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文章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是怎样一种体会?

作者&投稿:诸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章与课文

江行大地千里,不免自问源头。一个问题曾跑到我脑袋里来,我的语文知识——从识字,认句,到知道许多古往今来的一些好诗句、好文章,是从哪里来的?追根究源去想,终于明白,最初还是从语文课来的,从语文课堂、语文老师那里得来的。尽管后来渐渐长大,读书愈来愈多,根基却来自语文课。如果幼时没上过语文课,从哪能得来这些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语文知识,还有那么多文字的精华与文学的经典?直到现在还记得全班同学捧着书本、随着老师齐声诵读骆宾王《咏鹅》的情景;还有《疑人偷斧》《孔融让梨》《卖火柴的小女孩》《黄鹤楼》与《小石潭记》等等,有的至今还能背诵。尽管这些几十年前学习的文章大多不在今天的课本里了,但是所学的语文知识,以及许多精深的思想和优美的情操,却深深留在我们幼时纯洁的心灵里。在我们远远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有了这样“心灵的标准”。语文课真是太重要了。

《珍珠鸟》插图

为此,我为自己的一些文章和小说被选入教材感到光荣,也有些担心。担心写得不够充分、完美和精准。我当时写这些文章时没想到会被选入课本,但是一旦成为教材性质就不同了。课文往往还有育人的意义和范文的性质。在我人生的记忆里,语文老师都是极其严格的,一句一字也不会轻易放过。我的许多文字和语言的毛病是中小学的老师给校正的。如果我这些文章中还有什么欠缺与不足,就请老师们授课时修正与补充吧。

于是此刻,我忽然对自己的写作生出一种更严更高的标准——这也是语文课对我的要求吧。

冯骥才

2017.8.28

《挑山工》插图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乘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需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瞬间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下意识地用手一拍,感觉我的掌心触到它可怕的身体。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疮迅速消下来。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爷爷说。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个家呀!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那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生死不顾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切,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被我扰得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过去的旧巢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冯骥才语文课》

冯骥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冯骥才创作了大量的精短文章和小说,内容精彩,通俗耐读,让人眼前一亮,大多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普世的生活,向读者传递了无数的正能量,特别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学习。冯骥才的作品入选了近百种语文教材。本书编选了冯骥才近二十多年被选入课文的文章,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提供了方便的读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写作的上佳选择。




自己的文章多次被选入语文教材是怎样一种体会?
冯骥才创作了大量的精短文章和小说,内容精彩,通俗耐读,让人眼前一亮,大多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普世的生活,向读者传递了无数的正能量,特别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学习。冯骥才的作品入选了近百种语文教材。本书编选了冯骥才近二十多年被选入课文的文章,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提供了方便的读本,是学生学习语文、...

琦君是谁???
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选入台湾的中学国文课本,小说《橘子红了》曾被台湾的公共电视台改拍为电视剧。 [编辑本段]作品 论述 《词人之舟》 民国七十年,纯文学出版社;民国八十五年,尔雅出版社。 散文 《金盒子》 原载民国八十五年三月十七日《星岛日报》 现已选入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 《溪边琐语》 民五十一年,妇友月刊...

关于林清玄的资料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评林清玄散文 (转帖)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

王愿坚简介
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党费》,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王愿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林清玄的资料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作家简介: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王源的文章登上语文试卷,他的文章为什么会被选入试卷?
王源这篇入选的语文试卷中的文章,主要表达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愿意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王源的这篇文章凸显出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质是值得很多学生学习的,所以他的这篇文章才能够选入到语文试卷中。三、很多网友对王源文章入选到语文试卷中这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王源的...

鲁迅生平简介
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

行走的笔端——梁衡作品简介
这篇文章以深邃的内涵、令人叹服的胆识和让人动情的叙写,深深震撼和感动了几乎每一个读者。文章很快被选入中学教材,后又刻于巨石,耸立在常州瞿秋白纪念馆前。二十多年过去了,碑刻前,仍有无以数计的人们驻足……连历史都会在这里沉思。 1998年,梁衡的《大无大有周恩来》面世。一时间,文传万众,名驰南北,引起...

林清玄生平简介
林清玄(Lin 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

毕淑敏的个人简介
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在文学及医学界享有盛誉。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客座教授。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毕淑敏,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喇昆仑山聚合的地方,平均高度在海拔五千米...

南岸区17838844696: 为什么《背影》能连续选入初中语文课本 -
第胆痔康: 我的见解是:其一,朱自清老师本人对父爱的深深感悟,以及这篇文章采用平实的语言却将父爱的种种显露于字里行间,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学生们学习;其二,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就学生而言,心智还不算成熟,正需要这种积极地东西去指引、影响他,此文虽然只提到了父亲,但是这只是一个缩影,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的缩影,是很好的一篇文章.

南岸区17838844696: 朱自清的文章有哪些曾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朱自清的文章有哪些? -
第胆痔康: 《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绿》

南岸区17838844696: 文章入选语文教材有什么条件 -
第胆痔康: 包含的道理简单易懂,富有启发意义,这个文章入选不代表别的文章不行,只是相比之下,它更能启发学生们一些东西,当然,也有编辑人的因素,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一个不可不考虑的因素,因人而异

南岸区17838844696: 曹文轩的书为什么不能看,曹文轩是什么人
第胆痔康: 最近,因为小学数学教科书插画一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很多人声讨绘画人,... 现在教材里几乎绝迹.另外,曹文轩将自己的文章选入语文课本.其中《芦花鞋》一章...

南岸区17838844696: 史铁生除了 《秋天的怀念》还有哪些文章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 -
第胆痔康: 我与地坛

南岸区17838844696: 朱自清《背影》续写 -
第胆痔康: 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

南岸区17838844696: 怎样才能将文章入选教科书?入选教科书的文章的标准?普通人的文章有机会入选吗?必须是名人的文章吗? -
第胆痔康: 普通人的文章应该没有机会入选,就是名人的文章都不一定有机会入选,名人这么多,可以选择的文章也那么多,教科书的文章就那么几篇,还要考虑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游记,书信,传记,寓言等各种格式.

南岸区17838844696: 老舍《猫》和《养花》的区别 -
第胆痔康: 老舍《猫》和《养花》的区别为:刊载不同、内容不同、选入课本不同. 一、刊载不同 1、《猫》:发表于《新观察》1959年第16期. 2、《养花》: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二、内容不同 1、《猫》:《猫》该文描述的是老...

南岸区17838844696: 为什么鲁迅的文章有那么多入选了教科书我记得貌似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三,每一学期的语文书里至少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现在估计小学... -
第胆痔康:[答案] 我还记得的课本上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故乡、社戏、纪念刘和珍君、孔乙己、祥林嫂、论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友邦惊诧”论、诗《自嘲》可能还有几篇,想不起来了.我觉得,之所以鲁迅的文章如此多的存在于教科书中,...

南岸区17838844696: 朝花夕拾录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哪些 -
第胆痔康: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