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特征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晁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无外乎赋比兴三种手法。

无外乎赋比兴三种手法。
诗经(诗三百)中,开创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为今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说: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美刺”的说法,指出:“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不过,郑玄把“比兴”提到美刺讽谕的高度来看待,对唐代陈子昂、白居易等所标举的“美刺比兴”说,是有启迪作用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述“赋、比、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挚虞、刘勰和钟嵘。挚虞继承了郑众的观点,认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艺文类聚》卷五十六)他并且对汉赋的不“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本”、极尽闳奢巨丽之能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赋”的表现手法在汉赋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汉赋专门去铺采□文地描摹宫室之美、田猎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义的思想内容。挚虞对汉赋的批评是切中其弊的。由于汉赋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性的辞藻,容易使人误认为“赋”与“比”有较密切的联系,和“兴”似乎无关,所以刘勰在谈到汉赋时,称其“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结果是“比体云构”,“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比”是“赋”中之“比”。由于这一原因,同时也由于中国古代抒情诗远比叙事诗发达,所以人们有时略“赋”而标举“比兴”,以“比兴”概括诗的“三义”。
刘勰对“比兴”的论述,曾受到《毛传》和《郑笺》牵强附会说诗的影响,如他说过“《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指《召南·鹊巢》贞一,故夫人象义”(《文心雕龙·比兴》)等等。但他同时又继承了郑众的见解,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又认为“比”的要求是“写物以附意,□言以切事”。这就概括了“比兴”作为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他还指出“诗人比兴,触物圆览”。即认为“比兴”的思维和手法必须建立在对外部事物观察、感触的基础之上。这些意见,都是很可取的。“赋比兴”的观念在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不断积累,先由《周礼·春官·大师》总结:“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1]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根据《周礼》的说法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2]很明显,风、雅、颂是属于《诗经》的文体分类,赋、比、兴是指什么,则没有说明。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诗的作法,后者是诗的体裁。一般说,赋、比,都比较清楚,兴就有疑问,后人的解释分歧很多。至今也没有定论。刘勰所谓“风通而赋同”,即风雅颂相通,赋则作为诗的一般表现手法,“通正变,兼美刺”,也是相同的,这些都比较好理解,惟独比和兴问题,历代解释很多。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三种解释的方法,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
一、三种不同角度的解说


政治的解说。如汉代的“比刺兴美”说。这是汉儒的经学的解释。郑玄注《周礼》“六诗”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而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3]这种说法是以汉代的社会文化中的美刺论生硬地来解释比兴,与文学艺术离开得比较远,与文学创作没有多大关系。《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抒情的诗歌中,离开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描绘的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就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牵强附会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唐代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美刺”的说法,指出: “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并非比一定与“刺”相连,兴一定与“美”相连。这种经学家的政治解释方法,在中国古代仍有不小影响。连刘勰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如“比兴”篇中说:“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意思是关雎雌雄有别,用以比喻后妃的美德,布谷鸟专一,所以诗人用来比喻夫人的专一用心。这种读诗的方法承继的是郑玄的政治解释方法。这种方法特点是用政治遮蔽艺术,用意识形态曲解诗义,离开了诗歌的常识,是不可取的。

语言的解说。朱熹的解说可作为代表。朱熹在《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辞。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4]赞成此说的人最多。在朱熹的解说中,强调比兴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技巧。这种解说与郑玄的政治教化说大异其趣,无疑把解说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训诂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作为一种语言解说,用之于非文学著作中是可以的,但用之于文学作品似乎就还隔着一层。因为诗歌的语言是情感的语言,离开情感,单纯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很难把属于情感世界的诗歌解说清楚。实际上,对于这种解说,连朱熹本人有时也是怀疑的。(详下)

文学的解说。最值得重视的解说。具体代表性的有四人,即刘勰的“比显兴隐”说,钟嵘的“文已尽意有余”说,宋人李仲蒙的“叙物索物触物”说。近人徐复观的现代解说。这里先简单介绍钟嵘、李仲蒙的说法,然后再回过来重点阐述刘勰的说法以及徐复观的观点。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有尽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在钟嵘看来,三者都是文学的方法。因为运用赋比兴都要“干之以风力,润之者丹采”,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其中,对兴的又以“文有尽意有余”来解说,这就把“兴”的含蓄蕴藉的文学功能说得比较清楚。这种看似“与训诂乖殊”(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解说,“说得不明不白”(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的解说。恰恰揭示了“兴”的文学功能,是十分有意义的。钟嵘对“兴”的这种解说影响很大,唐代以来的诗学实际上是沿着“文有尽而意有余”的旨意往前推进。

宋人李仲蒙的解说也很有意义,他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5]李仲蒙分别从“叙物”、“索物”、“触物”的角度来解释“赋、比、兴”。在他看来,作为赋的“叙物”不仅仅是 “铺陈其事”,还必须与“言情”相结合,就是说作者要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要把客观的物象描写得真切生动。这就比传统的解释进了一大步,更加符合创作中对于“赋”的 要求。唐代许多诗人用“赋”,的确都表现了这样的特点,如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主要是用“赋”,却也十分尽情。作为“比”的“索物”,即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不完全是一个运用比喻手法问题,作者还必须在比喻中表达作者真挚的感情。唐代许多诗歌中的比喻,如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里用“比”,却以情附物,而不象某些汉赋那样把各种比喻变成单纯词藻的堆砌。作为“兴”的“触物”,由外物的激发以兴情,反过来又把情感浸透于所描写的物象中。显然,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说,最后都归结到一个“情”字上面,这就更符合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特征,指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
1、按内容分,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抒情诗通过借助景物或者直抒胸臆,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诗人的感受。比如曹操的《短歌行》、杜甫的《望岳》。 叙事诗以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为主,通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比如乐府 民歌《陌上桑》、白居易的《琵琶行》。说理诗则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按形式分,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受格律的约束,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主要包括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
3、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分类方法还有很多。按作者分,有苏李体、太白体等。按诗集名称分,有楚辞体(骚体)、选体(《昭明文选》)等;按作诗方法分,有柏梁体(即联句诗)、集句体、回文体;按用途分,有试帖诗(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字谜体等。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特征丰富多彩,有的诗歌体裁是外国诗歌所没有的,有的诗歌体裁不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比如格律诗中的律诗和绝句。

古代诗歌特点: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
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固将重昏而终身” 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现的是宽广胸襟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 自然流露。
2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 “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顾身陷困境、依然无时无刻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让后人感佩不已。
3.诗歌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王昌龄在《诗格》里说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 . . . . .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 皆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是诗人笔下创造的物和景 已经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色彩景和物。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结也是诗人气质和个性的流露。而且 写景即为了抒情景与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无垠便是诗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合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 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而中国的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极精炼的特点。
1/2页

精炼和含蓄总是相关的。但精炼不等于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感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
5.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古代诗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乐歌唱的。
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更体现在它的语言上。如果语言具有声律美的规律无疑会增加诗的美。其中绝句和律诗的格律大致相同 即字数一定句数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则上要押韵诗歌就是这样利用这种语言因素从各个方面入手例如讲究句式整齐或变化讲究节奏和对仗讲究平仄和押韵从而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文体特点鲜明,概述为规范的格律化、情感的意象化、强烈的抒情性、语言的精美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等几方面特征。

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

中国古代诗歌文体特点鲜明,概述为规范的格律化,情感的意象化,强烈的抒情性,语言的精美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等几方面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特征是指什么?
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特征,指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特点。1、按内容分,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抒情诗通过借助景物或者直抒胸臆,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诗人的感受。比如曹操的《短歌行》、杜甫的《望岳》。 叙事诗以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为主,通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来...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分为几类,每类各有什么特点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 近体诗,...

诗有哪几种形式?
1、古诗体: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2、近代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3、...

中国古典诗歌有哪几种体式?急!!!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赋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陈其事,讲究文采,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隔三夹五押韵。赋在汉代时最为兴盛,故汉赋也称古赋,与唐诗、宋词并称。其特点是篇幅长、多问答,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六朝时称俳赋,也称骈赋,其特点是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唐宋时用于科考,称律赋,讲究格式、对仗、...

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
1、古体诗(或“古风”):该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

《诗经》的诗体特征?
诗经的特点:复沓的章法,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或杂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双声叠韵使声调优美等。《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

唐宋词的文体特征
如此,词的片段的划分,不仅打破了齐言诗凝重方板的主体结构,使得中国古代的诗体走上了解放之路,而且创造了更灵活更多样的形体结构方式,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形体美的内涵。三、句式句法更参差多变 词在形体上还有一个一眼就能看出的最重要的形体特征,即长短错落、参差不齐的杂言句式,故词又有“长...

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色,分析这些特色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
<P> 战国时代在南方的楚国崛起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其特点是“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物,名楚地”(黄伯思《校定楚辞序》,《宋文鉴》卷九二),具有强烈的乡土文学色彩,在体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基本是杂言的,其中多有五言和七言的句子,多用三字一顿的节奏,其中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

中国诗歌艺术形式上有何特征
第一句(音调):高高低低高高低,第二句就应当是(音调):低低高高低低高。2、内容对仗。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门,西岭--东吴,千秋--万里,雪--船,都是对仗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雨。才--又,饮--食,长沙--武昌,水--鱼。都是对丈的。3、押韵。古代诗词是...

魏县13568027506: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 -
萧尹肠多:[答案]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

魏县13568027506: 用一个词概括中国古代各朝代诗歌特点 -
萧尹肠多: 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秩序.即“诗的格律”. 诗歌是用来抒发感情的. 一个人在强烈的激情之中,总是想把自己内心如火一样燃烧的激情说清楚,没有创作经验的人,会误以为,情感越丰沛,艺术的表现会像大江大河一样越澎湃.事实上不然,漫无节制的发泄只会使得水源枯槁,并不能达到艺术形式的美.但是,当我们用诗、用歌声、用美丽的绘画去表达这种情感时,这种如乱麻一般纷扰的情绪,可以一缕一缕整理出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才能分享我们的喜悦和哀愁.

魏县13568027506: 古代诗歌的特点
萧尹肠多: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有着和其他体裁截然不同的特点.归结为五个方面: 1,竖起性是诗歌的最基本特点.诗总是表达强烈情感的.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表现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

魏县13568027506: 古代诗什么特点 -
萧尹肠多: 句式整齐押韵

魏县13568027506: 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及格律特点 -
萧尹肠多: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

魏县13568027506: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说说诗歌的特征 -
萧尹肠多: 最明显得 有音韵美,很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和韵调谐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还有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魏县13568027506: 诗有那些特点???
萧尹肠多: 诗的种类 关于诗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

魏县13568027506: 中国古代诗歌有什么特点?
萧尹肠多: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 诞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在中国文学中发展得最充分的文学体裁.中国古 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 代诗歌,包括中国古代的各种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则 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魏县13568027506: 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 -
萧尹肠多: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

魏县13568027506: 诗的体裁是指什么?急 -
萧尹肠多: 诗的体裁: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