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作者&投稿:滕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呢?~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rú)生” 东北方言读 “儒(lú)生”、“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 “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 东北方言读 “吵嚷(yǎnɡ)”、“闷热(rè)” 东北方言读 “闷热(yè)”、“肥肉(ròu)” 东北方言读 “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min)” 东北方言读 “人(yín)民”。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3.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è)人” 东北方言多读成 “恶(nè)人”、“癌(ái)症” 东北方言易读成 “癌(nái)症”、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 “棉袄(nǎo)”、“昂(ánɡ)扬” 东北方言读 “昂(nánɡ)扬” 等等,就连 “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āo)” 东北方言读 “同胞(pā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pá)手” 东北方言读 “扒(bā)手”;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è)” 东北方言读 “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chà)那” 东北方言读 “刹(shà)那”;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ě)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è),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ě)。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ü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1.以e代o的现象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例如,“胳膊(bo)” 东北方言读 “胳膊(be)”、“衣服破(pò)了” 东北方言说成 “衣服破(pè)了”、“抚摩(mō)” 东北方言读 “抚摩(mē)”、“乐山大佛(fó)” 东北方言读 “乐山大佛(fé)”。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2.以iɑo代üe的现象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ü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 “好好学(xué)习”,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 “好好学(xiáo)习”,“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ü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 “雀跃(yuè)”东北方言一读成 “雀跃(yào)”、“疟(nüè)疾” 东北方言读 “疟(niào)疾”、“忽略(lüè)” 东北方言读 “忽略(liào)”等等。由于普通话中ü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3.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
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这一特点很难通过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做例子来解释,它是东北人在平时说话中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这句中有所体现,在别的语句中就不明显了。
4.个别字韵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而不是反映在该音节的所有字上。东北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规律的。
以ɑo带ou。东北方言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b、p、m、f不与圆唇单韵母o相拼,由此,以o做韵腹的复韵母ou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相拼也为东北人所不习惯。于是,普通话中ou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在吉林话中就变成了ɑo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剖(pōu)” 东北方言读成 “pāo”;“谋(móu)” 东北方言读成 “máo”;“否(fǒu)” 东北方言读成 “fǎo”。
丢掉韵头和改换韵头。普通话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三部分俱全,有的韵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部分,所以又叫做介音。在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用来充当韵头的有i、u、ü三个高元音。韵头的发音虽然较短促,但并不模糊,不是能忽略和改换的。而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恰恰是把普通话音节的韵头丢掉或改换了。这种情况在东北方言区并不普遍存在,但却比较典型。例如:“温暖(nuǎn)” 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 “温暖(nǎn)”;“产卵(luǎn)” 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 “产卵(lǎn)”;“挑衅(xìn)” 东北方言中改换韵头i为ü,读为 “挑衅(xùn)”。
其他类型的韵母变换。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对于普通话韵母发生变换,但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是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甚至有的字词是随意而言的。例如,“剥(bāo)皮” 东北方言读 “剥皮(bē)”;“胳臂(bei)” 东北方言读 “胳臂(bo)”;“厉(lì)害” 东北方言读 “厉(liè)害”;“塑(sù)料” 东北方言读 “塑(suò)料”;“干啥(ɡànshá)” 东北方言读 “干啥(ɡàhá)”,等等。以上这些字词的改读从普通话读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错读,但在东北方言口语的实际应用中是广泛被人民大众所使用的,这是经过历史的沿袭而日渐稳定下来的方言读法。 我们说话时,音节总是有些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这种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1.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富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调值不到位造成的。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总体看来,东北人说话有点高低、升降、长短不分明。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
3、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







扩展资料:
东北方言在古东北地理构成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元明清以来,汉民族及少数民族南北流动,特别明清以来关内失业的农民大量流入东北,又促成汉满融合的良好局面,形成东北第三个汉语方言历史时期。
第二时期
东北方言是东北四千年历史的活化石。
第三时期
东北方言是东北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大熔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话

1、古微母字今不读双唇音声母 m- 

2、古日母字今不读鼻音声母 ȵ- 或 n- 等

3、古浊上字一分为二,次浊上字随清上字走,全浊上字随去声字走 

4、无 -m 尾韵

东北官话里,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今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且并无明显规律,这点与北京官话类似。但东北官话的古清音入声字今转为上声的比北京官话多得多,且全浊入声也大部分转为阳平,次浊入声也大部分转为去声,

所以比北京话更接近元代《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东北官话四声调值和北京官话相近,但阴平的调值音比北京官话低。这也是《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东北官话独立成一区的主要原因。

扩展资料:

共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三个片区。

吉沈片: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等54个县市。

哈阜片: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65个县市。

黑松片: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57个县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官话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rú)生” 东北方言读 “儒(lú)生”、“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 “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 东北方言读 “吵嚷(yǎnɡ)”、“闷热(rè)” 东北方言读 “闷热(yè)”、“肥肉(ròu)” 东北方言读 “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min)” 东北方言读 “人(yín)民”。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3.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è)人” 东北方言多读成 “恶(nè)人”、“癌(ái)症” 东北方言易读成 “癌(nái)症”、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 “棉袄(nǎo)”、“昂(ánɡ)扬” 东北方言读 “昂(nánɡ)扬” 等等,就连 “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āo)” 东北方言读 “同胞(pā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pá)手” 东北方言读 “扒(bā)手”;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è)” 东北方言读 “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chà)那” 东北方言读 “刹(shà)那”;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ě)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è),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ě)。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ü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1.以e代o的现象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例如,“胳膊(bo)” 东北方言读 “胳膊(be)”、“衣服破(pò)了” 东北方言说成 “衣服破(pè)了”、“抚摩(mō)” 东北方言读 “抚摩(mē)”、“乐山大佛(fó)” 东北方言读 “乐山大佛(fé)”。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2.以iɑo代üe的现象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ü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 “好好学(xué)习”,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 “好好学(xiáo)习”,“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ü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 “雀跃(yuè)”东北方言一读成 “雀跃(yào)”、“疟(nüè)疾” 东北方言读 “疟(niào)疾”、“忽略(lüè)” 东北方言读 “忽略(liào)”等等。由于普通话中ü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3.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
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这一特点很难通过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做例子来解释,它是东北人在平时说话中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这句中有所体现,在别的语句中就不明显了。
4.个别字韵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而不是反映在该音节的所有字上。东北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规律的。
以ɑo带ou。东北方言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b、p、m、f不与圆唇单韵母o相拼,由此,以o做韵腹的复韵母ou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相拼也为东北人所不习惯。于是,普通话中ou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在吉林话中就变成了ɑo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剖(pōu)” 东北方言读成 “pāo”;“谋(móu)” 东北方言读成 “máo”;“否(fǒu)” 东北方言读成 “fǎo”。
丢掉韵头和改换韵头。普通话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三部分俱全,有的韵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部分,所以又叫做介音。在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用来充当韵头的有i、u、ü三个高元音。韵头的发音虽然较短促,但并不模糊,不是能忽略和改换的。而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恰恰是把普通话音节的韵头丢掉或改换了。这种情况在东北方言区并不普遍存在,但却比较典型。例如:“温暖(nuǎn)” 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 “温暖(nǎn)”;“产卵(luǎn)” 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 “产卵(lǎn)”;“挑衅(xìn)” 东北方言中改换韵头i为ü,读为 “挑衅(xùn)”。
其他类型的韵母变换。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对于普通话韵母发生变换,但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是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甚至有的字词是随意而言的。例如,“剥(bāo)皮” 东北方言读 “剥皮(bē)”;“胳臂(bei)” 东北方言读 “胳臂(bo)”;“厉(lì)害” 东北方言读 “厉(liè)害”;“塑(sù)料” 东北方言读 “塑(suò)料”;“干啥(ɡànshá)” 东北方言读 “干啥(ɡàhá)”,等等。以上这些字词的改读从普通话读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错读,但在东北方言口语的实际应用中是广泛被人民大众所使用的,这是经过历史的沿袭而日渐稳定下来的方言读法。 我们说话时,音节总是有些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这种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1.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富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调值不到位造成的。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总体看来,东北人说话有点高低、升降、长短不分明。
2.字调不一致
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字的“调”也不一样,这就不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的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
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剽(piāo)窃” 东北方言读成 “剽(piáo)窃”;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泼(pō)辣” 东北方言读成 “泼(pě)辣”;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氛(fēn)围” 东北方言读成 “氛(fèn)围”;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猫(máo)腰” 东北方言读成 “猫(māo)腰”;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符(fú)合” 东北方言读成 “符(fǔ)合”;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愉(yú)快” 东北方言读成 “愉(yù)快”;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悄(qiǎo)然” 东北方言读成 “悄(qiāo)然”;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请贴(tiě)” 东北方言读成 “请贴(tiē)”;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可恶(kě)” 东北方言读成 “可恶(ké)”;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卑鄙(bǐ)” 东北方言读成 “卑鄙(bì)”;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瞭(liào)望”东北方言读成 “瞭(liáo)望”;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开辟(pì)” 东北方言读成 “开辟(pǐ)”。 狭义上的方言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所以,东北方言的以上语音特点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东北人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不讲平仄,语调中缺少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不大,这也与东北人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性格有关。
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方言。汉语方言形成以后,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汉语共同语的发展趋势,东北方言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发展着。汉语方言的划分是根据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的特点进行的,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尽管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吴、粤、湘、赣、闽方言区的人也有意识地学习东北方言、说东北方言,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场“东北方言热”是媒体宣传、演员演绎、人们喜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本文之前大篇幅阐述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就是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形成比较,揭示两者语言上的显著差异,来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一方面,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与北京自古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密不可分的,而东北一直是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为适应全国的空前统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而东北方言只是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得到的短暂繁荣。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研究汉语言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一、平翘舌与普通话相反,不是不分,而是相反。
饺子不叫jiaozi(普通话),叫jiaozhi(东北话),或者叫煮饽饽。
猪肉不叫zhurou(普通话),叫zuyou(东北话)。
二、儿化音与普通话不一样。
三、古汉语韵头有nj的,一律丢失,这点和粤语一样。
人,古汉语njin,东北话读yin,粤语yan。
四、普通话零声母的字,保留古汉语ng声母,或者变为n声母(内蒙古那边),而不是普通话的零声母。
五、借用了一些满语、朝鲜语和俄语的词汇,比如面包叫列巴等等。




北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什么特点(与普通话相比)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北方方言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语音方面 1、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2、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3、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

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呢?
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例如,“胳膊(bo)” 东北方言读 “胳膊(be)”、“衣服破(pò)了” 东北方言说成 “衣服破(pè)了”、“抚摩(mō)” 东北方言读 “抚摩(mē)”、“乐山大佛(fó)” 东北方言读 “乐山大佛(fé)”。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

北方方言的特点
北方方言内部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发音特点大部分相似。形异义现象在量词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范围有重合、意义范围完全不同、语法性质不同等方面。语音特点: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

东北方言有什么特点?
东北方言大致有四个特点。其一、发音不容易误听。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北古早的移民多是军屯和民屯。在紧急情况下,发音被误听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东北某些字的发音有别于其他地区,比如“三"有时发第二声,“七”有时发音为“骑”等等。这种情况类似于现代特殊语境中的“027”发音为“洞两拐”...

中国南北方人的说话特点有什么不同
1、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三千多公里,两地语音虽有区别,而通话交流思想没有多大困难。在南方,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为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互相听不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相距不过300公里,粤语...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1、古微母字今不读双唇音声母 m- 2、古日母字今不读鼻音声母 ȵ- 或 n- 等 3、古浊上字一分为二,次浊上字随清上字走,全浊上字随去声字走 4、无 -m 尾韵 东北官话里,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今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且并无明显规律,这点与北京官话类似。但东北官话的古清音...

北方方言的发音特点?
北方方言是汉语系中最广泛使用的方言之一,以北京话为代表。它分布广泛,使用人数众多,是北方地区的主要方言。北方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发音清晰,语调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北方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也与普通话相似,因此北方方言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高的普及度。

东北人说话特点
1、东北话普遍三声比较多;很多在普通话中不读三声的字东北人习惯读三声,比如:脊(ji3)梁、撇(bie3)开、媳(xi3)妇儿、中国(guo3)。2、大部分东北人都不说r这个音,r声母的字他们多会读成y声母,比如:东北人(yin)、吃肉(you);3、东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

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
1、东北方言中,古代微母字如今不读作双唇音声母“m”。2、古代日母字在东北方言中不读作鼻音声母“ȵ”或“n”。3、古汉语中的浊上声字在东北方言中分为两类:次浊上声字通常跟随清上声字,而全浊上声字则跟随去声字。4、东北方言中没有以“-m”结尾的韵母。在东北官话中,古入声的清音...

东北土话有什么特点?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东北话:东北官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语支的一门声调语言,是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吉林省、辽宁省中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河北省东北部地区...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话有什么特点? -
望睿吉法: 东北话也有很大的地域性差别.比方赵本山小品的东北话比较接近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北部的方言.而辽南的口音更接近山东话. 东北话语速不快,音调接近普通话.一些方言比较有特色:有一种回答,叫嗯哪;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有一种白痴,叫扬了二正;有一种反复,叫吐了反仗;有一种脑残,叫山炮;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有一种显摆,叫得瑟;有一种费劲,叫吭哧瘪肚;有一种挑逗,叫撩哧;有一种赶紧,叫沙楞的;有一种乱,叫皮儿片儿的..我是东北那嘎达人.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人说话特色是什么? -
望睿吉法: 东北话的特点: 东北话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官话大方言区,不过内部有着较一致的特点,例如其声调(特别是阴平的调值)就有极其相似的一面.因此,尽管沈阳话和大连话分属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但外地人很容易从中听出相同的“东北...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方言的魅力及其特点 -
望睿吉法: 简洁、生动、形象、高昂,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 . 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吻合.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多元性文化现象.东北方言具有多元性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呢? -
望睿吉法: 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话有什么特点?
望睿吉法: 最接近国语 很好听

南岳区18059863067: 普通话和东北话的特点及区别 -
望睿吉法: 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大陆称为普通话,台湾称为国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标准汉语.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 北方方言的流行区域包括:北方地区、湖北大部、四川、云南、贵州、湖...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话和普通话到底有什么区别 -
望睿吉法: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 ,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 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口音是怎么形成的? -
望睿吉法:[答案]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语言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最大. 多民族间 300 多年的互相融合,东北是...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方言词汇知多少 -
望睿吉法: 1,喇子: 塑料水桶. 2,喂得罗: 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 人参. 4,苞米: 玉米. 5,被垛: 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 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 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 唱歌. 9,喇忽: 遇事疏忽. 10,列巴:开口面包. 11...

南岳区18059863067: 东北话起源问题东北话起源是什么?知道的回答一下!
望睿吉法: 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的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