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嫔妃为何忠爱花盆底?除了自身爱美还有什么原因吗?

作者&投稿:殷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因为在当时还是以小脚为美,花盆底刚好能够掩盖自己的大脚,所以受到嫔妃钟爱。

其实后宫嫔妃们之所以选择穿着花盆鞋,还受了汉族以小脚为美的习俗的影响。八旗子女是不裹脚的,但是流传已久的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从不不裹脚的八旗子女。花盆鞋正好派上用场,它那高高的鞋跟和长长的旗袍正好可以掩盖住妃嫔们的大脚,人们从远处看去,只能看到小小的花盆鞋跟,所以看起来就像是拥有了一双小脚。

受到当时的封建陋习的影响,清朝认为女子脚小为美,所以要缠足,花盆底正好适合小脚穿。

2018年热播的一部剧《延禧攻略》,不仅情节带感,一反以往女主傻白甜的形象,而是以一个心思缜密,机灵古怪的女主形象来推定情节的发展,女主过五关斩六将,天不怕地不怕的胆识真的是让人看了大快人心。除了,剧情独特之外,其细节处理也十分的到位。


记得剧情中顺嫔出现的时候,是一个乡野丫头的形象,自小放纵自由,不会深宫里的一切规矩,所以便令令妃来教导她,教他如何用花盆鞋行走。顺嫔踉踉跄跄,没走几步就摔倒了,可见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一个小白在练习花盆鞋的时候是很有难度的。或许,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妃嫔身边总有个搀扶的小宫女,或许就是这个原因。

穿鞋不易


后宫妃嫔是举国女性的表率,在言行举止上自然要身得体统,端庄大方,优雅娴熟。为了让后妃们能够更好地穿好花盆鞋,走起路太不至于摔倒,他们研究出了:迈的步子要小,缓步慢行;上身要挺直,小臂不可大幅度摆动;走路换脚的时候,花盆鞋不能离地面太高;把脚的重心放在花盆鞋的中间;用大腿带动小腿等行走的诀窍。以此来保持重心的稳定,减少摔倒的次数。光练习都有这么繁杂的练习步骤,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穿花盆底鞋是有多么的不容易了。但是既然这么难穿的鞋子,嫔妃们为何又要每天都穿它呢?而且还成为了一种礼仪制度。

后宫妃嫔爱美的天性

其中的原因自然就包括了女子爱美的天性啦。通过海量花盆鞋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这鞋子在制作工艺上是极其精美的,鞋帮上往往会绣上蝴蝶等精美样式,不着地的木根也会用刺绣和串珠加以修饰。


说到这,或许会有个疑问?难道只有花盆鞋才制作精美,其他的鞋子也可以啊。就比如弓鞋。说到弓鞋,大家活血就明白了,弓鞋是缠足的女子穿的,但是八旗子女是不用裹脚的呀,这偌大的“天足”又如何挤得进去呢?

不能缠足,也要跟上潮流

其实后宫嫔妃们之所以选择穿着花盆鞋,还真是受了汉民族以小脚为美的习俗的影响。在满清入关之前,他们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和中原地区的生产力与经济状况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他们是简朴的游牧民族,在还没攻打大明进入中原之前,一直过着男子狩猎,女子顾家的简单生活。当时,在他们的观念中,裹脚是不可取的。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极其推崇,在大清入关之后,就颁布了剃发令,要求男子都剃发留辫,和自己留着相同的发式,若有违者格杀不论。


除了剃发令,当时的清政府还曾颁发了一道指令,要求女子实行放足政策,一律不许再裹小脚。原因就是社会风气是会相互影响的,当时入关以后就曾有在满洲女子中间流行起裹脚的风气。统治者看到这出现了惊恐的情绪,于是就赶紧下旨,不想让这一汉人习俗破坏了满洲的传统。但是后来,这一项政策却不了了之。原因有很多,毕竟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了好几个朝代了,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深深地扎了根。这种以“尖、瘦、正、小、弯、香、软”为美足的审美观念,不是简简单单一道圣旨就可以废除的。而且有传当时的皇帝也曾纳小脚的女子为妃,皇宫大臣的夫人们中,裹脚的也有很多。当时为了这一指令还闹了不少的笑话。因为这一文化太过顽固了,所以,起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放足政策就此没了声影。


八旗子女是不裹脚的,但是流传已久的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从不不裹脚的八旗子女。她们看到如此小巧的“三寸金莲”时,打心底的发出羡慕的感叹。为了迎合这一什么标准,她们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的脚“变小”。而满族人的传统鞋子——花盆鞋,正好派上用场,它那的高高鞋跟和长长的旗袍正好可以掩盖住自己的大脚,人们从远处看去,只能看到小小的花盆鞋跟,所以看起来就像是拥有一双小脚了。

既可能跟上潮流,又不会失了自己的传统,花盆鞋对于后宫嫔妃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她们的智慧。




清朝嫔妃为何忠爱花盆底?除了自身爱美还有什么原因吗?
受到当时的封建陋习的影响,清朝认为女子脚小为美,所以要缠足,花盆底正好适合小脚穿。

清朝官员叩拜要抬衣袖,嫔妃走路要人扶,这有何讲究?
嫔妃走路让人搀扶的原因简单,因为当时她们都裹小脚而且穿的鞋子跟很高,这样走起路来很不方便。而且有人前拥后簇地搀扶着,也能显示出自己身份地位的高贵。主要来解释一下,清朝官员叩拜时为什么要抬衣袖吧。官员之所以在跪拜皇帝前甩两下衣袖,与满族人独特的服装有关。满族人在入关前生活在东北,那里...

中国女人裹脚的由来,和历史?
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只...

甄嬛传:同样是出嫁,为何浣碧满头珠翠,孟静娴却只有两支步摇?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就是她认为一个庶出之女也能成为皇后,自己自然也不肯屈身一辈子只当个婢女了,证明了她的野心。而后来甄嬛入宫之后一直都没有受宠,她们也就相安无事,因为这时候浣碧已经没什么可以嫉妒得了,可是一切都从皇上与甄嬛确认了身份开始,都变了。甄嬛因为长相与纯元相似,很快就...

中国女人裹脚的由来,和历史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

历史上哪个皇帝最痴情?求大神帮助
我认为是清朝的顺治皇帝。一直忠爱珍妃。野史记载顺治为了珍妃而在五台山出家为曾。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 一辈子只有一个媳妇 而且很勤政 是难得的好皇帝 他在位的时候称为“弘治中兴”

问:有没有古风耽美小说,受救赎了攻然后攻黑化扑倒了受,类似这种剧情的...
作者很纠结他们要如何谈恋爱。舍身 资深基三大师无意间落入某本惨遭太监的小说里,为了【删除线】天下苍生【删除线】大义舍身【菊花】的故事!=== 何泠风成为无因寺弟子后,无意中得到一枚种子,看着包裹里的花盆,他决定种出来。然后,他种出一个精分触手攻。喜闻乐见=V= ...

求十个有关春节的来历,十个菜名的故事。
传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杨广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特命御厨以此四景为题,做成四道菜,分别是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由此带入宫中,得以在官宦权贵宴请...

语文作文?
此时此刻,曹操希望孙刘两家反目成仇,他好坐山观虎斗,享尽渔翁之利;孙权希望曹操攻打刘备,他好趁此机会,歼灭曹操;而刘备,在希望有一个好时机,既能灭了曹操,又能吞了孙吴。曹操的希望似乎有些实现了,刘备为了给关张报仇雪恨,亲自出战东吴孙权。赵云、孔明几番劝阻,以大局为重。可刘备一想起...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朝后宫妃子们为什么喜欢穿花盆鞋
褚栋盐酸: 花盆鞋,也称“高底鞋”、“马蹄底”鞋,是满族特有的一种绣花鞋,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 明清两代,裹脚之风尤为盛行,汉族女子们以穿弓鞋为多,而满族妇女则不缠足.大清入主中原后,受汉族文化影响,裹脚之风有增无减.尽管满族的...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朝旗鞋“花盆底”的来历 -
褚栋盐酸: 满族妇女穿用的高底"旗鞋",即满族绣花鞋.它的最大特点是鞋底特别高,木底的形状分上宽下窄的花盆底和上宽下圆的马蹄底,所以人们习惯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统称为"高底鞋".其鞋底用木头做成,一般高5-10厘米,有的...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朝女人为什么梳旗头穿花盆底 -
褚栋盐酸: 旗头的装饰显得高大和夸张,增加了身高的视觉感,突出了满族贵妇的威严,同时旗头的大尺寸和脑后的发髻又极大的限制了头部的随意摆动,使妇女的行动更加稳重端庄.花盆底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一是增加了身高,类似于高跟鞋的效果,其次是通过其高度和鞋底形状迫使穿鞋者小步慢走,使步伐端庄高贵之效果.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关于清朝妃子的鞋子
褚栋盐酸: 花盆底鞋,清朝满族妇女喜欢穿长袍,行走不便,便在鞋底上加上高底.鞋底上宽下圆,形似花盆,因此叫花盆底鞋.这种花盆底鞋为木头底,上面裹一层布,鞋底制成马蹄状,所以又叫马蹄底鞋,走路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传说满族穿上这种鞋可以驱蛇虫,蛇虫听到走路的声音,就会远远的避开.还有一传说: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朝女的为什么要穿花盆鞋
褚栋盐酸: 花盆底鞋,满族妇女高底鞋.亦称"旗鞋".满族妇女皆天足,旧俗穿木底鞋,鞋底中部以木为之,上敞下敛,成倒梯形花盆者,称"花盆底鞋"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身体更加修长,另外由于鞋的特殊造型,女子走路双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身体更加修长,走起路来分外端庄、文雅.成一个“燕尾”式的长编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加之穿高底旗鞋,走起路来分外端庄.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朝后妃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
褚栋盐酸: 花盘底鞋 清代一种绣花鞋名称,因其底似花盆而得名.起源于古代汉族木屐.木屐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是古人穿的一种木底鞋.古人称鞋为“履”,“屐”是一种有齿之“履”,屐齿在底板下,有双齿(前后各一)、单齿(平底木屐)、三齿等...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当时清朝的妇女也喜欢裹足.那她们是怎么穿花盆底鞋的呢? -
褚栋盐酸: 花盆底只有贵族女子才会穿,而旗人女子不允许缠足.清朝下过禁令不许缠足,可惜屡禁不止 花盆底鞋是宫廷贵妇的专利,其实就是拿木头做成高高的鞋底,因为底高踩着容易摔跤,所以得格外当心,挺直腰板挪小步子,这样女子看起来就婀娜了.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先民有“削木为履”的习俗.至清初已发展成为高跟木底的女鞋,形似“花盆”的,称“花盆底”鞋;形似马蹄的,称“马蹄底”鞋.老年妇女的旗鞋,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一般鞋帮、鞋面都镶彩边或串珠图案.满族素有“女履旗男穿靴”的习俗.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代宫女们的“高跟鞋”是什么鞋子? -
褚栋盐酸: 这种高跟鞋叫做旗鞋.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清朝宫女为什么要穿中间挨地,两边悬空的鞋? -
褚栋盐酸: 满族妇女喜欢穿长袍,行走不便,便在鞋底上加上高底.鞋底上宽下圆,形似花盆,因此而得名.这种花盆底鞋为木头底,上面裹一层布,鞋底制成马蹄状,所以又叫马蹄底鞋,走路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传说满族穿上这种鞋可以驱蛇虫,蛇虫听到走路的声音,就会远远的避开.另说妇女穿长裙,花盆底鞋可使身体增高,便身体更加修长,另外由于鞋的特殊造型,女子走路双手臂前后摆动幅度较大,身材更加婀娜多姿.

科尔沁左翼后旗13084151627: 1.在清剧中女人们都裹了脚为什么还能穿“花盆底”鞋和正常人一样(例如小燕子). 2.“雍正”不是名是什么? 3.武大郎与武松真的是兄弟关系么? 4.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做西红柿菜,杨过小时吃玉米棒可能吗? 5.抗日剧中八路军士兵个个英勇神武可能吗?
褚栋盐酸: 1,满人不裹脚,天足,花盆底她们穿惯了,就像现在人穿高跟鞋一样,穿着20厘米的高跟鞋,都能110跨栏 2雍正是他的年号,本名胤禛 3书里面说是兄弟 4小说中黄蓉有双巧手,西红柿做菜不算难吧,应该可以,至于杨过小时候是个乞丐,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