅克乐园”的创造者,她丈夫就成了障碍,如果早死就是另一个故事,晚死又是一个故事。所以一场惨痛的投资让他适时地领了盒饭,当然福楼拜为了让艾玛成为包法利夫人,也让前包法利夫人以一场婚姻欺诈被揭露而吐了一口血后也领了盒饭。但是〈包法利夫人〉之所以大获成功是因为福楼拜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以及精心打磨的完成度。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医生就是“外省风俗”的最好体现。他比爱玛更早登场,也更晚退场,是为爱玛的剧情演出序幕和尾声。这大约就是左拉所说的,“和谐的展开秩序”,命运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规律渐次进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毕会留下影响。小说的开头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学读书。这是一个老实、呆笨、心底淳厚、少见识但尽职守责的孩子,有多少乡村医生是用这样的坯子做成。他们巡游乡间,会的就那么几手,可却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见怪,因为有上帝召唤做后盾呢!而医生的品格就是见证。像爱玛这样一个乡下地主的女儿,与好名声的包法利医生结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会有更加出奇制胜的机遇了,除非出现神话,比如辛德瑞拉的故事。而性格严谨的自然主义向来不制造神话,他们从不企图扭转“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于是他们便也无法扼止爱玛,这一个沉溺于自我幻觉的女人,一厢情愿地制造神话。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重读的周克希先生的复译本《包法利夫人》,他在序言中,提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说而发明“包法利主义”这个名词,定义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其实,这已经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多情和善感,追究起来,竟只是“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终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700字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700字(一) 在一个不显眼的日子,当我无意间翻到《包法利夫人》这个书名时,不禁怦然心动,似乎,心中某条隐秘的河流被牵引而出。这是讲述了一个平庸的人的一段平淡无奇的生活,但却可以把这段生活写成一两个人作为主角的浪漫主义故事,化腐朽为神奇。 包法利夫人艾玛,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为追求爱情...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000字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讥讽性的小说,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书中的女主人公艾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艾玛迷上了看小说,其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包法利夫人的致命错误,在于她不懂得豪华淫逸的生活和浪漫传奇的爱情,需要物质财富做基础。而她的家庭环境,无论是她父亲还是她丈夫的家境,都不具备这种物质条件,而她偏偏要去追求那种不可能属于她的生活,读后感《读《包法利夫人》有感作文500字》。在她寻求爱情和幸福,却沦为别人的玩物过程中,她不知不觉地将丈夫的...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
今天,又读完了1992年9月版的法国作家福楼拜著,许渊冲教授译的小说《包法利夫人》。我记住了这样一些人:包法利夫人(艾玛),包法利先生(夏尔),布匹商人勒和,药剂师奥默先生,包法利夫人的两个情人(罗多夫,莱昂),瞎子,荣镇的人。这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同时不也是无数社会...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800字大学生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她最终在...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我曾读过很多书,其中《包法利夫人》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查尔斯的父母让他退了学,并叫他学医。随后,查尔斯在多特成为了一名医生,娶了一个名叫迪耶普的有钱的寡妇。因为迪耶普是一个丑陋的老女人,她一直试图控制家庭的一切。她总是抱怨她的一切,问查尔斯要一个剂量的...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600字
理想(文学、阅读)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包法利夫人》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比《堂吉诃德》更进一步。总体来说,我的阅读体验认为,《包法利夫人》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它往往还现出现代主义的端倪。福楼拜呈现出来的世界让人绝望,生活是庸常的,似乎一切都是命运所致,而爱玛的悲剧在于...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是本讲述一个生活放荡的女人背叛爱情、背叛婚姻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没有多么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所以阅读或分析这本小说,我更愿意从书本的语言背后去体会它的内涵。正像英美新批评所提倡使用的分析方法:close—reading(细读),运用文本语言作为最有力的依据,将分析批评落在实处。 夏尔·包法...

包法利夫人经典语录读后感
爱玛的人生中,最爱她的男人,除了她爹,就是夏尔了。但爱玛却不懂得珍惜这个在生活中处处包容她、满足她、爱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伤着夏尔的心。爱玛先后爱上了莱昂和罗多尔夫,过程都很甜蜜浪漫,但他们对爱玛都是始乱终弃,没有一个愿意给爱玛一个家。爱玛只顾着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却始终看不见...

郑州市13867699266: 《包法利夫人》感受 -
父启锐林: 最初听说《包法利夫人》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那时我们上历史课,老师讲到外国名著时曾特意提到了她,当然也就不会漏掉她的原创者法国著名作家格斯塔夫·福楼拜,在此我也就不对作者做过多的评价了.那时因为种种原因,我并没有捧起...

郑州市13867699266: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
父启锐林: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枯燥无味的描述,一成不变的环境人物,即使不时有生动的叙述,也看不下去了,《包法利夫人》读后感.浪漫主义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从古至今,无论那个时代都适用,读后感《《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郑州市13867699266: 跪求《包法利夫人》简介和读后感(100字左右) -
父启锐林: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

郑州市13867699266: 求一篇名著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
父启锐林: 包法利夫人:作者:(法)福楼拜.类型:伦理.本文作者:愿咸与恒. 也许,在法国人的心中,爱玛·包法利的名字,就和中国的潘金莲差不多吧. 爱玛长得还算好看,一直幻想着有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现实却是,她不得不嫁给一个...

郑州市13867699266: 包法利夫人 书评 -
父启锐林: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

郑州市13867699266: 翻译包法利夫人英文读后感,不要用翻译工具翻译,要人工的,高分送出! -
父启锐林: 刚看了关于《包法利夫人》的影评,觉得很是值得太多女人反思.Having read the film review of Madame Bovary,I found many things worthwhile for most women to contemplate.“一个女人,生得美,闲适地生活在小城,有一个小人物的丈夫,因...

郑州市13867699266: 谁有包法利夫人的读书笔记??一些段摘抄就行了,外加点评点~谢谢了!!
父启锐林: 在酒吧碰到罗.罗很紧张,也很内疚,在他心里,从没有爱过那个叫爱玛的女人,却精心地破坏了一个男人本该宁静的幸福. 令他意外,包法利什么也没做,只是说了句:这都是命——罗觉得这多么好笑. 小白尔特跑到长椅旁,叫着:爸爸,...

郑州市13867699266: 结合作品《包法利夫人》谈谈我的幸福观 -
父启锐林: (选自偶自己的一篇作文,初1写的,将就将就) 看完这本小说,我是悲伤的,她,包法利夫人,一个爱幻想,梦浪漫,寻刺激的平凡女人,懵懂着她的幸福生活.可是她生在了那个不该梦的时代,社会的堕落与无知造成了她的堕落与无知,残...

郑州市13867699266: 求一篇《项链》读后感 至少700字~ -
父启锐林: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项链》的情节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它的情节艺术也是脍炙人口的.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前一个矛盾的解...

郑州市13867699266: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包法利夫人》的400字读后感 -
父启锐林: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