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投稿:那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基于中国的传统农业,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呢?~

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在农艺和产量上,中国传统农业曾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以种植粮食为中心,多种经营,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主导形式。在这样的农区之外,又有游牧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牧区,两者互相依存,在不同时期,又互有消长。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是不平衡的。精耕细作的农业区虽然不断扩大,但也有些地区粗放经营,甚至还保留有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残余。以精耕细作农艺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线索,中国传统农业大体经历了下述阶段:①夏、商、西周、春秋是由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形态过渡的时期,主要特点是与青铜工具、耒耜、耦耕、相联系的沟洫农业;②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农艺的成型期,主要特点是以耕、耙、耱为中心的旱地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③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农艺扩展时期,主要特点是以耕、耙、耖为中心的水田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④明、清是精耕细作农艺的持续发展时期,主要特点是应付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致力于增加复种指数和扩大耕地,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
战国以来,形成了大体以长城为界的农业民族区与游牧民族区。牧区中也有若干营农的土著族,但具有单一倾向的游牧经济占主导地位。牧区种植基础薄弱,对农区在经济上存在着某种依赖性,需要从农区输进部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农区也需要牧区供应部分牲畜和畜产品。两大经济区通过官方的和民间的、合法的和非法的互市实行经济联系,当它受到障碍时就往往发生战争。这种与民族关系纠结在一起的特殊的生产结构对中国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影响很大。
广大农区以粮食为主,多种经营。一种方式是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专业经营。战国秦汉有一批人分别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畜牧、养鱼、木材、果树、经济林木或经济作物生产。这种情况后来也有,但规模较小。另一种方式是在同一经济单位内实行多种经营。如每个农家既种粮,又养畜,并视不同条件各有侧重地栽桑养蚕,种植麻、棉、蔬、果、油料,樵采捕捞以至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其产品主要供自身消费,部分投入市场。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的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有所发展。如明、清时期太湖地区人口密集,城镇发达,适应城乡对农产品的需要,创造了一种把粮食(稻、麦等)、蚕桑、鱼菱、猪羊等水陆生产密切联系起来的网络,使各个环节中的废物──茎叶、猪羊粪、蚕矢、河泥等都参加到有机物质的再循环中去。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是把粮、桑、果、蔗、鱼等生产结合起来。此类生产结构能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有持久的生命力。但由于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的狭隘性和盲目性,难以在更大规模上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未能在生产结构的总体上建立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关系。

B

1、积极:农民生活相对比较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2、消极:较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发展。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扩展资料

精耕细作历史发展

1、春秋至秦汉

特征:精耕细作开始

表现:

①春秋时期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②汉代赵过推行代田法,能防风抗旱;出现区田法,强化精耕细作技术。

③汉代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反映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全过程的规律。

④汉代发明了耧车。

⑤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有些地方实行休耕制,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

特征: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表现:

①北魏《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②江南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有较大进步。

3、隋唐

特征: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表现:

①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②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4、宋元

特征: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表现:

①北方旱地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②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经济中心南移。

③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

5、明清

特征: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表现:

①北方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一年两熟制。

②大量农作物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③由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

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⑤出现《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农学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耕细作



1、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精耕细作技术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铁农具的普及和牛耕的推广引起生产力的飞跃,犂、耙、耱、耧车、石转磨、翻车、扬车等新式农具纷纷出现,黄河流域获得全面开发,大型农田灌溉工程相继兴建。

施肥改土受到了重视。传统的品种选育技术臻于成熟。农业生物技术也有较大发展。中国传统历法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形成,传统指时体系趋于完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林业、畜牧、蚕桑、渔业等均获得全方位发展。

在分裂时期的魏晋南北朝,北中国农业生产由于长期战乱受到破坏,南方的开发却由于中原人口的大量南移进入新的阶段,精耕细作传统没有中断,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在特殊条件下加速进行。作为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等杰出农学著作。

2、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曲辕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犂臻于完善,水田耕作农具、灌溉农具等均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南方小型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梯田、架田、涂田等新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发展起来。

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小麦也超过粟而跃居次席,棉花传人长江流域。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也有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也得到了总结,王桢《农书》、《农桑辑要》是其代表作。

3、明清是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适应人口激增、耕地吃紧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耕地面积有了较大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的破坏,加剧了水旱灾害。本时期江南地区的稻麦两熟制巳占主导地位,双季稻的栽培由华南扩展到华中,南方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三季稻栽培。

这一时期,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很多,大型综合性农书以《农政全书》、《授时通考》为代表。

1积极:农民生活相对比较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2消极:较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发展;受自然灾害战乱人口激增苛政土地兼并的影响,脆弱性;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落后性

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


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对中国的影响
1、积极:农民生活相对比较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2、消极:较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发展。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表现方面简述...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表现在不断改造生产工具,出现耦犁,犁壁,曲辕犁等工具。2、垄作法,代田法等恢复土地肥力的生产方法,出现铁农具和牛耕,使生产力大发展。3、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为了自用,少量作物投放市场 4、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

古代精耕细作出现于什么时期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⒈春秋至秦汉 特征:精耕细作开始 ⒉魏晋南北朝 特征: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

传统农业有哪些弊端
1、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2、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受自然天气影响非常大,“靠天吃饭”是最好的诠释。3、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三、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
3、影响因素不同 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

精耕细作结束时间
精耕细作还没完全结束。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

精耕细作的表现
精耕细作传统发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孕育于春秋,而奠定于战国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都很幼稚,谈不上精耕细作。到了能够创造剩余产品,逐渐形成奴隶社会时,农业技术比以前有了进步,但是还很粗放,而且奴隶在奴隶主的鞭挞下从事农业生产,不会有生产积极性,也不可能产生精耕细作。 现在史...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 传统农业的优点和缺点
(1)传统农业的农业部门结构单一,特点是精耕细作,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工具为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够规模化机械化的去经营发展。(2)传统农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受自然天气影响非常大,如果碰到自然灾害,就会对产量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入不敷出。(3)传...

什么是精耕细作?
什么是精耕细作?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2)的定义:"用以概括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在耕作栽培方面的优良传统,如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三宜耕作、耕薅结合,加强管理等"。由此可见,如果把精耕细作单纯的理解为"压磨耕翻……"那就错了。精耕细作的内容丰富,...

概括我国远古农耕文明呈现的特征
一. 原始农业时期; 二. 沟洫农业时期(虞、夏、商、西周、春秋),也是从原始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过渡时期; 三. 精耕细作农业成型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主要特点是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 四. 精耕细作农业扩充套件时期(隋、唐、宋、辽、金、元),主要特点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 五...

临汾市15737438105: 古代农业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穆纯复明: 你懒的够可以啊! ~!!!!你上学干嘛的? 资料给你 你自己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产业,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中国...

临汾市15737438105: 传承的传统农业技术有何重要意义?
穆纯复明: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先民们在不断完善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 同时,还发明、创造并运用了许多合理有效的技术,包括作物品 种穗选技术、作物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植物嫁接技术、畜禽的杂交利用技术、鱼类分层混养技术等.这些代代相传并不断完善的 传统农业技术显现了古代先民们的创造力,也铸成了中华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的灿烂与辉煌.

临汾市15737438105: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穆纯复明: 长期的土地精耕细作会使土地的肥力下降,土地肥力下降即使是精耕细作产量也不会高,所以人们就会去开荒,开荒就会烧山毁林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山洪,水土流失之类.生态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生活.形成恶性循环. 启示:要应地置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改进生产农业技术.注意环境保护

临汾市15737438105: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中,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
穆纯复明:[答案] 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和主要的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产生影响有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由此更形成了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也已经成为一个特点...

临汾市15737438105: 为什么说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
穆纯复明: 古代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往往严重,而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封建国家的根本,稳定,要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派,自耕农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获得更多的收成,以完成自身的生存和国家的赋税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了.所以产生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特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收获,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长期具有的现像,所以这也是古代农业生产极为重要的特点...

临汾市15737438105: 如何评价中国小农经济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影响 -
穆纯复明: 小农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很长时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于整个经济有重要贡献, 但经济史的研究对小农经济大都持有很深的误解与不正确的评价.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认为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封建地主制度, 小农为数甚少,无足轻重,后来, 慢慢有人承认小农确是占有很大比重,但却只产生了负面作用. 他们认为小农缺乏稳定性,在态度上保守落后, 所以小农是中国经济停滞落后的主要因素. 这些看法与评价即不能全面,也不管观,应重加检讨. (共4页)

临汾市15737438105: 古代精耕细作出现于什么时期 -
穆纯复明: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⒈春秋至秦汉 特征:精耕细作开始 ⒉魏晋南北朝 特征: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⒊隋唐 特征: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⒋宋元 特征: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⒌明清 特征: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临汾市15737438105: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
穆纯复明: 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特征及原因: 特征: 1、黄河流域: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2、长江流域:以水田稻生...

临汾市15737438105: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及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
穆纯复明: 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自给自足,具有分散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