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八极是甚麽?

作者&投稿:焦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极拳起源于哪?~

八极拳起初有很多种叫法,究竟起源于何时也没有准确的时间

还是先了解八极拳的资料吧???
  八极拳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八极拳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概说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

  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门看山拳。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有: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 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 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 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 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 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 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1、名称的由来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2、起源

  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门看山拳。八极拳系内由外家八种拳中之精华手法组成,故名为八极拳。

  八极拳的风格特点和内容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发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洲"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

  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发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 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有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 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 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 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 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六合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

  2、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 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六合枪、单刀拐进枪、 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3、八极拳的风格

  八极拳具有独特的风格,在武林界独树一帜。除了通常门派都能见到的“拳打脚踢”外,还重视了“崩撼突击”和“贴身近发”。就是所谓的近身短打。

  八极拳短小精悍、迅猛流畅,是一种健身、技击(防身)、竞技(表演艺术)兼备的武术(功夫)。在练功过程中,遵循人体生理规律的变化,从基本功(八极架)开始,一步一步加以训练,达到强健筋骨的目的。

  八极拳之所以雄距拳坛,代代相传,是因为它的技术内容和技法特点,均独具一格。八极拳在劲道上追求崩、憾、突、击、挨、戳、挤、靠等劲。

  4、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速度和灵敏度,同时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

  八极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法。八极拳法讲十六大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5、八极拳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强劲而对中国近代史颇有影响的拳法。八极拳手李书文是驰名天下的神枪(大枪)手,曾被许兰洲将军、李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而李书文的三个弟子,也曾在激烈变革的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奇异的角色。

  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直到伪满。

  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

  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泽东主席的警卫。

  如此,传奇般的李书文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

  6、就艺术而言,八极拳姿势舒展、协调优美、神形兼备。

  7、八极拳谱系:见“世系谱”

  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

  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馆,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疃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十大技击法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

  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

  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4)劲力短快

  5)变化突然

  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9)阴阳顿挫

  10)神形兼备

  八极架(八极拳的传统套路)

  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5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关于“岳山八极”

  一

  在沧州八极拳的来源问题上,具体说,就是在吴钟的师承问题上,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以“癞”、“癖”说最流行,经武术院和武术管理中心“审定”的八极拳“规定套路”就以此说为主。可能是为了显示“客观”,主编们虽然没有提到张四成传丁发祥等其他说法,对“张岳山说”倒是郑重的提了一笔:
  “还有一种说法:八极拳传自河南岳山寺张岳山。此说尚待进一步考证。”
  众所周知,张岳山传吴钟说是由先父马凤图提出,由马贤达和我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刊布的,后来辗转流传,不免稍有走样。但,我们始终没有就此发表过文章,没有向八极爱好者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应该说我们负有敷衍其事的责任,在此,我谨向大家致歉。张岳山之说的源头在原属河北省的庆云县后庄科村,这是光绪末年先父马凤图得自吴钟近枝后裔吴起龙先生等人的说法,它的依据是庆云吴氏家族代代相传的事实,不是“据说”,更不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在30年代才演义出来的种种委巷无稽之谈。
  关于张岳山说,先父生前写下不少东西;在60年代初,我也曾对先父的讲述作过笔记。现在,我先将先父两件与此有关的手稿刊布出来,然后做进一步的阐释。必须再说明一下,先父一直误“吴钟”为“吴忠”,这显然是字音相同、口耳相传造成的失误,自不必为贤者讳。古人名字相应,只有“钟”才能“弘声”,所以“忠”肯定是错的,我在此郑重代先父更正。“规定套路”的主编似乎并不明白此理,竟在吴钟的名字后面特意用括号加上一个“忠”字,借此表示两说并存,态度持中,实际弄巧成拙,正表明主编们其实连吴钟的名字也不甚了了。
  第一件是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曾两次提到的《八极拳三字经》的原稿,写在先父的一本笔记本上,写作时间是1953年11月1日。在《三字经》某些句子旁边,先父加有注文,我谨同经文一起移录如下,请大家对照着影印件来看(附图一)。为了方便读者,我加了一个“注”字。
  八极拳,吴忠传——注:回族人。
  枪中王,庆云县——注:沧州东南,近山东省。
  庄科村,树教范;师张公,礼超凡——注:汉族,河南焦作岳山寺教师。
  退少林,进岳山——注:河南焦作岳山寺。
  这里,注文与《经》文互相发明,先父十分清楚地的表述了他所掌握的史实。那就是:吴钟的老师是一位姓张的汉族人,此人来自河南焦作的岳山寺,身份是岳山寺的武术教师。因为未能传下他的名字,所以只能敬称为“张公”;以中国人有以籍贯、官位等代称名字的习惯,先父便尊称他为张岳山。
  关于这段历史,先父在他的晚年,在1971年那史无前例的艰难岁月里,应我的请求,曾力疾写下一篇完整的文字,就是我在前文(《八极拳寻根记》)中已有节引的《岳山开门武术陆合枪八极拳法传授源流志略》一文。此文末署“沧州八三叟马凤图健翊于兰垣大众巷”,兰州大众巷35号是先父最后的栖身之地,这是一处破败脏乱的大杂院,从“文革”开始到先父溘然辞世,老人在这里渡过了他最后的岁月,至今思之,历历在目,犹令人不胜凄楚。现将其中有关部分引录如下(附图二):
  “考豫西焦作,旧有岳山寺,自明末即为岳山派大陆合枪法、开门八极拳法传授兴盛之地。至清之康乾,此派渐形衰落。当时,掌门师张公,时人以‘岳山师祖’尊称之。张公(汉族)艺高德纯,誉隆□□。其晚年,鉴于彼时该地对于真艺绝学已无人能够承受,深恐失传,故决计偕其老妻(精于枪法),舍其家乡,乃到华北各处漫游,意在访一品德武术确能承受其枪法拳艺者,教令衍此真脉。久而未得其人,最后,访闻海西庆云县城西北廿余里之后庄科村(眉注:前庄科村相隔三四里)有盛名之武术教师吴忠先生(回族),开场教徒,艺高望隆,且极好客,义气磊落。张公往访,见面如故交,请住其北院,朝夕相见。时渐久,张公告吴公曰:君之体型功力甚高,传授不高,宜改学高艺,以符大志。吴殊不信,请试校艺。因而连试枪拳,皆输于张公,于是骇然,始知张非常人,遂肃恭行礼,拜张为师。张受不辞,欣然告以千里相访,原为传授大陆合神枪、开门拳艺而来,彼此有缘,大非偶然,人也天也,时也势也!吴公对张公活养死葬,极尽尊师重道之礼,久已传为武门典型,计自吴至今,二百余年矣。”
  这篇文章比较长,其中涉及到后来大陆合与八极由庆云传到孟村的过程,还有孟村(回)、罗疃(汉)两系的形成和罗疃后来居上的缘由等,为节省篇幅和集中讨论“岳山八极”问题,恕不具引。现就文内几个地方稍作伸述。
  第一,先父没有直接写明张岳山的籍贯,文中“舍其家乡”一句,可以理解为张就是河南焦作人,他是焦作岳山寺的武术教师,有“岳山师祖”之号。
  第二,张岳山并不是支身一个人,也不是什么和尚、道士,而是老夫妇二人。关于其妻,先父在“偕其老妻”一句后面用括弧加了“精于枪法”四个字,对此,先父曾讲过几个故事。举例说,一次,张公跟吴钟讲大枪的“去如箭,来如线”,只讲了“去如箭”的精义,对“来如线”不了了之,使吴钟知其一不知其二。张妻看到后不以为然。适逢张公外出,张妻故意在吴钟跟前捻线,一边捻一边念叨:“去时拥挫直如箭,来时带环似捻线。”吴钟看到棉线从线杆上缠绕转圈而下的样子,恍然大悟,明白了“箭”与“线”的不同,懂得了“带环”奥义。翌日,吴钟练带环枪法大不同于平时,张公视而不语,但心里明白。回到屋里问老太太是怎么回事,老太太责怪张公,说吴钟待我们如同亲生爹妈,你怎么还舍不得传艺。张公笑着说,这不就是为了让你也能显露一手吗?先父说,张妻是张公师父的女儿,所以懂得武艺,尤其通晓大枪玄机。
  第三,关于“活养死葬,极尽尊师重道之礼”一句,先父说,张公无子,老夫妇相依为命。二人在后庄科住了近二年余,多次要走,吴钟总是诚恳挽留。后来吴钟枪拳俱已精到,张公觉得久住终非长计,便打算离去。一天,吴钟见老夫妻收拾东西,便进屋询问,张公即表辞行。吴钟以为家人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请二老不要介意。张公说明实情——主要是两人年事已高,生死不测,回汉信仰习俗均不同,怕给吴钟造成麻烦。吴钟听了,极为恳切的说,二老就在庄科安心养老,那里也不去了,回汉虽信仰不同,但养老尽孝是一样的,我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于是带着二老到后院的一间大屋内看,那里放着早就为二老准备的上等棺木。张公夫妻大受感动,终于就在吴家长住下去。后来,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因是汉民,不能葬在吴氏祖茔中,吴钟特地在距祖茔不远的地方为他们置办了坟地。先父生前不止一次的跟我们讲起,张岳山夫妇的墓就在后庄科,有一个残断的垣墙圈着,有几棵树,没有立碑,他曾多次亲临凭吊。我在《八极拳寻根记》一文中曾引录过先父《源流志略》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写道,先父幼年,因两姑母嫁在庄科,常到庄科探望,因此多次听年已八旬的吴起龙老人讲述张、吴遗事,“并请龙爷引余到其村东原,即马颊河东岸其祖茔忠公坟前祭祀,瞻仰遗迹。且到其坟西边约百步张岳山先太师坟前致敬礼。”张岳山就葬在后庄科,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今年5月3日我到庄科村调查时,这自然是我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但我对坟墓能否保存至今一点都不抱希望。结果真是令人兴奋,据吴桂仙、吴桂泉和吴金光他们说,坟还在,现在被圈在一家人的后院里,而且吴姓老人都知道那是钟爷师父的坟,只是岁月变迁,人事代谢,他们竟连吴钟的师父姓张都不是很清楚了。
  第四,关于吴钟,先父说他“开场教徒,艺高望隆,且极好客,义气磊落。”这是说吴钟原本就是一位设场授徒的拳家。吴钟家道殷实,不一定靠此为生,但他在师从张公以前就是一位有影响的拳家了。清代,北方农村有“把势场”、“弓箭房”、“拳场子”等名目,有的是公益性质,是村子里大家的活动场所,自然由众人供养;有的是营业性的,多半由当地的拳家和从外边请来的拳家主持,练功者要拿一定的钱粮。先父讲,吴钟生性好武,又极好客,他在庄科设有很大的拳坊,平时教本村子弟练武,也时常延请外地拳师来庄科交流传艺,因此名播遐迩,这正是张公慕名来访的原因。
  《三字经》“退少林,进岳山” 一句,先父说吴钟原本练少林拳棍,曾亲自到少林寺求艺,师从张公以后,一心宗奉张岳山的大陆合和八极拳,放弃了少林等杂艺。

  二

  前已讲到,张岳山是一位佚名武术家,因其来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被尊称为张岳山;也因为是他把八极传到沧州(清代庄科地属今沧州辖区),所以先父总是称八极为“岳山八极”,这当然是为了纪念这位八极先贤。先父一生并没有到过焦作,岳山寺之说是先父从庄科吴氏家族那里得来的。显而易见,“张岳山说”是否可信,首先要落实焦作到底有没有一座岳山寺,这是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考证”的切入点。
  回答是肯定的。焦作确有此寺,只是它叫“月山寺”,而不是“岳山寺”。月、岳之讹同上面讲到的钟、忠之讹相类似,都是同音字口耳相传造成的,这是民间武术界非常多见的事情。我以为正是这一字之讹,显示出了这一历史传说的真实性,因为它没有经过修饰,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
  事实上,直到先父去世前之前,尽管他博览群籍,诸如《河朔访古新录》一类书是他非常熟悉的,但他始终不知道怀庆府的“明月山宝光寺”就是“月山寺”,也就是他念念不忘的“岳山寺”。所以直到去世之前,他的文稿无一例外的写作“岳山”。他生前曾以没能到焦作实地考察感到遗憾,嘱我一定去看看,他希望还能在岳山寺找到八极遗绪,找到张岳山的线索。深怀愧疚的是,我至今还没有到过那里,我对月山寺的知识主要来自历史文献。
  我知道焦作确有月山寺是到了70年代末。那时我离开了甘肃师大体育系,在兰州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有了较多的读书时间。1979年冬,我在浏览中华书局影印的《永乐大典》残籍时,无意中在《大典》卷13826“二真”下读到一条材料:
  “月山寺,《河南府图经志》:寺在永宁县东北五十里;《元一统志》:寺在怀庆府郡城东北四十里,在太行山之麓岩峦之上。楼阁参差,下视黄流川如掌。杨西庵诗有‘川连水竹人家近,山倚金银佛寺开’之句。”
  《大典》所引的两种古地志今天都已不存,但根据这一线索,我很容易就找到了月山寺的具体位置,并了解到这所佛教名刹的兴废起落。为了不占据读者的时间,也不必让大家读沉闷枯燥的考证文章,我只简略的介绍一下月山寺的历史。
  月山寺,本名叫明月山宝光寺,据《大清一统志》卷161《怀庆府》载,寺在清怀庆府河内县东北40里的明月山,即今焦作市西博爱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明月山又名月山,是太行山支脉,山形如月,风景秀丽,“高峻舒豁,可以登眺”,是有名的游览胜地。月山寺创建于金代大定21年;元泰定间重建,改称宝光寺;明永乐年间重修,称明月寺。清乾隆15年9月,乾隆皇帝出游嵩洛,路经此寺,曾登临游览,亲自为月山寺的观音阁、毗庐殿、水陆殿写了匾额,为大佛殿写了楹联。还写了《登月山宝光寺》七律一首,见《乾隆御制诗二集》卷21 。
  月山寺是豫北名刹,保存有大量古建、石刻和珍贵的文物,最有名的是一尊元代雕刻的白玉石佛,民国年间犹存。可惜此寺在清末到民国的战火中屡经劫难,抗战中又曾遭日军炮火攻击,后来竟被彻底毁坏。近年听说当地政府和群众有重建的动议,不知道进展如何?
  月山寺得到落实,初步证实了张岳山说的可信。下一步需要追寻一下这所佛寺有没有武艺传统?我以为这一点很重要,不然月山寺的落实终究是孤证,张公的“教师”也无从谈起。
  我国历史上,佛教寺院有武备活动者并非少林一家,宋代的五台山清凉寺就曾拥有相当规模的僧兵,参加过抗金战争,当时的武名远在少林以上。明代,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少林、伏牛、五台三寺的武僧最有名。实际,有习武活动的远不止三寺。豫北自古民风强劲,有“刚武尚气力”之说(《大明一统志》卷27),月山寺又是曾经拥有众多僧徒大寺,寺内有习武活动,或有专职的武僧,这应该不奇怪。对此,虽然目前尚未找到直接材料,但我可以提供两条值得重视的参考材料。
  前面提到,乾隆曾到过月山寺。这不足为奇,这位喜好出游的天子“巡幸”过的古刹名寺太多了,题过的殿额楹联之类也数不胜数,而值得注意的是,他收藏有两幅佛寺画图,一幅是《少林寺图》,另一幅便是《月山寺图》,两图的规格完全相同,都是“绢本,纵三尺二寸,横同。”此见《国朝宫史续编》卷100《书籍26》,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我以为这的确是一个引人思索的现象。少林虽然号称禅宗祖庭,但明清以来真正使它在社会上名声赫赫的还是它的武艺,是围绕着少林武艺所产生的许许多多神秘传说。这应该是乾隆特别注意它的主要原因,这虽然在他的诗文中没有反映出来,但他不会不注意少林寺的底蕴。乾隆将月山寺与少林寺摆在一起,这应该不是巧合,这有可能因为月山寺也有武艺传统,有着与少林寺相同的神秘色彩。众所周知,在大搞“文字狱”上,在防范民间反清活动上,乾隆超过了他的父亲和祖父,他是一个政治上特别敏感的人。在成千上万的寺院中,乾隆偏偏只收藏少林、月山两图,我们在没有找到更清楚的原因之前,似乎只能从这两个寺院的武艺传统考虑。
  两幅图完全相同的规格,显露出这是专门绘制的,很可能是河南地方政府或随从乾隆出游的画院臣工奉命绘制的。制作的时间应该就是乾隆15年9月到10间他先后游览月山寺和少林寺的时候。
  第二条资料应该说是海晔同志提供的。
  1991年第10期《武林》杂志,载有海晔同志《八极拳与月山寺》一文,海文针对《体育杂志》上的八极拳辞条,提出岳山寺应即月山寺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海晔同志据康熙《河内县志》和雍正《覃怀志》,说月山寺第二代主持僧叫苍公,河北保定人,武进士出身,因游历到明月山,遂出家为僧。“苍公在此诵佛经,练武功,技艺日进,逐渐娴熟,熟能生巧,遂自成一家拳术。”月山寺八景之一是“苍公洞”,据传就是苍公“修练武功和睡卧之地”。海晔同志引据的地方志我尚未读到,故不敢贸然全引他文章的原文。按,按月山寺创建僧叫空相,第二代便是苍公,故苍公在世的时间应该不出金朝。又据《河朔访古新录》卷10,月山寺未毁前,建筑群落中有一座苍公祠,是月山胜景之一。金朝的苍公比清前期的张公早了好几百年,如无可信度很高的资料,便不好揣测说二者之间在武艺上有什么联系。但这条材料至少可以证明月山寺确有武艺传统,这对进一步追寻月山寺的武艺源渊无疑是有帮助的。
  实际上,月山寺所处的地区,正是宋金之际北方抗金势力的中坚、所谓“太行忠义”的主要活动区,也是早期《水浒传》故事的发源地之一。《水浒传》第一回提到的那个大名鼎鼎的“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英雄”的“宛子城”,本名叫“碗子城”,就在距月山寺不远的太行山麓,这里曾经是许多抗金英雄和绿林强梁的栖身之地。照此,这位正当其时的苍公的身份是值得怀疑的,值得深入追索下去。在这些问题上,笔者还有话要说,只是话头较长,只能留待另文再谈了。

  三

  综上,张岳山说是一个由具体人物、地点和史事构成的学术观点,它是否可信,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论证,可以深入考证并经过必要的辩论去确认它。作为一个学术观点,它并非无懈可击,因此今后还需要继续研究,希望不断有新的材料和证据被发现。然而,比之那些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来,那些晚出的、莫名其妙的“空穴来风”之类,其性质截然不同,学术价值判若泾渭。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画鬼不需要验证,也无从验证,是故放开胆子画就是了。
  神秘主义的漫衍是中国武术近百年来一大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以为从本质上说,这是武术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因为价值失落而产生的文化迷乱现象,是长期以农村为主要发展基地的民间武术,一旦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时理念上贫乏无能的表现。当然,并不是整个民间武术都是如此,有些拳种,经过某些杰出人物的研究整理——如太极拳、形意拳等,就摆脱了神秘主义的羁绊,成功的完成了自身的突破与转型。然而神秘主义的影响的确很大,绝不是个别现象,像八极这样保存了许多古典质朴特色的拳种,也不免遭到污染,而且是在八极已经成功的走向社会,成为中央国术馆颁定的全国性的教材以后!
  在30年代才出现的八极源流上的种种神秘说词,因为起点太低,偏于一隅,过去没有多少人当回事。然而,在前几年武术神秘主义的复泛中,它浮现出来,点染上几笔阴阳八卦之类的色彩,居然也孳蔓张扬起来,还得到某些武术势要人物的推波助澜,几乎成了八极源流问题上的主流说法。这的确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个案。在我看来,八极拳源流的正本清源不是一个拳种的问题,应该说它对整个传统武术的研究和继承都有一定意义,所以,值得将这个问题深入进行下去。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 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八极指的是哪八极
八极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个方向。古时谓八方极远之地,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

九州八极意思
九州八极意思是指天下所有远近的地区。词语详解 九州:中国古代地域共划分为九州;八极:九州之外最边远的地方。指天下所有远近的地区。词语造句 1、来自英国的留学生亚尔弗列得·李听他的朋友修敏说:用“九州八极”造句是十分乏味的事。2、今日是东王公诞辰,九州八极、山海岛洞诸仙,以及普天列圣群星,...

九州八极是什么意思
九州八极,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zhōu bā jí,意思是指天下所有远近的地区。出自《淮南子·地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分字解释:九州 1、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

九州八极啥意思
九州八极意思天下所有远近的地区。拼音是jiǔ zhōu bā jí,意思是指天下所有远近的地区。出自《淮南子·地形训》。原文 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

道教中的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分别指谁...
6,八极 极应该并不特指顶哪位神灵,指的是八个方向:坎,离,克,震,巽,乾,坤,艮。7,九曜 九曜是指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罗侯及计都。8,十都 指的是十殿阎君。第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第二殿楚江王历。专司活大地狱,即寒冰地狱...

古神话中支撑天的八根柱子的名字是什么
最早关于“八柱”的记载,来自于《淮南子》“天地之间,九州八极”,这里的“八极”是一种误写,就是“八柱”的意思。《淮南子》对于“八极”是这样记载: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 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

求教:荡思八极,振衣千仞?
八极与千仞是虚指,前者指浩瀚宇宙或者说浩瀚天地,后者指高山 须弥、芥子是佛经常用的,须弥山是座大山,芥子是一种极其微小的种子 左思曾经写过“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有个成语叫振衣千仞,说的是一种大丈夫气概 涅是一种矿石,能做黑色染料,缁,是黑布。涅而不缁是怎么染也染不黑,就是...

八极拳是哪八极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

八极拳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
八极拳(月山八极拳)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月山八极拳源于河南省博爱县,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含义是什么意思?
“八极”一词在当时主要是指广阔的区域。3、诗句中的“安”与“定”分别指文王和武王治理国家所采取的不同手段 “安”与“定”两个字,是意同字不同,代表了古人对周文王和周武王治国所采取的不同手段,或可称之为策略。文王在位并未真正得到天下,只是以安抚策略顺应民意,使其天下诸侯多从之,...

遵义市13795585795: 岳山八极是甚麽? -
泷怕百炎: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 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遵义市13795585795: 八极拳的创始人是谁? -
泷怕百炎: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创始人为河北沧州孟村回族“神枪”武术家吴钟,雍正朝被誉为“八方八门拳术之初祖”,与当时武坛名流李章、康大力并称“武林三杰”,已有200 多年历史.

遵义市13795585795: 练八极拳的兄弟们来!
泷怕百炎: 传统八极拳是中华武术拳种的精粹套路,流传在河北、西北地区的为岳山开门八极.现在演练的八极也叫八极大架,还有八极二十四势,也叫八极小架、八阵拳、八极对接等套路. 传统八极拳的精华技法有:六大开顶肘之法即;迎门顶肘、格打顶肘、托扫顶肘、倒打顶肘、外门顶肘.传统八极拳有八大招法即黄鹰双把爪、眼望三见手、迎门三不顾、霸王背折江、通天连环炮、迎风朝阳手、硬开门、背后肘. 传统八极拳有它的独特掌法是子午掌、实为体现武术的子劲之法.步型主要有大马步、前桩步、后桩拳、横桩拳、跟步等.主要特点是发力饱满,以气催力,动静虚实分明,内行家称为中华武术中的功夫拳.

遵义市13795585795: 八极拳属于武当内家拳吗? 到底谁是八极拳的创始人. -
泷怕百炎: 吴钟,字弘升,山东无棣县人(1712—1802),生于康熙五十一年,性喜武,初拜马胜彪为师,习武有年.师病,对其曰:“汝欲深造,必去锁罗山.”师逝,吴钟就奔锁罗山,投于赖魁远门下.钟入山习枪六年,艺成将行时,赖师曰:“黄...

遵义市13795585795: 岳山海拔多少米 -
泷怕百炎: 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华山,南峰海拔2154.9米.恒山,海拔2017米.衡山,海拔1300.2米.嵩山,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

遵义市13795585795: 中国岳山的特点 -
泷怕百炎: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我国五岳之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在夏、商时代,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以后...

遵义市13795585795: 嵩山的读音是什么
泷怕百炎: 1、嵩山读音:[sōng shān].2、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北纬34°23′31″~34°35′53″. 嵩山的读音是什么 【词语】: 嵩山【拼音】: sōnɡ shān【解释】: 五岳中的中岳,在河南省.高峰有三:东为太室山(海拔1,440米),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有中岳庙、少林寺等名胜古迹.

遵义市13795585795: 学习古筝需要注意什么? -
泷怕百炎: 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职弹,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左手司按,用食、中两指按抑筝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

遵义市13795585795: 岳什么山什么,四字词语 -
泷怕百炎: 没找到这个词语 岳山组词 :三山五岳、 恩同山岳、 山岳崩颓、 福如山岳、 摇山振岳

遵义市13795585795: 东岳、南岳、西岳、中岳、北岳各是什么山? -
泷怕百炎:[答案] 五岳,又作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