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地陵在什么地方

作者&投稿:在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皇帝的坟墓在哪里?~

十三陵(The Ming Tombs)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整个陵区原来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巍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最为著名。目前,明十三陵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十三处明代皇帝陵墓葬有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毅宗(思宗)(思陵)等。

这些明代帝王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

十三陵中以长陵建筑最为宏伟,它与定陵一起,同为主要参观对象。

长陵:是明成祖朱慷的陵寝建筑,横恩殿亦称献殿、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被恩殿建于1427年,十分雄伟壮观,它耸立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总面积为1956平方米,殿内有32恨金丝柄木明柱,最大的直径1·17米,高14·30米。梁、柱、擦、椽、斗拱等构件,皆用椭木制作,虽历时五百余年,仍牢固如旧,香气袭人。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柄木殿堂。

定陵:是明神宗帝朱谢钧的陵寝,他10岁即位,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48年)。 陵园规制仿照长陵。定陵地宫己于1956一1958年被科学发掘,现已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 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及左、右五座高大宽阔的殿堂连结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结构建筑。在这些殿堂间共有石门七座。石门设计非常科学,由于其重心集中在轴部,虽重达4吨,但开启十分灵活轻巧。

地宫的平面布局基本上采用"前朝后寝"的制度。前殿没有任何摆设,相当于宫前广场,中殿相当于前朝月宫殿的正殿,内有三个用汉白玉雕成的"宝座",呈品字形排列,座前各有一座黄色琉璃"五供",即香、烛、花,还有青花云纹大瓷缸各一口,缸盛满香油,专供长明灯使用。左右配殿无任何随葬器物。后殿相当于寝殿,称为"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为放置棺椁之处所。棺床中央放置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梅瓶、玉料及装满随葬金银玉器的红漆木箱26只,各棺椁内也装有大批随葬物品。

明朝有十七帝,可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以后的13个皇帝的陵墓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十七帝,但由于英宗曾经2次登基,一次年号正统,一次年号天顺,所以实际上只有16位皇帝。但为什么又只有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代宗),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在定陵出土的随葬品中,皇冠和凤冠最引人注目。万历皇帝的金冠通体用极细的金丝编结而成,上嵌二龙戏珠。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帝的金冠可谓稀世之宝,冠顶镶嵌着的食指大小的猫眼石光芒四射。

明朝的皇家陵寝包括帝陵、藩王陵、妃子墓、皇子墓、公主墓等皇室贵族的陵墓。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到思宗朱由检,共16位皇帝,除建文帝因“靖难之役”不知所终外,其余15位皇帝皆建有帝陵,分别是:江苏南京明孝陵:孝陵位于南京城东钟山(今紫金山)独龙阜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一般认为,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第二年葬入马皇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地宫。孝陵规模宏大,陵园规制多由朱元璋亲自拟定,其开创的前方后圆的陵园布局,为后代帝陵所继承发展,并一直影响着清代皇家陵寝的建造。 北京昌平明十三陵:自明成祖朱棣开始,历代明朝皇帝皆葬于北京。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在南京去世,因他早有迁都之意,便下令在北京附近寻找吉壤建陵,最终选定了北京昌平境内的一处“风水胜境”,名为黄土山,朱棣亲往视察,十分满意,并改名为定陵地宫。永乐七年,开始破土动工,永乐十一年(1413),主体工程完工,并于同年葬入徐皇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与徐皇后合葬,是为长陵。成祖以后,明朝的十二位皇帝先后葬入天寿山陵区,长陵左右,按世代排序依次为:仁宗朱高炽献陵、宣宗朱瞻基景陵、英宗朱祁镇裕陵、宪宗朱见深茂陵、孝宗朱祐樘泰陵、武宗朱厚照康陵、世宗朱厚熜永陵、穆宗朱载垕昭陵、神宗朱翊钧定陵、光宗朱常洛庆陵、熹宗朱由校德陵、思宗朱由检思陵。其中景陵、永陵、德陵在长陵以东,其余诸陵在长陵以西,各陵皆有皇后合葬。天寿山陵区自清朝以来就被统称为“明十三陵”。1956年至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定陵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定陵是迄今为止唯一发掘了地宫的明代帝陵。 北京海淀景帝陵:景帝陵位于海淀玉泉山正北的金山口,明英宗复辟后,景泰帝朱祁钰被废,不久死去,以“王礼”葬于此处。宪宗继位后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并对景帝陵略做了修整,到嘉靖年间又将陵上的绿瓦换成了黄瓦,但是其规制始终逊色于真正的帝陵。 除了这些“名副其实”的帝陵,明代还有三座为追尊的皇帝建造的陵墓,分别为:江苏盱眙明祖陵,是朱元璋为其高祖、曾祖、祖父三代追尊的帝后建造的一座招魂衣冠冢。安徽凤阳明皇陵,是朱元璋父母的合葬墓,也是明朝最早建成的一座帝王规格的陵墓。湖北钟祥明显陵,嘉靖皇帝继位后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帝,并将其亲王规格的陵墓扩建成了帝陵。明孝陵、明十三陵和明显陵皆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藩王陵墓也是明代皇家陵寝重要而庞大的组成部分。明代实行分封制,皇太子以下的诸皇子皆封亲王,他们受封后前往封国,代代繁衍,子孙承袭,死后一般都葬在封国附近。据统计,有明一代亲王有两百多位,他们的陵墓分布在各藩王府所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宁夏、甘肃等省区。经历了几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各地藩王陵皆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有些甚至已面目全非,完全湮没于山林草莽之间,保存情况远远不及明代的帝陵。天寿山陵区内除了帝陵之外,也有一些妃子墓和夭折的皇子墓。而明代大多数妃嫔和夭折的皇子女都葬于北京海淀的金山,到了明末北京西郊的翠微山也成为了妃嫔和夭折皇子女的墓葬区。在南京明孝陵附近也有洪武时期的少数妃子及皇子墓。 景泰帝为什么没有葬入十三陵? 在北京海淀玉泉山正北,颐和园到香山之间的金山口,有一个地方叫“娘娘府”,这里埋葬着明景泰帝朱祁钰。明代自成祖开辟北京天寿山陵区后,历代皇帝皆葬入天寿山,但为何在位7年的景泰帝却被葬在了用来安葬妃嫔、皇子女的金山? 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爆发,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首领劫掳,举国震惊。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际,登上皇位,此举意在稳固军心民心,也断绝了也先借英宗要挟明廷的念想。朱祁钰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随着战事的平息,大臣们都希望早日将英宗迎回,而也先也觉得英宗没有利用价值,想把他送回。经过反复协商,景泰元年八月,英宗回到了北京,住进了紫禁城东南角的延安宫,又称南宫,之后的6年他一直无法迈出这里深锁的宫门。朱祁钰并没有以礼待他,而是长期严密监视防范,不给他复位的机会。景泰七年(1456)十二月,景泰帝病重,时值岁末年初,有一系列的重大典礼要举行,他命武清侯石亨代行祭享太庙和祭天的大礼,并决定在正月十七日这天早朝。然而十六日夜,正当一帮大臣商议立储一事时,萧墙生变。原来,石亨发现朱祁钰行将不起,他觉得不如拥英宗复位,以此飞黄腾达。石亨联络了都督张、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于十六日夜率兵至南宫,砸锁破墙而入,拥英宗至奉天殿,在十七日早朝时宣告百官,太上皇英宗复位。这次政变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 英宗复辟后,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1457),二月废景泰帝仍为郕王,是月景泰帝去世,以“王礼”葬在了金山口(今北京海淀区娘娘府一带)。其实,景泰帝生前已在天寿山陵区为自己建了陵,他死后,这处陵寝被毁,并留下了“景泰洼”这个名字。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后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上谥号曰“恭仁康定景皇帝”,承认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保国安民的功业,并对景帝陵略做了修整。到嘉靖年间,陵上的绿瓦换成了黄瓦,但是始终没有按照帝陵的规制进行扩建。而“景泰洼”在一百多年后竟然又葬入了一位皇帝,他就是仅仅在位一个月就死了的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连自己的父皇都还没来得及安葬,更别说为自己建陵了,于是“景泰洼”就被废物利用,重新修整收拾了一下,把明光宗葬了进去。 ——摘自《中国人应知的历史常识》

明朝帝陵分布图陵名、地理位置、墓主等情况如表所列:
从明朝帝陵分布图可以看出,明朝帝陵分布在我国三省(江苏、安徽、湖北)一市(北京)的不同地区。这与其他朝代

明朝帝陵分布图
帝陵大体集中于一地或二地不同。明朝崇祯年间,礼部侍郎蒋德璟曾就明陵的地理位置对崇祯帝说:“中国有三大干龙:中干旺气在中都,结为凤泗祖陵;南干旺气在南京,结为钟山孝陵;北干旺气在北京,结为天寿山诸陵。这三大干,本朝独会其全,真是帝王万世灵长之福。”其实,明朝帝陵之所以会分布在大江南北的不同地方,是各有历史原因的。凤泗祖陵,是朱元璋先人的旧葬处;孝陵位处南京,是朱明王朝的定鼎之地;天寿山诸陵的形成,则导源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所以,所谓的三大干龙独会其全之说,不过是礼臣用风水之说加以神化,加以附会而已。
明朝的帝陵属于同一朝代,但就陵寝制度而言,不同时期仍各具不同特点。早期的陵墓,以朱元璋的父陵皇陵为代表,陵制承袭秦、汉、唐、宋时期以覆斗形陵台为中心,前设祭殿,周以方垣,四面设门的均衡对称的方陵体制。此后,朱元璋营建孝陵,对陵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奠定了圆形宝城和方形院落相结合,导之以曲折幽深的神道的崭新的陵制体系。北京的明十三陵,陵制虽基本沿用孝陵制度,但又多有完善之处,因之更趋完美,更适合表现大明天子的尊崇地位。
明朝的帝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陵寝建筑及历史遗存物,较之其前历代帝陵都保存得更多更好。宋代及其以前各代的帝陵,初建之时规模亦十分宏大,但时至今日,除陵台及部分石刻尚存外,其他建筑基本荡然无存,甚至有的墓室都已被盗发破坏。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每遇王朝兴替,新王朝或新厥起的政治集团为表示对旧王朝的敌视,以及与旧王朝势不两立和彻底决裂的决心,往往对旧王朝的宫室、陵墓建筑进行破坏。如项羽火烧阿房宫,对秦始皇陵进行破坏即是典型一例。又,帝陵随葬物多为珍宝,社会动乱时期,人们出于盗宝的目的,也往往对帝陵造成破坏。此外,我国古建筑,包括帝王陵寝在内,多系木构建筑,年久失修,及雷电火灾,也必然会造成建筑物的毁坏。明朝的帝陵之所以比宋朝及其以前各代帝陵都保存得好,遗存物也较多,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南方仅火烧了皇、显二陵,在北京十三陵也仅烧了定陵殿庑及康、昭二陵明楼。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虽一度占据北京,但却未对明陵进行全面破坏。二是清朝统治者是在击溃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之后才入主中原的。虽然他们与明朝之间屡有战事,但为加强和巩固统治,需要汉族知识分子及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所以,清朝定鼎北京后,为怀柔汉满两族关系,就打起了为明朝臣民报君父之仇的旗帜,以礼改葬崇祯帝后,并实施对明陵保护的政策。所以,终清之世明陵并未遭遇大的破坏。其三是民国政府对明陵也是采取保护政策。
明陵遗存的珍贵文物古迹,在当前世界旅游形势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自然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了解明代历史的绝好内容,为此,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对明朝十八座帝陵的墓主、陵寝制度、历史沿革变迁及轶闻趣事进行介绍,力求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融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期达到弘扬祖国文化,为海内嘉宾提供全面了解明陵历史的目的。但限于水平,疏漏及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地希望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1 祖
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
朱四九 懿祖 恒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裕皇帝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
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亲 64 陈氏 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3 孝
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马氏 南京钟山南麓
4 长
陵 朱棣 永乐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长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
5 献
陵 朱高炽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长子 48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一岭下
6 景
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长子 37 孙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黑山下
7 裕
陵 朱祁镇 正统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长子 38 钱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石门山下
天顺 1457-1464 周氏
8 景
陵 朱祁钰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
陵 朱见深 成化 宪宗 纯皇帝 1464-1487 英宗长子 41 王氏、纪氏、邵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聚宝山下
10 泰
陵 朱佑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宪宗三子 36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笔架山下
11 显
陵 朱佑元 睿宗 献皇帝 世宗父亲 43 蒋氏 湖北钟祥县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
12 康
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长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莲花山下
13 永
陵 朱厚囱 嘉靖 世宗 肃皇帝 1521-1566 宪宗孙 60 陈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阳翠岭下
14 昭
陵 朱载垢 隆庆 穆宗 庄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陈氏、李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5 定
陵 朱钧翊 万历 神宗 显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6 庆
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贞皇帝 1620 神宗长子 39 郭氏、王氏、刘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二岭下
17 德
陵 朱由校 天启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长子 23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潭峪岭下
18 思
陵 朱由检 宗祯 庄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鹿山
求采纳

南京的明孝陵(埋的是朱元璋)和北京的明十三陵(从朱棣开始所有皇帝)

现北京郊外

北京十三陵在北京密云一带


中国各朝皇帝的皇帝陵墓一般集中在哪些地方?
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八陵,集中于河南巩县境内洛河南岸的台地上。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大的陵区。北宋王朝建都开封,陵区却设在巩县,远离京师汴京,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山水秀丽,土质优良,水位低下,适合挖墓...

汉朝皇帝的陵墓在哪里
汉朝皇帝的陵墓叫做西汉帝陵和东汉帝陵,在现今的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汉代主要分西汉时期和东汉时期,汉代帝陵是指西汉和东汉的皇帝陵墓。分别分布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其年代约自公元前 2世纪至公元2世纪。1970年以后,曾对西汉帝陵的方位和陵园形制作过调查验证,还发掘过西...

皇帝陵地址在哪里?
永昭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杜甫路84号,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这座陵墓坐落在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整个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永昭陵是北宋帝陵中地面建筑保存较好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永昭陵遵循了...

历代皇帝的墓都葬在那里
西汉帝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境内。西汉11位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霸陵和汉宣帝刘询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余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3、汉安帝陵 汉安帝陵,为东汉安帝刘祜之墓——恭陵。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送庄乡...

说一下汉朝皇帝墓分布在那些城市
西汉帝陵: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包括西安市灞桥区的汉文帝霸陵和咸阳市黄土塬上的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哀帝义陵。西汉帝陵,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亦称五陵原)上。西汉经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9个帝王陵墓均在...

明朝皇帝地陵在什么地方
帝陵大体集中于一地或二地不同。明朝崇祯年间,礼部侍郎蒋德璟曾就明陵的地理位置对崇祯帝说:“中国有三大干龙:中干旺气在中都,结为凤泗祖陵;南干旺气在南京,结为钟山孝陵;北干旺气在北京,结为天寿山诸陵。这三大干,本朝独会其全,真是帝王万世灵长之福。”其实,明朝帝陵之所以会分布在...

十三陵是中国哪个朝代皇帝的墓葬群
明朝。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

清朝的皇帝陵在什么地方 清朝历代皇陵及所在地
1、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以西23公里的昌瑞山,距北京125公里。2、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庞大,建筑完美的帝王陵墓群之一。3、清东陵自1661年开始营建,历时247年才告结束。

北宋皇陵位于什么地方?共埋葬有几个皇帝?共有多少个陵墓?
中国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处郑州、洛阳之间,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

晋朝皇帝陵都分布在哪
邙山晋帝陵,是指埋葬在邙山的西晋皇帝之陵墓。葬于北邙山的西晋皇帝分别是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还有追封的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文帝司马昭(崇阳陵)。这些陵墓离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阳陵离洛阳仅20多里。而“近国都”是西晋皇陵的显著特点,并为后来的...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朝各位皇帝的陵都在哪儿?都叫什么陵啊?
察天硫酸: 孝陵(太祖朱元璋)南京 惠帝朱允?闪昴刮蘅? 长陵(成祖朱 棣)北京昌平 献陵(... 思陵(思宗朱由检)北京昌平 安徽凤阳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亲朱世珍、...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十三陵在哪里? -
察天硫酸: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朝的皇帝都葬在哪儿?
察天硫酸: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13陵是哪13个皇帝的陵墓 -
察天硫酸: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朱棣)、献陵(仁宗朱高炽)、景陵(宣宗朱瞻基)、裕陵(英宗朱祁镇)、茂陵(宪宗朱见深)、泰陵(孝宗朱佑樘)、康陵(武宗朱厚照)、永陵(世宗朱厚熜)、昭陵(穆宗朱载垕)、定陵(神宗朱翊钧)、庆陵(光宗朱常洛)、德陵(熹宗朱由校)、思陵(思宗朱由检)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代皇帝的陵墓
察天硫酸: 明代的陵墓除了朱元璋和朱允文的墓之外,都在十三陵,朱元璋在南京,朱允文不详,万历皇帝的墓被盗,现在已开放.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朝皇帝所在的陵墓
察天硫酸: 十三陵分别是: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再加上明太祖的孝陵和代宗的一共15个.

浮梁县18716892185: 大明皇朝陵墓在哪 -
察天硫酸: 明孝陵(江苏南京),明十三陵(北京明长陵、明献陵、明景陵、明裕陵、明茂陵、明泰陵、明康陵、明永陵、明昭陵、明定陵、明庆陵、明德陵、明思陵)、明显陵(湖北钟祥)、景泰陵(北京),明祖陵(江苏盱眙),明皇陵(安徽凤阳),明东陵(江苏南京).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十三陵的所在地
察天硫酸: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距今已五百多年,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陵区南部的蟒山、虎峪一左一右,虎踞龙盘,把守门户.伫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层峦叠嶂;登高南眺,河水潆洄,川原开阔.十三陵地面建筑以长陵的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其裬恩殿,重檐面阔九间.

浮梁县18716892185: 明清历代皇帝的陵墓 -
察天硫酸: 明十六帝有十三位葬“明十三陵”,其中朱元璋葬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另一位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葬在“十三陵”;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 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 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 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