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

作者&投稿:孔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被贬了几次官?~

一共四次
第一次: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二次: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第三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
第四次:没过多久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自求外调的不算贬。

提起苏轼,人们自然会记起他的很多为世人所传颂称赏的文学名篇,总会联想到他的那种笑对人生苦难的胸襟和他那种不屈不挠、自勉自强的坚韧,那份在逆流中前行的从容。林语堂曾不无深情地赞美“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的达士高人。综观苏轼一生,无论是他在顺境中的淡泊,还是在逆境中的从容,都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当我们今天再次站在这个文化巨人面前时,我们选择一个什么视角去观察他呢?对人生目的的关注和思考,将是我们重新认识苏轼的一个视角。

一、人生目的探寻与阙失
综观苏轼的一生,其“致君尧舜” 、“奋厉有当世志” 的淑世精神始终占据其一生的主导地位。对人生意义的关切和追寻是他生命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成其思想主体和艺术风貌的一个基本内核。

(一)经世济时的远大理想
苏轼生长于四川眉山一书香门第,“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家乡既有灵动不息的岷江水流,又有峥嵘峻秀的峨眉山峰,“介岷、峨之间,为江山秀气所聚”(《眉山县志》)。不仅如此。四川、特别是成都及其附近,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古代的四川素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称。陆游曾有诗赞眉山云:“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陆游《眉山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这样秀美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对苏轼的影响自然是极大的。这不仅孕育了苏轼的聪慧和灵秀,而且也酿成了苏轼既洒脱、旷放,又稳重、执着的个性。苏轼自幼深受儒家经世济民思想的影响,幼年时期便显出早熟和远大的志向。他八岁入小学,从道士张简易为师。有人从京师给张道士带来一本石介写的《庆历圣德诗》,苏轼从旁观看,出言不凡,对书中所歌颂的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十分钦羡;十岁在他母亲为他讲读《后汉书·范滂传》时,苏轼听罢问道:“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他母亲程氏夫人回答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良好的早年教育使苏轼从小便“奋厉有当世志”。成年后的苏轼更是以天下为己任,他广泛涉猎典籍,儒家的入世之道和治国之术均汲取于心,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人生旅途。

初仕后的宦途之顺,更加增强了苏轼有志于世的理想,增添了他一展宏图的信心。宋嘉佑二年(1057),苏轼与弟随父进京赶考,双双及第;四年之后他应制举,又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取入最高等级,由此而声誉鹊起。就其成名之早、之顺利、之知名度大,当时举世几无匹敌。因此他曾深得欧阳修、司马光的赏识、推举,备受当朝皇帝的宠爱、重用。这些都更加坚定了他经世济时的决心。于是苏轼便以“忘躯犯颜”“直言极谏”自许,也以“建功立业”“致君尧舜”自勉。嘉佑年间,苏轼赴京赶考,高唱道:“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和子由苦寒见寄》)。“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屈原塔》);密州出猎,他在《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里表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为国立功的志愿;黄州贬谪期满,放归阳羡,仍惦记着“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满庭芳》(归去来兮);直到晚年,苏轼仍存建功立业之雄心,正如他在《千秋岁》(岛外天边)里所唱:“君命重,臣节在”。这些完全是一副舍身报国、豪迈进取、风节凛然的儒者面目。初入仕的苏轼所提出的“执法要严”、“君主要宽厚爱人”、“省事而后精”以及“训兵旅”、“练军实”、“任人唯贤”等主张,充分体现了他的经世治国的精神和澄清天下的宏伟抱负。

(二)不能知遇君王的忧伤
苏轼的思想虽是儒、释、道三家杂糅,但又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儒家“三不朽”的人生价值观及儒家传统上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始终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条基线,虽有起伏偏斜,却始终贯穿其中。然而,北宋社会终究未给苏轼提供一个施展雄才大略的机会。元丰二年(1079)的“乌台诗案”把苏轼从湖州任上逮捕,打入大狱,期间垢辱备至,可谓命如悬丝,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转折点。诗案发生后,幸得多方拯救,苏轼死里逃生,结案出狱,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朝廷仍责成地方官把他当“罪人”看管,不得随便走动,“不得签书公事”。且常常担心“有饥寒之忧”,苏轼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迅,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逵赴广南》)。苏轼被贬黄州由被宠爱、受重用的当朝重臣,变为躬耕东坡的陋邦迁客,他的宏大理想破灭了,他的精神支柱被彻底摧垮了,他的情绪从而变得低落且沮丧,他的灵魂变得支离破碎,苦不堪言。其实早在熙宁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时,苏轼的思想就已开始变得复杂和矛盾。仕途前景的曲折不平,他所憧憬的致君尧舜的理想也已有些遥远。

早在熙宁八年(1075),苏轼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不久,做《超然台记》便开始思考人生的悲喜祸福:“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苏轼意识到了这一点,便能够“游于物之外”、“不为物役”、“无所往而不乐”。尽管密州“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他却“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但是,在经历了“乌台”炼狱贬居黄州后,苏轼的人生思考更加深沉了。元丰三年(1080)十二月,他在《答李端书》中写道:“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他对初仕时的“诵说古今,考论是非”的直言极谏行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苏轼苦苦挣扎在这庸俗、荒谬的黑暗空间中,感到彷徨无计,满怀沉重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在苏轼的追求中,我们可以察觉其追寻的悲苦和人生的幻灭感,人生目的在追寻中逐渐消弭。
苏轼既经顺境、复历逆境,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赤绂银章的帝王之师;失意时是柏台肃深的狱中重犯,躬耕东坡的陋邦迁客,啖芋饮水的南荒流人。荣辱、祸福、穷达、得失之间反差的巨大和鲜明,使他咀嚼尽种种人生况味。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长时间的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也促使他去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去探索在纷扰争斗的社会关系中个体生命存在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乌台诗案给苏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那场死里逃生的文字狱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贬谪带来的是心情的痛苦和生活的困顿。苏轼被贬黄州后,也不免产生沉郁心绪,但这并未摧毁他坚强的气节。时间抚平了伤痛,意志宽怀了心态。从最初的孤苦无援,到后来的旷达高蹈,苏轼通过对是非荣辱和狭隘小我的淡漠遗忘以及对人世苦难的自觉承受,在承受中超越苦难,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坦然自适的气节。

请问你问的是哪次被贬?他被贬过很多次呢,有的是他自己自请的。总体上他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对被贬而愤懑,一方面又达观。这在他的一些诗词中可以看出来。

老庄心态
在承受中超越苦难,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坦然自适的气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场景用文言文概括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轼。轼始黜于黄州,犹有用世之心,则淡然而处之。然世险如故,穷困日增,乃滋悲苦之情,于是遂作《卜算子》以示之。寻,则觅排遣之法,遂萌向佛之心。俄尔,作《定风波》以明志。"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旷达之情生矣。寻月后,乃赋《赤壁怀...

苏东坡被贬黄州的原因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为何被贬黄州,在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在密州为官。因“乌台诗案”,暨苏轼与司马光、王洗、张安道、范缜、黄庭坚、米芾等四十多人有呤诗唱和往来,被当朝政客谓之:“讪谤圣上,扰乱朝政”被贬,这是其一。这是王安石三难苏东坡的故事,王安石写诗二句[昨夜秋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

苦中作乐却是个吃货,苏轼的被贬之路多有趣呢?
又比如说在苏轼被贬惠州之时,当地的荔枝也算是遭了罪,在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下,苏轼发出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对吃向来苏轼就不愿意委屈自己,即使是在惠州这样市场寥落商品匮乏的地区,苏轼也能够探访到美食的乐趣。因为是被贬官员,所以苏轼不敢去和权贵争夺,唯独能独享羊脊骨。这种...

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生平,诗词风格)
“轼”指车厢前的扶手,取这个名字说明父亲希望他能出类拔萃,却不能过于突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

黄州苏轼在哪里
苏轼被贬的黄州是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苏轼于宋仁宗景...

苏轼的人生经历
宋神宗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苏轼的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苏轼的生平简介
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

苏轼被贬
诗案发生后,幸得多方拯救,苏轼死里逃生,结案出狱,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朝廷仍责成地方官把他当“罪人”看管,不得随便走动,“不得签书公事”。且常常担心“有饥寒之忧”,苏轼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迅,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逵赴广南》...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

苏轼被贬到海南,同游的人是谁,游览了哪些地方,苏轼“自笑’’有何含义...
七月 四日,抵达廉州贬所。 八月 被命授舒州(今安徽安庆)团练副使,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 二十九日,离开廉州。 九月 经过广州,程怀立等人出迎款待,苏轼长子苏迈、次子苏迨等专程到广州迎候。 十一月 离开广州。 得旨,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至此,苏轼结束了贬谪岭海的生活。 建中靖国...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总共被贬官几次?分别是为什么.尽量简略. -
於兰冠心:[答案] 一共四次 第一次: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二次: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第三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 第四次:没过多久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被贬几次?苏轼一生的主要事迹? -
於兰冠心:[答案]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

浦城县15363145351: 杜甫、苏轼被贬多少次? -
於兰冠心:[答案] 苏轼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 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的生平经历(三次被贬事迹)(第一次为什么被贬黄州?)(黄州对他的意义?)重赏!不要把那一大沓复制黏贴过来,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不尽感激! -
於兰冠心:[答案] 三次分别编导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吧!最后死在琼州海峡回去的途中.至于被贬黄州,是因为乌台诗案啦,具体就是某天苏文豪到王安石家,然后看见他台案上有一诗,觉得不对就大笔一挥,改了,然后王安石就不爽了,所以就...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为何被贬?关于他被贬的故事 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因为他改了王安石写的诗这个故事谁清楚? -
於兰冠心:[答案] 改诗的故事出自三言二拍 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王安石的两句诗是 昨夜西风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见了 心想 菊花枯死枝头 是风吹不落的 于是就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家看见了心中大怒 心想 苏东坡少见多怪 其实可...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一生被贬过几次? -
於兰冠心: 一、苏轼一生中被贬过——五次.二、详解: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 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被贬的地方 -
於兰冠心: 第一次: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第二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第三次:又因不容于新旧两党,再贬杭州 第四次:因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而后新党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轼晚年被贬官到哪里
於兰冠心: 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 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第五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 第五次是在第四次的基础上再被贬~ 其他四次被贬都是作为京官被贬,所以有人说是四次~

浦城县15363145351: 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 -
於兰冠心:[答案] 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标准答案哦!)

浦城县15363145351: 苏东坡为何被贬到黄州? -
於兰冠心:[答案]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