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子所言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作者&投稿:类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孟子所言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说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情形产生了怀疑。不过,尽管我们在《孟子》中看到了这句话,我们也决不应该就此肯定这句话是孟子本人所说。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句借孟子之口而出的话,使得后来者有了怀疑前人的勇气和权利。

【译文】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尚书》,那么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只不过采取其中的二三片竹简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以极为仁德的周武王去讨伐极不仁德的商纣王,怎么会流血多到把木棒都漂流起来了呢?”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②。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③,而何其血之流杵也④?”
【注释】
①《武成》:《尚书》中的篇名。朱熹注:“武王伐纣,归而纪事之书也。”此篇在东汉初就已亡佚,现存《武成》为伪古文。
②策:竹简。
③至仁:指周武王。 至不仁:指商纣。
④杵(chǔ):舂米或捣衣用的木棒。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②。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③,而何其血之流杵也④?” 【注释】 ①《武成》:《尚书》中的篇名。朱熹注:“武王伐纣,归而纪事之书也。”此篇在东汉初就已亡佚,现存《武成》为伪古文。 ②策:竹简。 ③至仁:指周武王。 至不仁:指商纣。 ④杵(chǔ):舂米或捣衣用的木棒。 【译文】 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尚书》,那么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只不过采取其中的二三片竹简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以极为仁德的周武王去讨伐极不仁德的商纣王,怎么会流血多到把木棒都漂流起来了呢?”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如何理解孟子所言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我们且不去讨论《尚书》是否算得上文学作品,因为魏晋以前文论大部分是针对广义“文章”而发的;也不必嘲笑孟子坚信“仁人无敌于天下”的天真,或是去分说其所信、所疑的是与非,我们不妨把“书”看作一般作品,来分析孟子从一个作者的创作体验出发,所提出的两条阅读原则。其一是不“尽信”的原则。

如何理解孟子所言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句话程子解释为“苟执于辞,则时或有害于义”,即如果执著于言辞表面,有时就会妨碍对作品中道理的理解。其实,孟子的“不尽信”有三个层次的涵义,程子只道出了其一。第一是材料的层次,对作品所记载的事实不要“尽信”。“血流漂杵”的景象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很夸张的,孟子推此及彼,认识...

如何理解孟子的“不动心”?
孟子以大小勇之分进行解释。可见勇与心之间含义甚密。勇由心所发,所发之勇在孟子看来“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非心性之勇也,此乃血气之小勇。反之当生命与正义相违背时“舍生而取义者”乃性情之正,义理之自然。具体来说,孟子在文中区分了三种勇的表现。分别是北宫黝之勇,梦...

孟子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秒采纳!孔子说:日后在说,孟子说:孔子说的对, 这句话怎么理解? 孔子的意思是:有些事情要等待适合时间再提及。 孟子认为孔子的先见之明是正确的。 意多指做事要有先见之明,要等待时机成熟再做决断。 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是否和意呢^_^ 孟子说:稗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之谓...

谈谈你对孟子主张的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有识之士无不把孟老夫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作为至理名言,不时提醒自己。一安乐之所以能令人致死,用一句俗话讲,因为它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它能让人在没有痛苦没有畏惧,而且是在心荡神逸的舒舒服服的心态中,“自觉自愿”地奔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安逸享乐离不开酒色财气。财是基础,气是权势,酒是...

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5]从物质需求到精神追求,孟子都强调百姓的意愿,君主可以从民众角度出发与民同之,这不同于孔子所说的君民关系。孟子虽然不否认君主的政治主体的地位,但是他要求君主所行符合民众的意志,国家不是君主的私有财产,不能只贪图个人享受,国家应是与百姓共同拥有,与劳苦大众共同享有。(二)既然国家并...

“斧斤以时入山林”作何理解?
这句话“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是其“仁政”理念的生动体现,阐述了如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和谐。这里的“时”,并非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指遵循自然生长规律,适当时机进行砍伐。古人智慧的实践 古人深知,伐木并非随心所欲,而是...

如何理解孟子的“亲亲,仁也”
【原句】: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原句翻译】: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具备的,是良能;不经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

怎样理解孟子的人人皆为尧舜?与他的性本善有何联系?
指的就是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他们两个,也就是能够有善心有良心。能够为百姓们做出贡献,其实讲究的就是本性纯良。

《孟子》感言集之212:言人之不善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所说“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颇有感触!从字面意思解读:“背后里说人家的不善,招来后患该怎么办?”。言人之不善,这种现象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发生,从人性角度来看,把焦点关注在别人身上,尤其关注在他人的缺点、...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如何理解孟子所言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舟诞瑞倍:[答案] 这里,“书”本指《尚书》,“《武成》”是《周书》的一篇,记武王伐纣事.我们且不去讨论《尚书》是否算得上文学作品... “苟执于辞,则时或有害于义”,即如果执著于言辞表面,有时就会妨碍对作品中道理的理解.其实,孟子的“不尽信”有三...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什么意思 -
舟诞瑞倍: 完全相信书上的话的话还不如没有书 因为书上写的不一定是对的,而且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别人的想法,自己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懂得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闲谈《读书法》中是什么意思 -
舟诞瑞倍: 孟子说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时候,是因为对《尚书》中关于武王伐纣的情形产生了怀疑. 出处: 出自《孟子.尽心下》 释义: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结合《古文二则》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
舟诞瑞倍: 释义: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引申义: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单字注释:尽,完全.信,迷信.书,《尚书》.告诉大家看书的时候要有质疑精神,不要完全相信权威.可能由于作者知识、理解、地域等等的区别,往往书上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甚至有些就是错的,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盲目的完全相信书上所写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解释 -
舟诞瑞倍: 就是说,书上说的知识虽然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精华,但是俗语讲,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按照书本上说的去做,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去做的话,那还不如不要书了.也就是说,如果百分之百的相信书本,还不如不要书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舟诞瑞倍: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如果一味全以书本为准,不如不去看这些书.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舟诞瑞倍: 翻译: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作品...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尽信书不无书是什么意思啊? -
舟诞瑞倍:单字注释:尽,完全.信,迷信.书,《尚书》.释义: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正确的去理解它.引申义: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 原文孟子曰:“尽信《...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舟诞瑞倍: 看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要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要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事实.

乌鲁木齐市13511736100: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谈谈你对课文第六段“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理解. -
舟诞瑞倍: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你好,有问题可以追问我,望采纳.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