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之缘皆于行,善恶美丑原于心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干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什么是‘美丑善恶’?看道德经第二章,怎么把概念定义从本质解答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们生来好‘美’,因此,也就对‘丑’有了最直接的观感和定义;我们生来爱‘善’,所以,也就有了对‘不善’具体定义和地处之心。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智慧幽深广袤,犹如星海。但是无论学说派别如何、思维怎样,它们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价值取向所造成影响,却是殊途同归的——

它们作为我们中华文明共同的瑰宝,都为我们对于这世间万物的定义,提供了锚定认知和智慧的标准。

正如,在《道德经》第二章中,对世间‘美丑善恶’的所释:

世间的一切美好的定义,都是因为有丑陋作对比:世间的一切良善的定义,是因为有不善做对比。因此,世间的很多定义,是因相互对立统一而存在的。如,无跟有,可以相互衍生;长和短,可以相互确立;高和低,可以相互转换;音和声,可以相互和谐;前和后,可以相互依傍相随。

所以,领悟了天道的人,做事往往符合客观规律,懂得顺势而为,无需费劳;在教导别人的时候,也会因势象形,不会去用教条,做损毁天资的雕琢。

允许世间万物的自由生发而不介入,允许世间万物的茂盛生长而不企图占有;在世间万物客观成长到功德完满的时候,不去想着以此为凭,不去把天地客观规律之成功当做自己的成功。这样,你就有了对智慧的初步领悟,并且,这种智慧不会再离你而去。(括号,这里指的是想要领悟智慧,就要先学会脱离主观,以客观的角度进行总结观察,这样才能真正开始懂得道的规律)


众生之缘皆于行,善恶美丑原于心是什么意思?
众生之源在于行,我觉得这个行不是在外面的意思,而是在于行动,做的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在于大家是如何做的?或者都是做出来的,维持出来的,善恶美丑缘于心,我觉得你这句话分析的还是比较正确的,一个人是善恶美丑,都是由他的内心所控制的,一个人内心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与品质 ...

众生之缘皆于行,善恶美丑原于心是什么意思
正如,在《道德经》第二章中,对世间‘美丑善恶’的所释:世间的一切美好的定义,都是因为有丑陋作对比:世间的一切良善的定义,是因为有不善做对比。因此,世间的很多定义,是因相互对立统一而存在的。如,无跟有,可以相互衍生;长和短,可以相互确立;高和低,可以相互转换;音和声,可以相互和谐;...

怎样理解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
所以,只要我们在一切境界中不起贪瞋妄念,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行住坐卧,触目遇缘,与佛之妙用也没有什么不相同的。古人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我们要是把一切心息掉,妄情从哪里起来?妄情不起,起作用的就是真心。所谓「但息妄缘,即如如佛」,这就是常住真心,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慧律...

请教佛经上对于善恶的解释?
(三)体顺为善,体违为恶。体,为己之自体,即指法界之真性。依此义,五乘所缘修之一切善行皆为恶。天台宗所立之善恶有六种,即:(一)人、天之善。指五戒、十善等之事善。但因于人、天之果报尽时,仍将堕于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之中,故亦为恶。(二)二乘之善。二乘人能远...

人为什么有善恶之分?
)若人皆为善,必无以久存;若人皆行恶,必不得长生。故世人必有善恶之分,且必善恶得以制衡,人类方能长久。世间万物均有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善恶不分,实人类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在不同个体中的反映。是以善恶贤愚,圣人皆浑之。故庄周云:“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勿封尘在书架,传承祖辈智慧——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答曰:自此己上,入不思议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盘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问曰:何知守本真...

佛教 善缘
如果你现在有福报的话,是你上辈子的善缘~同样,你现在的恶缘也是你上辈子所造的的,所以不要去执著于我身,正所谓 遇逆缘无嗔痴,遇顺缘无贪恚,一切皆自己所造也~想要去得福报得先去修五戒十善,且从身,口,意做起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

求佛教的十二因缘详细解说
生缘老死。由有生故起于老死。是老死之缘故云生缘老死。余皆类此。生与死是未来二报。夫十二因缘者生死系缚之因缘也。必须灭此因缘。乃得免于生死。是故经云。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是也。若三世分之。过去二种。中间有八。未来有二。过去唯因。未来唯果。中间现在因果合说。所以然者。既前有二...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但若宿生习气重者,则障蔽性德,以致心念、口说、身行都与道义违背。可是由于他听到福善祸婬(行善得福,作恶受祸)道理,及见到善恶报应之事,没有不战兢惕厉、自修反省希望获福而免祸。故知天地以福善祸婬,为摄得众生遵守道德仁义之大权,圣人本着天地之心,来行教化。故惠吉逆凶——顺理而...

《道法九要》白玉蟾
昔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缘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于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著相。著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第五 夫道者,入圣...

玉泉区13528737109: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
宦雁胃泰: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

玉泉区13528737109: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意思就是,自然状态下本来无美丑,无善恶. -
宦雁胃泰: 老子说的是【道】的境界,道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如父母般崇高,如婴孩般天真.所以不分善恶,是有这样的特定范围的.比如在父母看来,孩子再恶劣,终究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的恶而减少对她们的爱! 反过来,对孩子而言,...

玉泉区13528737109: 请问"若要至于行,先要至于心"是什么意思?
宦雁胃泰: 您好;行为心使.心为行主.善恶美丑皆有心起.当观心念.善思念之.

玉泉区13528737109: 佛教的“三学”、“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内涵是什么? -
宦雁胃泰: 1.三学即戒,定,慧三无漏学,对治贪嗔痴,为佛学根本,一切诸宗皆尊此. 2.四谛,即苦,集,灭,道 四圣谛.四圣谛(Cattāri-ariya-saccāni,谛的意义就是真理)即: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

玉泉区13528737109: 佛祖讲的"十二因缘"具体是哪些? -
宦雁胃泰: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

玉泉区13528737109: 谁能理解四谛 十二因缘 -
宦雁胃泰: 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释迦牟尼佛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归纳其类,分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这就叫着苦谛.因为众生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

玉泉区13528737109: 如何 理解 和如何 根据理解修行 “十二因缘” -
宦雁胃泰: 阿弥陀佛!师兄,十二因缘法是佛为我们众生所讲述的,非常实用的一个妙法.其中揭示了我们无量劫迷惑颠倒,轮转生死的知真相.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道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轮转生死的症结就在无明上.破除无明,即得自在解脱.建议师兄搜索《版从当下出发》这个视频看一下,该视频利用生死轮转图,用短短的几集内容,把十二因缘的流转过程,比较清晰地再现出来.希望能权对师兄有所启发.

玉泉区13528737109: 请问你知道《十二因缘》的内容吗? -
宦雁胃泰: 十二因缘: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

玉泉区13528737109: 六道轮回有哪六道,各有什么来历? -
宦雁胃泰: 六道者: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畜生道,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

玉泉区13528737109: 佛教中四圣谛是用来修什么的 -
宦雁胃泰: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