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能重起,为什么被清朝打败就恢复不了?

作者&投稿:尉迟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自成和明朝打的时候,失败百次能重起百次,但为什么一被清朝打败就恢复不了呢?~

李自成和明朝对战的时候,17年始终不能打败李自成,与清朝对战以后,仅仅一年,李自成就死在了湖北九宫山,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首先,明朝末年的实力比较弱,当时明朝所处的环境被服受敌,光是农民军,就有李自成张献忠,而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满族人,因此,明朝始终处于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阶段,但是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明朝总是不能把全部力量集中用来缴面,一个反派势力,总是处于两边对战的状态,不仅让兵士感到疲惫,也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耗。


明朝的崇祯皇帝是一个不堪大用的皇帝,对于自己的臣子十分的刻薄,崇祯皇帝不能很好的知人善用,反而总是怀疑这个怀疑那个,而清朝当时的统治者,在多尔衮的帮助下,越战越勇,当时的明朝,已经腐败至极,而清朝的八旗子弟却正值巅峰。



明朝末年的时候,军队不像军队,更多的像是军阀,一个军队没有了纪律性,那么这支军队无疑是面临着灭顶之灾,而满清的八旗子弟却是一直有着高度纪律的军队,打起仗来,勇猛无比。
我们都知道,农民起义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太平天国,农民在根本上接受的教育程度,远远不够统领一个王朝,即便农民起义可以取得暂时性的胜利,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群流寇。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段童谣在明末时期的北方省份有着极为巨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这段洗脑般的童谣?因为当时北方数省(尤其是陕西)的农民已无法生存,连年的干旱、灾害,官府的重税,极大的激化了本就尖锐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明朝政权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
明朝有两大敌人,分别是四处流窜,越剿越多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以及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
然而,明朝政府始终没能在攘外和安内之间分清主次关系、先后顺序。因此,只能像救火队员一样,把有限的力量反复调来调去:李自成声势大的时候,去镇压李自成,满清威胁大的时候,又调兵去抵抗满清。
比如1638年,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与洪承畴围剿李自成,打得他几乎全军覆没。最后,李自成仅以18骑兵突围,这是明朝政府最接近彻底打败李自成的一次。
可惜的是,满清扮演了李自成的救星,这一年,多尔衮率领大军突然攻入长城,崇祯被迫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李自成得以侥幸活命。
事后,孙传庭因为反对调陕西兵北上,被投入大牢,一呆就是三年。一年多以后,洪承畴在松山之战中,13万明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镇压李自成最为厉害的洪承畴被俘后投降,曹变蛟则在松山失陷时被杀。
相比之下,满清入关之后,面对的敌人分别是偏安南京的南明和李自成。南明政权始终沉醉在“联虏平寇”的美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满清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敌人。
结果,当满清放手集中全部力量追着李自成打的时候,南明只是扮演了一个奇怪的旁观者。
李自成的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政权维持下的根基。本来他就是流寇式运动游击战,走街过府、杀富济贫。虽然获得广大贫民拥护,但地方政权他并没有掌握。严格来讲,并不是正式的割据政权,充其量是些档次高的土匪。
所以,一旦明朝认真对付他们,立刻就会土崩瓦解、失败的往往很惨。但已经末路的明朝政权已经无力根本上来消灭他们,致使李自成们虽然失败,却能不断东山再起。但李自成流冠式特点没有改变,特别是后期,他已经成立了大顺政权,而基层政府建设和新旧政权更迭,却并没有做,也可以说不会。仍然是自己率领军队,直指北京城下。
好像是他亲自指挥攻灭明朝,其实他也不知道如何坐镇天下、统领四方,仍然是一群流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当他率众攻入北京,事实上已经灭掉明朝政权,他更是不知道如何料理这若大家业,也恰好给了已经虎视关内好久,而且已经早就做好充足准备满清政权最好时机。满清早有吞并中原、全面占领中原的野心。

李自成推翻明朝,靠的是流民,一路长驱直入,杀入北京。然后,崇祯自杀,李自成在属下的怂恿下做了皇帝。

但此时,李自成对大明旧疆土的控制能力极为有限。因为前期农民军每到一地,就大量屠杀明朝皇亲贵族和士绅,没被杀的,惶恐不可终日。农民军都是流寇出身,没多少文化的,哪里懂得怎么治理国家?于是,大顺政权只知道一路烧杀抢掠,靠抢夺来补给。

这样的模式,在征服过程中还有用,一旦取得政权了,就不行了。因为你抢也只能抢一回,关键还是要地盘上能生钱。大顺的问题,就是打垮了旧政权,却没能力重建新政权。没有新政权,就没钱。没钱,原来的那些当兵的,自然就不会继续为李自成卖命,遇到强敌就会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

大顺政权,其实对大明基层控制太有限了,说到底,李自成缺乏治世的能力,属下也没有一个能帮李自成治理天下的人。历代农民起义,这样一个人必不可少。刘邦有萧何,朱元璋有李善长。正是有了他们,汉朝和明朝才能有钱续命。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这么干的,所以,他们都成就了霸业。

所谓高筑墙,就是要有很牢固的根据地,成为源源不断的兵力和财力来源。

广积粮,则是在根据地搞经济建设,有粮食就有兵。

缓称王,是在大局不明、强敌环饲时,不要当头,不要成为各路大军集中对付的靶子。

而李自成呢,完全是和这个原则反过来了,一路轻兵冒进,乘北京空虚,一鼓作气拿下北京。但北京这个时候也穷得叮当响,拿下来除了一个政治作用,貌似也没有多大用处。这个和当年的大唐又不同。

大唐也是一路突袭,打到隋朝长安。但是,李渊本身出身关陇贵族,被封为唐国公,还和隋朝是皇亲国戚的关系,这样的背景,李渊也没有急着称帝,而是先推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后来,因为隋炀帝死了,才搞了一个禅让的戏码,称帝了。

而且,李渊和李世民,更懂得收复人心,隋朝一大堆旧臣归附唐朝了。原因嘛,因为李渊搞的不是推翻“隋朝”,而是接受隋朝“禅让”。

然后,就是李世民了,这样一个文治武功都很牛逼的人物,帮李渊收复了瓦岗军作为核心,再一路消灭各路割据,完成统一。

而李自成呢?本人没有治理能力,属下也没有看到一个有治理能力的人,取得政权之后,急着称帝。如此一来,反对者太多了,包括明朝旧臣(以洪承畴为代表),地方官吏,地主乡绅、各路军阀(比如吴三桂、郑成功、南明),还有那个后金,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支持者只有穷苦农民,但绝大多数都是乌合之众。所以,不是占领了北京城,天下就是你的了,还有大把的仗要打,大把的事要做。

可是,大顺政权一进北京,就昏招频出。既不收买民心,也不治理天下,还是原来那一套:不听我的,我就发兵打过去,愣是先后将洪承畴和吴三桂这种实力派推给后金。最终,顶不住后金和吴三桂的联合进攻,后方又没有牢固的根据地(要靠士绅维持),最终兵败如山倒。

所以,李德胜教导我们“不可沽名学霸王”,非常有见地。

而后金就聪明得多。

一是有满洲作为后金的根据地,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进可攻、退可守。

二是组织形式先进。八旗制度,是一种半兵半农的先军体制,平时种田,没活了就训练,有仗打就打仗。打了胜仗就赏地赏银子,组织严密,战斗力很强。

三是后金更懂政治。比如收买洪承畴、吴三桂等人,就是杰作。再往后,又招降了郑成功的孙子。

洪承畴和吴三桂代表两股重要势力。洪承畴代表旧明的士绅阶层,吴三桂则代表旧明的军阀势力。收买了洪承畴和吴三桂,就等于是释放了一个信号:后金不与明朝旧势力为敌,你们这些当官的和当兵的归降后金,可以继续吃香的、喝辣的。

而且后金还以继承者自居,比如进了北京,也没有掘墓,还严禁盗墓,将明朝当正统。到了乾隆时期,清朝稳固了,乾隆组织编了一本《贰臣传》,将那些明朝旧将列入,都是对清朝拿下中原立下大功的前明臣,一共120多人,其中就以洪承畴为首。虽然这些人对于满清夺得政权有大功,但乾隆仍将其列入《贰臣传》,以示讽刺。

还有一本《逆臣传》,列入吴三桂这种降而复叛的重臣,又是40多号人。

一共170多号前明重臣投降后金,可想而知人家的策反工作做得多么到位。

和李自成一路烧杀抢掠、谁不服就打谁相比,后金的手段丰富多样,军队、策反、收买等手段多种多样,明朝那些当官的和当兵的自然是愿意跟着后金干了。而李自成的各种行为,政治手段非常缺乏,简直就是为后金送上助攻。比如搞人家吴三桂的亲人干嘛?这么重要的、可以收买的人物,这个时候应该是安顿和收买,比如去和吴三桂结个义,善待吴三桂的亲人,吴三桂还不死心塌地?而不是胁迫或欺辱,结果人家吴三桂不得不倒向后金。

总而言之,李自成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懂军事,却不懂治理国家,更不懂收买人心。面对后金这种老练的政治实体,自然是兵败如山倒。

后金入关以后,仍然稳扎稳打,打下一城,治理一城,就和在满洲那样。入关之前,满洲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政权了,自然懂怎么治理社会。而李自成呢?没有治国的经验,自始至终都是流寇造反那一套,不吃败仗才有鬼。

李自成缺一个李善长。李自成如果有李善长,至少不会到处结仇,大顺就真的顺了,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当然,也得李自成能听进去才行。



因为清朝直接将李自成的军队全部剿灭,所以他被清朝打败恢复不了。

因为他在打明朝的时候是非常有闯境的,他非常的有实力,而他被清朝攻打的时候,他已经安于享乐没有的实力。

因为清朝把底层的老百姓全部囚禁了起来,所以李自成根本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为什么没能成为另一个朱元璋?
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276年后明朝又被终结于另一场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领袖人物就是李自成。李自成 明末和清朝的史学家对李自成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以“逆贼”和“盗贼”等称呼他。民国时期则对李自成有了较客观的评价,例如民国学者吕思勉就认为“自成则颇有大略”。到新中国以后...

李自成为什么要起义?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朝廷正治斧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压迫剥削日益加重;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李自成所在的陕西当时正逢连续几年的旱灾,人民无法生活;个人原因:李自成21岁那年因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驿卒。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所在驿站被裁撤,遂失...

大明的灭亡 我想应该是李自成农民军造成的
3、当时明王朝的主要精力、人力、财力全部集中在辽东,起义爆发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做出正确的部署,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但是一个王朝的力量还不能被一次造反摧毁,所以李自成经历了反复失败。4、另一个原因是明朝的知识分子看到明王朝大势已去,转投李自成,给李自成带去了发展战略,李自成进...

闯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地灭亡掉明朝的?
而明朝的局面,老早是武夫拥兵自重。基本没有愿意主动来打李自成的明朝将领了。崇祯最后的希望是放出关押的孙传庭。孙不知道李已经有百万之众。以为还是几千草寇。草率答应了崇祯皇帝。结果在崇祯皇帝一再催促下,出潼关剿李自成。兵败被杀。明朝已无力对付力自成。李北上进军。一路上,明朝官员开门,...

李自成重用下层知识分子奠定日后失败的原因
在当时,平均主义口号和政策的发布,无疑会赢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从自成一体到深入人心”,短短一年,李自成的队伍就发展成为百万大军。但绝对的平均主义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要么被地主阶级残酷镇压,要么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当然,假设不能代替历史。农民军与明朝、清朝斗争的历史早已随风而逝。我们今天...

李过和田见秀在李自成败退九宫山刘宗敏被俘后是什么结局?
田见秀田见秀,字玉峰,是闯王李自成的有力部下。田见秀自打追随闯王李自成争霸后,立过许多 奇功。他性情忠厚,颇有儒将之风。崇祯皇帝十六年(1643年),田见秀任提督诸营权大将,封泽侯。顺治二年(1645年),闯王李自成在九宫山被害后,田见秀与吴汝义率一部分大顺军走岳州,后与李过、高一功部会师于...

闯王李自成失败原因
《米脂县· 李自成族裔考》中记载到:"自成籍本县太安里二甲,世居北乡,距城七十里海会寺沟之李家站。" 《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

明朝有先进武器红衣大炮,为何没能战胜李自成?
崇祯:众位爱卿,记住朕的话了吗?要保护好百姓。大臣:记住了。下朝后的大臣:崇祯的话就随便听听吧,还是捞钱最重要。百姓:我们还是好饿啊,诶,那里有人说可以均田免赋诶。李自成:让我们一起推翻明朝,大家过好日子吧。百姓:来了,算我一个。将领:咱们的大炮呢?打这些反贼啊。士兵:哼,...

李自成为什么能推翻明朝?看农民起义军纪律有多严格就知道了
李自成的军队招收男子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为兵,凡是一个精兵,配给管草料、掌兵械以及饮炊的共十人。《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分其众,曰标营,领兵百队;曰先、后、左、右营,各领兵三十余队。标营白帜黑纛,自成独白鬃大纛银浮屠;左营帜白,右绯,前黑,后黄,纛随其色。五营以序直昼夜...

拥兵百万的李自成,为啥还是没能夺取天下?
自成兵三百骑冲我师,贝勒尼堪、贝子尚善等跃马夹击,屡破敌垒,尸满壕堑,械胄弥山野,自成精锐略尽,遁归西安,其将马世尧率七千人降。入潼关,获世尧所遣致自成书,斩以徇。进次西安,自成先五日毁室庐,挈子女辎重,出蓝田口,窜商州,南走湖广。---《清史稿》后来阿济格打不下陕西,而...

二七区19174178058: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
鄹鸣金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的是日薄西山气数将尽的腐朽明政府,符合历史潮流;而清朝是新生政权,是正规军,相比之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运动没有进步纲领,队伍整体素质差,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势必会被扫入历史的回收站.

二七区19174178058: 李自成起义军为何能推翻明朝 -
鄹鸣金怡: 应该是明朝受北方女真和关内农民起义军的夹击 无暇拨重兵去围剿李自成而给他了喘息的机会(欢迎指正)

二七区19174178058: 李闯王起义没成功原因是什么? -
鄹鸣金怡: 1.李自成在没有统一全国的前题下就急称帝. 2.对待明朝旧臣过于残酷,导致明旧臣聚反之心. 3.李自成进驻北京城初期,军纪严明,后期放纵军队烧杀抢掠. 4.李自成的兵力分散,进京之后过于放松自我,在吴三桂和清军绞杀下几乎全军覆没.

二七区19174178058: 推翻明朝统治的李自成为何最终没能守住打下的江山? -
鄹鸣金怡: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氏,据说是党项族人,他参加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为作战勇敢被称为“闯将”,后来高迎祥战死他接任义军领袖被称为“闯王”,是明朝末年势力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来更是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

二七区19174178058: 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经过及失败的原因 -
鄹鸣金怡: 一是农民起义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是沉迷于享受

二七区19174178058: 闯王李自成失败原因 -
鄹鸣金怡: 1,起义军的小农意识不足以担当大任 2,八旗兵和吴三桂以及后明政权的联合夹击.....

二七区19174178058: 明朝曾经有几次机会消灭李自成,为何却总是功亏一篑 -
鄹鸣金怡: 功亏一篑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示例】: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

二七区19174178058: 为什么李自成当时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拥护呢? -
鄹鸣金怡: 当时明朝官员腐败,对外不敢镇压外敌,对内却镇压百姓,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李自成的反抗朝廷,给百姓带来希望,并且他每攻打下城就会把得来的钱财粮食发给部下,又不纳粮,所以得到拥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