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的出处

作者&投稿:恭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刘向编撰的《说苑·杂言》,此外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卷四中也有收录,原文如下: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白话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商(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赐(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
曾子问:“为什么呢?”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扩展资料:

【词语释义】
肆:店铺。
鲍鱼:即渍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
芝兰之室: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比喻良好的环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鲍鱼之肆,百度百科-说苑·杂言

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全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是: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原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拓展资料

一、出处简介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为十卷,共四十四篇。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二、解释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有红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三、成语:芝兰之室



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
全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拓展资料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

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 不是。

  • 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全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译文:

  •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



意思是: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出处:春秋 佚名 《孔子家语·六本》

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藏朱砂的地方就有红色,有油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扩展资料

原文: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译文:

孔子说:商人喜欢和说自己好话的人相处,身在高位的人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如果不了解儿子就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这个人就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这个君主就看看他的臣下,不了解这里的土地就看看在这土地上生长的草木。

所以说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即与之化矣。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
3、原文如下: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

芝兰之室的译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翻译: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时间长了闻不到香味,说明已与香气融合一起了。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翻译: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如同进入鱼铺子,时间长了闻不到臭味,这是同化了。丹之所藏者赤...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

请问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是哪里出处?
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全文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解释: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
【答案】:A、B、C 本题考查的是对感觉适应的理解。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提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意思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意识是: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它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出处:《孔子家语·六本》。《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汉族儒家类著作。原书二十七卷,今本...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属于什么现象原文
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保护性抑制,以免神经细胞进一步耗损。这些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都是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人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出自《孔子家语·六本》。意思是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意思
这一小句的译文是: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这句话的整句是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译文: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这句古诗的翻译
这句古诗的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什么意思
语句出自《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鲍鱼之肆:卖鲍鱼的市场、商店。善人:道德高尚的人。恶人:道德低劣的人。兰芷:兰草与白芷,都是香草。鲍鱼:渍鱼,有腥臭。与:和。室:房间。肆:市场、...

广宗县15660862004: 古语云:“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
童采感冒:[答案] 全句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如下: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

广宗县15660862004: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是什么意思 -
童采感冒:[答案] 全句出自西汉刘向的《后汉书》:“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意思如下: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

广宗县15660862004: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童采感冒:[答案] 语出《后汉书》刘向,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

广宗县15660862004: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童采感冒:[答案] 古语所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中国有一句古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

广宗县15660862004: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帮忙加标点,解释善、其、矣.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
童采感冒:[答案]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与君子交朋友,便能濡染其善习;与恶人交朋友,便会受之不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而堕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广宗县15660862004: 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中“鲍鱼之肆”是什么意思? -
童采感冒:[答案] 鲍鱼:即渍鱼,有腥臭.鲍鱼之肆:卖渍鱼的店铺,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指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

广宗县15660862004: 文言文翻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 -
童采感冒:[答案]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 居:交往,结交 . 芝兰:香草. 化:同化,与……趋向一致的...

广宗县15660862004: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
童采感冒:[答案] 你是在问科学原理,而不是哲学吧... 简单地说吧,生理学上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嗅觉疲劳”. 原理如下:嗅觉细胞把气味信息传递给大脑,如果人长时间处于相同环境,原气味又没有显著的浓度变化,大脑嗅觉中枢就会暂时屏蔽这一相同气味信号,...

广宗县15660862004: 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 -
童采感冒:[答案] 同有品德的人相处久了,就像进入了散发着芬芳馥郁之气的兰花房间一样,虽然呆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其实是已经和它合为一体了. 和品德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呆久了就闻不到臭味了,其实也是已经和它合为一体了. 注意鲍鱼之...

广宗县15660862004: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 _ - .(判断对错) -
童采感冒:[答案] 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 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