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作者&投稿:字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②提刑按察使司③奴儿干~

B

B 三司分权,从而让地方逐渐失去了与中央对抗的力量,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与巩固。排除3,奴儿干都司 是明朝在东北的管辖机构,满州即归此管

明朝“三司”指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总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总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总机构,分掌军事、地方行政和司法三方面事务。

明初废除元代行中书省,设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参政等若干人,分掌县、州、府各级行政事务和财政,隶属吏部和户部。

提刑按察使司设按察使一人、副使、佥事等若干人,职掌司法和监察官民、提举兴革等事,官员笞杖以下的处罚由它执行处理,徒、流以上的处罚则由它报三法司处理,隶属都察院和刑部。

都指挥使司设指挥使等官,简称都司,一个都司统辖若干卫所,全国共17个都司,负责所辖军户的控制和生活安排,隶属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根据皇帝的命令接受都督府的征调和兵部指挥。

三使司的建立是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它们互相依靠,又互相牵制,便于专制政令的施行。

扩展资料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

(1)行政方面

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

(2)军事方面

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影响:使兵部、都督府和卫所总兵将官都不能专军权,军权集中在皇帝手里。

(3)监察方面

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

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明朝还有一种叫“廷杖”的刑罚,即皇帝在殿廷杖责官员。

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

(4)文化方面

明代学校用以培育人才,秒举用以登进人才。学校在中央称为国子监,又名国学、太学,在地方上的为府、州、县学。在科举考试方面,考试分为两级,低一级的是乡试,高一级的是会试和殿试。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

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集权制度



明朝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查使司,督指挥使司主要是加强皇权!都指挥使司为明代地区军事总机构,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长官之中有一人统司事,称掌印,简称都司,位次在布、按两司之上。《明史•职官志五》说:“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卫指挥使司设官与京卫同。外卫皆统于都司及行都司。卫以下为千户所,千户所又辖百户所。千户所有正千户1人(正五品),副千户2人(从五品),镇抚2人(从六品)。其属吏目1人。千户所辖百户所10个,共有百户10人(正六品),总旗20人,小旗100人。刑狱则归镇抚掌管。凡卫所皆隶于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自卫所以下,其官兵多世袭,这是明代特殊制度之一。 都督府的都督名称后来变为空头的官阶,而统兵之官则须别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等名目。《明史•职官志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凡总兵、副总兵一职均须有公、侯、伯、都督爵衔者充任。其总兵挂印称将军者,云南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其在蓟镇、贵州、湖广、四川及儹运淮安者,不得称将军挂印。宣德间,又设山西、陕西二总兵。嘉靖间,分设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改设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又添设浙江总兵。万历间,又在临洮、山海增设总兵。至明代末年,总兵官增置繁多,不可胜记。总兵在明代本为无品级之差委,至清代则为正二品的正规武职。 此外,还有军民府、土州、土县,其官员设置,与府、州、县制相同。 据何先生介绍,掌管天津卫的最高官员就是天津卫指挥使,一位正三品的军事长官。何教授说,明朝中央机构在初期设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但这些基本上属于荣誉称号而非实授。处理具体政务的是中央设立的中书省,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到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六部,由六部尚书(相当于各部的部长)直接对皇帝负责分理国家诸事。此外还设有具备司法功能的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纪检部门的都察院等一些职能部门。 在地方上,明朝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可谓是三司权责分明。

提刑按察使司,执掌司法
都指挥使司,执掌地方军权
还有一个应该就是执掌行政权的机构,现在想起来了,叫做承宣布政使司

◆ 明朝三司 ---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查使司 督指挥使司

◆ 详情参见 ---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76670.htm

明代各省设:1.都司(都指挥司)
2.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
3.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
分主1.军事2.民政3.司法,合称三司。


各朝加强王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汉唐宋元明清)
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唐朝:完善并推广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宋朝:把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收归国有,重文轻武。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建立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实行八股取士。大型文字狱清朝:除了继承明朝的中央集权措施外...

赵匡胤快速实现统一,终结乱世的背后,留下了什么隐患?
北宋王朝是由宋太祖赵匡建立的,赵匡胤继承了周世宗柴荣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当时国内南方有吴越、南平、南汉、后蜀和南唐五个政权北方除了北汉政权外,还面临辽国的威胁。赵匡胤从禁军将领到当上皇帝的后,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建立北宋之后,加强中央集权是他面临的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要实现集权,必须通过法律这条途径。而...

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政策?试分析这些政 ...
3、文化方面:书同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同战国时代的各国官制相比,秦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加强自己的统治,中央集权的确立也有助于全国统一局面的形成,但是秦汉的职官制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作为朝廷高级官员的九卿中,既有负责军国大政的职官,也有只管...

汉唐宋元明清几朝在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皇权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
⑤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议,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⑥...

从汉唐到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也是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展相适应的。唐代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僚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

汉朝建立后,分封制有很多缺点,为啥没有彻底废黜分封制?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既没有完全采用周朝的分封制,也没有全盘采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采用了两者并存的“郡国制”,在中央直属的领地之内,全面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其他地方,则依旧采用周朝时期的分封制。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原因一:中央集权制...

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的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高度发展。 (1)行政方面,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在地方,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

九品中正制隋朝被废除.为什么以后朝代官位还以九品分呢
所谓品”,就是综合士人德才、门第所评定的等级,共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二品至三品为上品;一品为虚设,无人能达到;四品至五品为中品;六至九品为下品共三类。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列举历朝历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注:需要从经济、文化、军事和...
5.北宋加强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采取“杯酒释兵权”等举措,收回朝中大将和节度使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议,但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使北宋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导致了后来严重...

秉公执法形容什么历史人物
【断案经历】 汉武帝后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制定了极其严酷的法令,同时建立了察举制度,并任酷吏,以严刑法。昭帝继位后,朝中严格遵循武帝时期的法律制度,以严刑峻法来控制各级官员。于是一些世俗官吏为迎合皇上旨意,就以在执法上能尽量采用严刑酷法作为一种有才能的表现,以能吹毛求疵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 反观黄霸...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①承宣布政使司 ②提刑按察使司 ③奴儿干都司 ④都指挥使司 -
祗柔常克:[选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三司”指( ). -
祗柔常克:[选项] A. 承宣布政使司 B. 提刑按察使司 C. 奴儿干都司 D. 都指挥使司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
祗柔常克:[答案] 明代各省设:1.都司(都指挥司) 2.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 3.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 分主1.军事2.民政3.司法,合称三司.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的三司分权是那三司 -
祗柔常克:[答案] 承宣布政使司,和提邢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户县15765232053: 什么是三司分权 -
祗柔常克:[答案]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 ②提刑按察使司 ③都指挥使司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三司”指( ). -
祗柔常克: A、B、D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
祗柔常克: 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①承宣布政使司 ②提刑按察使司 ③都指挥使司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 ②设置宣政院 ③建立厂卫制度 ④设立内阁. -
祗柔常克:[选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户县15765232053: 明朝强化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
祗柔常克: 1、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最高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2、八股取士.3、在地方设三司.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各地设立三司,分掌地方的行政(布政司)、司法(按察司)、军政(都司),三司直接隶属中央.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5、中央设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中军都督府)都直接归皇帝管,以分散兵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