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是主力吗?

作者&投稿:伯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战中德国对法国的作战情况是怎样的 越详细越好~

原本是依照施里芬计划快速突破,但威廉二世和小毛奇擅自改动计划,导致突破力量不足,在法国西北被挡住,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机枪阵地几乎是不可突破的,所以就打成拉锯战了

步兵师1.8万人,装甲师1.4万人。

  战争的过程
  【西面战线】
  施里芬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德军进攻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美国参战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最后进攻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十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十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东面战线】
  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进攻伊斯坦布尔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十月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始。
  盟国败阵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海上战争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 美国的参战。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其他国家参战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参战
  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德国革命
  1918年8月—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18.htm?fr=ala0_1_1

  战争的过程
  【西面战线】
  施里芬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德军进攻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美国参战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最后进攻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十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十万人。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东面战线】
  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进攻伊斯坦布尔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十月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始。
  盟国败阵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海上战争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而另一方面,在战争初期,德国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英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这大大影响了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宣战意欲,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了最强大的敌人 - 美国的参战。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其他国家参战
  在美国参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亦跟随美国向同盟国宣战,结果使这场战争的范围再度扩大。但这些国家大多在名义上参战,并未实际投入战争。
  中国参战
  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将其手下的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后来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即使这样,段祺瑞仍不满足,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又大肆干涉,终于触动了众怒。
  恰在这时,段祺瑞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并且指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段祺瑞统治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的支持下,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
  德国革命
  1918年8月—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德国在一战是最主要的交战国,注重在西线的战争,1915年后德国为了避免2线作战,也为了缓解俄罗斯帝国在奥匈帝国和东普士的军事压力,组织10万大军进行反击,消灭了俄罗斯帝国170多万军队,给予了俄罗斯帝国最沉痛的打击。

一战中德国是同盟国的老大,军事、经济实力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只是海军比英国差一点),德国的陆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所以一开战就首先赢得主动权,要不是小毛奇修改了史蒂霍芬的进攻计划可能法国就该被灭了,德国的盟友也太差劲,奥匈帝国太垃圾,土耳其也不中用,意大利更厉害背信弃义的投靠了敌方,这才使德国没有速胜啊。要不是美国加入英国德被德国的潜艇部队给封死在英伦三岛。

东线战役:
索姆河大战
凡尔登大战
日尼德兰海战
马恩河大战

不仅是主力,而且是绝对的主力,发起国。


一战,德国是主力吗?
一战,同盟国德国是绝对的主力吧,它好像是唯一一个面对两线作战的国家,西面要面对协约国的主力法国,东线要面对庞大的俄国。但是德国不怎么输啊,最后是由于美国,等20几个国家参战... 一战,同盟国德国是绝对的主力吧,它好像是唯一一个面对两线作战的国家,西面要面对协约国的主力法国,东线要面对庞大的俄国。但是德国...

一战时期的德国就已经非常强大了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以德,奥匈,土耳其组成的同盟国于英,法,俄,美,中,日组成的协约国展开的战争。德国在一战中是绝对的战争主力,在与英法俄三大工业强国同时开战,不落下风。那么一战时期的德国有多强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德意志国家已经统一了40多年,经历了数十年的工业建设与发展滞...

二战期间,德军是如何对待苏联战俘的?
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作为当时的主力国家可谓是世界人民的公敌。而这其中苏联可谓是德国前进步伐上的一块大石头。所以说德国部队在对付苏联俘虏的时候,用八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灭绝人性和惨无人道。按理说按照人道主义战俘既然已经选择投降,作为战胜一方对于他们就不应该再有过分的惩罚甚至杀了他们。可是德...

二战时德军的装甲主力之一——战绩显赫的三号突击炮,三突子
和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陆军,尤其是德国装甲部队,能够取得如此让人侧目的成绩,更多的是受益于当时优秀的「 ”闪电战”理论和优秀的兵员素质。 在当时,德国的大部分装甲部队使用的还是一号、二号这种轻型坦克,连三号坦克这种中型坦克都被当时的德军装甲部队当作装甲主力...

二战中被严重低估的小国是哪个国家?当年还曾间接支援我国抗战
人人皆知的ZB-26就是经典之作中的一个,远销中国后成为了中国抗战中的一大主力,也算是间接性的支援了中国抗战。另外斯柯达兵工厂生产12英寸的火炮以及LT-38轻型坦克,而这也是当年二战期间德国的主力装备。当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军工自产能力,入伍率高达10%。在1936年的时候,钢铁产量就达到...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主力是哪国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主力国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主力国家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联军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半岛对德国军队实施的大规模登陆战役。这一次登陆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的...

一个军,能打赢十个日本甲级师团,德国在二战时有多强?
德国第六军团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主力部队,因为一战成名所以很多人都将其称为欧洲陆军的王者。从编制上看,德军第六军团的兵力有三十万,拥有榴弹炮、迫击炮等各种火炮三千六百多门,重武器的坦克和装甲车一千多辆,并且在战斗的时候有一支航空军队作为火力掩护。在该军团下有三个步兵部队,一个装甲...

二战后期德国的主力是党卫军还是国防军?
其实一直是国防军,这个一直就是德国法律上的武装力量,党卫队本来就是私人武装,虽然狂热,但其实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因为嫡系的关系能得到很多资源,搞得德国国防军对党卫军意见很大。

二战德军主力不支援柏林是为什么
而温克集团军的主力,则仍在向东推进,目标是救援布塞,解救布塞以后,温克对他的参谋长赖希海姆上校说道:我们将返回易北河,将我们的部队移交给美国人,这将是我们最后的任务。后来英美两国对其部队的空袭莫名其妙地停止了。然而,德国的战报还在顺利的广播,其中透露了进一步的细节:陆军最高统帅部宣布:在英勇的柏林战役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集团分别谁先挑起,谁是主力国?
11比利时,1914年8月4日被德国入侵,为了保家卫国。12德国,为了成为英法一样的欧洲霸主,也为了彻底打压下英法两国。13奥匈帝国,为了报斐迪南大公的仇,也为了吞并塞尔维亚。14保加利亚,为了夺回被塞尔维亚和希腊抢走的巴尔干半岛的霸权,也为了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仇。15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了夺回被...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比较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地位 -
何寿牛黄: 德国不论在驿站一战还是二战,在战争中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德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力增强后想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利益,打破英法称霸的格局.一战时,其主要盟国奥匈帝国主力在东线和南线应付沙俄和塞尔维亚等,而德国...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一战时期德国厉害吗? -
何寿牛黄: 德国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它的工业产量在1910年即已超过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870年的13.2%上升到1913年的15.7%;同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9.7%上升到12.6%,仅次于英国,也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一战时期如果德奥土日意保泰西联手,在美国参战前手能否打败英法俄?
何寿牛黄: 不能战胜.一战、二战德国都是主力.其在军事装备和部队素养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其有两个致命克敌,一个是英国,一个是俄国.英国是岛国且有当时世界一流的海...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当年德国就怎么强 -
何寿牛黄: 一战时德国虽然战败了,但是德国这个国家包括整个民族都很有危机感,民众都脚踏实地的,不会去耍滑头.所以一直到现在,德国的工业一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连美国都没办法超越.德国之所以能很快从一战战败走出来,一方面就是全民的危机意识,德国在二战前一直在发展工业,德国国内人才培养环境很好,所以有很多创新,当时很多科学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二战前夕欧洲的工业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主要就是德国对科学和工业的投入比较大.另一方面就是一战后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列强都采取保守的政策,就是不去管太多,所以给了德国一段发展的时间.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同盟国集团中的德国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吗 -
何寿牛黄: 不是,一战时同盟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 意大利,这三个都很厉害,不过一战的挑起者是德国.二战时的,意,日都差不多,德不是唯一的坏蛋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
何寿牛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德国的希特勒是发起一二战的主谋? -
何寿牛黄: 一战的主谋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世界陷入了非打不可的状态了,各国都早就做了战争准备了.只是德国先动手了.一战时希特勒只是个下士,连军官都不是,不过他作战勇敢,立过功. 二战的主谋就是那一小撮人了,墨索里尼只是个小丑,意大利也是越帮越忙的角色,不重要.日本方面是军部那帮丘八主谋,典型的就是东条英机.德国只有一个主谋,希特勒.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第一次世界大战谁先打的谁 -
何寿牛黄: 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的战争. 1、协约国集团:英国及其殖民地国家,法国,沙皇俄国、美国、日本、中国、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罗马尼亚、葡萄牙、希腊、比利时. 2、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3、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

四子王旗17260756866: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选择投降 -
何寿牛黄: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 首先:德奥联盟实力不行!我一般是这样评价德国,如果论单打独斗,那德国世界无敌!但是如果论外交、结盟水平,在俾斯麦以后基本就是个“白痴”水平!一战、二战都是如此!别是强强联合、它总是强弱联合.结果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