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哪一套路是最古老的?

作者&投稿:从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极拳有哪几种?最古老的是哪个?~

太极的种类基本上就这三种,但是门派有很多。据统计,现存的门派有26种之多。太极武功里最厉害、流传最广的要算拳法了。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创编有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四十二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太极剑等。现将五派太极拳按起源先后简介如下:

一、陈氏太极拳:

主要为河南陈家沟陈长兴传授的,其中以陈发科最为有名。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杨氏太极拳:

杨露禅学拳于杨长兴,后去北京授拳,并传其子杨健候,杨健候传杨澄甫,后经杨澄甫广为推广。其特点是匀缓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极拳:

武禹囊先学于杨露禅,先学于河南赵堡陈青萍,并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阳盐店得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囊深研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动作灵活,步法轻捷。

四.孙氏太极拳:

刨子孙禄堂,其拳得自郝为真,加以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开合鼓荡,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五.吴氏太极拳:

吴鉴泉学于其父吴全佑(系杨露禅之徒),后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柔合紧凑,大小适中。

另外太极拳按架式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大架式:

陈氏、杨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采用大架式。大架式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兼而有之。

二.中架式:

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架大小适中,长于柔化。

三.小架式:

以孙氏太极拳为代表,架式小巧紧凑,步活身灵。
哈 你算是问对人了啊 我是练武术的 国家二级运动员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各种拳法都有其内在的优美之处。而电影当中往往为了迎合观众的胃口,动作往往都比较花哨和华丽。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1.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图1)。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 (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 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 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 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习太极拳,壮年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并由其子修订为中架子,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图2)。杨氏祖孙 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1928年后,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 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是技击作用。

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图3)。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4.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图4)。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习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佳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5.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学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图5)。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上述 5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 5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拳发展很快,打太极拳的人遍及全国。当前,仅北京市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出版了上百万册的太极拳书籍、挂图。太极拳在国外,也受到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太极拳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 目前,很多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在进行研究。通过从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它是技击术和《孙子兵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太极拳特别是杨氏太极拳,拳势简单、易学易练,正在以其独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爱。

起源及分支

太极拳 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成常阳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 ,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南北走向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武术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均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都分阴阳(即虚、实、柔、刚、静、动等),形成了太极拳械的雏形,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形成陈氏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受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福魁(露禅)为徒。杨福魁艺成回乡后,教拳于北京,因教拳需要,将师传老假太极拳中的高难度动作逐步舍弃,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成为目前流行的杨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跟杨福魁之子杨班候学的杨氏小架太极拳后,传与其子鉴泉,在上海开办武学,将师承太极拳修改定型成另一家,因鉴泉后从汉姓吴,故世人称其为吴氏太极拳。

【武派太极拳之身法轻灵 】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先师郝少如在教学中对身法要求特别重视。他指出:"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四)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常见多年纯功不能运化、双重之病未除者有之,发劲不能如放箭、有的放矢者有之,甚至有拳法变形走样者,凡此皆由于十三势身法末参悟,缺明师指点,学者不可不辨耳。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全文如下: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便有缺陷处,无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未经现代人简化或整合的”最古老的太极拳恐怕难觅踪影了。
有历史资料可考的太极拳陈式为最早的,其他各流派皆由陈式发展而来。
早年不分流派,都叫“太极拳”。后来,只是冠以姓氏,再后来才称为“X式”太极拳。
由于长期以来,太极拳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在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变化。特别是由于太极拳是一种以自然以根本要义的拳种,所以,即使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由于文化背景、身体条件、对拳理的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最后他们的拳的变化也是很不同的。变,是绝对的。
目前看来,陈式太极拳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的东西。如果楼主一定要寻找古老的太极拳,大概也就只能找陈式太极拳了。
但是,二路和108式不是太极拳。二路是炮捶,108式是长拳。这是有资料可考的。
如果楼主有兴趣,可以找《陈氏太极拳图说》这本书看看,这大概算得上是最早的见诸文字的如何练太极拳的图书了,作者陈鑫,出版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现在书店能买到影印版本、简化字横排版本。

最古老的太极拳,缺少记载,难以查找。

目前,在民间太极拳六大派中,可以确定的“最古老的太极拳”是-----早期的杨氏太极拳。

因为那是---最接近陈长兴传授杨露禅的太极拳。

在陈长兴传授杨露禅之后,才改编出后来的陈式太极拳。

当初,陈长兴传授杨露禅的拳法,是什么样?

这套拳术------可能是在杨露禅第三次下河南之前------杨氏太极拳南关老架128式。

杨露禅于清朝居住在河北永年广府城南关,人们把他和长子杨凤侯、仲子杨班侯练的拳称作"南关老拳"。应是陈长兴传授杨露禅的早期拳路。

[第一节]

1,起势(无极、阴阳、左右、动静、前后、开合;荷叶承露,有倾即泻)

2,狮子滚球 3,分崩华山 4,白蛇吐信 5,和风戏柳 6,进步揽雀尾 7,右搂膝 8,沙掌击裆

9,闪通臂式 10,鹰爪钓鱼 11,单鞭 12,提手上式 13,白鹤凉翅 14,蛇盘缠膝 15,右搂膝

16,手抱琵琶 17,连环穿掌 18,龙行步 19,进步搬拦拳 20,金童参佛

[第二节]21,连环穿掌 22,抱虎归山 23,揽雀尾 24,斜单鞭 25,和风戏柳 26,肘底看锤 27,倒卷肱 28,推窗望月 29,猛虎归洞 30,斜飞式 31,提手上式 32,白鹤凉翅 33,左搂膝 34,海底捞月 35,灵猿守洞 36,沙掌击裆 37,闪通臂 38,翻身顶天立地 39,上步双峰贯耳 40,大鹏展翅 41,上步揽雀尾 42,单鞭 43,拨开乌云 44,沙掌击裆45,闪通臂 46,鹞子翻身 47,分崩华山 48,沙掌击裆 49,闪通臂 50,鹞子翻身 51,分崩华山 52,高探马53,右穿心脚 54,白蛇吐信 55,左穿心脚 56,转身左蹬脚 57,左搂膝 58,右搂膝 59,刘海戏蝉 60,翻身披身拳61,进步搬拦拳 62,右蹬脚 63,沙掌击裆 64,中打虎(掌) 65,左打虎 66,中打虎 (拳)67,右打虎 68,右蹬脚 69,双龙夺珠 70,左蹬脚 71,旋风摆莲 72,和风戏柳 73,右蹬脚 74,龙船游宫 75,野马分鬃 76,进步搬拦拳 77,金童参佛

[第三节] 78,连环穿掌 79,抱虎归山 80,揽雀尾 81,斜单鞭 82,野马分鬃 83,上步揽雀尾 84,斜单鞭 85,野马分鬃 86,玉女穿梭 87,上步揽雀尾 88,分崩华山 89,卧龙下势 90,青龙飞腾 91,凤凰出巢 92,金鸡独立 93,倒卷肱 94,推窗望月 95,猛虎归洞 96,斜飞式 97,提手上式 98,白鹤凉翅 99,左搂膝柪步 100,海底捞月 101,灵猿守洞 102,沙掌击裆 103,闪通臂 104,翻身披身拳 105,搬拦拳 106,马步行功 107,上步揽雀尾 108,单鞭 109,云手旋轮 110,单鞭 111,高探马穿掌 112,翻身右蹬脚 113,进步指裆捶 114,马步行功 115,上步揽雀尾116,分崩华山 117,卧龙下势 118,七星挂灯 119,退步跨虎 120,推窗望月 121,猛虎归洞 122,旋身双摆莲 123,挽弓射虎 124,左打虎势 125,进步搬拦拳 126,金童参佛 127,反转阴阳 128,合太极式(不计重式有76式;58式)


可见,这并非陈家沟拳谱上的通背缠拳。

因为,陈长兴以原始绵拳为技术核心,开启了两大太极拳流派---陈式太极拳(陈耕耘陈有本)、杨氏太极拳(杨露禅)。



现在比较公认最古老且普遍的应该是陈式,最早可以追朔到梁时程珌等人啊,就算让你找着你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了

应该是张三丰的太极长拳也叫十三势.

陈式太极拳老架


八极拳最凶猛的一招
1、八极拳的技术核心是六大开和八大招,其中六大开是最具威力的招数。八极拳的套路包括八极小架、八极拳(也称为“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2、八极拳的器械主要以陆合大枪和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注重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

八极拳是哪八极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2、起源 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

八极拳最凶猛的一招
1、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其中六大开也是最厉害的招数。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2、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

八极拳的资料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在流传于沧州的五十多个拳种流派中,孟村的八极拳独树一帜,享有盛誉,武谚中有“八极加劈挂,神鬼也害怕”的说法,足见八极拳的赫威名。孟村八极拳历代名家辈出,从清代的“神枪吴钟”独闯少林寺,技惊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枪李书文”和霍殿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佚事。这些如烟往事,给古...

八极拳最厉害的一招
1、八极拳的精华技术集中在六大开和八大招,这两部分是其最为出色的招式。八极拳的套路体系丰富,包括八极小架、八极拳(又称为“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和八极双软等。2、在器械方面,八极拳主要练习陆皮辩合大枪和对扎大陆合。其劲力特点强调崩、撼、突、击、挨、戳、挤、靠...

岳山八极是甚麽?
一 在沧州八极拳的来源问题上,具体说,就是在吴钟的师承问题上,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以“癞”、“癖”说最流行,经武术院和武术管理中心“审定”的八极拳“规定套路”就以此说为主。可能是为了显示“客观”,主编们虽然没有提到张四成传丁发祥等其他说法,对“张岳山说”倒是郑重的提了一笔: “还有一种说法:八极...

八极拳的概念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为武术拳种之一。八极拳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八极”用于武术,则取意于“八方极远”之地。清末民初时,因王中泉、张景星、李书文、王连...

请问太极拳中那种的最适合搏击?
套路是连续的N个招式,招式是N分之一的套路。技击类套路的作用就是让你在千百遍的练习中将招式锻炼成本能。其实各家各派的武术都是这个目的。其实武术锻炼的就是人的一些基础能力。现如今大多数人之所以认为像太极拳这类武术就是个花架子,其原因有一点就是没有多少人把它当做一门武术去练,而是当做...

怎么学太极拳?
学太极拳的过程中必须有人从旁指导才能保证姿势正确不走偏。其实学太极拳并不缺少师傅。不管是为了健身还是对武术的爱好都最好学习较正宗古老的拳法。当然传统太极拳中有一些吃功夫的招式,这时可以根据你自己的身体进行习练。先从高架开始,再转中低架。如某些单脚旋转转身姿势,可先改为一脚支撑,另...

八极拳都有什么套路?
八极拳套路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

龙江县18565061368: 太极拳有哪几种? -
爰枯赛进: 楼主的这个问题太大啦,三言两语很难讲清哟.简单地讲,只有一种--那就是太极拳.深入一点说,起初是陈式太极拳,由陈式衍生出杨式、武式太极拳,又由杨式衍生出吴式、孙式太极拳.所以,目前主要有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 ...

龙江县18565061368: 陈氏太极拳是不是有很多种? -
爰枯赛进: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历史最悠久的, 因此流传下来的拳架(套路)有很多种, 从最古老的陈氏108式太极长拳, 到74式太极老架、83式太极新架, 乃至国家竞赛套路56式等. 这还只是陈氏太极的第一套套路, 陈氏太极还有第二路--炮捶,同样也有很多种. 另外,历代的传人还有根据自己理解自创套路的, 例如呼雷架、赵堡架, 以及现代陈小旺的38式、冯志强的24式等, 真的是种类繁多不过不管怎样,陈氏太极拳的精髓是不变的, 选择自己适合的套路去练就行了

龙江县18565061368: 哪种太极拳出现的最早?
爰枯赛进: 陈氏太极,后来是由杨福魁(露禅)发扬光大的!至于太极拳是不是张三丰创立的,现在还处于争论阶段!

龙江县18565061368: 太极拳传统套路有哪些 -
爰枯赛进: 常见的太极拳分为陈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赵堡式.陈氏传统套路有老架一路74式,老架二路,新架一路83式,新架二路炮捶,杨式传统套路108式子. 其他的没练过,所以就不知道了.一般练习陈氏和杨式的居多.

龙江县18565061368: 在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10天的晚会上,赵文卓打的是什么太极阿?谢谢大家 -
爰枯赛进: 这东东是陈式太极: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历史最悠久的, 因此流传下来的拳架(套路)有很多种, 从最古老的陈氏108式太极长拳, 到74式太极老架、83式太极新架, 乃至国家竞赛套路56式等. 这还只是陈氏太极的第一套套路, 陈氏太极还有第二路--炮捶,同样也有很多种. 另外,历代的传人还有根据自己理解自创套路的, 例如呼雷架、赵堡架, 以及现代陈小旺的38式、冯志强的24式等, 真的是种类繁多不过不管怎样,陈氏太极拳的精髓是不变的, 选择自己适合的套路去练就行了

龙江县18565061368: 太极演变到现在有几种套路? -
爰枯赛进: 我只知道陈式的. 传统套路 一,头套十三式(66式) 二,二套(27式) 三,三套(24式)又称大四套捶 四,红拳(23式) 五,五套(29式) 六,长拳108式 七,炮捶(俗称二路71式) 八,器械(刀,枪,棍,钩等多种) 九,对...

龙江县18565061368: 陈氏太极拳74式老架一路和83式老架一路哪个是正宗的 -
爰枯赛进: 首先肯定的是陈式太极拳分为老架两路和新架两路(共四路),都是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与新架一路二者(当然也包括老架二路和新架二路)的区别在于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由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在陈式太极拳老...

龙江县18565061368: 哪套太极拳最好学? -
爰枯赛进: 国家武术协会制定的新武术套路:《简化太极拳》其以杨氏太极拳为主,又参入了各家拳法.舒展大方,比较适合中、老.、青、幼年人学习.有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六十四式,八十四......练到一百零八式就很了不起了.不过我建议你先学习站桩,(两脚分开,与肩同齐,脚掌平行.双手缓缓上举与肩平齐.注意:一定要慢.两手自然分开,注意,沉肩缀肘.慢慢呼吸,将其拉匀拉长.时间以站不动,退酸为止.收式,两手缓缓下压,贴至大腿两侧.并脚.可以上网或找老师学一下.网上有太极王子陈思坦的教学片.哦,对了,再练习一下步伐.

龙江县18565061368: 最早的太极拳出自?
爰枯赛进: 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出自张三丰 第二种是出自 河南陈家沟

龙江县18565061368: 吴氏太极拳传统套路是83式还是84式 -
爰枯赛进: 吴氏太极拳传统套路:这套传统吴氏太极拳共83式,分解为326动,每式都以奇、偶为组的双数动作.奇数为开、偶数为合.开合有序,顺其自然,进舒退深,动作幅度大,应付八面,坦然处之.步法稳,身法定时斜中正,动时要立身正直,进退自然.手法轻灵细致,动作规范,布局合理.方位要求严格,起止点明确,过程清晰.神舒体静,柔中寓刚,呼吸顺畅,意念贯注,精神集中,内外一体,身心双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