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 古诗

作者&投稿:龚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的古诗~

一、《泛舟》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二、《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这是一首写春之诗,它描写了春天万物新生、花团锦簇的特点。“新”暗指人们受到儒学熏陶之后的新气象,“东风”指圣人之道如春风化人,“万紫千红”表达儒学内容丰富多彩、遍地开花。
三、《观书有感》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这首诗写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理趣。诗的一、二句写景,“一鉴开”点明了湖面之平静,“共徘徊”即进一步强调了湖水的清澈,又为湖水注入了一股活力。
诗人没有单纯地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针对湖水之清展开思考,用一问一答把一个哲理性的问题阐述明白。后人经常用三、四两句诗来比喻在工作或学习上要不断汲取新鲜养分,才能取得不断进步。


扩展资料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长于建州。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
宋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职。宋宁宗时任焕章阁待制。卒谥“文”。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朱熹观书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刚入狱翻云覆雨,听人说发箍特惠。发挥好塑业委会,放到她的发放到。


黟县15217467700: 朱熹《观书》 古诗 -
蔡彩罗红: 朱熹观书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黟县15217467700: 默写古诗文.(10分) ①朱熹《观书有感》全诗. 观书有感 朱熹 -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 -
蔡彩罗红:[答案]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死而不学则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空中撒盐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黟县15217467700: 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
蔡彩罗红:[答案]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

黟县15217467700: 朱熹的《观书》给万千学子留下读书的真理.全首诗句
蔡彩罗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黟县15217467700: 朱熹的《观书》有什么诗?? -
蔡彩罗红: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黟县15217467700: 诗词鉴赏: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①全诗以___作比,形象表达了作者___感受.②全... -
蔡彩罗红:[答案] ①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②本题考查学生...

黟县15217467700: 观书有感的古诗词 -
蔡彩罗红:[答案]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一)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黟县15217467700: 古诗《观书有感》的内容是?作者是?表达作者? -
蔡彩罗红:[答案] 《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

黟县15217467700: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 】的手法,借【 】来譬喻【 】 .这首诗告诉我们【 】 -
蔡彩罗红:[答案]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 暗喻】的手法,借【 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读书的体会 】 .这首诗告诉我:人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的如此清澈一样,也需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

黟县15217467700: 朱熹的《观书有感》 描写了怎样的意境,不要太啰嗦,简单的概括,大意是什么,从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描写的意境不要回答得不要太罗嗦 -
蔡彩罗红:[答案]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彩在塘面晃动.要问这里的水为什么如此透亮?因为源头将新水不断注入塘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