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意义

作者&投稿:石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古代印度王族,他放弃高贵优越的王室生活,选择清苦孤寂的修行,看起来这是不为世俗理解的选择,放弃了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的净化,其中的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

      迦毗罗卫国的首领净饭王与妻子摩耶夫人鹣鲽情深,只是长年未年生育子嗣,直到中年,摩耶夫人才有孕,在返回娘家天臂城的途中,于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诞下一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相传摩耶夫人梦见一头白象入怀而有孕,乔达摩悉达多降生时,能行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降下两股泉水,其一清凉,其二温暖,为乔达摩悉达多清洗身体。种种传说证明乔达摩悉达多不是普通王族,将会成为圣人。

      除了母亲在他出生七天后去世,乔达摩悉达多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波折磨难,波阇波提代替摩耶夫人给他关爱,他十七岁娶天臂城城主的女儿耶输陀罗为妻,生下儿子罗睺罗。

      这时的乔达摩悉达多过着非常富裕舒适又尊贵安逸的生活,娇妻爱子相伴身边,这样的人生可算完美,但他却陷入深深的烦恼中。

      源于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到宫外出游。

      他来到东门,看见了一个苍老衰弱行动迟缓的老头,好像风中的一片枯萎的落叶,没有一点生命力,他惊觉人老了原来会是这样地痛苦。

      他来到南门,看见一个被病痛折磨得面黄肌瘦、生不如死的人,正在无助地哀声呻吟,他感到疾病带给人的苦难太不幸了。

      他来到西门,见一具冰冷僵硬的尸体躺在灵车上,家人簇拥着走在一旁,不断地嚎啕痛哭,他感到死亡的可怕,一个人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再也不会回来。

      他来到北门,看见一个出家人神情平静安详,好像尘世的痛苦都与他无关,他感到这就是人生最理想的境界,决定出家。

      净饭王反对爱子出家,劝他打消念头,乔达摩悉达多道:“只要满足四个愿望,就可以不出家。”

      这四个愿望是:人不老、不病、不死、世间万物不损不灭。

      很明显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净饭王为了让爱子放弃出家,选了许多美女陪伴他,可在乔达摩悉达多眼中,如花般的美女不过是浮云。

      乔达摩悉达多放弃了王位,离开父亲、妻子、儿子,离开王宫的舒适生活,踏入佛门,开始了苦行僧的生活,修行时期的他,被后世称作释迦牟尼。

      没有人明白他何以放弃优越舒适的物质条件,高贵的身份,和家人的天伦之乐,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当他来到王舍城时,频婆娑罗王听说了他的故事,亲自接见他,说出自己的疑惑:“出家的王室贵族不是没有,可不是像你这样年轻力壮的,你是不是对生活有什么不满?难道你因为不能立即继承王位,才离家出走吗?若是这样,我可以把我的国家分一半给你,即使全部给你,让我当你的大臣,我也心甘情愿。”

    释迦牟尼回答说,他认为荣华富贵、权势金钱都是过眼云烟,无穷无尽的欲望只会给人带来痛苦,既然没有一个人能逃脱生老病死,也免不了成为欲望的奴隶,那就要从精神的方面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频婆娑罗王恍然大悟,对释迦牟尼这番话十分感激,日后他也皈依了佛门。

    经过六年极度艰难的修行,释迦牟尼放弃这种极端的方式,恢复体力后,成为佛陀,一一战胜自己心中俗世的各种欲望,静坐一个月觉悟后,他开始在各处说法,不少人听了后选择皈依佛门,他的儿子和家人也纷纷出家。

    在经历了内部分裂、弟子去世、释迦族被吞并等事件后,释迦牟尼返回迦毗罗卫国,在途中圆寂。

    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说每个人都必须摆脱尘世的情感和物质牵绊,去选择遁入空门,而是保留内心的一片净土,在世事纷扰时,暂时抛开外界的喧嚣,问问自己,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释迦牟尼的一生,诠释的是这样一个道理,王位和权势会消失,亲人爱人会离开人世,荣华富贵带给人的苦恼比快乐多,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只有人的思想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千百年地流传下来。

   


从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经历了内部分裂、弟子去世、释迦族被吞并等事件后,释迦牟尼返回迦毗罗卫国,在途中圆寂。    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说每个人都必须摆脱尘世的情感和物质牵绊,去选择遁入空门,而是保留内心的一片净土,在世事纷扰时,暂时抛开外界的喧嚣,问问自己,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佛祖为啥在菩提树下成佛?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

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简介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 故事 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

为什么释迦牟利佛不用成菩萨可以直接成佛
释迦牟尼是燃灯佛弟子,燃灯佛是过去佛。当时燃灯佛是佛教教主,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悟得无上之智,成为接替燃灯佛祖的善慧菩萨,在兜率宫说法。后来就理所当然的,在燃灯佛祖完成自己使命之后,善慧菩萨即乘象入胎,最后一次转世。这次转世悟得正等觉,正式称为佛陀。事实是,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但...

有关释迦摩尼佛的故事谁知道?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人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16、鹿苑传教 释迦牟尼成佛后,即从事说法传教。他知道曾追随伺...

释加牟尼早年出家修道,他在成佛前经历了什么?
能够成佛的人,必然要经历一定的苦难,只有从痛苦纠结中,才能体悟出人生真理,揣摩出人性真相。所以释加牟尼也一样,在成佛前必然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纠纷和内心的痛苦,只有渡过了这条苦难的河流,他才能最终获得超脱和宁静,成佛。按照世间流传的神话传说也好、故事也罢、又或是历史真实,释迦牟尼出身一个...

印度的释迦牟尼和如来是同一个人吗
当然在佛教看来释迦牟尼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他已经得道成佛了,他只是离开了尘世,去往天国,在那里继续修行,同时也在监督着每一位弟子。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首先来看看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六年苦行吧。释迦牟尼的原名叫做悉达多•乔达摩,他感慨人世间的种种苦难,并且他也明白了世间的事物都是变化...

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此方佛,阿弥陀佛是他方佛。释迦牟尼,就这一次来说,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弥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释迦牟尼佛便感知到未来世界的人其生活艰难困苦,需要经历各种磨难,那个世界福泽甚少,为了拯救那个世界的困苦的人们,释迦摩尼便降生到那个裟婆...

释迦牟尼是怎么创建的佛教?
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来到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向过去尾随他的五名侍者宣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五名侍者立即皈依到佛陀的门下,成为佛陀最初的五个弟子。释迦牟尼佛鹿野苑初转法,乔陈如等五人出家为佛弟子,从此,构成佛教的三个基本要素佛、法、僧三宝具备,佛教正式创立。

什么描绘释迦摩尼成佛前若干轮回所经历的修行故事?
大宝积经》第五十四卷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二十大自在天授记品 这里对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作了一个全面的描述,我们可以从这里明白众生的成佛次第。1.“往昔过去大蕴如来应正等觉为精进行童子(释迦牟尼前身)广说如是四无量法及说六波罗蜜多已……为是精进童子开示如是大菩提道,时彼童子……如是乃经...

浉河区17590245098: 如果是成佛是出路 那么我们的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
车祥妥星: 是的,成佛是出路!我们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走上这条能出去的路!不必再一世一世,转来转去,无尽的造作,无尽的受报.无尽地纠缠来,纠缠去!痛苦烦恼不堪,却身不由己!

浉河区17590245098: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
车祥妥星: 这个问题,也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思考,其它的生命形态是难以做到的.我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于彻底认识产生生命原动力的本质,了解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彻底解除生命的种种痛苦,获得宇宙人生的主宰,回归自性本来具有的自由与永恒.

浉河区17590245098: 释迦摩尼的故事告诉我们哪两个智慧 -
车祥妥星: 释迦牟尼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无量无边的智慧.归结为:缘起和性空. 南无阿弥陀佛

浉河区17590245098: 释迦牟尼出家 -
车祥妥星: 佛教里面,解脱轮回不是最终目的,是方便.就算是进入阿弥陀佛净土,药师琉璃光净土......还是需要继续修行的,只是脱离轮回,但是还是没有达到究竟,就是成佛.知道轮回不难,得到罗汉果位就已经可以知晓前后500年了.释迦穆尼佛是给我们示现了一个成佛的途径,所以,我们把他称为觉者.

浉河区17590245098: 释迦摩尼的故事 -
车祥妥星: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天说法,号「白幢天子」,后因诸佛以天乐等各种庄严,劝请佛陀:如过去燃灯佛所授记,贤劫千佛之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您降生世间、说法度众、示现成佛...

浉河区17590245098: 作文 关于名人剃度为僧的感想 -
车祥妥星: 首先你要了解什么是佛教.佛法并非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教化人民远离妄想分别执着,信奉自己清净、本善本定的真心,放下烦恼.佛法和科学是相对应的,爱因斯坦等多名科学家都对佛法大力推崇.佛在3000年前就说过地球是圆的(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视掌中庵摩罗果)、存在细菌等微生物(《毘尼日用》中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微生物在佛经中被称作户虫、太末虫等.) 佛陀因为大彻大悟而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提到众生本来都有这个能力,只是后来越迷越深,逐渐丧失掉了.

浉河区17590245098: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
车祥妥星: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释迦牟尼佛翻译成中国话是能仁寂默之大觉者.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为什么我们的本师要寂默那.是不是本师喜欢孤独喜欢独处.如果喜欢孤独寂默那么能仁如何解释...

浉河区17590245098: 释迦摩尼对人生的感悟 -
车祥妥星: 虚无

浉河区17590245098: 人生宗教迷思: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车祥妥星: 佛教精神只有两个:渡己和渡人,除了自己求安乐,亦要别人得求安乐,佛教不鼓励人去死,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平等,都能解脱,甚至成佛,佛教是采取积极的态度,绝不消极,佛教相信有神的存在,但有一天会堕落,唯有解脱,成佛才是永恒,佛教的净土法门中,不用再轮回做人,成佛完全不难,一上到净土就必定成佛,爱情不是虚幻,佛教要你看化这些,不要执着,从而得到轻松,你觉得今生太苦,但亦有很多人比你苦,不要傻,寻死后灵魂每天都要经过寻死后的痛苦,不能解脱,值得吗?

浉河区17590245098: 释迦牟尼老虎,毒龙,蜂蜜故事的感悟 -
车祥妥星: 释尊在《佛譬喻经》中,以一段有名的譬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这譬喻是这样的:在一个寂寞的秋天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