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礼篇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当涂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一、译文
1、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3、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8、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10、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二、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原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礼仪是论语里的八佾篇
本篇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这首诗歌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节,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节哩。”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宋两国的历史资料和知礼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验证这两代的礼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说:“举行禘祭的仪式,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内容,孔子说:“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的时候,指着自己的手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一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巴结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到什么地方去祷告求情也是无用的”。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订的,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代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嘛。”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比射箭,主要不是看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因为各人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则爱惜那种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按照礼节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在讨好君主哩。”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问:“国君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应该怎么做?”孔子答道:“君主应该按照礼节役使臣子,臣子应该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些话,告诫宰我说:“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啦!”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豪华的公馆,他手下的人从不兼职,怎么能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懂礼仪吗?”孔子说:“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奏乐过程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而优美,听众随着乐声响起而为之振奋;乐曲展开后美好而和谐,节奏分明,连续不断,如流水绵绵流淌,直至演奏结束。”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求见的。”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他说:“你们几位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因此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评论《韶》,说:“乐曲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说:“乐曲美极了,内容还不是完全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8、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翻译: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翻译: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

孔子教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译文:有一次孔子独自站在堂上,孔鲤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学《诗》了吗?”孔鲤回答说...

《礼记》仲尼燕居文言文翻译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仕者必读之书。接下来我为你带来《礼记》仲尼燕居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

国语齐语原文及翻译
国语齐语原文如下: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二君弑死,国绝无嗣。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桓公与之系马三百。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

论语第十篇篇原文及翻译
对于朋友的馈赠,即使是车和马,(只要)不是祭祀用的肉,孔子在接受时,也不会行拜谢礼。24.寝不尸,居不客。孔子睡觉时不像死尸一样直躺着,在家里并不讲究仪容。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孔子看见...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全文及注释如下:原文: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

《孔子家语》颜回原文及译文
颜回谓子贡曰:「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於人,身不用德,而望德於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译文 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回答说:“他确实善于驾车,尽管如此,他的马必定会散失。”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对身边的人说:“君子中竟然也有骗人的...

礼仪部·卷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致之言至也。一谓诚也。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今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又《礼器》曰: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又《乐记》曰:是故先王...

文言文《子路见孔子》翻译
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指教。”原文:出自战国 孔子与其学生编订的《孔子家语》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妈不释...

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10篇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的译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把以上的几句话翻译. -
仉东华法:[答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是: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对于前代的君王的准则来说,这就是美好的存在.大小事情都要遵循它,有的地方行不通...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的译文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榖既没,新榖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 -
仉东华法:[答案] 【注释】(1)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2)期(jī):一周年.(3)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4)旨:甜美,指美味、好的食物. 【译文】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已经...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翻译(51)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
仉东华法: 原文】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两则 译文 -
仉东华法: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而群星都环绕着它.”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中的礼是什么? -
仉东华法:论语中讲礼的句子有很多,举两例: 【原文】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仉东华法: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五十则短一点带翻译 -
仉东华法: 论语精选五十则 附译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 孔子说 : “不断学习和复习 , 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翻译(3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仉东华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论语》原文及翻译 -
仉东华法: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

平顶山市18612797102: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仉东华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