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艺能有哪些

作者&投稿:胡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本传统乐器有哪些?~

一、三味线(Shamisen) 三味线的祖先即是中国的三弦。 三弦于1560年经冲绳传到了日本。通过日本艺人的改造,三弦变成了三味弦(线)。 最初日本三弦改造于长禄年间(1560年代)从琉球舶来的中国三弦乐。而在日本最起始用鼓槌弹奏这个乐器的是弹琵琶的盲人。后来他们发现这种乐器不论哪种旋律和节奏都用得到,就很快地受到乐师们的关注,成为了日本音乐的大力发展的动力。于是三味线开始运用人偶戏(人偶净琉璃)——傀儡娃娃之中,成为当时乐师们维持生计的重要工具。三味弦自诞生伊始就一直流行民间,随着贵族社会的崩溃和庶民文化的勃兴,三味弦当仁不让地与琴并称为“日本乐器之王”。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日本民俗艺能(地歌,筝曲界习惯称之为三线),但作为乐器,被分为细杆,中杆和粗杆三大类.其外观,技能都大致相同,只是在具体构造的细微处还有演奏音域有明显的区别.粗杆会发出强而大的乐声,细杆则发出十分细腻的乐声。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日本舞蹈、戏曲中代表性的伴奏乐器。多达三十几人的连奏合唱的“长歌”更显示出三味弦在日本人生活中的不凡地位。 三味弦有好几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津轻三味弦”。 津轻三味弦发源于日本本州北部的津轻地区,即现在的青森县,最早以前,三味弦乐器被称为「坊样」的街头盲艺人使用,由于没人重视这种在当时被叫作「坊样三味弦」的乐器,故它的确切来源及历史现已无证可查,只是听说这津轻三味弦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津轻北部的一个叫金木神原的村庄,其创始人名叫仁太郎,他创立了仁太坊。 津轻三味弦与其它三味弦乐器有所不同,三味弦只是一些如民歌等的伴奏乐器,但津轻三味弦却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奏乐器,由于其最大的特点是不用调音,所以演奏者可以像爵士乐一样即兴演奏,另外,津轻三味弦以具即兴性、接近打击乐器的奏法和快速的拍子为特征,也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因为演奏者可以使用琴拨敲击琴身,由于以上的这些特色,所以津轻三味弦因而有日本“日本的爵士乐”之称号。 津轻三味弦比粗杆的三味弦更大一些,弦也较粗,音质强而有力,魄力十足。 较知名的津轻三味弦演奏者有上妻宏光,吉田兄弟。 二、尺八(Sakuhachi) 尺八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由中国唐朝时传入。尺八是竖吹的乐器,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国古代民族乐器也有“尺八”这种乐器,但是现在除了闽南的南音以外,已经非常罕见。 尺八是笛子的一种,而笛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的骨笛,在贾湖文化遗址出土的七孔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最初笛子的名称叫涤;到唐代才出现尺八,后来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至今中国只有闽南的南音音乐仍保留为主要乐器。尺八在日本的成型时间为江户时代,最初是日本佛教普化宗为演奏佛教音乐的乐器,演奏者均为普化宗的虚无僧。明治时代以后开始广泛普及。 尺八在德川时代被一群僧侣广泛吹奏,吹奏尺八要与禅宗的精神结合,以达到顿悟的效果,此称为吹禅。因此在吹奏的过程中,无论是吸气或是吹气而使音通过乐器释放,都要用最大的精神去诠释。 1、构造 由于长度多为一尺八寸,故名“尺八”,但实际上由于种类繁多,长度并非统一。除了最常用的一尺八寸的以外,其次常用的是一尺六寸(著名作品《春之海》就使用这种)。由竹子的根部制成。演奏时,通过上部的“歌口”的孔吹气,双手按孔发出各种乐音。正面4个,背面1个指孔。 2、流派和作品 主要流派有“都山流”和“琴古流”。两个流派的记谱方式略有不同。 在中世时期,主要是筝曲和地歌的曲目改编而来,多与筝和地歌的三味线合奏,成为三曲合奏。 之后产生了专门为尺八创作的曲目,成为"本曲"。除了独奏,还有二重奏等多种形式。明治时代之后,吸收西洋音乐的元素后,大量的现代曲目被创作演奏。尺八的名曲有《六段之调》(与筝合奏,八桥检校作曲),《千鸟之曲》(与筝合奏,吉泽检校作曲),《春之海》(现代曲,宫城道雄作曲)等等。 3、音高和记谱 音域略宽于2个八度。 常用的乐谱采用日语片假名和汉字夹杂表示音高,加以各种演奏记号,采用传统的直写,而非横写。 对于常用的一尺八寸管,西洋音阶的 D,F,G,A 分别用日语片假名记为“ロ、ツ、レ、チ”。“都山流”用“ハ”,“琴古流”用“リ”记 C音。 三、十三弦古筝(Koto) 十三弦古筝十三弦古筝是十三弦的大型筝,演奏以跪坐的方式用右手的前三指演奏,而琴体平卧在演奏者前面。 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曰:“夫击瓮、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是真秦之声也”。意为敲打着陶器,弹奏着筝,跳着舞来为歌者伴舞,使人赏心悦目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虽然这种音乐形式是国外传来的,但也被秦皇所吸收,故李斯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据此,在秦国(今陕西、甘肃)建立和文献记载之前,筝已流传在西周的秦地,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故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编者“太凌九欹”说明:李斯所说的国外是秦国以外的国家,并非现在意义上的国外。) 东汉应劭《风俗演义》曰: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据此,最初的筝为五弦。三国时期,古筝完成了由竹制共鸣体转变为木制的过程,由于琴体的增宽和加长,已出现张十二弦的筝(《三国志·魏书》)。后经过800多年的流传,到了隋代才增加一弦,成为十三弦筝。在唐代的300多年里,古筝流行甚广,十二弦和十三弦长期并存,分别用于雅俗乐。中国唐代的筝制,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传入日本。日本派出的大批“遣唐使”来到我国长安学习和考察中国文化,日本奈良时代保持者中国十三弦的古制。起初,用於演奏皇室宫廷的雅乐。在此后千余年的时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奏乐器。现代日本筝基本沿用了唐代的制式,其文化烙印与唐代精神一脉相承。大正年间以来,日本筝也有所创新,其中就有适于演奏现代音乐的二十弦筝。多年来,清雅悠扬的古筝音乐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直至今日这古典的和谐之音仍然使人们陶醉其中。近年来,古筝与西洋乐器相互交融,开辟了新的音乐领域,同时又不失原有的贵族风格。 日本的筝谱,正是我国唐代的筝谱,与流传于我国岭南的二四谱同源。二四谱与我国唐代古筝定弦吻合;二四谱是南朝覆灭后产生的“十二弦清商筝谱”,是我国古代十三弦筝谱的简化。 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曾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此观点不被世人采信。 四、太鼓(Taiko) 太鼓太鼓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普遍认为最早起源于中国(就像苏格兰风笛一样,其实质起源是在中国) 太鼓现在是日本的代表性乐器。大太鼓的形状有大有小,形状好像啤酒桶。鼓身用榉木(高档)或次楸木(低档)两面蒙上熟牛皮,直径从30厘米到超过1米的宽度。而在曾经的太鼓热中,更宽大的体积也出现过。在日本文化中,太鼓与它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日本人用太鼓的目的是为驱赶病/魔。同样太鼓也被用来做为太鼓为迎神之用,不论是宫廷、战争、歌舞能剧中都有太鼓的影子。日本的宗教中,太鼓则是佛的音乐。单独鼓这种乐器,喜欢听的人不多,而且鼓多用于伴奏之用。就是伴随着人声吆喝和呐喊。例如活跃在打击乐领域的“囃子”,其人声不仅是节奏的重要单位,而且是表达音乐情绪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宣告事情或歌舞演剧中和节日中也常使用,如太鼓祭,有博多太鼓祭等。博多太鼓祭是日本九州最大的民宿节日。每年5月3日、4日举“dongtaku”是荷兰语星期日的意思。 日本北海道有“虾夷太鼓”。一般是在夏天,四处大雾迷漫,如梦幻一般,他们希望通过气势磅礴的太鼓和愉快的欢笑拨开大雾,度过一个欢乐、充满活力的夏天。 五、日本琵琶(Biwa) 源于波斯(今伊朗境内,位於伊朗高原西南部。经由印度、中国在奈良时代时传入日本。琵琶的长度约在60公分至106公分之间。 1、五弦琵琶 源于印度。中国唐代所使用的琵琶,传入日本后,到平安时代初期仍在使用。以正仓院保存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最为有名。 2、乐琵琶 日本雅乐乐器之一。起源于今伊朗一带,经由丝路、中国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作为雅乐管弦乐合奏中的一种主要乐器而被运用。四弦四柱(品),长110C公分,在所有种类的日本琵琶中体型最大;拨片长20公分。原称为琵琶,为了与后世民间音乐发展出来的萨摩琵琶、筑前琵琶、平家琵琶区分,因此雅乐使用的琵琶又被称为乐琵琶。演奏时采跪坐姿横抱于膝上。 其外形酷似福建南音琵琶,也是颈窄腹扁呈梨状,四弦、四柱,腹板(面板)上开有对称的两个半月形发音孔称半月,腹板中央靠近复手处有一个横约10~12厘米长的用皮革蒙着的地方,叫做拨面或拨皮,即用拨子弹奏的部位。此拨面往往画有美丽的图案,古来对之也附有优雅爱称,如“青山”、“玄象”、“牧马”等,拨面的画与雅称多有关联。乐琵琶的上部颈的部分叫鹿颈,用唐木或桑木制作。上端的龙虾尾用黄杨或白檀,转手用花榈、紫檀或樱木。颈部的四个柱(即品位)用日本扁柏或朴树的木头来制作。琴体(胴)的甲(背板)用花榈、紫檀或桑木来制作(近代也有用樱或榉)。腹板(面板)用泽栗木制作。甲(背板)如果是用一整块板做的叫直甲,属上品;如把两块或三块板拼合在一起制作的叫剥甲,为下品。复手的下面隐着一个圆形的孔,称为隐月,也叫音孔。拨子用黄杨木制作,比较小、薄,下端比上端逐渐稍薄。四根弦用绢丝搓成,从左至右、由粗而细分别称为第一弦、第二弦、第三弦、第四弦。 3、筑前琵琶、筑紫琵琶 明治20年代,博德的橘智定(号旭翁)所创。源于筑前的盲僧琵琶,并参考了萨摩琵琶与三味线,有四弦和五弦两种,五柱。 用于欣赏或家庭娱乐。它本来的形状是四弦琵琶。体型比萨摩琵琶小,全长约83厘米,颈部长,槽部稍短,柱有五个。其特点是:里甲用紫檀、花榈等坚硬的木料来制作,腹板是用特别平的梧桐板,并且把这腹板镶嵌在矶(边缘的槽)里(这是为了使音色柔美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后来又研制出了五弦琵琶,它是采纳萨摩琵琶的手法,再加进了自己的一些创意而形成的,比四弦琵琶稍大一点。四弦琵琶的柱,与萨摩琵琶的柱相比,稍矮一些,五弦琵琶的柱,几乎与萨摩琵琶的柱是同样的大小高低。弦是用蚕丝来制作的,四弦琵琶的第一弦比较粗,第二弦中等,第三弦和第四弦最细。五弦琵琶的弦,类似于萨摩琵琶,就是从第一弦到第五弦逐渐地变细。拨子用黄杨木制作,类似于三味线的拨子。即拨子的前端比较宽,四弦琵琶的拨子前宽约12厘米,五弦琵琶的拨子前宽约15厘米。 4、平家琵琶 平曲的伴奏乐器。与乐琵琶相似但体型较小;四弦;以「拨」弹奏之。只是作为欣赏用。形状与乐琵琶相同,但比乐琵琶小,全长在67厘米以内。柱有五个,比乐琵琶的柱稍高些(五个柱当中,第一个柱几乎不用,因此,也有人把它卸下来,只用四个柱)。拨子比乐琵琶的拨子稍大,前面有几分张开来(过去它张开的幅度达到10厘米以上)。 5、萨摩琵琶 萨摩琵琶是其中流传最广的。 乐器体型较乐琵琶小,全长约一公尺,四弦四柱,柱高且大;以扇形的拨弹奏之。 幕府末期的池田甚兵卫融合了市街与武士的两种风格,成为萨摩琵琶的正派。明治时代东京的永田锦心创立了「锦心流」,有其门派特殊的锦琵琶;锦琵琶与萨摩琵琶相似,但为五弦五柱。制作材料是以全部用桑木的为最上品。 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南部萨摩藩的君主岛津日斋 (Shimazu Jisinsai) 特为其用以鼓励武士及辖下藩民所作的歌谣及故事伴奏所制。现今的萨摩琵琶共张弦五条,第四、五弦音高相同,调弦则按演奏家的声域而定,主要用作演奏旋律。演奏者一般以左手在五条相距极大的品柱之间按弦,右手则手持拨子拨奏;流派方面分有正派、锦心流等。 战国时代,萨摩(古代国名,现在日本九州地区的最南部)的大诸侯岛津忠良为了教育武士的子弟,命盲僧渊胁寿长院创作一批道德内容的琵琶弹唱作品,从此琵琶在这个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流行,其流派成为萨摩琵琶。明治维新后,因为尊王攘夷运动的骨干力量多为萨摩藩武士,进入中央政府从政的萨摩藩士很多,所以萨摩琵琶也传入东京,并逐渐向全国发展和普及。这个流派的特点是注重内容,幽雅与悲壮并存。 萨摩琵琶以说唱为主,音乐只起伴奏作用,不是独立的乐曲,类似于中国的大鼓或评弹,但不同的是,大鼓或评弹是一种曲艺,主要为大家提供娱乐,而萨摩琵琶是一种用于祭祀的严肃音乐,一般在寺庙中演奏,内容以战争和历史为主,绝对没有爱情故事,声调激昂清脆,保持了日本音乐的传统。 6、盲僧琵琶 、荒神琵琶 专门为盲人所使用。配合着“地神经”、“观音经”、“般若心经”等佛教经文的朗读而演奏。在祭拜灶神(土荒神)等祈愿中使用。演奏盲僧琵琶的盲僧,按其居住地的不同又分为筑前盲僧、肥后盲僧和萨摩盲僧。这三者在音乐方面和乐器方面都有所不同。盲僧琵琶的形状很像乐琵琶,整体稍小,全长约82厘米,胴的宽度比较小,给人以细长的感觉。因此,也称做矮竹琵琶——形似竹叶。另外,腹板的中部有一个月形的孔,筑前盲僧和肥后盲僧有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新月状的,它是比喻成日月的意思。里甲的材料是用花榈或桑,腹板的材料是用桐木。弦有四根,柱有五个,比乐琵琶的柱来得高,拨子也比乐琵琶的稍大。另外,琵琶胴的下端和颈的上端之间结着一根很长的带子,带子上串着许多珠子。盲僧携琵琶外出时,此带当做背带使用;坐下祈祷时,则作为串珠(佛珠)使用。 7、锦琵琶: 这种琵琶作为欣赏用。形状和萨摩琵琶大同小异,但在有五个柱这一点上与筑前琵琶相类似。弦有四根和五根两种。四根弦的锦琵琶多数是提供给初学者使用,拨子比萨摩琵琶稍小。简而言之,由于锦琵琶是用萨摩琵琶改造的,所以,它兼具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二者的性质。

歌舞伎
在日本传统艺能中,歌舞伎是非常有名的。歌舞伎是从民间艺能“风流”演变而成的。它的起源据说是在7世纪初,一位在出云大社从事女祭司工作、名叫阿国的女子来到京都从事宗教性的念佛舞蹈时开始的。由于将过去非公认的女性歌舞加进了天主教徒风俗,使人觉得新奇,故称之为“倾奇踊”,因“倾奇”发音为“KABUKI”,后人便音译成“歌舞伎”。1629年,当时政府曾以“伤风败俗”的理由禁演歌舞伎,后来政府规定歌舞伎可以复活,但只能演“物真似狂言”(模仿狂言),不久就演变成了只有男性演出的歌舞伎,现今的歌舞伎中,由被称为“女形”的男演员去演女性角色就是由此而来的;以往一场到底的形式,也改成拉幕式的多幕剧,剧情更向现实主义方向发展。之后又将日本民俗花道搬上舞台,同时引进西洋演剧的旋转舞台,从舞台延伸到观众席的“花道”(演员通过的走道),具有演员与观众合而为一的效果。歌舞伎得到了公认,正式成了日本传统戏剧。到了1700年左右,歌舞伎已形成了六大派系,即:市川团十郎系,松本幸四郎系,中村歌右门系,尾上菊五郎系,片冈仁右卫门系,市川左团系。
歌舞伎原以关西为发源地,江户后期逐渐向关东转移,剧情也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少以江户生活为题材的生活剧和以幕末盗贼为题材的社会剧。明治政府热心于将戏院文明化,使之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在这风潮之下,历史剧和新潮剧等作品不断出现。可是不久随着欧化主义倾向的衰退,歌舞伎又恢复了其保守、古典的原来面貌,并且沿续至今。 歌舞伎还分为古典歌舞伎和新歌舞伎,前者从江户时代到明治二十年,河竹默阿弥为最后一位古典歌舞伎名家。其后,著名作家坪内逍遥、森鸥外为歌舞伎写剧本,开创了新歌舞伎篇章,以后作家菊池宽、谷崎润一郎、山本有三等纷纷为歌舞伎写剧本,又出现了许多有才华的演员,如五世歌右卫门、六世菊五郎、初世吉右卫门等等,大正时期是新歌舞伎的黄金时期。
歌舞伎的作品,大致分为:以中世纪以前所发生的事为题材的“时代物”,以江户时代一般人民生活为题材的“世话物”,还有有江户时代发生在众诸侯所属领地里的事情为题材的“御家骚动物”等,它们都是配合着音乐和华丽的舞蹈演出的舞台剧。

日本传统艺能有歌类、日本舞踊、演剧、音曲、演艺、人形剧、琉球艺能、工艺、艺道。

日本传统艺能是日本自古代流传下来艺术与技能的泛称。自特定阶级的教养、娱乐、仪式、祭嗣等活动的特定形式而来,经系统化的传承而尚未消失的有形、无形之物,如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工艺、艺道等。

为了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分,在西洋文化进入日本以前的艺术与技能称为传统艺能。虽然其中许多起源于自中国传入的文化元素,但在日本发展出来的东西,已经成为日本固有的文化。

扩展资料: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置四郡,大批汉人从朝鲜移民日本,雄略天皇(457-479年)时期,在日本的大陆移民达18000人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传统艺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古代文化



书道——即我们中国的书法
茶道——茶艺
歌舞伎——有时看日本片看到的那种跳舞
剑道、空手道——武艺的不知道算不算

奥尔加倒地而亡

茶道

日本煎茶,歌舞伎等


关于日本的能
●能乐,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就其广义而言,能乐包括“能”与“狂言”两项,两者每每在同时同台演出,乃是一道发展起来并且密不可分的,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确实大相径庭。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则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其实能乐是...

传统艺能是什么梗?
传统艺能,网络流行语,原义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和表演品类,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引申义指经常发生的、如统一样的事情,是来源于日本弹幕网站niconico上的弹幕梗。原指(尤指日本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艺术表演品类。详见“日本传统艺能”。为了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分,在西洋文化进入日本以前的艺术与技能称为...

日本传统乐器有哪些?
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日本民俗艺能(地歌,筝曲界习惯称之为三线),但作为乐器,被分为细杆,中杆和粗杆三大类.其外观,技能都大致相同,只是在具体构造的细微处还有演奏音域有明显的区别.粗杆会发出强而大的乐声,细杆则发出十分细腻的乐声。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日本舞蹈、戏曲中代表性的伴奏乐器。多达三十几人的连奏合唱的...

日本传统戏剧是什么?
歌舞伎 在日本传统艺能中,歌舞伎是非常有名的。歌舞伎是从民间艺能“风流”演变而成的。它的起源据说是在7世纪初,一位在出云大社从事女祭司工作、名叫阿国的女子来到京都从事宗教性的念佛舞蹈时开始的。由于将过去非公认的女性歌舞加进了天主教徒风俗,使人觉得新奇,故称之为“倾奇踊”,因“...

...还有中国的京剧能体现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

艺能是什么意思
艺能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重要的行业,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合适的娱乐、精神享受,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艺能产业的核心在于人才,艺能人才代表了人类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发展,他们的创作与表演都将推动艺能产业的繁荣和成长。艺能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传统文化及欣赏,同时还具有一种文化熏陶和启迪的作用,...

民俗艺能特点
民俗艺能在信仰的驱动下诞生并得以延续,因此,大部分的艺能形式都蕴含着特定的信仰色彩。它们是信仰力量的体现,是人们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在日本,无论是传统的祭典舞蹈,还是村落里的口头传说,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艺能形式各异,有的源于农耕生活,有的源于神话传说,有...

是中国传统文化哦!
”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

表现民俗风情的美术作品有哪些
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民间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

日本能乐属于民间文学吗
1. 日本能乐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在日语中被称为“能乐”,意为具有情节的艺能。它是日本最古老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之一。2. 广义上的能乐包括“能”和“狂言”两种表演艺术,它们通常在同一场表演中一同呈现,并且相互关联,共同发展。3. 能乐的舞台设计独特,向前延伸至观众席中,...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传统艺能 - 搜狗百科
大狐歪悦康: 歌舞伎 在日本传统艺能中,歌舞伎是非常有名的.歌舞伎是从民间艺能“风流”演变而成的.它的起源据说是在7世纪初,一位在出云大社从事女祭司工作、名叫阿国的女子来到京都从事宗教性的念佛舞蹈时开始的.由于将过去非公认的女性歌...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的歌舞伎 -
大狐歪悦康: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歌舞伎的特徵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九里区18061135106: 什么是日本的歌舞伎? -
大狐歪悦康: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有什么特色 -
大狐歪悦康: 日本特色之茶道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有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特殊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最受欢迎的艺术是什么 -
大狐歪悦康: 日本画 日本的传统画种.明治维新以后西方绘画传入日本,西洋画兴起,为与其相区别,故将使用传统材料和技法的日本民族绘画称为日本画. 日本画源远流长,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其发展中曾先后受到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冲击与影响,...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文化有哪些? -
大狐歪悦康: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在文化上,清朝是第一个也是最...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的半球位置? -
大狐歪悦康: 日本位于北纬24°到北纬45°之间,东经124° 到附近145°之间.如果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九里区18061135106: 日本的特点,有相扑 和忍者 -
大狐歪悦康: 位置 日本地理日本是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由6800多个岛屿组成.北起北海道泽捉、东起东京南鸟岛、西至冲绳与那国岛(位於台湾东岸外海).由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九州、本州及四国与周边的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及琉球群岛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