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管子·牧民》与孟子的“民本”思想相通

作者&投稿:夫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因为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打破了孔子以来坚持的君民关系的传统,开始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对于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这种思想的局限性,以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民本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存在。孟子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思想。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_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候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1] 从上文可以看出,孟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的历史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之间民众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君主都在感叹百姓数量的不足。所以孟子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以民为贵的思想。王夫之认为孟子经过了充分的审时度势从而提出了民本思想,“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时之论也。当其时,文、武之泽已斩,天下忘周而不以为君,则君子虽欲自我君之而不能。若夫六王者,非篡逆之臣,则介在戎狄,无异于酋帅,杀人盈野,以求君天下而建社稷,君非君而社稷亦非社稷矣,故轻也。君与社稷轻,而天所生之人,不可以无与立命,则苟有知贵重其民者,君子不得复以君臣之义责之,而许之以为民主可也。”[2]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周朝在百姓心中已失去了君主的地位与威望,诸侯纷争,遂起战乱,造成“君非君而社稷亦非社稷矣”的局面,此时“有知贵民”者则可为王得天下。 来源:锦绣·下旬刊


帮忙解释一下这段古文
①相:出任国相。②俗:指百姓。③其称曰:“他自己称述说。以下引语是对《管子·牧民》篇有关论述的节录,其“仓廪实”三句和“四维不张”两句见于“国颂”一节,“下令如流水之原”两句见于“士经”一节。④上:国君。一说居上位者。服:行,施行。度:节度。或特指礼度、制度。六亲:《...

何谓思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表达廉的什么作用?
表达了廉耻对人的重要性。出自春秋管仲《管子·牧民》,原文如下:四维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是什么意思?
释义: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出处:出自春秋时期管仲的《管子·牧民》。原文节选: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

翻译“公休公族,家修家族。”(《管子》)
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轴。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子对曰:“信也者,...

廪怎么念
“廪”字的读音为:lǐn。有两个意思:1、粮仓。例如:仓廪。2、指粮食。例如:廪食。一、释义 1、指官府发给的粮食。例如《后汉书·钟离意传》:“给廪,籴谷以瞻之。”2、指仓库。例如《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3、指俸禄。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吏...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什么意思
1、词语读音:【cāng lǐn shí ér zhī lǐ jiē ,yī shí zú ér zhī róng rǔ】2、词语出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在《管子·牧民》的原文里是"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的...

富贵呈祥是什么意思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不求显达,不求富贵,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2.使富裕而显贵。《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汉书·窦婴传》:“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周书·文帝纪下》:“古之帝王所以外...

自古忠义两难全,那什么是忠,什么是义?忠与奸有绝对的分辨吗?
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

《管子》节选一文,"四维"指的是什么
所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维指治国的纲纪准则出处:《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管子》里面有哪些经典中华句典?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不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寻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名法解》。意思是:杂草不锄掉的话就会伤害庄稼;盗贼不诛杀的话就会伤害善良的人。 【谄谗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为什么说《管子·牧民》与孟子的“民本”思想相通 -
兀有学瑞达: 两者都强调统治者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反对暴力统治.同时都认为统治之道在于获取民心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孟子民本思想与管子的异同? -
兀有学瑞达: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关于爱党的名人名言,急,5小时内,谢谢! -
兀有学瑞达: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仓厚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兀有学瑞达:[答案]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句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全句为:“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县人.管仲少时丧父...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仓禀实而知礼节后半句 -
兀有学瑞达: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管子《管子·牧民》,而这位管子就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著名政治家管仲,而《管子·牧民》则是其治国之策.管仲是一个政治家,他需要巩固君王的政权治理国家,自然要赢得人民的拥护,要赢得人民的拥护自然要努力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他才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道"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注明句式,注解. -
兀有学瑞达:[答案]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出自典籍的治国名言或至理哲语 -
兀有学瑞达: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列子·说符》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
兀有学瑞达: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论语·为政》[2]) 子贡曰[3]:“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4]?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5]!尧舜其犹病诸[6]!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

南木林县18317337915: 两千多年前孟子所说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那句话是什麽? -
兀有学瑞达: 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的“民贵君轻”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本思想命题.在一个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的乱世,孟子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提出并努力宣传他的民本思想,反对战争,反对暴政,希图建立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的统一国家(天下).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呼吁统治者爱民、重民、与民同乐,其人、其言、其行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犹不减其光辉. 本文试图对孟子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政治主张作一梳理,并对其现代价值作一分析.应该说明的是,孟子并没有提“民本”一词,民本是后世思想家对于他爱民、重民思想的概括,在他的著作中,他以“仁政”或“王政”来命名自己的民本政治主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