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眼前有景道不得,欲说还休已白头

作者&投稿:谈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浮生六记》是清代苏州人沈复所写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二日(1763年12月26日),卒年未知。

《浮生六记》全书六卷,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清人杨引传偶然从冷摊上买到了残缺不全的《浮生六记》,这部书才得以流传至今。但已经散失了后两卷,全书只剩下三分之二,而第五卷《中山记历》、第六卷《养生记逍》有材料证明系伪托之作。即使如此,这后两卷不计逻辑,读起来也是十分有趣的。

自打上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沈复《浮生六记》中的节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从此,便与那些拗口的“之乎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七八年已过,再回头看看,当时天真年幼的沈复已经停留在悠远的记忆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饱经风霜,半世沧桑的沈三白,他透过泛黄薄纸矗立,良久方掩面喟叹,拂袖而去。

个中滋味,只有书中才好体味。

一、何其幸甚,蒙君不离

看完《闺房记乐》,脑海中久久横亘的一句话便是“何其幸甚”,何其幸甚,让我遇见你。

沈复与陈芸,自幼相识,两小无猜。芸娘天真温柔,美丽聪慧。更重要的是,她真心爱着沈复,为他藏粥,为他出痘斋戒,为他做“梅花盒”,为他熏茶煮水,平常的蔬菜一经她的手,便有了奇妙的美味。不仅如此,她还精通刺绣,也能陪沈复品论诗书,常有妙思趣想,沈复与朋友的聚会,花费不多却极有乐趣。

也许真是上苍嫉妒,这对璧人竟不能一路走到白头。

后来芸娘临终之际,拉着沈复的手,气息奄奄,字句之间的透出的深情,今日读之仍使人落泪:“……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已此生无憾。”

而芸娘回煞之日,沈复不顾友人劝阻,执意进入室内要再见芸娘一面。

沈复后来又说:“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

当时夫妇二人因家事流离在外,芸娘逝去当日,沈复回忆道:“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与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相较,不分伯仲,皆可谓用情之至。

黄粱一梦,浮生未歇,何其幸甚,与君偕同。

二、山水怡情,云烟过眼

《浮生六记》中开篇便写道:“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沈复生于衣冠之家,临近的沧浪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在苏州现存园林中年代最久,为宋苏舜钦所建。由此可见,沈复身上与生俱来的文人气质、高雅情趣,言辞修养除了家庭教育外,与其生长环境不无关系。

具有潇洒气质的环境,也养育了沈复这样潇洒不羁的人:“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直爽不羁,转因之为果。”

他素喜山水园林,又是画家、诗人,在审美上自然有一番情趣,不爱人人交口称赞的名山大川,偏偏笑言:“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

从他笔下经过了苏州、扬州、杭州、广州、荆州,与渔家女对饮放歌、与担者痛饮闲谈、与工佃酣酒舞拳、与友人煮茗清谈……

一世恍惚而过,转眼已是百年。

他生未卜此生休。阿房宫冷,铜雀台荒,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叹芸娘已去,不能重温当年太湖旧梦。

三、浮生一场,大梦将休

后来者在《养生记逍》中模仿沈复的口吻写道:“自芸娘之逝,戚戚无欢。春朝秋夕,登山临水,极目伤心,非悲则恨。”

我自知这一生将到尽头,可惜自与卿永诀,生年空老。

我在梦中看着,依稀记得你那时口角含笑,说,俟妾鬓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灵岩,南至西湖,北至平山,尽可偕游。

我一直盼着那一天,等啊,等啊……可惜流年不利,竟不能与卿执手终老。

我一直看着,替你看着,这世间无休无止,看着山间清晨薄暮,潺潺溪流。

想着你说的“今世不能,以期来世”,我笑了笑,想着你的笑靥,轻轻闭上眼睛。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

参考书目:《浮生六记》中州古籍出版社

                    《浮生六记》北京出版社

想看古文,但是没时间?太难懂?注释太麻烦?没关系,我来和你一起看!

行成于思毁于随,欢迎说出你的看法,带来不一样的见解!


《浮生六记》:眼前有景道不得,欲说还休已白头
《浮生六记》是清代苏州人沈复所写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二日(1763年12月26日),卒年未知。《浮生六记》全书六卷,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清人杨引传偶然从冷摊上买到了残缺不全的...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和翻译
出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中的一篇文章,此为清代沈复作品。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全文带译文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一)原文: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翻译 余忆童稚时那一段
翻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

《浮生六记之浪游记快》的全文解释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

帮忙翻译沈复的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如下 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如画,大...
原文: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如石葛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

好书推荐:《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生于清乾隆年间,善于画画和写散文,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人。他既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也不是知名的文人墨客,他终身以游幕、经商、作画为业,浪迹天下,常年生活在社会底层。《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在某一次的赴职途中,他历经艰险、九死一生,在生与死的...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译文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

《浮生六记》的全部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的童趣文言文知识吧的最后一题,是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选文,求翻译...
自《浮生六记》讲的是盆景 点缀在盆景中的花草山石,细微的景致像画的一样精细,气势大的景致可以引人入胜。泡一壶清茶,对着盆景,可以使人入神,仿佛徜徉其中,这样的盆景可以在寂静优雅的书房里赏玩。我种水仙,但是没有灵璧石,我曾经用像石头的木炭代替。芽心黄色的水仙,取大小不同的五到七枝...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的意思是什么 -
汗成蒲参: 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颢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的全部译文 -
汗成蒲参: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精彩片段及赏析 -
汗成蒲参: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僵.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沈复 《浮生六记》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全文带译文 -
汗成蒲参: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 ...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短节选(带译文) -
汗成蒲参: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译文 -
汗成蒲参: 苏州城有南、北两个园子.每当菜花黄时,风景甚好.可惜园子附近没有酒家,可供应暖酒热菜,抱着酒瓶冷菜前往,对花喝冷酒,感觉没有意思.如果就近找酒家喝完酒吃完饭再去看花,或者边看花边喝冷酒冷饭...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的是哪儿 -
汗成蒲参: 起源是由于崔颢的《黄鹤楼》 ,其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传说在崔颢写下这首七律之后的某一日,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白也来到此地,趁兴登上了黄鹤楼,远眺眺望汉阳城、鹦鹉洲,兴之所至,欲作诗一首.在读到崔颢这首浑然天成的题诗后,李白钦羡不已,大为折服,为之敛手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竟搁笔而去.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就记载了这则李白登楼欲赋诗却搁笔而去的故事.后人有感于此,乃于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搁笔亭,以志其事.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的故事内容 -
汗成蒲参: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好句赏析 -
汗成蒲参: 1、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沈复《浮生六记》 2、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沈复《浮生六记》 3、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不会再错过.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字:相见恨晚.——南康白起《浮生六记》 4、世事...

尖草坪区17623682750: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 -
汗成蒲参: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