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诲的人物事迹

作者&投稿:汉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学一点关于中国历史文学~

我介绍一本书:《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有N多版本,一般是中专或大学的教材,大概300多页吧,很浅显,我的古代文学功底就是这样速成的,哈哈,不能说多深厚,最起码聊天,看书,听讲座之类的完全够用了。
至于古董背后的文化渊源,那太深了,我也不了解,就不多说了。
至于看课本,哈哈,可以说就是玩笑,你也看过,顶多能记个朝代名,一些名人,其他的没什么意义。尤其关于文化和文学方面,太简单了。政治方面又太偏面了,诚恳的说。具体了解还要看专著,观点更客观,真实。

个人认为还是文学懂得多。历史这东西,如果把他当做一门学问来学的话,是很枯燥的。但如果把他当做故事来读的话,就有意思多了。比如学古代史,什么西夏辽金蒙古大理,只是一个印象符号。但如果你从《天龙八部》看到《倚天屠龙记》,那么你对于这段历史就清楚多了。

我们学校的历史课有个缺点,那就是把历史都分割独立开来,一块一块的背诵记忆,让学生感觉历史是断片的。比如历史课会讲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学生就会以为是明朝的事。但如果看《鹿鼎记》,就会知道原来郑成功他老爸原是海盗,后来投降了清朝。郑成功不愿投降,就带人打下台湾作为自己的地盘,和清政府对立。

“奏考回琼”始末
琼州是王弘诲的故乡,它四周环海,离京城较远,足有万里。各级官员常年都不来此地,文化教育不发达,那时海南没有设立提学道,海南儒生要横渡琼州海峡,长途跋涉到雷阳(今海康县城)才能参加院试。交通极不方便,途中又多盗贼,走这么远的路去参加院试,既要花费很多钱,又极为艰险。官吏情况和老百姓疾苦常被掩盖。此种痛苦没人过问,王弘诲当官后,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深知琼州儒生渡海应试的艰辛。隆庆四年(1570)王弘诲在翰林院任实录馆纂修时,便开始向皇帝递交关于解决琼州儒生渡海应试艰辛的奏疏。万历四年,朝廷招考贡士,王弘诲主持会试,于是借机再次递交《奏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疏》,他在奏疏中如实历述海南儒生赴考的艰苦,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依甘肃的作法,在海南设立院试考场,让海南儒生就地参加考试。奏疏得到皇帝恩准,下旨施行。从此以后琼州儒生都在琼州应试,不需再踏海历险。后人把此称为“奏考回琼”。
琼州儒生对王弘诲为儒生所做出的贡献非常感激。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在王弘诲62岁的有生之年,全琼14县员生、童生集资在定城中街为其兴建一座纪念祠,故称生祠。民国17年因扩建街道便将生祠迁到今定城镇东门街,生祠占地300多平方米,祠中有王弘诲木雕像,明状元焦弘(王弘诲门生)书赠之对联等文物。今祠地改建为定安县中医院,仅存后殿,为砖木结构,进深2间,面宽3间,悬山式顶。
附:奏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疏
时间:明万历四年(1576)
作者:王弘诲(南京礼部尚书)
奏为边海儒生极苦,比例恳乞天威议处,以弘治化事。臣窃惟今天下称边而苦多事者,则广东是已。广东所属最远而苦者,莫如琼州。琼去京师,水陆将万里,上官大吏终岁不至,吏情民隐蔽而不获上闻者常十而九。臣姑不暇具述,独儒生之苦,乃臣生长于斯、少所稔闻而身历者,感激一念,积有岁年。幸今叨蒙国恩,备员史馆,复际圣化雍熙,四海章缝辈举,蒸蒸然仰见德化之成。而臣海邦儒生苦切至情,远望天门,无由自达,故不敢避鈇钺,披沥为皇上陈之:琼州所属地方,州三县十;环海而周者,为里凡二千有奇。青衿士子集督学就试者,不下数千计。然涉鲸波之险,督学宪臣常不一至,每大比年,惟驻节雷州,行文吊考。自琼抵雷,航海而北,近者如琼山、定安、文昌、澄迈、临高、会同、乐会七县,或二三百里,或四五百里;远者如儋、万、崖三州,陵水、感恩、昌化三县,或七八百里,或千余里。贫寒士子,担簦之苦已不待言,乃其渡海率皆疍航贾舶,帆樯不饰,楼橹不坚,卒遇风波,全舟而没,往往有之。异时地方宁静,所虑者风波耳,近来加以海寇出没,岁无宁时。每大比年,扬帆海上,儒生半渡,尽被其掳。贫者陨首而无还,富者倾家以取赎。其幸而无事者,皆出一生于万死耳!言之可为痛心。至于督学宪臣,不知其苦,只执常格,严程限试。儒生逼于期会,不惮危险,所伤甚多。如嘉靖二十六年,覆没者数百人,临高知县陈址与焉,并失县印,可为往鉴。间有一二提学能体悉者,不过行文该府截考。夤缘作弊,黜陟不举,考察不行,教化废驰,士习厌怠。如隆庆三年恩选贡例,惟琼山、定安、澄迈、会同等县考选,余各州县以一时远不及试,竟置不录,致使朝廷浩荡之恩,远方臣子勿获沾被。臣窃观天下儒生之远而苦,未有若此之甚者也。查得陕西、甘肃地方,先因隔远,提学巡历不周,改属该御史,至今称便。琼州之远无异甘肃,艰危险阻抑又倍之,揆之事体诚为相同。今巡按、提学俱不至,而海南额设有兵备副使驻扎本府,臣以此事诚宜属之,伏乞皇上敕下该部。如果臣言不谬,则照甘肃事例,改海南兵备道带管提学道,换给敕命。每遇员缺,必选科甲有学行者充之。其琼州一府师儒考试巡察,任其便宜行事。如此庶见闻习,而人之贤否不淆,法度新而德化之流行不壅矣。  注:该作俗称“奏考回琼”。
力助海瑞
嘉靖四十三年(1564)王弘诲23岁,守孝3年期满,母亲为他娶琼山县员山村岁贡周世和的女儿为妻。1565年,考中二甲进士后,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继续深造。是年正遇海瑞直谏逆旨,犯科入狱。入狱前海瑞来访,自以为必死无疑,以后事相托并交银20两,嘱其代为运柩归里。为此,弘诲不顾个人得失,不怕连累,四处奔走,多方周旋,极力调护,常带食物和药到狱中探看,为其治病。海瑞终获释官复原位。
敢于嘲讽权贵张居正
万历五年(1577)王弘诲改任会试同考官总栽,修纂成《实录》进呈御览,获赠锡金印之倚,而升任翰林院编修,期间,其上司张居正当权弄弊,不管王弘诲政绩如何卓越,都被百般挑剔。秉性刚正的王弘诲,于万历八年(1580)写了《火树篇》和《春雪歌》,对张居正予以嘲讽揭露。张居正对此非常恼火,暗地报复,于万历九年降调王弘诲为北雍园国子监司业,严格学规,辛勤督课。直至万历八年张居正跨台后,王弘诲才得以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刊印《文字谈苑》以教士子,次年升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后改任礼部右侍郎。
建龙门塔和尚友书院
王弘诲退休回家后,行善积德,建祠创谱,修路补桥,做了许多公益事。这其中更忘不了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万历三十二年(1604),王弘诲倾出平生的储存,在龙梅村西南约1公里的永济桥旁,建造定安第一座古塔——龙门塔,并在其中设藏经库,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经书典史、百科知识及其所有遗作,还登塔题词四首。可惜古塔在日军侵琼时,被叛逆破坏,遗迹无存。万历三十三年(1605),王弘诲又在定城文庙东侧主持创建定安尚友书院。目的在于教育学生,结交天下书友到书院谈古论今,商讨理论,修心养性,故取名尚友书院。书院建有讲堂、翼房、廊房、厨房等,还购置一些田地收取租金作为维持书院正常运作的经费。王弘诲多年在尚友书院为士子讲学,经常邀集文化名流到尚友书院讲学,振兴定安学风,为定安在清代出炉探花和2对父子进士立下不朽功勋。
荣受皇帝赞誉
万历十三年(1585),王弘诲任礼部右侍郎时,充《会典》副总栽兼经筵讲官。纂编《会典》。次年编成,进呈御览。对此皇帝大加赞赏,加封王弘诲为太子宾客,为太子授课,诰诏封赠赞:“学识渊宏,器资醇笃,蜚英翰苑,咸推华国之文,司业辟雍克称育才之职”。
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十月,王弘诲在家病故,终年75周岁。噩耗传来,定安全城罢市吊唁,朝廷讣闻,派广东布政司堂官藏尔勤、褚维垣,分巡海南提学副使戴火喜 渝葬。祭文赞“唯卿性资愿恪,操履端平,文风著于朝堂,经笥夙称于岭表”。次年,神宗皇帝派海南分巡提学副使戴火喜 渝葬,送匾额,赠“太子少保”,皇帝赞:“帷卿三朝硕士,一代伟人,早登玉笥三班,遂探石渠之奥。擅三长之誉,墟六馆之芳规”。并赐茔于定安古夹三原(今定安县九所乡九所村边),受千古祭祀。
为海瑞送物送药

王弘诲中进士不久,恰逢海瑞因上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忤逆了嘉靖皇帝,被捕入狱。王弘诲仰慕海瑞为人,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前往探望,并为海瑞送物送药,虽遭狱吏危言威吓亦不畏避,表明了他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王弘诲任会试考官时,精心挑选,秉公取士,为国家选择了许多有用之才。他在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到明朝廷腐败,他数次不断上疏劝谏,并写了类似海瑞《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奏章,痛陈朝廷之大病。因屡上疏诤谏不得采用,他数次托病乞休。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58岁的王弘诲获准辞官,回乡后在定安县城创建“尚友书院”,并资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他还亲自到这些书院授课,大力宣扬文教。另外,王弘诲还设置义渡,筑桥修路,建塔挖井,为家乡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一、早年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

历史上有哪些以德服人的事例不少于三个
2、于令仪诲人 出处:宋·王辟之《于令仪诲人》战国时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得罪人,积攒了不少的家财。是乡里有名的财主。有天晚上,有小偷溜进他家里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发现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孩子。于令仪问他为什么偷东西,他说为贫困所迫,于是于令仪给他十贯钱并...

张弘策人物事迹出处
张安之担任青州主簿,后来迁居襄阳,成为襄阳张氏的始祖。张安之的儿子弘策,字真简,更是文献皇后叔父,显示出家族的显赫地位。到了张弘策的时代,他已成为梁高祖武帝的重要官员,威震梁朝。尤其是张柬之拥立中宗,恢复李唐王朝时,他的宰相功绩被载入史册,使得襄阳张氏的名声再次远播天下。

《韩愈》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韩愈》人物故事小传
《韩愈》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韩愈》人物故事小传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卒谥文。故又称“韩吏部”、“韩文公”。一生多次遭贬。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昌明道统,气势雄健,被后人列为...

苌弘主要事迹 苌弘人物生平 苌弘轶事典故简介
中文名:苌弘,字叔,又称苌叔 别名:苌宏 国籍:周王朝 出生地:古资州(现为四川省资中县)主要成就: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 苌弘——刚正不阿精忠报国的勇士 苌弘,(公元前582?一前492)字叔,又称苌叔,四川资州(今内江市资中县)人。东晋《华阳国志》记苌弘蜀人,唐《元和郡县志》《资州图经...

有关谦虚的事例
有关谦虚的事例和应用:1、谦虚谨慎应该一以贯之(李自成骄奢毁功业)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

求孝庄生平事迹
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

《杜预》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杜预》人物故事小传
《杜预》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杜预》人物故事小传 杜预(公元222—284年),字元凯,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历任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等。以平吴功,封当阳县侯。以文官而多武略,人称“杜武库”。晚年,耽思典籍,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自称“有《左传》癖”。其《集解...

《沈怀文》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沈怀文》人物故事小传
《沈怀文》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沈怀文》人物故事小传 沈怀文(公元409—462年),字思明,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年青时钻研玄理,善写文章。最初任为州从事,刘劭弑宋文帝即帝位,任为中书侍郎,使其作符檄坚辞不从。孝武时转任扬州治中从事史、再迁侍中。于国事常有建议,但多不被采纳,并...

孔子具体 生平事迹 有那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海南省定安县古代名人的资料 -
抄滢罗迈: 1、王弘诲 【明】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定安人,现海南省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空翠忽入户,飞来何处峰的全诗 -
抄滢罗迈: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帮我解决一道语文题?
抄滢罗迈: 我帮你介绍一下,但不是作文啦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文笔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笔峰从山腰至山顶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顶常有云雾缭绕.文笔峰,又名...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定安县有多少人口 -
抄滢罗迈: 中文名称: 定安县所属地区: 海南岛下辖地区: 定城镇,新竹镇地理位置: 海南岛东北部内陆 面积: 1189平方公里人口: 32万著名人物: 王弘诲,张岳崧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王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他的伟大事迹 -
抄滢罗迈: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重于泰山的人物事例50字
抄滢罗迈: 1、岳飞-重于泰山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 重于泰山的人物事例50字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

五家渠市18335703732: 自强不息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抄滢罗迈: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有《王献之依缸习字》、《司马迁写出名传万古的《史记》》、《嗜学的范仲淹》、《悬梁刺股》、《陆羽弃佛从文》等.成功的人必然经历更多的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