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战败投降,为什么会引起举朝上下的唾弃呢?

作者&投稿:沈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于禁是曹操的亲信将领,为何会引起举朝上下的唾弃?~

在三国时代,由于战乱的时势,很多人都难以保证自己能够从一而终。于是被俘后投降就成为一些人的选择。在这些俘虏中,有很多还得到了重用。比如曹操的手下就有很多这样的将领,比如张辽、许褚等人。但是,在三国的这些将领里,有一位将领却下场凄惨,这位将领就是于禁。


于禁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他很早就跟随了曹操,在曹操麾下屡立战功。史书记载他在曹操作战的时候,进攻的时候作为先锋,撤退的时候作为后卫。因此曹操对于禁十分器重,他封于禁为左将军,假节钺。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占据荆州的关羽兴兵攻打襄樊。曹仁只有几千人马,面对关羽的三四万水陆军,形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命令于禁率领精锐的七军人马合计三万多人,以庞德为副将,救援襄樊。
于禁率军来到襄樊前线,在庞德的奋战下,给了关羽很大的打击。在战斗中,庞德还用弓箭射中关羽额头一箭。后在曹仁的指挥下,于禁率领军队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地方,以掎角之势抵抗关羽。谁知道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溢,于禁的七军全部被关羽淹没。于禁、庞德都被关羽的水军擒获。


面对关羽,庞德威武不屈,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杀。而于禁则卑躬屈膝,投降了关羽。不过,关羽也没有任用于禁,而是将他送回荆州看管。后来,孙权袭取荆州,又解救了于禁。孙权因为已经投降曹操,对于禁还是比较优待的。但是作为一员降将,于禁受到了东吴将领的鄙视,度日如年。
等到于禁回到曹魏的时候,已经是曹丕禅让登基以后了。于禁见到曹丕已经是形容憔悴,须发尽白。于禁对曹丕痛哭流涕,曹丕虽然表面上对他表示同情,说他的失败是由于天灾,不是作战的过失,还恢复了于禁的官职。可是,曹丕在内心里十分厌恶于禁的所作所为。


他让于禁出使东吴,在出使前,让他去参拜曹操的陵墓。在墓室里曹丕预先让人画了于禁投降的场景,有关羽胜利的场面,有庞德威武不屈的场面,也有于禁低头乞降的场面。于禁看了以后,回去就因为内疚病死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国事情,那些投降的人中,除了吕布因为反复无常,让人不能信任被杀外。其他的将领一般都没有受到多少刁难。可是,于禁则是一个意外。他投降之后,不但其他势力的人对他冷漠侮辱,连自己势力的人也对他嘲笑挖苦。使得他连气带愧,一病不起。


为什么于禁会得到这种下场呢?我们看看于禁的生平,就会明白,为什么大家对他的投降都觉得不可原谅。
一是于禁深得曹操信任,他辜负了从曹操以下所以将士的信任。
于禁在投入曹操阵营后,得到了曹操的器重。他作战勇敢,而且还任劳任怨。在和张绣的战役中,曹操因为没有防备,被降而复叛的张绣打败。于禁率领几百部下在其他军队都散乱的情况下,虽败不乱,阻击敌人。即使是有人向曹操诬告自己,也不去分辨。在打退张绣的追兵后,曹操问明原委,对于禁的品行、能力大加赞赏。从此对于禁委以重任。


随着于禁战功的增加,最后于禁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假节钺。在五子良将中,唯有于禁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可以先斩后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曹操对于禁的倚重了。
而在救援襄樊的战役中,由于曹操身在关中,手下几员亲族大将都无法脱身。在这个时候,曹操违背了自己的不把重兵交给外姓将领的原则,将重要的七军交给了于禁。这种信任是在曹军中绝无仅有的。
但是,于禁的变节,完全辜负了曹操的信任,也让曹军上下丢尽了脸。曹操得知消息后,不禁说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所以说,在当时,于禁只有一死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他屈膝投降,只能得到大家的唾弃。


二是于禁此人性格严苛,在言行不一的情况下更会引起大家的仇恨。
如同一个以道德纪律自居的人物,当他的面具被揭穿后,大家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东西,那么大家对他的敌视会比被人强上十倍。
于禁就是这样一个人。于禁在曹军之中,以铁面无私著称。他处处严格要求别人,曹操也利用他的这一点来用他约束军队。他在战斗中,抓住了投降的朋友陈豨。其他人都认为陈豨投降,不必杀死,可以把他送交曹操。可是于禁却以曹操有令,被围后投降的人不能赦免,居然杀死了陈豨。


就是这样一个道貌岸然的人,以自己的道德品质自居,以曹操的信任为依靠,在曹军中不可一世。史书说曹军的人都对于禁惧怕三分。
但是,这样一个人,在生死关头,暴露了他的本来面目。大家看清之后,先是感到被欺骗的不满,然后感到对他的变节的愤恨,根本就不会对他有一丝一毫的怜悯。自己成天要求别人做到这,做到那,可是当大家看清他的真面目,根本就是虚张声势的东西,谁会对他有好感。
再加上,于禁日常作威作福,得罪了很多同僚。曹丕长期在曹操军中任职,肯定对他有所印象。当于禁落难后,对他落井下石,自然是人之常情。


第三,曹丕要树立忠君的道德标准。
在当时,三国的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天下局势的稳定,各地的人才已经没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各个国家的君主都要建立自己的国家体系,这时,忠君思想就成为各国君主提倡的最重要的品质。
曹丕刚刚建立魏国,他对此更是要求严格。他正好以于禁和庞德作为教育臣下的教材。让大家明白,忠君效死光荣,屈膝变节可耻。这样一来,于禁的悲剧自然就不能避免了。即便是于禁愧疚而死,曹丕也没有放过他,给他的谥号是厉侯。


结语: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深得曹操重用。他为曹操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尽心尽力。在曹操的时代,他成为五子良将中仅有的假节钺的将领。
他凭借

自己的战功,依靠着曹操的信任,在曹军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而且平日里他道貌岸然,处处严格要求别人,让大家对他都惧怕三分。


可是,在襄樊战役中,他兵败被俘。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他没有经受住人生的考验,屈膝求饶,变节投降。这引起了所有人对他的愤恨。在事后,他也是懊悔万分,最终愧疚而死。他如果知道日后会如此待遇,还不如当时如庞德一死了之呢。

襄樊之战是东汉末期,影响三国格局的一战,大家的印象中,是刘备集团在刚刚结束和曹操集团的汉中之战后,驻守荆州的关羽就开始全力北伐,围困襄阳樊城,围歼于禁援军,差点逼得曹操迁都,之后就被孙权偷袭后方,兵败被杀了,但其实个人认为,襄樊之战只是关羽长时间和曹军的攻防战的延续,并非是关羽临时起意的突发行为,同时襄樊之战也是曹操较为危机的时刻。

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联合遏制了曹操一人独吞汉朝天下这块大蛋糕的势头,而到了襄樊之战就不同了,刘备孙权是打算去分食曹操那块大蛋糕的,在襄樊之战前后,曹操集团遭受的是官渡之战后最大的一次内外危机,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动乱不止,这是在曹操统一北方,将势力推进到长江一线后,遭遇的重大危机。
襄樊之战中期之前,孙刘联盟虽然也是在荆州归属问题上多有摩擦,但是双方相对有共同目标的,就是从曹操集团身上割肉,孙权刘备在两个方向上也是给足了曹操压力。

《三国志.吴主传》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
《三国志.先主传》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建安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这两年,绝对是曹操疲于应对的两年,西线刘备是赢得了汉中之战,拿下了汉中,也总算是夺得了益州的门户,使益州不至于暴露在曹军的威胁之下,而东线,孙权则是抓住了最好的一次机会,征讨合肥,当时曹军主力都被刘备所牵制,合肥一线,只有张辽乐进所率的7000余人,但是孙权率10万吴军没有打下来,可以说如果当时孙权成功拿下合肥,那么关羽也就不会被孙权偷袭后方根基了,夺得合肥,江东孙氏就有机会北上占领徐州了,徐州的诱惑力是要大于荆州的,更何况,让关羽吸引更多的曹军,给自己创造有利的局势不是更好吗?就算要暗算关羽,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除了外部的压力,曹操集团内部的压力也逐渐凸显,内部仍然有忠于汉室的官员,各地百姓也有不堪生活叛乱的事情发生,只能说在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彻底消灭袁氏集团残余势力后,便快速发动了征伐荆州之战,结果赤壁大败,之后又疲于应付孙刘联盟的夹击,这这段时间,北方百姓被过于频繁的战时透支生活基础。
《三国志.武帝纪》魏书载王令曰: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於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
这是建安二十三年,也就是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死磕阶段下发的王令,可见当时由于长时间的频繁战争,已经影响到了多地百姓的民生,那么在外部军事压力明显的时候,内部的动乱也就很容易发生。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讨破之。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四年)九月,相国锺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可以看到就是在汉中之战以及襄樊之战时期,曹操集团内部是多有叛乱发生的,而这也就是我说的,为什么襄樊之战是曹操集团的危机,如果关羽打赢了,那么孙权会找曹操的麻烦不说,各地会发生很多类似叛乱,那么曹操搞不好就只能暂时退守了,甚至是退守到黄河以北,那时曹操再想东山再起,的确有些难。
内忧外患,是襄樊之战时期,曹操面对的困境,而当时刘备则是出于大战之后的修养期,他能够给予关羽的支援也的确不足。
《三国志.杨洪传》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二十四年,先主定汉中,斩夏侯渊。张郃率吏民内徙。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件事,一件是刘备为了拿下汉中到了倾尽益州人力的地步,但是曹操很鸡贼的迁走了汉中百姓,刘备拿下汉中,只是得到了汉中的地利,但是对刘备的实际势力没有明显的增加,刘备为了巩固益州,反而要大力经营汉中,所以说,关羽围困襄樊之时,刘备在益州暗暗舔伤当中,实在是没有能力支援关羽,但是刘备是认可关羽的北伐行动的。

很多人认为关羽是在汉中之战结束后才发兵北上的,其实襄樊之战是关羽和曹仁在荆州一线攻防战的一个延伸,双方并不是一直安然无恙,之后突然就打起来的。
《三国志.武帝纪》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三国志.曹仁传》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当时曹仁是被曹操任命去征讨关羽的,在宛城侯音叛乱后,他也是暂时从前线回防,平定叛乱后才回到和关羽对峙的前线的。
《三国志.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寻口和汉津都是相对偏离襄樊一线的,两地相当于是关羽的后勤补给线,也就是说乐进文聘在两地和关羽的军队交过手,而这是在襄樊之战前。

同时曹操集团内部各地的叛乱,也大多是打算得到关羽的支持。
《三国志.武帝纪》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吉本、耿纪等人在许都发动叛乱的时候,就是想要借外援的势力,记载中提到了关羽当时兵势正盛,宛城叛乱,也是打着和关羽联合的名义,在襄樊之战时,孙狼等人也是归顺了关羽,所以许都以南很多郡县都响应关羽,这也就是关羽长期保持对曹仁军事压力的结果,毕竟曹操当时在三个方向布置兵力,西线有刘备,东线有孙权,中线有关羽,曹操地盘是大,可是面对多方的军事威胁,其压力也是真的大。
个人认为,当时是关羽在襄樊之战前,就已经取得了对曹仁一定的军事胜利,而这也成为了曹操集团内部各地叛乱的一个诱因,而且在汉中之战时,关羽也不可能闲着啊,必然要出兵给予曹操压力,吸引曹军兵力,以减缓刘备在汉中之战中的压力。

而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关羽在前期积累了足够的军事优势,所以进而围困襄樊,到了这个时候,刘备集团中没有人能够刹住关羽的征讨步伐了,其实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关羽的确可以停一停,等到刘备在益州和汉中之地恢复实力后在一起行动,但是只能说局势太好了,如果关羽拿下襄樊,孟达已经拿下上庸等地了,刘备集团实力大涨,这的确会引起全局的变化,对于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刘备来说,诱惑太大了。
关羽拿下襄樊,势必会引起孙权的联动,孙刘双方有趁机瓜分曹操势力的可能,那样的话,刘备就有可能成为刘秀之后,再次中兴大汉的帝王,这份诱惑足以令刘备去冒险,哪怕他知道关羽是战败的危险,荆州有丢失的危险。

从两个细节中也可以看出刘备内心支持关羽继续进攻的想法。
《三国志.关羽传》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时关羽自江陵围曹仁于樊城,遣前部司马犍为费诗拜假节。
如果说只看《三国志》记载的话,显然容易理解成为关羽是在被刘备册封为前将军,假节钺之后,才发动襄樊之战的,但其实,在费诗带着刘备的册封旨意抵达关羽之处时,关羽已经开始围困樊城了,显然刘备的意思是,给了关羽全权处置荆州战事的权力,言外之意就是,关羽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刘备心里呱呱叫,而且这也是变相在命令关羽,继续围困襄樊两成。
而且大家还记不记得另一件事情了,就是刘备在称汉中王的时候,册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是反对的。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军师诸葛亮曰:“黄忠名望本非关、张、马超之伦也。今张、马在近,亲见其功,犹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先主曰:“吾自解之。”
诸葛亮知道黄忠在刘备集团缺乏足够的威望,厚封其为后将军,势必会引起关羽的不满,当时刘备说他自己有办法,历史记载中,我们只是知道费诗一顿“教育”关羽,让关羽接受了册封,没有再因为黄忠而心里不爽,难道刘备说的办法,就是让费诗去给关羽讲一堆大道理,感觉太简单了。

个人猜测,刘备此举不排除是想激励关羽的意图,黄忠凭什么能够成为刘备集团的后将军,那时人家斩杀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啊,你关羽不服,可以啊,做掉曹仁就好了,很有可能当时费诗将刘备的这个意思相对委婉的告诉了关羽,但是历史上没有记载。关羽不是耻于和老兵为伍吗?刘备的意思是,又能耐,你自己斩下曹仁的人头再说。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当时刘备是有意激励关羽围攻襄樊的战争的。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表现最亮眼的就是相对容易的击败了于禁。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
《三国志.吴主传》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

按照这两份史料的记载,都说说于禁所部3万余人大多被关羽俘获了,而且要知道的是,于禁所统领的是,曹操在短时间内能够征调的相对精锐士卒,这3万人被关羽俘获,的确是令战局偏向有利于关羽一方发展,同时期救援襄樊的徐晃所部大多是新兵,徐晃也是等到了主力部队补充后才和关羽正面开战的。
《三国志.曹仁传》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战局如此,到了关羽做选择的时候了,襄樊两城眼看可以拿下,但是关羽所部就是缺少军力实施最后一击,所以个人觉得关羽抽调江陵守军北上支援襄樊前线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决定,摆在关羽面前的事实是,自己要是退军,那么一切努力白费,要是赌一把,集中全部力量,拿下襄樊两城,那么曹军也就退了,只是他赌输了,他可能预料到孙权会搞小动作,但是没想到的是,傅士仁糜芳这俩坑货直接降了,关羽所部的根基没了,仗还怎么打。
纵观襄樊之战前后的局势,个人认为,襄樊之战是曹操和刘备在中线这个战场上,长时间军事冲突的最终决战,也是曹操的一次危机,刘备内心则是很支持关羽此次行动的,可以说此战的胜负足以左右三方势力的发展走向,只是就结果而言,襄樊之战妥妥的把刘备集团拖入了深渊,襄樊之战损失精锐士卒,还丢了荆州,此后引发的夷陵之战更是坑了刘备一方本就不足的人才、兵力储备,丧失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在三国时代,由于战乱的时势,很多人都难以保证自己能够从一而终。于是被俘后投降就成为一些人的选择。在这些俘虏中,有很多还得到了重用。比如曹操的手下就有很多这样的将领,比如张辽、许褚等人。但是,在三国的这些将领里,有一位将领却下场凄惨,这位将领就是于禁。

于禁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他很早就跟随了曹操,在曹操麾下屡立战功。史书记载他在曹操作战的时候,进攻的时候作为先锋,撤退的时候作为后卫。因此曹操对于禁十分器重,他封于禁为左将军,假节钺。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占据荆州的关羽兴兵攻打襄樊。曹仁只有几千人马,面对关羽的三四万水陆军,形势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命令于禁率领精锐的七军人马合计三万多人,以庞德为副将,救援襄樊。

于禁率军来到襄樊前线,在庞德的奋战下,给了关羽很大的打击。在战斗中,庞德还用弓箭射中关羽额头一箭。后在曹仁的指挥下,于禁率领军队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地方,以掎角之势抵抗关羽。谁知道当时秋雨连绵,汉水暴溢,于禁的七军全部被关羽淹没。于禁、庞德都被关羽的水军擒获。

面对关羽,庞德威武不屈,宁死不降,被关羽所杀。而于禁则卑躬屈膝,投降了关羽。不过,关羽也没有任用于禁,而是将他送回荆州看管。后来,孙权袭取荆州,又解救了于禁。孙权因为已经投降曹操,对于禁还是比较优待的。但是作为一员降将,于禁受到了东吴将领的鄙视,度日如年。

等到于禁回到曹魏的时候,已经是曹丕禅让登基以后了。于禁见到曹丕已经是形容憔悴,须发尽白。于禁对曹丕痛哭流涕,曹丕虽然表面上对他表示同情,说他的失败是由于天灾,不是作战的过失,还恢复了于禁的官职。可是,曹丕在内心里十分厌恶于禁的所作所为。

他让于禁出使东吴,在出使前,让他去参拜曹操的陵墓。在墓室里曹丕预先让人画了于禁投降的场景,有关羽胜利的场面,有庞德威武不屈的场面,也有于禁低头乞降的场面。于禁看了以后,回去就因为内疚病死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国事情,那些投降的人中,除了吕布因为反复无常,让人不能信任被杀外。其他的将领一般都没有受到多少刁难。可是,于禁则是一个意外。他投降之后,不但其他势力的人对他冷漠侮辱,连自己势力的人也对他嘲笑挖苦。使得他连气带愧,一病不起。

为什么于禁会得到这种下场呢?我们看看于禁的生平,就会明白,为什么大家对他的投降都觉得不可原谅。

一是于禁深得曹操信任,他辜负了从曹操全军将士的信任。

于禁在投入曹操阵营后,得到了曹操的器重。他作战勇敢,而且还任劳任怨。在和张绣的战役中,曹操因为没有防备,被降而复叛的张绣打败。于禁率领几百部下在其他军队都散乱的情况下,虽败不乱,阻击敌人。即使是有人向曹操诬告自己,也不去分辨。在打退张绣的追兵后,曹操问明原委,对于禁的品行、能力大加赞赏。从此对于禁委以重任。

随着于禁战功的增加,最后于禁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假节钺。在五子良将中,唯有于禁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可以先斩后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曹操对于禁的倚重了。

而在救援襄樊的战役中,由于曹操身在关中,手下几员亲族大将都无法脱身。在这个时候,曹操违背了自己的不把重兵交给外姓将领的原则,将重要的七军交给了于禁。这种信任是在曹军中绝无仅有的。

但是,于禁的变节,完全辜负了曹操的信任,也让曹军上下丢尽了脸。曹操得知消息后,不禁说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所以说,在当时,于禁只有一死才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他没有其他的选择。而他屈膝投降,只能得到大家的唾弃。

二是于禁此人性格严苛,在言行不一的情况下更会引起大家的仇恨。

如同一个以道德纪律自居的人物,当他的面具被揭穿后,大家发现他实际上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东西,那么大家对他的敌视会比被人强上十倍。

于禁就是这样一个人。于禁在曹军之中,以铁面无私著称。他处处严格要求别人,曹操也利用他的这一点来用他约束军队。他在战斗中,抓住了投降的朋友陈豨。其他人都认为陈豨投降,不必杀死,可以把他送交曹操。可是于禁却以曹操有令,被围后投降的人不能赦免,居然杀死了陈豨。

就是这样一个道貌岸然的人,以自己的道德品质自居,以曹操的信任为依靠,在曹军中不可一世。史书说曹军的人都对于禁惧怕三分。

但是,这样一个人,在生死关头,暴露了他的本来面目。大家看清之后,先是感到被欺骗的不满,然后感到对他的变节的愤恨,根本就不会对他有一丝一毫的怜悯。自己成天要求别人做到这,做到那,可是当大家看清他的真面目,根本就是虚张声势的东西,谁会对他有好感。

再加上,于禁日常作威作福,得罪了很多同僚。曹丕长期在曹操军中任职,肯定对他有所印象。当于禁落难后,对他落井下石,自然是人之常情。

第三,曹丕要树立忠君的道德标准。

在当时,三国的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天下局势的稳定,各地的人才已经没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各个国家的君主都要建立自己的国家体系,这时,忠君思想就成为各国君主提倡的最重要的品质。

曹丕刚刚建立魏国,他对此更是要求严格。他正好以于禁和庞德作为教育臣下的教材。让大家明白,忠君效死光荣,屈膝变节可耻。这样一来,于禁的悲剧自然就不能避免了。即便是于禁愧疚而死,曹丕也没有放过他,给他的谥号是厉侯。

结语:

于禁作为曹操手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深得曹操重用。他为曹操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尽心尽力。在曹操的时代,他成为五子良将中仅有的假节钺的将领。

他凭借这自己的战功,依靠着曹操的信任,在曹军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而且平日里他道貌岸然,处处严格要求别人,让大家对他都惧怕三分。

可是,在襄樊战役中,他兵败被俘。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他没有经受住人生的考验,屈膝求饶,变节投降。这引起了所有人对他的愤恨。在事后,他也是懊悔万分,最终愧疚而死。他如果知道日后会如此待遇,还不如当时如庞德一死了之呢。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是最关键的只有几步。如果在这几步走错了,就是用生命也无法挽回的。因此,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不能不慎重啊。



一起离开,让你这辈子……生不如死。”浅浅的笑着:“我会带着你的孩子,第一声咳嗽就带来一个糟糕的后果,
她进一步,他退两步,午夜梦回,她寸缕未着,金雪绒花怎么了?照样是菜鸟!”赵正阳一边看着手下把金雪绒花的成员一个个扔在了雪地汽车上,一边说道:我说你们,


为什么南唐不抵抗就投降了北宋?
李煜闻讯,急派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水军万人和天德都虞侯杜真领步兵万人阻击,与宋军遭遇,在新寨(今江苏江宁附近)战败(参见采石之战)。开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西路攻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昌),击败南唐3000余人。东路军围攻常州(今属江苏),攻占利城寨(今江苏江阴)。开宝八年正月初八,各路全线出击...

曹操命于禁援救樊城,是否点将失误?
不是。当时,曹操从汉中撤军回到长安,听说关羽攻樊城,便派左将军于禁前去增援。襄樊守将曹仁让于禁和庞德驻守樊北。于禁是曹操亲自提拔的爱将,《三国志•于禁传》说他“与张辽、乐进、张郃俱为名将”,曹操甚至称赞他说“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庞德则原本是马超的部下,渭南战役时归降曹操...

创造奇迹的人的故事
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

北魏冯太后简介及详细资料
剧情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北魏王朝正值太武帝当政。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颁诏,命大将军冯邈带兵征讨柔然。大臣乙浑以冯邈是降将为由极力反对,左昭仪冯姑出面力挺大将军冯邈,太武帝最终决定仍由冯邈带兵出征。冯邈战败投降,大为震怒的太武帝派乙浑诛杀冯家老小,冯姑的哥哥冯朗也被赐死,冯朗...

成语故事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 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 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 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 停止战斗,李陵不...

输给关羽并不丢人,为什么庞德还死活不愿向关羽低头?
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庞德是血性汉子,别人越是怀疑,越要证明自己的忠诚,战死沙场是最好的证明了。另外,庞德这个人武艺高强,应该也是心高气傲。但是投降曹操成了他人生的污点,他已经投降过一次,怎么能够再投降一次,那样岂不是太过屈辱!这大概也是庞德宁死不降的原因。

名字中带“虎”字的史上名人有哪些
当时的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威名也知道他的信誉和气节,都来军门参见他,陈人当时很害怕,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都陆续投降了。杨广还派行军总管和他会和,当时的步兵、骑兵多达两万人,这时的陈叔宝带兵镇守朱雀航,听到他来攻城,都吓得四散而逃。敌军战败投降,他带着五百人直攻朱雀门,当时...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简介,方国珍为什么投降?
吴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逃亡入海,又被追兵在盘屿打败,其部将相继投降。汤和多次派人向方国珍说明顺从与抗拒的不同后果,方国珍这才派儿子奉表乞降,说道:“臣听说天无所不盖,地无所不载...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非人力也。 的翻译
白话释义: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急!短一点
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

奇台县13463371020: 为什么投降要举白旗
殷勤东枸橼: 古时举白旗暂停战争,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一直沿用至今.而先举白旗方通常是战败方,所以到后来举白旗方通常被认为投降方.

奇台县13463371020: 为什么投降举白旗
殷勤东枸橼: 两军对肆是,战败的一方准备投降,就要打出白旗,战胜的一方则会停止使用武力允许其投降. 在战争中使用白旗起源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要求休战进行谈判,而不表示投降. 那时,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谈判期间双方谁也不能向对方发动进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奇台县13463371020: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的故事 -
殷勤东枸橼: 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孙权为他庆功,他精神失常自称关羽,要杀吕蒙报仇,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使刘封一改初衷;关羽反映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昏倒在地.刘备...

奇台县13463371020: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简介 -
殷勤东枸橼: 曹 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

奇台县13463371020: 是刘备除掉关羽的吗 -
殷勤东枸橼: 打的曹操苦不堪言,后天就被吕蒙偷袭,在关羽兵败之际扬言只要关羽愿意投降东吴.关羽坐镇荆州,威望以及能力令曹操、孙权顾及万分不是,会不顾被曹魏所灭而举全国之兵和孙权拼命,近八年无人胆敢踏足关羽的地盘,为刘备稳固后方,...

奇台县13463371020: 襄樊之战的结局是怎样的?
殷勤东枸橼: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纳宋降将刘整,下决心拿下襄阳,而后浮汉人江,直 趋临安.九月,忽必烈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军进围襄樊.针对宋军长于守城和水 战的特点,...

奇台县13463371020: 以弯腰为话题的作文 -
殷勤东枸橼: 学会弯腰 人们总是说,当遇到危险和挫折时,应该迎难而上,勇敢的抗争.但这时,他们都忘了一句话——“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们应该学会弯腰. 举个简单的事例——卧薪尝胆.当初,越王勾践在一次战斗中不幸战败,被轮为奴隶,在吴...

奇台县13463371020: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如影随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 -
殷勤东枸橼:[答案] (1)本小问的主张,结合诸子百家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周礼),老子主张无为或者小国寡民,... 国际工人运动推动;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以及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行为的刺激;法国激进主义传统. (3)同意. 说明:列...

奇台县13463371020: 于禁投降关羽了吗? -
殷勤东枸橼: 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一代名将晚节不保.

奇台县13463371020: 襄阳这个小城市很重要吗?怎么1273年被攻破 三年后南宋首都就完了 -
殷勤东枸橼: 重要.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军事重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