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宋代学士苏东坡

作者&投稿:雷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早安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也不可能没有挫折,而贵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面~

你是个聪明人,话说得有哲理

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
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
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
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
《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
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
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
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
“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
出自:《放鹤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谪贬徐州时所作,文中记述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人的一番问答及讨论,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
原文:
放鹤亭记
宋代: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
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十一月八日,时苏轼知徐州。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
后迁于东山之麓并作亭其上,自驯二鹤,鹤朝放而暮归,白日里令其自由地飞翔于天地间,所以名亭为“放鹤亭”。苏轼为之作题记。
赏析:
仙鹤伴山人,山人居仙境,好一幅清幽超逸的隐居安乐图,所以亭也命名为“放鹤亭”,这一切都是那么富有诗意。全段叙事,由亭到境,由境到鹤。
名为记亭,重点却在摹写异境和介绍山人好鹤。异境仙鹤,山亭山人,却又暗合天机,为下文议论张本,全程叙述头绪纷繁而错落有致。
结尾是作者的一曲放歌,给这种超然世外的遁世生活增加了浓厚的抒情意味。行文至第二段,主旨显豁,情理完足,本可以收束全文,可是作者还不满足,又别具匠心地安排了结尾。
增加了“歌以咏志”一节。此节有两首即兴歌咏之辞构成,一为放鹤之歌,一为招鹤之歌。第二段写作者与山人饮酒赏景,谈酒议鹤,体悟人生,从而心仪隐逸。
第三段乃是心境澄明,兴致淋漓地纵情高歌。由亭而鹤,由酒而歌。“歌”决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作者心情的尽情宣泄,通过歌咏,尽言其志。放鹤之歌歌人鹤,招鹤之歌歌鹤人。
前一首言人临风放鹤,望鹤而歌,重在歌咏仙鹤清远闲放、自由自在、实际上也是在歌咏一种像仙鹤那样独来独往、逍遥自在的隐士风采;后一首言主人向晚招鹤,呼唤鹤的回归。
重在歌咏山人躬耕自食,返璞归真,远离世间名利的生活方式,歌曲借山人呼唤仙鹤归来,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醉心山林的浓郁情怀。两首歌不管是放鹤还是招鹤,不管是歌鹤还是歌人。
实际上人鹤一体,鹤是人的精神化身,人是鹤的同伴之音。借助于回环往复的歌咏形式,作者的出世隐逸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从中我们看到苏轼真心情的一面。
《放鹤亭记》一文,从鹤的典故说到人生情趣,又从卫懿公好鹤亡国的故事,翻转到隐士全真远祸生活的可羡,最后以一曲高逸旷达的歌辞收尾,给人以飘然远在之志。
全文不过数百字,妙在气势纵横,自然清畅,完全是作者心情的流露。放鹤亭并不算是名胜,却因本文的关系也同时流传下来。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的五岳是指什么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就在...
楼上的朋友,紫道谷!有,你,就是永恒的。其实,众里寻他千百度 里的‘他’不是指一个‘他’或者一个‘她’, 他不是指‘一个人’,他是指像笔者一样已经寻获本我的觉悟之人。所以,这就是後来 人间词话 中所写的 就是对这种觉悟的境界的过程的概写--人的三大境界。《人间词话》云:...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中"五岳"是指东岳__,西岳...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中国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西林:即庐山西林寺。缘:因为。此山:指的是庐山。侧:侧面。各不同:不相同。直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含义
该诗出自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黄山时写的古诗《漫游黄山仙境》。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五岳”是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而...

为什么说"文似看山喜不平"?
出句出自清代袁枚《随园诗话》,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也就是说文章要有高低起落,不可平铺直叙。强调的是文章的跌宕起伏。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满眼风 ...
这就是以白话,满眼的风光闪闪烁烁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 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

"开 山满 桃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涯"这...
山客山僧山里来 山客看山山景好 山桃山杏满山开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什么意思?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过了中国的五大名山就不想再看其他的山了,看过了黄山的美景就不想再看中国名山了。这是对于明代时期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对于黄山的一种赞美,表达出了对黄山的热爱之情。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对应的三首古诗词! -
函刚先声:[答案] 看山是山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看山不是山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看山还是山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或者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然是山,什么意 -
函刚先声: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怎么理解 -
函刚先声: 人生三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是什麽意思? -
函刚先声: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什么意思,出处什么
函刚先声: 看 山是山 看 山不是山 看 山还是山 怎么看都是一种欣赏,山字是山,山这个物体不是山字,山可以是字,可以是物,物和字你分清就好啊. 呵呵,心静了就懂了

沁县19258104080: 从前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我看山不是山什么意思 -
函刚先声: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个观点的意思是指普通人看问题只看表面,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则是指人们开始思考表面背后的内在含义.这也可以理解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深层意义,从而不再只是看到表面.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
函刚先声: 第一个看山是山,意思是,像小孩子子一样用纯真的眼睛看世界.第二个看山不是山,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熟,逐渐遗忘了纯真,觉得人间多了一份虚伪和争夺,因此看山不是山.第三个看山还是山,因为经历了太多,看透了人生,寻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也就渐渐平淡了,以一种平和、欣赏美的心态去看待整个世界.

沁县19258104080: 看山不是山是什么意思 -
函刚先声: 青源惟信禅师讲到自己修佛悟道的历程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从哲学上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实...

沁县19258104080: 如何理解看山还是山 -
函刚先声: 看山是山,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